和儿子辩论
欧阳女士与儿子在一起可以说是无话不谈,有时,他们还会一起去快餐店或西餐厅去浪漫一下,那里成了他们聊天的最好场所。他们在一起谈中学生的早恋问题、谈社会现象、谈中国的历史、谈剩余价值、谈美学、俄罗斯大选等等。虽然孩子的观点显得那样的幼稚和偏激,有时甚至是可笑,可是他那认真的态度和思维方式却让妈妈很欣赏,有时妈妈还会故意提出与他相反的观点与他辩论。
欧阳女士说:“我发现现在的孩子真是了不得,说起什么都头头是道。”
欧阳女士记得有次与孩子讨论最敏感的中学生早恋问题,他竟说:“老妈,你别老土了,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再说了,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男女相互吸引是很正常的事!别大惊小怪的。”
听到他的一席话,欧阳女士大吃一惊,张大嘴巴问:“小子,你莫不是喜欢上谁了吧?”
孩子不屑地说:“你就放心吧!光学习就压得我小命难保了,哪有那种闲心?”
孩子越大越不听话吗
现在已经放暑假了,初二学生张煜婧却在三个星期前就开始发愁了:她的父亲和孩子说话不会有商量的语气,要是考试成绩不好,这个假期张煜婧就没法过了,妈妈数落她,爸爸也没有好脸色,家里阴云密布,没有天晴的时候。
“我特别不理解我妈,我们经常是说不到两句就吵起来了。过后我也后悔,觉得不该这样对我妈,但再遇到这种情况还是忍不住!”张煜婧说出了心里话。
张煜婧说:“同学里很多都觉得和父母沟通困难。”
与之相应的是,父母也苦恼于和孩子无法沟通。
张煜婧的妈妈说:最近孩子和我讲话时,态度很不好,比如说有一天她放学回家,我问她:‘你到哪去了?怎么晚了一个多钟头?’
她说:‘我和同学一起到张小梅家玩。’我很生气地说:‘你知不知道,我很担心!以后放学后就回家做功课;不要到处去野!’
她听了脸色很难看,然后不理我就回房间去了。也许我说话的语气不好,但是我发现她愈大愈不听话,我担心她现在有许多话不跟我说,将来会发生什么问题。
“今天早上我又和女儿发生了很激烈的争吵,我让女儿穿的衣服她不想穿,她偏要穿低腰裤,她刚感冒发烧到现在还没好,我担心她冷。每天早上我都为她穿衣犯愁,这种小摩擦也不是第一次了。应该说我是个很理解孩子的家长,也明白她这个年纪正处于青春逆反期,心智不成熟,特别反感家长过分的关心和过多的唠叨,我总是避免和孩子发生直接的冲突,也尝试用QQ,发邮件的方法和她沟通交流。但今天的争吵我还是很无奈,有时候真不知道该如何和孩子沟通。”
现代社会普遍遇到的家庭问题就是孩子和家长的沟通问题,特别是中学生,有时候父母问十句孩子也不答一句,双方都觉得无话可说;或者你说东他说西,沟通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
第一个原因是少年期正处于“第二次反抗,第二次以自我为中心”的时期。孩子在少年期会出现第二次反抗,不愿处处听从父母的指示,而且比较相信自己推论出来的东西,坚持自己是对的,通常表现得比较执拗。
第二个原因是时代变迁带来了两代人的差距。现在很多家长不懂得网络、短信、流行歌曲等,孩子想从事的职业也是父母所不熟悉的,因此,与过去相比,父母在孩子心目中也没有那么权威了。
第三个原因是父母对子女期望过高。父母总是不信任子女,对子女的过度照顾又使子女能力很差,使得他们很难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同时,父母对子女的过度教育,又常常导致他们的反抗。
造成沟通困难的原因还有父母对孩子了解不够,以及与他们沟通的技巧不足。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多是说教、羞辱、恐吓、盘问,父母说话总是说“别人的孩子如何”,“我当学生的时候如何”,其实做家长的也不是事事能做到拔尖,可他们却对孩子要求很高,这种心态往往容易滋生亲子矛盾。
与一般的人际沟通不同,亲子之间的沟通除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同时也是一种服务、一种责任,父母的言语影响到孩子的自尊和自重,也可以决定孩子的命运。所以彼此应该相互接纳,承认对方意见的合理性,并努力减少冲突,以解决问题为中心,而不是毫无目的的情绪发泄。
亲子沟通应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建议一:谈心的方式最好是一对一。
例如:妈妈与儿子、爸爸与女儿、妈妈与女儿或爸爸与儿子。虽然一家人一起谈心也不错,但是可能爸爸妈妈较难给孩子个别的注意与关心。谈心也应该是双方面交流的,父母听了孩子的感觉,也要多谈自己的感觉。这将促进亲子关系。
除此以外,一些父母与孩子之间可能已经发展出一套不愉快的对话模式,父母时不时在谈话里会碰撞孩子的痛点,导致双方引用语言暴力互相攻击。结果,对话就此中断。因此,改变你对孩子的态度,改变你的说话习惯,你将会享受到浓郁的亲情,孩子也能快乐的成长。
建议二:谈话的主题一样,内容也必须有交集。
一个很重要的童年快乐因子,就是父母与子女之间要有共同话题,不仅仅谈话的主题一样,内容也必须有交集,否则各说各话,就是痛苦的经历。通常有三个比较容易谈起的话题,如果能维持基本的和谐气氛,就会成为孩子快乐童年的回忆。
第一,学校的课业。通常父母会提及如何得到好成绩的话题,但是孩子心里想的,很可能是压力太大,以及不堪负荷的焦虑。孩子的情绪压力必须先得到疏解,才能心平气和地接受父母的建议。
第二,交友的烦恼。父母谈的是益友和损友的话题,而孩子心里面担忧的却是自己能否属于一个团体以及受到同学的喜爱。虽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很有道理,可是孤单寂寞是让人害怕的,孩子必须先从父母那里得到安慰,才能坚持自己的原则,并同时拓展社交圈。
第三,人生的理想。父母总想谈如何规划人生,然而孩子关心的,却是如何增添人生的乐趣。现实与理想都要兼顾,父母必须找到一个平衡点,要求孩子严肃面对人生的同时,也要鼓励其投入娱乐活动,这样的孩子反倒会更积极地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童年好比,照亮了美好的一天的日出;一个快乐的童年,也能为光明的一生拉开序幕。因此,父母忙着为孩子张罗未来的同时,不要忘记为孩子的人生注入更多快乐童年的能量。
建议三:回应感受。
在沟通当中,子女通常会表达出愤怒、失望、恐惧等负面情绪,家长应该回应子女的感受而不是简单否定。比如,当孩子对父母说“我讨厌我们班上的李老师”,家长通常说“你错了,你怎么可以讨厌老师,老师辛辛苦苦地教你,你这个没有良心的东西”,这样就否定了孩子,家长可以回应说“李老师使你很生气,你能否告诉我今天发生了什么”。因为简单的否认不但不会使亲子之间相互理解,反而容易引起冲突。
建议四:认真回答孩子的问话。
孩子提出问题时,应先了解其真正含意,并针对孩子的需要做出回答。
例如孩子问:妈妈,你要不要去买菜?这个问题的真正意思可能是:妈妈,我想跟你一起去买菜。假如你知道孩子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说:要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孩子听了必定会很高兴。
建议五:与孩子彼此交换心情及感觉。
凡是孩子真实的内心感觉,父母要学习静静地听,尝试去接受、了解他们的感受,而不是冷冷淡淡的表现,或加以批评、论断、命令、分析、急着给予解决方案等……
在分享心情与感觉的过程中,孩子期待父母的信任。他需要的是父母与他讨论他的想法感受,而不是要你的建议。
建议六:多听少说,倾听为主。
沟通,追求双向性,即父母既要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向孩子剖白,同时亦应多倾听孩子的心声,互相倾听,互相了解,这才是真正的沟通。
要注意孩子的反应与态度。在和孩子说话时,仔细地把他的话听完,了解他的想法及立场。
记住,与孩子沟通,目的是要增进彼此的了解。有些父母只顾向孩子讲道理,唯恐孩子不明白似的,不断解释再解释;或者一时教孩子“你这样这样做便行,那样那样做便好”。这些父母以为,将自己的见解和要求向孩子说清楚,让孩子完全明白父母的意思,便是沟通。
其实,那只是单向性的交流,目的只想孩子了解父母,以及要求孩子能做到父母所期望的。这些父母有否想过:他们要求孩子听话和了解父母意思,但他们有没有耐心倾听孩子说话?有没有了解过孩子的想法?
有些父母平时很少跟孩子沟通,在少有的沟通里,又没听懂子女传达的信息和感受,总是打断他们,忍不住去指导和说教。子女听了以后往往一言不发,因为家长说的并不是他们所想的,对促进他们的成长没有任何作用。“父母和子女的沟通最重要的就是倾听,遇到问题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然后再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样的好处是子女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而且相信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事事都依靠父母。”
建议七:就事论事,不贴标签。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不要急于追究责任,进行长篇的说理教育,孩子其实也会反省,家长可以在孩子自己提出反思的时候,再跟他进行探讨。
建议八:引用正面的话语。
家长应该具有鼓励的意识,不要对孩子过于苛刻,而应该是多发现他们的优点,尤其是对不了解自己优点的孩子,更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和欣赏。真正有效的沟通应该是鼓励孩子自主,引发孩子的自尊,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愿意打开自己的内心。
如:“我确信你能够处理这事”、“我知道你很能干”、“对于那件事你打算怎么样?”“你对你的决定还喜欢吗?”“你想不想谈那件事”“可以让我知道你对这事的感受吗?”“能听到你对这事的看法与感受真好。”
父母应避免引用一些显示出对孩子不信任的开头词,如:你一定要、为什么你不、你有没有试过、和你同年纪的孩子都不像你这样、我在你这年纪、你应该、你必须、我早就知道了、别烦我。
避免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赶快……”、“你真傻”、“你太让我失望”了等带有指挥、命令、警告、责备、拒绝等负面意义的语气说话。
和孩子说话时,如果要充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就一定要让孩子能听明白。因此,父母使用的句子最好短一些,并且要重复自己所说的话,直到孩子了解为止。
建议九:不要在自己的心情糟乱时间和孩子沟通。
孩子最需要快乐。因此,父母不要在自己的心情糟乱的时间教育孩子,在这个时候,宁可避开孩子,也不要拉长脸,或稍不如意就往孩子身上出气。这种无故发火,对孩子伤害最大,孩子是无辜的,他无法理解为什么他无故受批评。孩子受教育的权利神圣且意义重大,因此父母要提高自己的修养,做好为人父母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