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黄帝内经养心养性养生
31904500000083

第83章 怎样通过询问发现老年人发病

老年人发病,往往有许多自觉症状,庞杂而不易抓住重点,这就需要医生在问诊过程中,仔细、全面了解病情,结合其他诊察手段,做出正确的判断,在问诊中,要求全面、清楚、有重点、有系统地向病人询问病情。

(一)寒热

老年人气血不足,肌肤疏松,卫外能力较弱,故外界气候稍有改变,往往引起外感而出现寒热症状。症见恶寒而发热,兼有鼻塞清涕、咳嗽、头痛者,其病程亦短,多属外感风寒;但老年气虚者也有畏寒之征,多表现为经常怕风,得暖则舒,故居室密闭,身着厚衣,此为自身阳气不足,证属虚寒,其特点为:具有阳气不足的一系列症状,即面晄白、自汗出、精神不振、手足不温等。临床上应仔细予以鉴别。身热汗出,大便秘结,脘腹胀痛者,多属胃经实火;午后潮热,并伴有神疲乏力、盗汗、心悸、五心烦热者,多属阴虚内热;身热心烦,热多在上午发,并有气短懒言、自汗者,属气虚发热,老年人发热,以阴虚、气虚者居多,但也有实热、壮热者。

(二)汗

未经发汗而自然汗出者,为自汗。老年人多由卫气不固,致使津液外泄,属于阳气虚弱;睡时汗液外出,醒后即止者,多由阴液不能敛藏,为盗汗,属于阴虚;半身汗出者,多由气血不周所致,汗出不止者,为阳虚卫外不固;汗出如油,淋漓不止者,病情危重;头面汗出,兼有烦渴等热证,属于上焦有热;头面汗出而冷,兼见肢冷、恶寒等症者,属阳虚,为阳脱之兆。

(三)头身

问诊中的有关头、身方面的症状,大都以自觉症状为主,如疼痛、沉重、麻木等,应据其性质、部位、发作时间及伴随其他症状等,予以诊察、询问。

1.头

头痛:一般说来,发作急剧,疼痛剧烈,持续不减者,多为实证;发作有时,绵绵隐痛,时发时止者,多属虚证;头沉重而痛,如有布帛裹扎者,多为湿浊内蕴;头痛而眩晕,面红目赤者,多为肝火上炎,头痛隐隐,伴有心悸气短而乏力者,多属气血不足,头沉重而涨痛,多属气虚。

头晕一般说来,突发眩晕者,多为实证,眩晕久发者,多为虚证。老年人晕眩,虚多实少,头晕目眩,如坐舟车之中,伴有胸闷、呕恶者,多属痰湿,头目眩晕,觉天地旋转而兼见耳鸣者,多因肝。肾亏虚;头晕、神疲、心悸者,多为气血亏虚。老年人发生眩晕者,应及时观察其血压情况及脑部血液供应变化,以防不测。

2身躯一身尽痛者,多由寒、湿之邪所致;周身疼痛者,多为风邪外袭;身体沉重,行动懒惰而迟缓者,多为湿浊内阻;身体倦怠而乏力者,为气虚,全身瘙痒者,多为气虚血燥,或气血不周,身体麻木者,多由气血亏虚。老年人腰背酸痛,多为肾元亏虚;腰膝酸软无力者,多属肝肾阴虚;腰痛如刺,不可转侧者,多属血淤或外伤。四肢关节疼痛者,多属痹证,肢体麻木者,多为中风先兆;手足疼痛,皮色紫暗而冷者,为脱疽;肢体软弱无力,或痿软不用者为痿证。老人常觉背冷都,为阳气虚弱。

(四)胸腹

1.胸胸部满而不痛者,为痞;胸满至心下而痛者,属结胸证;胸闷两胁胀满者,为肝气郁结;胸痛彻背,背痛彻胸者,为胸痹;咳嗽经久,胸部掣痛者,为血络痛;久喘而胸满痛者,属痰饮;胸中烦闷而燥热者,多属内热;老年妇女乳房生结块,按之移动而无大痛者,多因气滞痰郁,为“乳癖”。乳房结块多年,质地坚硬,肿如堆粟,痛无休止者,多因肝脾气逆,经络痞塞,名为“乳岩”。老年人胸痛及乳有结块者,宜结合现代诊察疗法,免生他变。

2腹 脘腹胀痛,伴有嗳腐酸臭者,多是饮食停滞;脘腹胀而牵及两胁者,多属肝气犯胃;腹胀而痛,排气则舒者,多为气滞,腹痛隐隐,喜暖喜按者,多为脾胃虚寒,脘腹灼痛,口渴喜冷者,多为胃阴不足;胃脘刺痛,大便色黑者,为气滞血淤;腹痛绕脐,痛无休止者,多属寒证,腹痛绕脐,绵绵不休,时轻时重者,多为脾。肾虚寒;当脐疞痛者,多为血郁;脐腹胀痛者,多属消化不良;少腹胀痛,或左或右,多属肝经之证,右侧少腹痛而抠按,寒热、恶心,常欲踡足而卧者,为肠痈之证;腹痛绕脐,按之如山峦,高下不平者,属寒疝;腹痛里急而后重者,为痢疾;少腹痛而硬满,小便自利者,多为下焦蓄血;少腹腹痛,按引****,多是疝气。

(五)饮食

老年人活动量明显地少于青、壮年人,其脾胃功能逐渐减弱,消化能力降低,故在饮食方面,稍有不慎,如饮食讨量、或吃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品,或过冷、过热的食物等,均会影响消化机能。而老年人饮食上的各种变化,又直接反映出机体健康的好坏,所以诊察过程中,询问病人饮食情况,是十分重要的,一般说来,可分为饮水及食欲两个方面。

1.饮水口中和,索水不欲饮者,多属寒证,口不渴,不欲饮者,多为水湿内蕴;口渴而不欲饮者,多属津液不能上承;口渴欲饮,饮亦不多者,多为湿热;口干欲饮,饮而不欲下咽者,多为血热有淤;口渴引欲者,多属热证;烦而口渴,兼便秘者,多属实热;大渴而多饮,频渴频饮,饮水即消者,多为消渴之证;渴饮而呕,或水入即吐者,多为水停胃中。

2食欲老年人若在病中食欲渐增者,是胃气渐复之征,病情虽重,亦复有转机;若令人渐减,为脾胃气虚之兆,病情喝轻,亦应仔细诊察,以防病情加重;平素胃纳不佳,病后,不知道饥饿,但不能食,食亦易饱者,多为胃气虚弱;食后脘腹作胀者,多为脾胃俱虚;不欲饮食,伴有暖气腹胀者,多是饮食停滞;饥不欲食,胃中嘈杂者,为湿热内蕴;饮食喜热者,多为虚寒证;饮食喜凉者,多为胃中有热;善食易饥,能食而瘦者,为胃火过盛,甚则为中消;大病、久病而饮食减少,渐至不思饮食者,为胃气败坏;重病、久病而突然饥而多食者,为除中,预后多不良。

(六)二便

老年人肾气虚衰,中气不足,肾主二阴,肾气虚,则二便失司:“中气不足,便为之变。”故老年病中,二便失司则是觉的症状,在问诊中,宜对大、小便情况,分别予以询问。

1.大便可从大便的有无、质地、量及次数等诸方面进行了解,一般说来,老年人三日至五日不大便,即使欲排便,也觉排出困难者,即为便秘。无力排便,或便时费力,气虚汗出,便后乏力,其大便质地并非干燥者,多属气虚便秘;排便困难,伴有轻微腹痛,得温则减者,多属阳虚;此二种便秘为老人常见,大便燥结难下者,多为热秘;大便秘结而咽干喉痛者,多属阴液不足。与便秘相对的症状,则是大便失禁,也是老年人常见的症候,若见老人在用力、咳嗽及矢气时,大便亦随之排出者,为肾亏虚;大便难以控制,不自觉排出者,为肾气不固,危重病人,大便失禁者,属肾气已绝之候,大便清稀而腥臭者,多属虚寒;大便溏薄者,多为脾虚;大便泻下稀水,完谷不化,腹痛绵绵者,多属脾肾阳虚;大便黏稠腐臭者,多属实热;大便粗散而酸臭,兼有脘腹胀满,嗳腐酸臭者,为食滞不化;大便黏冻,或赤或白,里急后重者,为痢疾;暴注下迫,****灼痛者,多为湿热;腹痛而便、心烦易怒者,多为肝郁脾虚;大便色黑,兼见脘腹疼痛者,多为胃脘淤血;大便色紫,黏滞似酱者,为湿热;大便下血,色鲜红者,为肠风;血色晦暗污浊者,为脏毒;老人大便一日二三次者,为中气不足;时有便意,临而觉重坠而排不出便,甚则脱肛者,为中气下陷。

2小便询问小便情况,多以尿之有无、尿量多少、尿之颜色及尿的次数等方面为主。排尿困难,小便后又滴沥不禁者,多见于老年肾气虚弱;小便涩滞,点滴而下,小腹胀坠不舒者,属三焦气化不利;小便不通,欲溺而不能排,小腹胀痛难忍者,属“癃闭”。为重证之一,小便频数者,为肾气虚;小便不能控制,不自觉排尿者,为小便失禁,多属肾气不固,膀胱失约;神昏而尿失禁者,为中风脱证;老从夜间多尿者,为肾元亏虚;恼怒惊恐而尿意急迫,甚则遗尿者,为肝气郁结,多见于中、老的妇女;小便清长者,为肾阳虚衰;小便短赤者、为内热;小便短赤而频数者,多为湿热;小便刺痛不利,遗尿而便频者,为膀胱湿热,属热淋之证,小便困难,疼痛难耐,尿黄赤混浊,挟有沙石者,为石淋,淋证而尿中带血者,多为血淋,尿血日久而无疼痛者,多为痨瘵或肿瘤;宜参照现代医学检验方法,察其病之根源。尿道流出浊物似脓,小便前排出较多而无疼痛者,多因心气不足、相火妄动、湿热下注;尿色混浊不清者,多因内热;尿色不甚黄,澄清后有粉样沉淀者,多为中气不足;尿后流出精丝而无疼痛者,多因肾气不固。

询问二便病情,宜结合患者全身症状及各种诊察方法所获得的情况,仔细详参,不可偏执一点而忽略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