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飞
教授大学国文多年,对学生作文内容的一致性虽然已深有体会,但前些日子入大学甄试闹场批阅试卷过后,对新新人类的言不由衷,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百思不解的是现代年轻人之大异往昔、喜欢标新立异,几乎已是不争的事实,何以独独在写作上仍保留古风,和我们所属的六七十年代,几乎如出一辙,仍然一味揣摩上意,不像他们追求新潮或向你父母争取民主般,勇于发展自我,写些真心话,或者耍些创意?其实,要说他们全无创意也不尽公平,新新人类也另外研发了一些可厌的作文模式并衍生了若干让人啼笑皆非的新毛病,这些创举比起中规中矩的“人云亦云”,更加让人不敢领教。甄试的作文考题名曰“树”。“树”前有类似缩写的命题,罗列八段文字,请考生将重点重新组织为一篇四百字左右短文,题名“再生纸”。将近一千份的考卷改下来,可以归纳出几项共同的特色,今罗列于下,以供参考:
一、首先,逻辑不通。有人以拟人法这么写着:“我们由一株小草,经过雨水的滋润,阳光的照射,历经风吹雨打,才长成今日般的高大、直立,现在你应该知道我是谁了,我们就是树。”小草居然可以长成大树?木科草科都分不清。
二、也有人耸动的写着:“我们家后院有一棵百年大树,它忍受了千年风霜。”这算术不知从何算起?
三、有人把人比喻为树,扯着扯着,不知怎的,突然扯到了“近日自杀风气很盛,自杀者充其量不过是一棵不负责任的树。”这是打哪儿说起!
四、还有人是这么形容树的成长的:“一寸一寸点滴的长大。”真是叫人啼笑皆非!
五、还有一位更离谱的同学居然写着:“植树节那天,我种下了一棵树,在我细心的照顾之下,这棵树终于死了!”还有一位考生说:“我是爱树的一个人。”这是些什么修辞?
六、政治家近日常引用的俗语“吃果子,拜树头”。这番也在考卷上大出风头,只是,有人写成“吃枣子,拜树头”。有位同学感慨的说:“身为万‘兽’之灵的我们,怎能率先摧残这美丽的大地。”
七、绝大部分的学生把“棵”写成“颗”,于是变成“我打开窗户,看到一颗颗的树立在那儿。”把树写得像闪闪发光的一颗颗小星星似的。
八、有位同学别出心裁的下结论:“没有樱桃树就没有华盛顿,没有苹果树就没有牛顿,没有菩提树就没有佛陀,可见树有多重要了。”让阅卷老师伤透了脑筋,不知该嘉许他的创意,还是质疑他的逻辑(树生人?)。
九、老气横秋是另一个毛病。很多人都在文章最后呼吁:“朋友!让我们一起来种树!”“朋友!让我们一起来效法树的牺牲精神吧!”一位教授看了太多这样的文章后,气得说:“朋友!哼!谁跟你是朋友!”
十、还有人也许看多了琼瑶女士的小说,每一段的最后都不厌其烦的问:“你说,是不是?”有的则用反问句法说:“你说,不是吗?”
十一、另外,新兴人类还是大说谎家,他们说谎说得比我们当年更面不改色,我改过一叠50份的考卷,其中就有38人提到家有老榕树,有趣的是,这38棵老榕树中,有30棵不约而同的种在外公家,而38个人都“常常爬到树上去”,有的爬上去玩,有的爬上去沉思,有的爬上去向老树诉说心事,还有一位严重的大说谎家公然宣称:“我常常爬到西红柿树上捉迷藏!”大多数的人都说“我爱树!爱树的正直不阿,爱树的默默行善,爱树的坚忍不拔。”
十二、在我改的卷子当中,有好多爸爸都把孩子叫到树前面,说明树的勇敢,有一个学生在提到他阿公常在树下讲故事给他们听的情形时说:“阿公讲得精彩,连蚊子都静静站在手臂上听。”堪称本年度最耸动的夸饰。
十三、归纳言之,台北的考生都回外公家爬树,南部的孩子喜欢跟树说话,金门地区的家长最喜欢指着树要孩子学习树的精神,澎湖也许因为缺少树木,所以只能大谈树的重要。最后,我在一个聚会中提起这些趣事,正好有位考生在座,他的母亲哈哈大笑之余,看到孩子面色凝重。孩子嗫嚅地说:“糟糕!我也爬了树了!”那位母亲铁青着脸问:“你去哪里爬树?哪有树让你爬?””外公家。”“寿死囝!你外公家哪有什么树!……干嘛爬树!”母亲气急败坏的继续追问。孩子红着脸不好意思的小声回说:“人家去俯瞰大地嘛!”举座哄堂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