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智商决定经商
31872900000068

第68章 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

18世纪,英国出了一个大经济学家,叫亚当·斯密,人们把他称作“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1776年写出一本书,名叫《国富论》。这本书中有一个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他说在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每一个人在做事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想为了促进社会利益,他首先想到的是怎么达到自己的利益,都是从个人的利益出发去做事的。但是当他真正这样做的时候,就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着他,其结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的效果要好得多。这只“看不见的手”指的是个人利益、市场机制和价格机制。

在斯密思想的指引之下,英国的经济首先发展,英国的资本主义得到发展,然后是欧洲经济的发展,之后是美国经济的发展。斯密的思想统治了资本主义世界150年之久。

到了1929年,一个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爆发了。大危机首先从美国开始,股市崩盘、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工人失业、经济陷入大萧条,然后波及整个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这时英国又出了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他叫约翰·凯恩斯,凯恩斯在1936年写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这本书是经济学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他说,那只“看不见的手”解决不了经济危机问题,经济这么萧条,股市这么低迷,失业这么严重,你们没招儿了,我有招儿,我的这个招儿叫“看得见的手”,这只手谁都看得见。

所谓“看得见的手”,就是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用这只“看得见的手”,通过发国债的方式把经济拉起来,让经济从大萧条中摆脱出来。凯恩斯的理论果然使西方国家从经济危机中走了出来,并为资本主义社会带来了30年的繁荣发展。

政府的干预是“看得见的手”,这只手的外在表现是柔和的,在采取行动之前,比如减息或加息,早已在市场上大放风声,力图减少冲击;内在表现却是坚定的,该减息就减息,该加息就加息,该表态就表态,不会犹豫不决,延误时机。这只手虽然不经常出现,但总是令市场参与者感到它就在那儿,随时守护在一旁。总之,看得见的手在明处,其力量主要来自市场参与者的信心和信任,而不是实际力量的使用,心理力量明显大于实际推动力。

市场经济中的价值规律是看不见的手。市场有其内在的运行机制,通常表现为两种状态:一种是自我约束的横向波动状态,这种状态在总的市场运行时间中占据了绝大部分份额,换言之,市场倾向于在绝大部分时间内处于横向波动的稳定状态;另一种是自我加强的快速上涨状态和快速下跌状态,一旦进入这样的状态,市场就会自动地朝既定的方向加速前进,直到外界的刺激促使市场摆脱这样的状态为止。这样的市场状态占据的时间份额很少,但是却足以造成市场的大幅度变化。市场参与者的机会和风险主要和这种市场状态有关,而横向波动过程则是这类过程的预先准备和事后的休整阶段。

从市场本身的运行机制来看,两种状态均具有强大的惯性,倾向于维持现有状态一直发展下去,仅当市场受到的外界作用足够强大时,才能激发和促成市场状态的改换。这就是外界市场信息的刺激作用,其中包括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本质上,市场和外界是相互作用、相互因应的,毕竟市场本来就是整个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生意人、各行各业商家要适应两只手的纠缠,正确调整自己对市场的分析和预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我们不必怀疑宏观调控的力量和决心以及最终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必须以市场为基本根据,评估各方面的官方言论和政策动向,真正领会看得见的手的真正意图和要求。不过,商家关注的重点在于宏观调控导致的市场演变过程。市场参与者、研究者必须清楚宏观调控者的政策企图和宏观目标,充分考虑看得见的手的强大的支配实力。因为有两只手支配市场,所以商家也必须两条腿走路。

(2)在一定条件下,宏观调控的结果可能同稳定市场的初衷背道而驰,增大而不是减小了市场波动性、易变性。这一点也是商家必须考虑的,即宏观调控有可能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根本改变市场的基本态势,而是在基本态势之上叠加了某种振荡效应。到底实际调控是改变了市场的基本状态,还是在原有基本市场状态上添加了易变性,可能同实际作用的周期性有关。

(3)看不见的手是我们判断和研究市场的根本依据。市场变化有其自身规律,这样的规律必须尊重。无论如何,不管赶驴人如何高明,毕竟路还得犟驴自己走,何况看得见的手如果要顺利地获取宏观调控的效果,同样必须尊重市场的客观要求。这些年发展市场经济的成效之一就是让许多人见识了价值规律这只“看不到的手”在市场中的强大威力,一切生产和消费都要以此为核心,否则就难以作出“最优”的选择。

宏观调控是政府行为,是通过制定经济政策来实现的,是看得见的手。价值规律是市场行为,是通过价值对价格的决定作用来实现的,是看不见的手。看得见的手,在前方指挥,看不见的手,在后方操控。这两只手同等重要,忽略了谁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