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舌尖上的心理学
31938700000004

第4章 透过参加饭局用意读人心——同是赴局者,目的各不同(1)

引子

下里巴人的饭局,叫草根饭局;事业成功者的饭局,叫精英饭局。这两类饭局,各有各的侧重点,一般说来,草根的饭局在于饭,精英的饭局在于局。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饭局

凡事都有个由来,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所有的爱恨,都有它各自的源头。同样的,在社交的圈子里,也没有无缘无故的饭局,大到十数人参加的宴会,小到两三个人的小聚,每个饭局都有它的举办理由。

饭局的组织者不是为了花钱买乐子,更不是一时兴起把大家招呼起来,每场饭局事先都有周密的计划和安排,为了一场饭局,有的人甚至提前数日就开始张罗了。如果你认为你赶的饭局是没来由的,那只能说明你吃了一顿糊涂饭。

饭局不是心血来潮的产物,它是人们实现目的的一种手段。一般来说,饭局的起因大致是这样的:我想要办一件事,可是,办这件事需要求助于某些人,为了和这些人更好地联络,我需要安排一个饭局。接下来,就是关于饭局的策划了,如选哪家餐厅,订什么样的饭菜标准,等等。之后是确定人选,要求他办事的这个人,肯定是首选的上宾,其他的陪席人员,也需要一一敲定。至于饭局上需要怎样寒暄,怎样试探,怎样切入正题,怎样拍板定论,也是要经过一番策划的。等到以上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下一步才是打电话或是下帖子约客人,定时间。一场饭局不过三两个小时,但是饭局的主人,却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筹备它,目的就是要把饭局搞得人人满意,以此来促成自己要办的事。

俗话说,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主人的一番深意,做客人的不可不明白,吃了人家的,喝了人家的,就得帮人家的忙才好,不能厚着脸皮当食客,光吃不练。有时候,主人提出的要求不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会让你骑虎难下,左右为难。这时候,你会悔不当初,懊恼非常。是啊,如果事先有所警觉,用心地分析一下这个饭局的用意,就不会有这样的尴尬了。

小孙在下班之前,接到同学小田的电话,说是晚上有个饭局,请他务必去。小孙以为是同学聚会呢,下了班就匆匆忙忙赶过去,到了之后才发现,座中人几乎都是陌生人,只有一个是自己的老乡,在房管所工作的老许。

因为小孙来得比较晚,小田把客人向他一一介绍,小孙这才知道,小田请的都是房管所的人。小孙对此没有多想,以为吃饭就是吃饭,他觉得自己迟到了,所以一上来就自罚三杯,然后又向大家转着圈敬酒,没多大会儿就半瓶白酒下肚了。席间,小田频频向他使眼色,小孙误以为小田要让自己当好陪酒,所以喝得格外卖力,没多久又放翻了两个。

小田殷勤地对老许说:“许主任,我和小孙是老同学了,你又是他的同乡,以后我们就是朋友了……”小田这边还没说完,小孙就打断他,抢着对老许说:“大哥,听说你在老家养了一条藏獒,现在长得怎样了?”老许最爱的就是养狗,听小孙这么一问,老许当即打开了话匣子,他从那条狗刚抱回家的时候开始说起,他是怎么养的,每天喂什么,打过什么疫苗,平时怎么训练的,一直说到现在狗的体重多少,毛色怎样,如何威猛……老许滔滔不绝地说啊说,一直说到了九点半,饭菜都凉了,小田硬是找不到插嘴的机会。最后,老许的电话响了,是老婆催他回家的电话,大家也都喝得差不多了,于是散席,各自回家。

客人走了之后,小田把小孙骂了个狗血喷头,骂小孙没眼色、不识相,把他辛辛苦苦布的局全给搅了。原来,小田去年买了一套二手房,办过户的时候,手续上有些问题,现在房子买卖合同签了快一年了,手续还没有办清。小田等不及了,就想请老许帮个忙,早点把房子过了户。今天小田请老许和房管所的人,就是为了这个事儿,小田把小孙叫来,也是因为小孙和老许是老乡,大家喝起酒来好攀关系,结果呢,小孙稀里糊涂地喧宾夺主,把事情给搅黄了,小田白白花了酒钱,什么事也没办成。

天下没有无缘无故的饭局,一旦你参加了进去,吃了人家的饭,就必须得还人家的人情,只做一个白吃白喝的食客,首先情面上就过不去。如果你不想平白无故地吃人家的饭,就要事先做到心中有数。接到请柬之后,先不急着去,要分析一下因果,权衡一下得失,然后再确定这顿饭可不可以吃,怎么个吃法。

每场饭局都有一定的名头,不然会显得名不正言不顺。饭局的组织者心情越迫切,你越需要小心,因为这很可能是一个套子。酒宴的标准越高,套得就越紧;你喝得越投入,陷得就越深。不管他是打着什么样的旗号,你都需要打听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比如说,这顿饭是由谁发起的?他为什么要请客?目的是要办什么事?请的都有谁?这些人什么来历,背景如何?要请的主客是谁?以上这些问题,都是赴饭局之前必须掌握的,熟悉了它,你就会做到成竹在胸,在饭局中才可以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草根饭局在于饭,精英饭局在于局

有人把饭局比喻成棋盘;

有人把饭局比喻成竞技场;

有人把饭局比喻成江湖。

……

无论怎样个说法,饭局的社交功用是不可抹杀的。饭局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以至于有人整天忙于赶场子,对各种饭局应接不暇。

然而,饭局的场次虽多,但不同性质、不同档次的饭局,其侧重点却有所不同。就名目来说,饭局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下里巴人的饭局,叫做草根饭局;事业成功者的饭局,叫做精英饭局;社会名流的饭局,叫做名人饭局。这几类饭局,各有侧重。一般说来,草根的饭局在于饭,精英的饭局在于局,名人的饭局则在于名人。同样是吃饭,意义上却迥然不同,这是为什么呢?

草根饭局,参加的人自然都是草根,大家同是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消费理念本着经济实惠为主。一般来说,草根们没有什么新奇、出格的消遣方式,他们的饭局,称得上是最朴素、最本真的饭局,他们不会追求什么品位,也不会去花钱买空架子,在他们看来,朋友聚到一起,就是为了好好吃个饭,其他的,别无所求。凡是参加草根饭局的,都是小人物,你不图我什么,我也不图你什么,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彼此之间不会相互利用,所以也没有必要耍心眼、动心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草根饭局是最干净、最单纯的饭局。

同样是饭局,精英饭局与草根饭局就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果你认为精英饭局仅仅是一个消遣的聚会或派对,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精英饭局是社会精英们的另一个工作室,是大家角逐的第二战场。

我有一位朋友,在商界干得不错,在我们的圈子里,他如鹤立鸡群,耀人眼目,每次聚会的时候,他都是主角。这位朋友并不满足于在鸡窝里当凤凰,他也想跻身于精英的行列中,希望能与各界精英们平起平坐、笑谈风云。终于他等到了这样的一次机会,他受邀参加了一次真正的精英饭局,然而,剧情并非按照预想的那样发展。在饭局中,这位朋友完全没有发言的机会。在精英们的侃侃而谈中,我的朋友越来越自惭形秽,整个饭局他都如坐针毡,只想着如何从现场逃离。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原因就是精英饭局具有很强的排他性,不具备精英条件的人很难融入进去。即使你挤了进去,也会显得格格不入。像我这位朋友一样,没等别人把他怎么样,自己就主动出局了!

凡是精英饭局的成员,手中都握有一张分量很重的个人证书,证书上写满了他们的成就,这不但是精英们自我标榜和推介的名片,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会员金卡”。

精英参加饭局的目的,不外乎两个。第一,这些人希望将自己的名片散发给与会者,扩大自己在圈内的知名度,让自己在圈子里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第二,他们希望在聚会中结交更多的精英,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子。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精英们在组织饭局之前,往往会进行极其严格的筛选,只接纳具有一定实力和知名度的风云人物,不够资格的人,一律拒之门外。在他们看来,保证了饭局的“精纯度”,也就保持了他们的精英身份和精英地位。

所以说,想拿到一张精英饭局的入场券,是相当难的。如果你目前还不算成功者,那你起码是一个潜力股,不然的话,是休想加入精英队伍中的。即使滥竽充数混了进去,也很少能受到重视和尊重,更不要奢望会有其他的额外收获。

名人饭局与前两者又有所不同,它的核心是名人,整个饭局最突出的亮点也是名人,饭局上的一切举措,全都围绕着名人展开。首先,邀请函要在名人上做文章,比如说“本次酒会特邀某某先生出席”,或是“某某先生为本次酒会的特邀嘉宾”,或是“席间有某某小姐为大家助兴”……一旦印上这些人的名字,这份邀请函就会变得炙手可热,一柬难求。

到了饭局进行时,依旧会由名人来担当主角,他是众人追捧的中心,经过一番觥筹交错之后,名人会很自然地把话题的中心移到主人身上来。一来是感谢主人的盛情款待,二来是为主人的事业做一番推介和宣传,这就是所谓的名人效应。

在名人饭局中,名人就是当之无愧的中心人物,名人是座上宾,也是这场饭局的招牌菜,少了名人,这台戏就不好往下唱了。在名人的耀眼光辉下,每个与会者都是不起眼的小星星。

所以,如果你参加的是名人饭局,千万不要企图跟名人抢风头,而是要把握好这次机会,把名人效应发挥到最大。

饭局可以帮助你迅速融入“熟人社会”

中国古代有一首《四喜诗》:“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逢甘雨、入洞房、金榜题名,都是毫无争议的大喜事,一般人印象里,“他乡遇故知”好像就差了一些。果真如此吗?

当然不是,现代人之所以有这种感觉,是因为我们无法理解古人的心境。其实,你仔细瞧瞧就会发现,古人不但重视这一条,而且还郑重地排到了第二位!这是因为,古时候,由于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和通讯工具,人一旦流落他乡,就会觉得寸步难行。因此,他们把“他乡遇故知”当做人生四大喜事之一。

即使放到今天的社会,我们也可以想象一下,身处异地,周围全都是陌生的人群,没有一个可以容纳自己的圈子,也是一件相当无奈的事。如果你很少出差或是出门,也许对此不太理解;如果你是一个经常在外的人,那么,你就会对此深有感触。人在他乡,最孤独的时刻莫过于吃饭,看到别人三五成群地出入餐馆,自己却像孤魂野鬼一样在街上游荡,那种孤独的心情,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走进餐馆里,别人团团围坐,推杯换盏,谈笑风生;自己这边形单影只、冷冷清清,吃的是寂寞饭,喝的是烦闷酒。这时候,你最需要的就是有个吃饭的伴儿,只要有个熟人陪着,自己就不会感觉到孤独和伤感。

人类有群居的生活习性,每人都有各自的交际圈子,大家习惯于聚餐和聚会。不管是相互利用也好,还是勾心斗角也好,只要有饭局,他们就觉得自己还有追求,有价值,起码还没有被这个社会抛弃或者遗忘。

正所谓“吃饭事小,出局事大”,有饭局,就证明你还有圈子,有人脉;没有了饭局,你就如同社会的弃儿。从这个角度上说,饭局简直就是人类的社交生命带,它不仅能使我们维系原有的社会关系,更能够帮助我们开拓新的人脉资源。有时候,饭局是相当神奇的,当你面对陌生的人群感到孤立无援时,如果有一场应情应景的饭局,你就会迅速融入到熟人社会中。酒肉穿肠过,交情心中留,通过一场饭局,你可以结交到一桌子的朋友。入席之前,大家还是素昧平生的陌生人,一场饭局下来,大家就会收获到一沓崭新的名片。这些名片,相当于一张张社会关系信用卡,有了它们,你就可以跻身于不同的新圈子,织出一张更大的人脉网来,以后办什么事,都会有人给你出谋划策,做你背后的推手。

我认识一个叫赵康的男孩,现年26岁,他在老家开了一家物流公司,生意做得很顺。前两年,赵康在网上认识了一位异地的女孩儿小梅,两个人情投意合,很快就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由于小梅是独生子女,她的父母死活不肯让女儿嫁到外地,没办法,赵康只好为了爱情做出牺牲,他关掉了物流公司,只身一人去了那个陌生的城市。

结婚后没多久,赵康出现了问题,他每天少言寡语,情绪低落,一点也不像是新婚的人。家里人以为他患上了新婚忧郁症,其实,他是患上了“社交饥渴症”。赵康是个爱交往的人,在老家,他的身边有一大帮朋友,每天饭局不断,结婚之后,赵康失去了自己的事业,也离开了自己的朋友,这让他倍感失落。每天走出家门,赵康看到的是满大街的陌生人,自己没有可以交流的人,连个吃饭的人也找不到,这无疑增加了他的孤独感。

为了让赵康振作起来,妻子小梅鼓励他走出去,结交新朋友。她决定先从自己的亲朋好友开始,替赵康营造出一个熟人的氛围。于是,小梅开始隔三差五地组织家庭聚会,在家庭饭局中,赵康认识很多人,他本来就是一个热情的人,吃过几次饭之后,赵康就和小梅的表叔表舅们建立了很亲密的关系。慢慢地,亲戚们有了饭局,也会邀请赵康去,这样一来二往的,赵康又陆续认识了许多新的朋友。

除了亲戚聚会,小梅还刻意安排了几次同学聚会,每次吃饭,她都是挽着赵康的胳膊一同前往,渐渐地,赵康也和小梅的同学们熟稔起来,俨然是他们班级中一员了。有几位男同学,和赵康非常谈得来,于是,他们又纷纷把赵康拉进了自己的圈子,有了饭局就叫上他。就这样,赵康的朋友越来越多,交往面也越来越大,他不再有孤独的感觉,“忧郁症”也不治而愈。

赵康不想无所事事,他一心想东山再起,重新把物流事业做起来。现在,赵康已经有了自己的熟人圈子,他办执照、租门店、招工人、揽业务,处处都有熟人帮忙,没多久,赵康的物流公司就红红火火地办了起来。现在,这个城市对赵康来说一点也不陌生了,这里有他的爱人,他的事业,还有他的熟人和朋友,生活在这个城市里,赵康感觉很幸福。

说到这里,相信你一定也感受到了什么。不错,在古代,以酒会友是很平常的事;现如今,饭局更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交际方式。饭局上洋溢着亲和气氛,可以迅速拉近人与人的距离,当人情淡漠的时候,饭局还会营造出“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热闹景象,即使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只要共同吃过一顿饭,交情马上就会变得不一样。

有人说,没有饭局,是一种比失业和失恋更痛苦的事。尽管现在到处人挨人、人挤人,但是,与此同时,却是宅男宅女遍地。他们在拥挤的人群中孤独着,当别人开心聚会的时候,他们徘徊在圈子的边缘,没有熟人,没有朋友。因为他们举目无亲,所以才会处处碰壁,举步维艰。

作为人类社会中的一员,我们不能孤独地了此一生,要想让人生变得更顺利,就必须积极地参加饭局。不要惧怕饭局,有了饭局,你的人际关系才会活起来,你的事业才会旺起来。

为了利益“攒”饭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