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舌尖上的心理学
31938700000005

第5章 透过参加饭局用意读人心——同是赴局者,目的各不同(2)

俗话说:“常跟领导吃饭,升职是迟早的事;常跟大款吃饭,发财是迟早的事。”这话虽然粗俗,但话糙理不糙。

现实情况正是这样。饭局的利益趋向越来越明显,无论是请客的,还是赴宴的,大家都是出于某种利益的驱动,才赶来参加这个饭局。利益如同一根链条,把饭桌上在座的人串到了一起,吃好喝好,大家都好。一场饭局下来,要办的事儿办成了,圈子变融洽了,情绪也拉高了,真是四海升平,皆大欢喜。

饭局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交手段,套人情、做生意,样样都离不开它。与此同时,饭局的功能也一再得到拓展。现在,它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谋求利益,最显著的功用,就是拓展人脉。正因如此,现在社会上已经生成了一批“饭局活动家”,由于他们的成功运作,饭局的功效已经发挥到了极致,这些人呢,也成了饭局的最大受益者。

在一般人看来,饭局不过是一个交流的平台,心情好了,就赶过去,心情不好,就顺口推掉。这只是普通人的一种心态,如果你对这个饭局有所企图,你的心情就远不会这么潇洒了。比如,有人一心想要办成某件事,而办成这件事,又需要有求于某个人,为了见到这个人,或是促成这件事,他就必须苦心积虑地攒出一场饭局来。只要促成了饭局,该来的人都到位了,事情就有了七分把握。

攒饭局不是件小事,这里面有许多利益的关联,一个不小心,饭局就会变成霉局。除去远期利益不说,单单眼下这顿饭钱,就不是个小数目。如果你计划不周,没有请到真正的大神,只把一干小鬼召集了过来,那么,这顿饭就失去了它的意义。结果往往是,大家酒足饭饱一哄而散,你白搭了好酒好菜,要办的事却丝毫没有着落。

精于攒饭局的人,一般是不会如此失手的,他们在组织饭局之前,都经过了一番精心的策划和周密的安排。首先,他们会绞尽脑汁,为这个饭局找出一个合情合理的借口来。一个恰当的请客理由,可以很容易地钓上大鱼,可是,如果你的借口太牵强,人家就会心生疑窦,甚至看破你的用心。有些人害怕在饭局上被“将军”,所以干脆推掉不去,一旦请不到主角,这台戏也就没法儿往下唱了。那些攒饭局的高手们,常常会找出一个令人无法推脱的理由,让各路大神大仙们不得不出山离洞。

我表哥吴德华,现在北京发展很不错,是一个喜爱结交朋友的豪爽之人。有一年,他开了一家礼品公司,由于业务的关系,表哥经常要和各单位、各企业打交道。每逢节假日,各单位都有发放福利的惯例,表哥看准了这个行情,每到节日之前,就开始忙活了。他每天都要组织饭局,请相关人员吃饭,和他们拉关系,套人情,为了能把拍板的人物请出来,表哥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有一年中秋节,表哥通过关系打听到本市的一家电厂很注重中秋福利,每年中秋都会给职工发放很多福利品,得知这个消息,他马上开始了行动。与此同时,至少有三个商家都盯上了这家电厂,大家都想方设法地与这个厂的工会主席联系。表哥终于弄到了工会主席的电话号码,可是,一听说要请吃饭,人家立马回绝了,并且还告诉表哥,要谈事情,可以去工会办公室找他,请不要再提吃饭的事了。这下把表哥难住了,去办公室谈生意和在饭桌上谈生意,根本是两个概念。表哥思来想去,还是决定继续找门路,一定要把工会主席请到饭桌上来。

最后,表哥打听到,自己同学的父亲朱伯伯,正是工会主席的老战友,两人的友情相当深厚。于是,他请到了朱伯伯,并把这位长辈当做砝码,盛情邀请工会主席入局。那天,表哥眼看到了下班的时间,又一次邀请工会主席吃饭,没等他拒绝,表哥说:“我来之前就把饭店订好了,现在朱伯伯早赶过去了,菜也点好了,就等着您过去呢!”看到工会主席为难的样子,表哥又追加了一句:“朱伯伯说,你们好长时间没聚过了,他说他想您啦!”这下,工会主席彻底招架不住了,他没有再说什么,终于去了饭店。

这是一件真实的案例,表哥给我讲述这一经历的时候,我拍案叫好。其实,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你能够掌握人性的关键点所在,就能启动整个饭局,从而实现你的利益合作共赢之目的。

除了为利益费尽心思攒饭局的这类人之外,还有另一类人,他们虽然不算是饭局的主要策划者,但却是饭局的积极参与者,同时也是饭局的间接受益者。这些人是捧场和陪衬者。我们知道,饭局是一项群体活动,并不是你加我,两个人面对面一坐,一对一就喝起来了,饭局嘛,没有酒不成局,没有人照样不成局。当饭局组织者四处组织的时候,有一部分人就会应邀而动,闻风而至,自愿来当陪酒。饭局要想气氛好,捧场和陪衬必不可少。

很显然,这些人也是奔着利益而来的,为了赚取利益,他们甘愿做绿叶,就算赔上工夫赔上胃,也在所不惜。有时候,有了与自己利益相关的饭局,这些人还会不请自来,厚着脸皮也要凑过去,只为分得一杯羹。这正体现了饭局的魅力。

无论是饭局的组织者,还是饭局的追随者,他们都被统称为“饭局活动家”。有了他们的积极推动,饭局的利益才能实现最大化。有了他们的参与,一个生拼硬凑起来的饭局,才会显得更加热闹,更加和谐,更加顺理成章。

为了感情“拉”饭局者

你经常参加饭局吗?

你与周围朋友的感情如何?

很多人对上面这两个问题总是不以为然,认为自己不喜欢应酬。所谓的饭局,是一些圆滑势利之人活跃的场所,自己要始终保持着高洁的人格,不屑于与这类人为伍。

根据我的经验来看,这种清高非常要不得!

要知道,人毕竟不是冷血动物。一个人,只要你生活在地球上,就要搞好与众人的关系。不懂利用饭局拉拢感情的人,往往会成为孤家寡人,陷入人际关系的僵局。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

打破人际僵局最迅速的渠道就是饭局!

饭局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是有目共睹的。素不相识的人,在饭局上遇到了,出于礼貌的关系,你敬我一杯,我敬你一杯,几杯酒下肚之后,两个人就会很自然地亲近起来,话也越来越稠。等到散席的时候,原本是素昧平生的两个人,竟然像老朋友一样,生出不忍分别的情愫,或是互留电话,或是约好了下次聚会的时间。正是饭局,把两个陌路人变成了一对亲密的朋友。

饭局的妙用,远不止于此。它不但能让生人变成熟人,还能够让熟人变兄弟。除此之外,饭局还能让原本有隔膜的人尽释前嫌,让恩断义绝的人重归于好,让搁浅的友谊重新起航。总之,饭局就像一台感情的大熔炉,有了它,淡漠的感情也可以变得热烈起来。说来说去,饭局就是大家联络感情的中转站,也是朋友间增进友情的加油站。

如果你认为饭局的功用仅仅只有这些,那就大错特错了!有许多聪明人,参透了其中的玄机,开始频频地启动饭局攻略,他们赔饭赔酒赔时间,在一场接一场的饭局之间迂回周旋。

是什么吸引着他们,让他们乐此不疲的?

难道他们仅仅是为了混个脸熟吗?

仔细分析一下这些人心理,你就会发现,这其中大有奥妙。为了感情拉饭局,这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实际上,人们打着联络感情的旗号,各人心中所抱目的,却又大不相同。

第一种,为了叙旧情而拉饭局。

提起老朋友和老同学,大家都会有一种很温馨的感觉。但是,即使这样亲密的关系,如果疏于联络的话,感情也会渐渐变得淡漠,直至最后互相遗忘。为了让友情保鲜,就得时不时地吃个饭。不论是老友也好,老同学也好,饭局永远是畅叙旧情的最佳场所。大家聚到一起,叙叙旧,喝喝酒,感情上不知不觉就回到了当年。每组织一场饭局,感情就会更新一次,只要时常保持饭局交往,感情就会历久弥新,一如当年。许多人对应酬饭局躲之不及,却热衷于组织同学聚会和老友聚会,究其原因,还是出于对这份旧情的不舍和依恋。

第二种,为了混熟人而拉饭局。

如今这个社会,说白了就是熟人社会。有了熟人,可以畅行天下;没有熟人,就会寸步难行。于是,就有许多为了混熟人而到处拉饭局者。我的邻居大李,经常这样打电话:“某某吗?今天有空吗?一起吃个饭呗!就咱俩?那怎么喝?我看还是多招呼几个人吧,把你哥们儿叫上,要不就叫上你同学,实在不行,把你同事叫上也可以……”这个某某,是大李在饭局上新认识的熟人,如果真如大李所期望的那样,这位某某把他的朋友、同学和同事统统带了来,那么这场饭局下来,大李会认识多少新的朋友呢?某某带来的这帮人,饭局前还是陌生人,可是经过了这个饭局,下次再遇见的时候,他们就和大李是熟人了。

所以,我经常听到大李这样说:“你说那个谁谁啊,知道知道!我们俩是熟人,上周一块吃饭的时候认识的!”

第三种,为了套近乎而拉饭局。

我们想要结交某个人,最便捷的方式,还是要数饭局。坐在同一张饭桌上,吃同一个盘子里的菜,喝同一个瓶子里的酒,这事儿本身就透着一种亲近感。如果你再找机会跟那个人说些客套话,敬几杯仰慕酒,那么用不了多久,你们的关系就熟稔起来了。套上近乎之后,你还可以继续利用饭局作媒介,对那个人进一步加深了解,不断增进关系,直到成为朋友。

有时候,我们还需要和身边的人进一步搞好关系。比如,你的邻居、你的同事,原来没有过多来往,现在你想和他们搞得融洽一点,怎么办呢?还是要靠饭局。你们本来就是熟人,因此可以把相互结识的过程忽略过去,直接进入热络环节。和邻居,平时仅仅是见面打个招呼,和同事,除了工作也没有其他交往,现在有了这场饭局,情形马上变得不一样了。经过一次同欢共醉的经历,你们的交情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一场饭局,完全可以让邻居变成铁哥们,让同事变成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