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地球年龄知多少
31923900000060

第60章 正电子的存在时间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自然界中除了我们熟知的电子外,还存在另一种质量与其完全相同,而电荷却相反的电子,叫做“正电子”。它的发现很有戏剧性。

19世纪末,英国科学家汤姆逊首次发现阴极射线其实是一种带电粒子束流,后来人们称这种带电粒子为“电子”。科学家们对电子进行深入研究时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即带电物体无法一直保持所带电荷,于是推想一定有某种东西会让空气中的气体分子电离而导电,使电荷慢慢消逸。20世纪初,奥地利物理学家汉斯乘气球飞到高空,发现导致气体分子电离的东西是来自太空的一种辐射。后人将此称为“宇宙线”。

1928年,英国理论物理学家狄拉克根据量子力学原理,对爱因斯坦著名的质能转换方程做了修改,认为其中的“质量”可以有负属性,由此提出了电子的相对论性运动方程,也称狄拉克方程。

狄拉克认为,无论什么时候从纯能量产生的物质和反物质,都是以粒子和反粒子对的形式出现的,每一种物质粒子有一个与之相对的反粒子。当正、反粒子相遇时,它们会立刻相互抵消掉,称为“湮没”,即又转变成能量。也就是说,自然界中除带有负电荷的电子外,还存在带有正电荷的“反电子”。如果让反电子单独存在,它会和电子一样稳定并能无限久地存在下去。但因为它产生在一个充满电子的世界里,当反电子单独出现时,转瞬间便会与邻近的电子相结合而湮没,只留下γ射线。

由于狄拉克的理论过于深奥,其他人对他的观点半信半疑。就在这时,年仅27岁的美国科学家安德森对宇宙线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宇宙线的能量很高,很像γ射线,可以穿过较薄的铅板,并从铅原子中击出一些粒子,其中有一个粒子的轨迹在强磁场的作用下和电子的轨迹完全一样,但偏转的方向却与电子完全相反。也就是说,这是一种质量与电子相同,而电荷却与电子相反的新粒子,安德森称之为“正电子”。

这正是狄拉克所预言的“反电子”。实际上,安德森观测到的是与湮没相反的现象,即γ射线突然消失,转化成一对正、反电子。这一发现首次证实了质能可以相互转化的理论,立即在科学界引起轰动。

不久,约里奥·居里夫妇在人工核反应实验中也发现了正电子。1951年,美国物理学家道伊契通过实验证明,由电子与正电子组成的系统围绕着一个共同的力心互相绕行,存在时间为10-7s。这些发现进一步肯定了反粒子的存在,引导科学家们逐渐深入探索反物质之谜。

狄拉克和安德森分别获得1933年和1936年诺贝尔物理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