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常德传印象
31891800000050

第50章 干出国企发展志气——常德传接受《美国之音》资深记者周幼康专访

记者:青岛港经过10年的奋斗,由一个老港发展成现在由3个港区组成的新港,而且有许多在中国高居第一位的优势。10年时间不算长也不算短,请问你们怎么从一个老港发展到今天的规模?是什么原因?靠着什么力量?

常德传:10年以前,青岛港只有一个老港,而10年以后发展成拥有3个港区的新港;10年以前港口吞吐量不到2000万吨,而去年全年吞吐量已达到10398万吨;10年以前全港的集装箱吞吐量才不到2万箱,去年则达到263万标准箱,已经跃居世界集装箱大港的第19位;10年以前我们码头的设施都是低层次的,不能适应国际航运市场的发展要求,10年之间我们打造了与世界航运市场同步的四大优势,即矿石、煤炭、原油和集装箱。同时现在正在打造第五大核心竞争力,就是粮食,以适应加入WTO后世界粮食市场的发展需求。

10年来我们为什么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我感觉到青岛港作为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的特大型企业,我们就是忠诚践行“三个代表”的伟大思想,不懈地追求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把先进的思想文化灌输到员工当中去,同时一切从员工的利益出发,不断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十几年来,我们牢牢把握“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结合国企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我们始终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头等大事。

首先,我们瞄准世界航运市场。在黄岛新港区建设了20万吨级原油码头,同时又和国内外许多知名专家一同选择建设了现在的前湾新港区,使港口吞吐能力由不到2000万吨发展到现在的超过亿吨。我们始终把发展作为不懈追求的目标,瞄准了世界先进水平,而不是在低水平上重复发展。现在世界航运市场发展的趋势一是大型化,二是深水化,三是专业化。要想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就必须瞄准航运市场新的变化,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此青岛港要建就建世界一流的、能够适应世界航运市场变化需求的码头泊位,所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了全国最大的原油码头、最大的矿石码头、-16.5米的集装箱码头、10万吨级的煤炭码头,使我们的硬件设施逼近世界航运市场的先进水平,符合大型船舶24小时全天候靠泊的要求。由于瞄准了世界先进的发展水平与世界航运市场同步,因此现在大船频频靠泊。现在回顾一下,如果我们不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等级专业化的码头泊位,那么我们也不会有今天的大好局面。

第二点,我们瞄准了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比如网络技术、电脑的发展等等。现在我们EDI信息中心在国内港口是一流的,我们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开始发展,逐步发展到今天,把世界80多个船公司以及海关、场站连接成一体,对加快船舶周转,提高装卸效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先进技术的采用在青岛港有很强的针对性,在一般人的概念中,港口是劳动力密集型,大多是人拉肩扛的繁重劳动。我1968年大学毕业后干装卸工人,深知装卸工人的苦处,因此我们瞄准先进技术,采用先进技术,千方百计提高装卸生产力,目的就是要减轻装卸工人的劳动强度。现在我们很自豪地讲,青岛港已经由劳动力密集型基本转化为技术密集型,譬如过去1000多人干矿石一年才干1000多万吨,现在139人干一年就干到2600多万吨,工人们形象地讲是“鼠标革了铁锨的命”,也就是用先进技术代替了过去落后的生产力。现在港口整个散货装卸全部实现自动化、机械化,集装箱装卸也实现流程化,港口基本看不到繁重的体力劳动。我们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了自己,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第三点,我们注重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理念。港口是第三产业,更重要的是要有货来、有船到、有用户到,如果这一条做不到,建再好的码头也要晒太阳。所以,十几年来我们努力开拓市场,在市场经济中参与竞争,拓展我们的腹地,使更多的船公司和货主用户能够使我们的港口,把港口变成有用的码头。十几年来,我们就是凭着“没有货主、没有用户,青岛港就没有饭吃”“货主用户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等理念来灌输、指导我们的工作,从海向、陆向两个腹地来开拓我们的市场。在陆向腹地方面,我们现在从东北到西北、西南,都有办事处、揽货点。同时我们开通了直通式运作,形象地讲就是把青岛港搬到了内陆,现在已经搬到了乌鲁木齐,搬到了西安,搬到了兰州,搬到了重庆,搬到了成都,搬到了郑州等等,为什么搬到那儿去呢,就是在当地可以报关,在当地可以退税,在当地可以办理一切手续,办完以后等于通过海铁多式联运直接到达青岛港。通过开发西部的市场,我们为内陆货主提供了一个非常便捷、非常可靠的程序,把内陆货主纷纷吸引到了青岛港,货主就喜欢在青岛港走货。我们现在的经济腹地不单是指计划经济的腹地,而且还指运用市场法则,采取竞争的办法抢占的腹地,所以我们现在经常讲,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960万平方公里我们青岛港都应做好服务工作。因此,我们现在的货源都十分充足。在海向腹地方面,就是积极扩展同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我们这几年同美国的发展特别快,虽然这几年有些经济方面不大尽如人意,但美东航线、美西航线一直持续着上升的势头,货物都比较饱满,货源充足。美国的各个港口和我们都有往来,因此集装箱增长量非常快。所以海向腹地的扩大非常重要。现在仅集装箱班轮而言,我们在世界五大洲四大洋所有国家都有航线,没有空白点,每个月有300多航班,密度都比较大。特别是近几个月来,我们感受到世界航运市场非常兴旺,有增长趋势,所以海向我们不断扩大腹地,不断增强实力,很多大船公司要和我们合作,因此使我们的货源更加充足,竞争实力越来越强,走青岛港的货物越来越多,用户越来越多。

第四点,我们努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我们要发展建设,因为目前青岛港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的生产力还不发达,资金短缺,技术也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有一条我们有志气,就是要做好对内对外两个开放。对内就是对国内各省开放,吸引他们的资金,吸引他们来合作。对外就是和世界各国的大企业共同开发利用青岛港,共享青岛港的成果。所以近年来很多外国大公司看中青岛港,纷纷过来投资。我们这几年已经吸引了两亿多美元的外资,建设了二十几个合资企业,而且每一个合资企业年年都赢利,所以他们越来越希望同青岛港合作。现在我们同丹麦马士基、英国铁行、中远等大公司又在进一步商量怎么扩大合作。英国铁行的董事长斯特灵勋爵刚刚来过青岛港,马士基的总裁来过,铁行的码头建设总裁也来过,用他们的话讲,青岛港是世界一流的。因此他们说一定把钱投到这儿,而且要多投。他们到北京去访问,到济南去访问,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时,都表达了要和青岛港充分合作的决心。这就表明,一方面我们青岛港人有志气并且有能力把自己的港口建设发展好,另一方面世界上很多大船公司也看重青岛港,希望和我们合作。我们打心底里欢迎他们多投资,把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进一步吸引到我们的港口,使我们的发展得更快。

铁行渣华总裁罗伯特·伍兹说,英国南安普顿港用了十年时间发展,而青岛港仅用了一年半时间,这是对我们的表扬,更是鼓励。

第五点,我们坚持一心为民,造福职工。回过头体会一下,十几年来,青岛港的发展归根结底就是忠诚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是这几年来我们结合港口的实际,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对员工倍加爱护,从而使今天的青岛港政通人和,港口的发展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不仅单纯要让货主用户满意,更重要的是内部要以人为本,要让广大员工成为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当领导的要一心为民,造福职工。可以非常负责地讲,青岛港十几年来没有一个职工下岗,为什么没下岗,就是因为青岛港的发展前进,由过去的一个老港发展到现在的三个港,由过去的2000万吨到现在的1亿多吨,人不够用的,因此没有一名职工下岗,都是通过分流转岗、培训学习转到新的岗位上。所以我们自豪地讲,十年改革,广大员工是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我们人人有岗位,人人创效益,人人实现自身价值。码头工人过去住房比较狭窄,不到4个平方米,而十年中我们花了4个多亿人民币为职工盖房,现在人均达到25平方米,尽管这个标准和世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但是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广大员工是非常满意的。员工收入过去每月二三百块钱,现在年人均36000多元,达到4000多美元,因此员工非常高兴。我们员工的候工条件、生活条件,我们港口的工作条件都比过去有了一个很大的变化,今天我们青岛港的发展就是要建设一个充满亲情、人气旺盛的大家庭,人人在这个大家庭里都有自主权,都有工作的权利、民主的权利,因此员工的生活在港口里非常舒心。

我们提到的“职工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再难也要办好”,职工反过来说“港口的事再小也是大事,领导交办的任务再难也要完成”,由于我们爱员工,所以员工也爱我们,在青岛港上下之间就是一个大家庭,充满亲情。离退休老人受到最好的照顾,员工的子女受到最好的教育,在职职工政治上、工作上、经济上等各方面都是最大的受益者。正因为港口是一个人气旺盛的大家庭,所以才能推动我们内部,推动港口向前发展。现在按照MBA的理念,对外要注重客户的满意度,对内要注重员工的满意度,我们当领导的就是要把员工的满意度当作我们始终重视的热点问题。我们经常地通过民意测验,通过召开职代会,通过十四条民主管理渠道,了解职工的心态,职工对什么不满意,我们及时改正,我们抓住内部员工满意度的问题,让他们满意,让他们高兴,让他们舒心,他们有困难有烦恼可以找我们,他们的家庭有什么烦恼包括夫妻打架等家庭琐事,都可以来找。因此我们青岛港员工确实享有最大的民主权利,享有最高的礼遇,所以他们干起活来心甘情愿,大热天三四十度照样大干,没有任何怨言。总起来讲,正是因为我们把国外人力资源观念和国内的以人为本观念结合起来,才使港口内部有了动力、有了源泉。

同时我们也为职工创造了一个非常舒适的环境,回头周先生可以看看港口的面貌,现在青岛港不单是一个生产场所,更是一个景点。非常自豪地讲,青岛港现在正向一个花园式港口迈进,我们要把港口建设得非常美丽、非常舒心,让员工在这里工作感到满意,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人和社会的和谐统一,这是非常关键的。

回顾起来,我们抓了这五个方面的工作,所以使青岛港具有竞争实力,蓄足发展后劲,青岛港人不仅为中国,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多做努力。

记者:刚才您提到这几年与美国的合作发展很快,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发展这么快,美国距离青岛这么远,你们跟日本、韩国较近,近年来,美国对青岛港来说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特别是通过青岛港把货物运到美国,对中美贸易之间占的重要成分是什么?

常德传:青岛港跟美国的航运发展有一段历史。青岛港在1990年开辟的第一条集装箱国际航线就是美国航线,我们举行了隆重的首航仪式,当时是********在青岛港设的。这几年美西、美东的航线不断增多,而且箱量也不断增多,美国对中国出口的粮食、大豆等等一直不错,从青岛港上岸的货物也不少。出口方面,青岛港出口过很多机电产品、家电产品、农副产品等。这些年两个国家贸易的交流不断增多,友好关系不断增强,所以贸易量也不断增多,来往船舶越来越多。这几年运费时高时低,有时航运公司赔本,但也有赚大钱的时候,所以航运公司走青岛港的货物变化很大,加入世贸以后,变化会更快。我们现在为什么建设一个粮食专用码头,我想入世以后,美国大豆以及其他国家的粮食作物肯定大量进口,因此我们做好这方面的准备。

记者:你刚才说建新港,要么不建,建就建最好的。港口的设计和管理方面也都有这样的措施,那么请问你们在新建的这些码头方面、在设计或者是采购等方面的高科技有多少跟美国有关系?今后在这方面有没有更进一步的合作意向?

常德传:我们青岛港对美国的新技术、先进科技非常尊重。青岛港有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我们和美国西雅图港、长滩港来往得非常密切,我们到那里去考察时都是深入到每一个码头、每一台机械边、每一个住所仔细地学习,当然西雅图港也好、长滩港也好,高层领导对我们去访问非常重视。访问的过程中,对于美国接卸集装箱方面采取了什么样的作业程序,哪些工艺、哪些先进的设备,我们都是一点一点地去学。我们对美国的友好港来访也同样如此,毫无保留,友好港在这里什么都可以看,什么都可以问,什么事都可以与我们交流。他们到我们这里除了一天两天的交流,而且还到下面大公司去参观,去了解情况,所以我们之间密不可分。在和友好港的合作交流中,我们学习了美国西雅图港怎么接卸集装箱,他们采用什么样的设备比较好,我们回来就学习仿效。我们在接卸集装箱方面遇到的问题,譬如我们看到场地不够了,怎么办?于是就通过拆办公楼来扩大堆场。美国的西雅图港几乎是和我们一样的办法,我们去访问的时候他们的局长很高兴地说:常局长,你们的办法很有效,我们的集装箱放不下了,于是我们有这么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我们互相之间学习也非常方便,而且大家都毫无保留,这一点我感觉非常深刻。把自己的实际情况能够跟对方毫无保留地交流,对方也毫无保留地把情况告诉我们,所以我们与美国这两个友好港口的合作对我们发展港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记者:说到轮船,它不仅代表着一个城市,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国家,美国的轮船到青岛港也代表着美国这个国家来到中国的港口。人们常常说海员和轮船具有交流大使的形象,那么你站在青岛港领导者的地位来看,除了正常的交流之外,你们青岛港与美国的关系如何保持平和、稳定?怎样彼此增进了解、排除误会,究竟青岛港能够做些什么?特别是你每次到美国访问时,你能做些什么?

常德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从自身讲我是搞企业的,我非常重视中美之间的关系;从我们中国来讲,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访问美国,对中美之间的关系、友好合作和发展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我们也在学习,也在领会。实际工作中,我们青岛港对美国非常重视,希望多了解港口情况,因为港口很特殊,它不仅是一个货物吞吐的事情,关键还是一个窗口,是世界了解这个国家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看到这个国家的风情、这个国家的思想、这个国家的历史。另外它也是一个纽带,是一个友谊的纽带。因此我们特别重视发挥港口的作用,能不能让世界了解青岛港,让青岛港走向世界,在这个方面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你刚刚看到的是一艘花了巨资、有着高质量引航系统的船舶,引航也代表着国家的形象,把外国的船引到这个地方,我们这个船起什么名字呢?叫“迎宾号”,来自世界的船舶我们都以礼迎宾。另外我们特别欢迎世界各地的朋友都到青岛港来,因此青岛港营造出一种世界海港的胸怀。同样我们对美国人的来港访问也是热烈欢迎,我们的艺术节上,美国的西雅图港、长滩港的领导们和我们同台演出,气氛非常好,台上台下融为一体,充满了一种兄弟之情。我们很尊重美国朋友,美国朋友也很尊重我们,我到美国去的时候也就是通过一些访问、考察,让美国的朋友们更好地了解我们,了解青岛港,我感受十年以前和十年以后我们的变化很大,过去我们一听美国还不知什么样,现在一听美国印象很深刻,你们的船员来青岛访问给我们的印象很深,穿衣戴帽很好,待人接物也很好,显示了美国人的气质和风度。

记者:你刚才谈到台湾有长荣,我们在海博会也看到了,还有摊位、办事处,目前海峡两岸还没有“三通”,现在台湾已经松绑了,慢慢就要通了,那么你认为台湾的船舶到你们这里频繁吗?你们现在的沟通情况怎么样?有没有从青岛到台湾的船舶,当然现在还不能直接到,听说高雄也快要开放了,那么你准备做些什么工作帮助中国政府和人民把“三通”早点通过来?

常德传:你说得很好,“三通”势在必行,大势所趋,只是个时间问题,现在关键是工作怎样快一点、早一点、好一些。在这一方面,我们按照国家、交通部的要求,特别是航运界方面的合作来开展工作,另外我们也通过民间做了大量的工作,长荣和我们之间不仅仅是船舶来往的关系,而且它与我们是合资关系,我们两家合资搞了一个场站,利用这个场站搞集装箱,每年效益都很好,长荣的董事长张荣发与我们关系都很好。所以我们在这方面通过民间、企业之间的交往应该很正常,大陆就是发展和开放,都是中国人,我了解台湾的企业界实际上都希望“三通”,不“三通”经济损失太大、成本太高,本来青岛直接到高雄也好、直接到台北也好,它非转个圈子经过香港、到日本,钱让人家赚了去,何苦呢?台湾当局老是做些糊涂事,不让“三通”,这于中华民族、于世界民族都是不利的。

记者:你刚才讲的台湾有些人做些不利的事,台湾现在是民进党,民进党的党纲第一条就是“****”,当然现在不提这个了,但“****”思想并没有消失,包括长荣和他们也是凭倾向给他们一些支持,中国也讲政治,台湾很敏感,那么你能做些什么建议让他们不在意?而且中国方面怎么在意识形态方面稍微宽松一点?这样双方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常德传:关于这方面,江总书记的讲话讲得很清楚,只是台湾还没学好,还没理解好,所以造成现在这种局面。现在关键我感觉“三通”不通不是我们这方面意识形态不宽松,而关键是陈****还没学好,思想太糊涂,我们有江总书记的要求,有宽大的胸怀,又有香港“一国两制”的样板,我们交通系统要力促早点“三通”,并且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在关键是很多问题还是在陈****,他太糊涂,他应好好学习,早点把这个问题解决好。

记者:刚才你谈到很多成功的方式,还有对你们工人的很多照顾等等,但是不可否认你们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有很多都不好,倒闭的、亏损的、下岗的、不能照顾的、闹事的等等,他们是国有企业,你们也是国有企业,你们为什么能做得好?还是你们采取另外一些方式甚至资本主义那一套等等,能够处理得那么好?中国这十几年改革开放经济确实好,但民主改革、政策改革还差一点,你们的民主作风是更进一步的,更开放一点,做得更好一点,所以你们工人有好的状况。

常德传:十几年来青岛港的发展比较快,在具体工作当中,第一点我们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而且充分认识到中国现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发展不能超越这个阶段,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第二点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青岛港是个什么样子,你能发展成个什么样子,那么你就按照这个实际出发。第三点就是把青岛港自己的事情办好,怎么集中精力来把青岛港发展好。当年美国西雅图委员会的女主席是民选选上去的,她来青岛港看了以后也很惊讶,说我们的环境好,工人精神状态好,这说明我们一切事情都是为工人干的,是为职工干的。我感觉我们这十几年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青岛港自己的事情办得更好,我们所做的决策,所做的决定,我们所采取的办法都是围绕这个来做的。

十几年来我们能够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键一个是决策,一个是风气。什么是决策呢?就是一个企业要发展,要进步,决定要解决什么重要问题,怎么干。这个决策不单是码头建设,而且涉及到职工的权益问题,客户的权益问题等等,都属于我们十几年来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只有这样我们所做出的决策才有可靠的依据。我们十几年来的决策新增了98个亿的优良资产,为什么能够把大码头建设得不失误,我们十几年建设了四大工程六个码头,为什么都叫它货物饱满,都叫它成功,关键是决策,我们考虑问题既要考虑世界情况又要考虑当前情况,既要考虑超前问题又要考虑适度问题,因此我们在码头建设方面十几年来没有失误,我们的投资、回报、还贷成为一个良性循环。另外还有一个是员工态度问题,我们十几年也作为一个重大的决策。现在越来越多的员工出现一些个性化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尊重职工的个性,尊重职工的地位。十几年来我们始终把装卸工人当成兄弟。我有个特殊的背景,我是工人的儿子,我父亲很穷,所以我总是感到,没有共产党,没有社会主义,我还能上大学?因此,我对工人有着特殊的感情。另外,1968年我来了港务局以后干装卸工人,那时候装卸工人很苦,生活很苦,劳动强度很大,因此我最知道装卸工人心里在想什么。我当了领导以后,我就想改变这个状况,都是工人,都是兄弟姊妹,都是平等的。所以我们做事情时,就是要时时刻刻摆正自己的位置,时时考虑到职工的利益,一个职工牵涉到一个家庭,我们对职工的态度不仅是对他个人,而且是对他家庭的问题,所以我们十几年忍辱负重,承受这么大的压力为职工找岗位,为职工不丢饭碗。因此职工的工作权利,职工的受教育权利,职工提高素质的权利等等都要在青岛港全面实现。另外,我们很尊重职工的企业管理发言权,我们每个礼拜六接待职工来访,有个职工提了个合理化建议,需要加一条铁路复线,一条铁路要几百万投资,我们回去以后仔细地研究,觉得提得非常好,所以就采纳了。职工能够发现很多问题,知道很多问题,我们很尊重,青岛港有14条民主管理渠道,我们对员工不是简单的市场经济那一套,而是透明公开,对工人这个月为什么奖你,为什么罚你,一清二楚,干部弄得清清白白的,工人也要弄个一清二楚。所以我们工人在企业里干得心情舒畅。决策对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决策一定不能失误,对待我们发展的项目问题,对待员工的态度问题,对内部的软、硬件建设问题,都不能失误。

第二条是风气。风气也是企业内部的一个氛围,也就是企业文化。所以决策要正确,风气也要正确。你内部的氛围不好,上下协调不好,你能干什么,你想干什么都干不好,因为没人替你去干。因此我们很强调氛围问题,协调问题,大家的向心力、凝聚力问题,我们确定青岛港的领导干部要“一心为民,造福职工”,我们要对国家负责,要对老百姓负责。我们有这么一个理念,一切围绕职工,赢得职工信赖,发展才有人气,办事才有人帮,企业内部才能形成一个巨大的凝聚力,企业才能有活力,有源泉,所以青岛港这几年员工的精神面貌特别好。

记者:世界各国港口看上去外观是很美丽的,但是实际内部是很复杂的,很不简单的,同时走私、黑社会在港口也很普通。这在美国也发生过一些问题,你们青岛港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件,如果有的话你是怎么处理的?如果没有的话你怎样使它不产生的?

常德传:到现在为止我们青岛港的软环境一直很好,你刚才讲的这些方面我们没有出现,为什么?因为我们青岛港很重视综合治理。什么叫综合治理?就是使青岛港的软环境、港口的风气、港口的治安、港口的管理等都要成为一流的,我们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让来的船舶到青岛港放心,来的船员到青岛港放心,我们很重视港区周边环境的治理,因此青岛港环境很好,我们关键是担负好港口工作的责任,抓好综合治理的措施,使港口不出现这种情况,绝对不能从港口出现一些黄色、走私的事情。我们认为一个港口的声誉比生命还重要,一个港口如果出现这些问题在世界上影响非常坏,因此我们态度非常坚决,并采取一些措施预防。

记者:很高兴有机会与你谈这么多,使我对青岛港有了更多的认识,谢谢。

(2002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