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黄帝内经养心养性养生
31904500000084

第84章 导致老年病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老年人生理机能趋于衰退,脏腑虚弱,抗病能力较差,因而,临证所见老年病,以虚证居多,一般说来,多以气血亏虚、****不足、阴阳推敲、营卫不和、脏腑虚弱、虚实夹杂等情况为多见。故老年病辨证,常以八纲辨证、气血辨证、脏腑辨证为重点内容。

(一)阴阳失调

老年病的阴阳失调,主要表现在阴、阳的虚衰方面。阴虚则无以制阳、虚阳偏亢、则生内热,临证表现多以津亏内热为主,如低热、盗汗、咽干、心烦、失眠、头晕、耳鸣、干嗽、便秘、视物昏花、腰膝酸软无力、五心烦热、午后潮热、舌红少苔、脉象细数等。一般说来,多将五心烦热、午后潮热、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象细数等症候,为阴虚的辨证依据。形体瘦小的老年人,多有阴虚之证。高年患者,往往可见因阴虚、筋脉失养而出现的肢体颤动、步覆不稳等症,其舌光,色如猪腰。老人便秘,实热者少,津亏阴虚则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阳虚则阴无以化,阳虚无力温运气血,故而生寒,外不能固护肌表,内不能温煦脏腑,临证表现多以虚寒为主,如畏寒、自汗、手足不温,精神委靡、食欲减退、大便溏泄、小便清长,或二便失禁、腰膝关节冷痛、浮肿、尿闭、阳痿阴缩等,舌质淡而水滑、脉沉弱或沉迟等。一般说来,多将形寒肢冷,乏力自汗、面色晄白、语言低微、舌淡水滑、脉沉弱等症候,为阳虚的辨证依据。体虚胖而浮肿、畏寒的老年人,多有阳虚之证。高年患者,往往可见因阳虚火弱而出现的形寒脚冷、喘息汗出、尿便失禁、神疲嗜卧等症,其舌体胖大而水滑,脉微弱无力。老人尿闭,多由阳虚而水不得化所致。老人中风,证见张口、撒手、遗尿者,属阳脱重症。老人四肢厥、脉微欲绝者,属阳气将绝之症。

临证实践中,老年人阴虚者较多,而阳虚者相对较少。但气虚之甚者,如哮喘、水肿、中风等症中,阳虚者亦属常见。此外,阴阳俱虚者,在老年病患者中也并不少见。

(二)气血亏虚

老年病属气血亏虚者,多由老年人消化机能衰退,生化之源不足,气血耗伤所致。中医学认为,“气、血、精”是人体最基本的营养物质,它关系到整个肌体新陈代谢。气血亏虚,则肌体营养供给不足,于是诸病蜂起。老年病中,许多症候均与气血不足有关。

……气虚就老年人而言,其病属气虚者,多以头昏、嗜卧、精神疲惫、呼吸气促或低微、心悸,有空虚感,语言无力、乏力、自汗、面色咣白、舌体胖嫩、脉沉弱无力等,为其辨证的主要依据。气虚而清窍失养,故头昏、神疲;心肺之气不足,则气短、心悸、语言低微;气虚卫外不固,故自汗;气虚不得充养肢体,故乏力,面咣白,舌体胖嫩、脉沉弱、均为气虚之候。至于老人涕泪俱出,流涎、溺数者,乃气虚不能收摄津液所致。老人证见癃闭、遗尿、大便秘结者,亦多属气虚。《灵枢·口问篇》云“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即指此证而言。

在老年病中,因气虚动行不畅而导致局部气滞者,也常可见到,如气虚腹胀,其特点是脘腹胀满,喜暖喜按,时重时轻,排气则舒,得胀,多属虚证,乃气虚而滞,因气虚运行不畅所致。其气虚之甚者,尚有气陷之证。盖出入升降,乃气虚而滞,因气虚运行不畅所致。其气虚之甚者,尚有气陷之证。盖出入升降,乃气机运化之规律,清气升而浊气降,为气运之常。气虚而清气不升,反而降,则成气陷。老年人觉之脱肛,大便失禁,以及脏器下垂等症,均为气虚下陷之候。清阳不升,则水谷不化,门户不约,故症见大便失禁、脱肛、气虚下陷,脏腑不能维系其原位,故证见脏器下垂。

2血虚老年病属血虚者,多以头晕、眼花、心悸而烦、失眠多梦、皮肤粗糙、唇、舌色淡、爪甲不华、脉象沉细等,为其主要特征。血虚,头、目失养,故头晕、眼花;血不足,不足以养神,故失眠多梦;血虚,皮肤失养,故干燥而粗糙;唇、舌色淡、爪甲不华、脉沉细,均为血虚之候。老人血虚,筋脉失养,往往有肢体拘挛、抽搐之症,或见肢体颤抖、掉摇不定者,属血虚生见;或见肢体痿软无力者,亦属血不养筋所致之痿证,老人血虚而证见肠燥便秘者,乏力因血虚津亏,与烦渴、便秘之实热证区别,临证宜仔细辨证,不可混同。

临证中,若气虚与血虚证俱在者,属气血俱虚。一般来说,老年病中,气虚证较多,而血虚证相对较少。气血俱虚证中,也多见以气虚为主证者,临证觉症状为:咳嗽气短,乏力自汗、神疲思睡、睡而多梦、小便癃闭、大便不畅,时而心悸而烦、头晕眼花等。至于老人因大便失血所致之血亏而气虚者,则为血虚居多,然“气随血脱”,亦当重视气虚之证,不可执偏。在老年病中,气虚、血虚是互相影响的,气虚,生化之源不足则化生血液渐少,因而可致血虚;气虚,而血失统摄,则会出现血不循经,发生种种出血症状,失血过多,也会造成血虚。反之,血虚亦可导致气虚,如大量失血、手术后等原因,病从不仅仅有血虚症状,亦会出现气虚之下,这就需要细心探查病情,寻其病源,以便确切进行辨证。

精与血,乃同出一源,精血互生,可相互为用,若血液亏虚,则精可生血以滋之;****不足,则血可生精以充养之。故精与血,一荣则俱荣,一损则俱损。大凡****不足者,多由血亏而耗精,或房事不节所致。老年病中所见****不足者,每见于思虑过度,****暗耗,及房事不慎所致。证见头晕、健忘、痴呆、耳聋、耳鸣、脱发、下肢痿软无力、阳痿等症。精不足,清窍失养,故见头晕、耳聋、耳鸣、脱发之证;精亏,神失所养,故见健忘、痴呆、精神委靡不振诸证;精不足,则肾失封藏,肾虚则腰膝痿软无力、阳痿,故老人****不足,以精神症状及生殖机能障碍为主要症候。临证宜结合全身症状,寻其究竟,予以辨证。

(三)营卫失常

营卫与气血,异名而同类,若云其营养作用,则多称气血;若云其周身运行,则多称营卫。健康人,气血充盛,营卫周流,故精神健旺,恰如《灵枢·营卫生会篇》所说:“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年老之人,营气衰而卫气少,故营卫运行失常,而诸病丛生,如卫气不和、卫外不固而生寒热;精神委靡,昼不精、夜不瞑,老人善欠、善忘;营卫失常,致使肢体、肌肤失养而出现的不仁、不用、偏枯、偏痛诸症;老人发生之痈肿、肤胀、自汗出;以及《医门法律》所云“营卫之气不行,则水浆不人,形体不仁;营卫之气立除,则精气神去而不可复收”等,皆为营卫失和所致,一般说来,老年人觉之感冒、周身串痛、皮肤瘙痒、肢体皮肤感觉迟钝、麻木,以至于运动能力更新换代、偏瘫、不寐、多寐等症,均与营卫失常有关。临证中,凡见表里不和、经络不畅或不通者,多属营卫运行失常所致,可首诊为营卫不和之证。卫气虚者,病症多见于体表、肌肤;营气虚者,病症多见于肢体、筋骨;营卫不能者,病症多见于精神及气化方面的病患,如寤寐失常、不卧、多臣汗出、水肿等,其他如营卫滞涩不行,也可发生痈疽、积聚等证。许多老年杂病,病缠绵而经久不愈者,亦可从营卫失常的角度予以辨症,常可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营卫失常,可参照气血辨证、脏腑辨证,以定其病位、病性。

(四)脏腑虚弱

人到老年,肌体衰老的主要方面就:是脏腑机能衰退,《灵枢·天年篇》指出:“五十岁,肝气虚……六十岁,心气始衰……七十岁,脾气始衰……八十岁,肺气始衰……九十岁,肾气焦……百岁,五脏皆虚……”这是指生理衰老的脏腑变化。如果患者脏腑原有宿疾,到老年时;则脏腑虚弱情况更为显著。就一般健康老人而言,由于其脏腑机能衰退,抗病能力也大大减弱,稍有不慎,便会发生疾病,而脏腑虚弱,则是老年病中的常见主证。

1.脾胃虚弱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居中央,禀气于胃而浇灌四旁。脾胃虚弱,则会出现种种病变。老年病中常见的有脾失健运、升降失常、水湿内停、气虚发热、脾胃虚寒等症,临证审病,宜当详辨。

脾失健运: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腐熟,脾气虚,而运化扮演则其消化、功能失职,故症见纳差、消瘦、倦怠、腹胀、腹泻等。其面色萎黄、舌质淡而舌体胖、苔白、脉沉弱等,均为脾虚失运之候。这也是脾胃虚弱的主证,临证实践中,凡见上述脉证,均可辨为脾胃虚弱。亦属老年病常见病症之一。

升降失常:脾升而胃降,脾胃气虚则升降失常、清明不升,则头昏、神疲;中气下陷,则下痢、脱肛;浊气不降,腑气不通,则大便不爽,又称气虚便秘;浊气上逆,则为呕、噁。临证凡见脾失健运诸证,而又有以上症候者,可辨为升降失常,老年人脾胃虚弱者,常有此证。

水湿内停: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津液不得布散,故水停为患,水湿凝聚,则为痰为饮,老人咳喘而痰涎壅盛者,多属痰饮之证;老年病,症见脾胃虚弱,而精神痴呆、健忘、动作迟缓,舌苔白腻而脉滑者,属痰蒙清窍;水湿溢于皮肤,则为水肿,才年人肢体浮肿者,多属此证;水湿停滞于肠道,则为泄痢,老年人大便溏泻,或下痢清谷者,属水湿内停。

气虚发热:脾胃气虚而心火独盛,谷气不得升浮而护养荣卫,故热自内生,症见食纳不佳,倦怠少气,热势缓而汗出,劳则尤甚,舌淡、脉虚等。凡老年人脾胃虚而缓见发热者,宜辨为此证。

脾胃虚寒:老年人脾胃素虚,若脾胃受寒,或食饮寒凉,则易见此证。其特点为脘腹疼痛、喜暖喜按、腹胀肠鸣、大便溏泻或下痢清谷、纳差、倦怠乏力、舌淡水滑、脉沉迟等。

2肾元虚衰肾为先天之本,主水,藏精,主骨、生髓通脑,乃元阴、元阳之所居。大凡衰老,肾气先虚。老年病的许多症候,究其源,多责之于肾元虚衰。其辨证大抵有肾气虚衰,肾阳衰微,肾精亏耗,肾阴不足等。肾气虚衰:肾主纳气,为封藏之本,腰乃肾之府。肾气虚,无力助肺以纳气。故症见喘咳,老人哮喘,张口抬肩,呼多吸少,不得安卧者,辨为肾虚作喘。与肺气壅塞之肺喘及痰涎壅盛之痰喘,有所不同。肾虚则二阴不固,故症见尿、便失禁,在老年病中,常见有遗尿及大便滑脱之证。或稍稍用力、咳嗽之时,尿、便即排出,此皆属肾气虚衰所致。肾虚,亦可见腰膝痿软无力,步履不稳,不能久立之证。此多为“老态”,宜辨为肾气虚衰。肾阳衰微:肾为水脏,内寄相火,为真阳之所在。统摄三焦气化,为一身火力之源。肾阳衰微,则脾不得温运。水不得布散,气化无由,形体不充。故凡症见形寒肢冷,手足不温者,多属肾阳不足,老人多见此证。

肾阳虚,气不化水。津液不得布散,滞留于体内、可发为水肿;水泛高原,可致心阳不振,症见心悸头晕、胸脘痞满、神疲乏力、形寒肢冷、舌苔白、脉弦而细等。此为肾阳虚进而伤及心阳。肾阳不能蒸动脾阳,水谷不化,而下痢者,属脾肾阳虚。又称“五更泻”。为老年常见之证。阳虚则阴盛。阴盛则寒故凡见老人有一身寒象者,均宜从肾阳衰微辨证。

肾精亏耗:肾藏精,精养神,肾精不足,则脑失所养,故症见健忘、神疲、神志恍惚,或痴呆板滞。《灵枢·海论》云:“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脑热、耳鸣、胫酸眩晕、目无所见,懈怠安卧。”临证中,现代医学所说之“老午陛痴呆症”,似与此证相类,可依此而辨。

肾阴不足:老人肾阴亏虚,除可见一般阴虚诸证之外,多以耳鸣如蝉、耳聋、头目眩昏、视物昏花、痴呆健忘、腰膝酸软无力等症为常见,凡老年病而见上述诸证者,可辨为肾阴不足。此外,老年人之消渴症,亦多属肾阴亏耗所致,症见“三消”,兼见乏力、腰痛、头目昏暗、阳痿、遗精等证。临证辨症,须考虑肾阴不足。

老年病中,脏腑虚弱诸证甚多,而且常见有数种症候同时出现者,例如:既有脾、肾阳虚之证,又见心阳不振之候;既见心、脾两虚之证,又有肝、肾不足之症等。在临证辨证时,宜据其脏腑间生、克、制、化关系及发病原因,患者体质,新病、旧疾等诸方面因素,全面分析,寻根求源,以求准确辨证。本节中,仅举老年病中最常见之脾、肾诸证,略述其大要,用以说明老年病脏腑辨证之特点。

(五)虚实夹杂

在老年病中,虚证固然居多,但也并非没有实证。只谈老年病中虚证一面,而不谈实证,未免失之过偏,也不与临证实践相符。故在强调老年病虚证较多这一点的同时,也应注意老年病中的实证。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方面:

……食滞胃脘老年人不慎口腹,饮食过量,或恣意油腻厚味,致使胃肠充盈。负担过重而出现脘腹胀满、嗳气吞酸、倒饱嘈杂、大便完谷不化等症,也可见食滞多日,而化热者,症见烦热、口渴,大便秘结等,其证属实,显然可见,宜辨为食滞胃脘。

2痰湿内停常见于身体肥胖之人,症见头重如裹,四肢沉重。或有浮肿,头昏不清,口干、渴不欲饮,或见咳吐痰涎。质黏稠而量多,老年妇女常见有白带增多之证,尿量少。此乃痰湿困脾之实证,其舌苔厚腻、脉象滑者为临证多见,宜辨为痰湿实证。尚有因湿而化热者,其证为痰黄稠,尿赤量少,黄带有味,苔黄腻,脉滑数。

3.气都化火老人情志不遂,或忿恚暴怒,致使肝气郁结进而化火,症见胸胁胀满,辗转不舒,急躁易怒,头昏目眩,耳鸣如潮,面红目赤,甚则发生晕厥,舌红苔黄,脉象弦数。此属气郁化火之证,老年人情绪不稳定,易于激动,故好发此。

4.气血淤阻气郁日久,即可伤及血脉,气滞则血淤,气血淤阻于经脉,经脉失养,则发为疼痛,淤阻于胸部,则胸阳不通,发为胸痹;淤阻于肢体。则肢体偏废不用;淤阻于体内,则结为瘕肿块;淤阻于机体某一局部,则发为疮疡痈。凡此种种,均系气血不通所致,故宜辨为气血淤阻。

至于老年人四时不慎,因感受外邪而致寒热;滋补太过而发生牙龈肿痛、鼻衄、便秘、毒火疮疡;外伤所致的淤血肿物等,以及现代医学中所说的炎症、流行病等,均可见实证。这说明,老年病中,病症属实者也很多见。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老年人生理、病理的特点,老年病所出现的症状往往是错综复杂的。有些病症,虽然表现为实证,但就其年老体质而言,仍有虚弱的一面。既便是老年虚证,在某些方面,也可能有实证的症候出现。所以说,老年病辨证的特点之一是虚实夹杂。临证辨证时多应该着眼于虚,详辨其实,分清标本缓急,找出病之关键所在,这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治疗原则的确定,故宜审慎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