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所列的三大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多为绝对数字,但在分析公司的经营状况时,应把报表中的数据加以整理和计算,提取其中的财务比率。道理很简单:单是绝对的数字难以反映真正的信息,所以在财务分析时,经常要以“率”为镜。
创业者要进行财务分析,首先要弄清公司收益率的指标。公司收益率是指公司收益方面的比率,一般有利润率、资产收益率和资本收益率。
1.利润率
利润率=纯收入/销售额
利润率是最基本的经济指标,它反映的是公司平均每次业务活动所获的利润比例,因此为公司制订一个合理的利润率是非常必要的工作。
2.资产收益率
资产收益率=纯收入/总资产
资产收益率=纯收入/总资产=(纯收入/销售额)×(销售额/总资产)
我们看到,前者是利润率,而后者是资产周转次数。因此,在制订公司利润率的时候,一不要贪多,还要考虑一下周转速度,“薄利多销”就是这个问题。
3.资本收益率
资本收益率=纯收入/股东资本
资产=负债+股东资本,所以资本收益率一般是要大于资产收益率的。这充分反映出债贷都是要有代价的。举债经营是一种风险性的行为。首先,要为之支付一定的利息;再者,还债的压力也会使企业步履维艰。当借债达到一定规模时,企业的行为主要受到外在的钳制。债务结构历来被用来判断企业的风险性,超额负债是一种不稳定的财务结构。因而,公司创办者和管理者还要了解关于企业负债情况的财务比率。
其次,公司创办者要进行财务分析,应弄清楚债务指标和偿债能力指标。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
该指标反映了偿还全部债务所需动用的资产程度。数值越低,表明公司举债规模相对越小,偿付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小。当资产负债>100%时,是一个理论介值,即我们常听说的“资不抵债”。此时的公司如仍无发展前景,便难逃破产的厄运了。
类似的指标还有流动负债率和长期负债率,它们分别反映偿还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所要动用的资产规模。
2.流动负债率
流动负债率=流动负债/总资产×100%
3.长期负债率
长期负债率=长期负债/总资产×100%
再次,公司创办者应掌握短期偿债能力指标。
有个工商界朋友讲过这样一句戏言,“长期债务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会变成你明天就得归还的债务。”这句话说了个道理:企业经营中更多要应付的是短期负债的偿付问题,应掌握以下指标:
1.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流动比率反映了公司对短期负债的偿还能力,即有多少资产可以用来偿还债务。一般而言,1.5流动比率2被认为是比较合理的结构。流动比率过小,反映公司的资金营运能力有问题,可能会因还债而影响正常营运或发生债务危机;但同时要提防公司流动比率过大,找到其产生原因:是不是由于库存积压或由于现金闲置过多。过大的流动比率经营意味着经营中低效环节的存在。
2.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速动比率要小于流动比率,因为速动资产一般只包括现金、有价证券和应收款净值。一个近似的算法即: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库存。
速动比率以其灵敏性而著称,关于速动比率的合理值没有统一的见解,因不同行业的不同时期而差别巨大,但统计方面偏向于认为(0.85,1.4)区间是均衡区间。在速动比率的分析中,通常是“质”重于“量”的,要逐笔逐项地分析有价证券的变现难易,应收账款的风险程度。否则,积压的证券和难以回收的账款是无法体现出“速动”的特征的。
当新公司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较低时,可能要考虑把非流动资产流动化,比如发行股票或债券。另外,在会计惯例下,所有“流动”和“长期”的项目的分界为一年,少于一年者为流动,超过一年者为“长期”。但在创业之初,由于周转余地较少,公司稳定性差,建议把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的计算期限改为6个月,这将更为有用。
第四,公司创办者进行财务分析还应通晓公司运转能力指标。
1.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额/应收款×100%
但由于结算体制的差别,为了准确反映问题,我国企业多应用以下的公式: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平均应收账款×100%,其中,赊销收入=销售收入总额-现销收入,平均应收账款=期初应收账+期末应收账。
应收款的回收率和回收速度对企业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首先,资本是有时间有价值的,要蒙受利息的损失;第二,“燃油”不足,公司的运转现状难以维系;第三,资金的缺乏便会浪费机会成本,有可能坐失发展之良机。
2.库存周转率
库存周转率=销售额/平均库存×100%
其中,平均库存可以是期首库存与期末库存的算术平均值,也可是每天库存量的等权平均。库存周转率的数值表示1元的库存可以支持多少元的销售,因此,该比率更多地反映企业销售能力大小。如果公司的库存周转率过低,就必须要改组销售队伍,拓展营销渠道了;或者因为产品在适销对路上有问题,有必要采用多种营销手段,以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或者改进产品性能,以适应市场;或重组生产力量,进军新的市场,这些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无论如何,此时盲目加大生产,将是极不明智的。因为产品销路是企业的生死之机,是企业生产行为的指针,一旦形成尾大不掉的情况,必将悔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