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WTO知识学习教程
32063900000032

第32章 入世对我国纺织工业的影响及对策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与出口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外汇平衡等方面至关重要,同时对世界纺织品的供求平衡和贸易格局也是举足轻重。

一、我国纺织工业的现状及入世承诺的开放时间表

(一)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现状

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长期以来,在满足国内衣着消费、增加出口创汇、积累建设资金以及为相关产业配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纺织工业以平均年增长13%的速度迅猛地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纺织品供应长期紧缺的状态。目前,我国化纤、棉纱、棉布、丝和丝织品、服装等主要产品产量和生产能力居世界首位。因而我国已成世界纺织品生产大国。

我国纺织工业对外贸易迅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首要的出口创汇工业;我国也成为国际纺织品贸易中的最大供应国。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统计,2007年我国纺织行业出口达1756.16亿美元,较2006年同期增长19.11%;进口达187.37亿美元,较2006年同期增长3.69%,使纺织品出口创汇成为我国外汇平衡的重要手段。

我国纺织工业对国际市场依存度越来越深了,外向型经济的特征十分明显。根据世贸组织的统计,我国纺织品出口额在世界纺织品出口额中占8%左右。我国化纤进口量相当于国内产量的1/3.纺织机械进口额超过了全国纺织工业全行业的工业总产值。

由此可见,随着经贸的发展,我国纺织工业与世界纺织业和国际纺织品市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世界纺织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必将对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特别是我国入世后,这种影响将更明显。而我国纺织工业长期积累的一些问题仍存在。具体表现在:

第一,纺织品的外贸体制不适应国际竞争。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外贸体制是以收购制为主体,使我国外贸部门成为生产企业与国际市场之间的“隔离层”,从而使我国纺织品出口环节多、速度慢、市场灵敏度差、经济效益低,虽经多年努力,也一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情况。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现行的纺织品出口机制比较适应大批量,大路货出口方式,而不适应当前国际市场小批量、多品种、高质量、快交货的特点和激励竞争的要求,从而造成产销脱节,信息不灵,生产企业积极性、创造性受到抑制,工贸企业难以协调配合、统一对外等弊端。

第二,纺织品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从世界范围看,纺织品的贸易进入了高档化、成品化、时尚化的新时期,人们追求高品质、多变化和能表达个性的纺织品。但我国纺织品结构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集中表现为:粗加工产品多,精加工产品少;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改进新产品多,换代新产品少;一般产品多,优质产品少;内向型产品多;外向型产品少。并且科技的发展使纺织品应用领域日益广泛,装饰和产业用的纺织品需求显著上升。而我国大部分纺织工业还没建立起适应国际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机制,企业缺乏具备国际营销经验,适应国际竞争的综合型人才。部分企业管理粗放、用人多,产品开发周期长,成本、价格管理不到位,营销力量薄弱,市场适应性差,开发创新的用人机制不健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没有充分发挥。

第三,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足。目前,我国纺织工业技术装备普遍陈旧落后,属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水平的棉纺设备仍有2/3,不仅与发达国家差距甚远,而且与发展中国家如印尼、巴基斯坦、泰国等差距也越来越大。这就大大削弱了我国纺织工业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如国外比较普遍使用的自动络筒机、新型无梭织机在我国纺织工业占的比例很小。我国棉纺行业中自动络筒机的比例不足3%,各种无梭织机在我国仅占1%。

(二)我国纺织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从国际贸易一般理论出发考察我国的纺织品贸易,其贸易数量、结构和流向取决于纺织工业的比较优势及其动态变化,为此必须进行国际间纺织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和国内纺织工业、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当然,对国际竞争力的评价理论与研究方法,还是一个尚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1.中国纺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评价

(1)国际市场占有率。1986年,中国纺织服装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仅为5.35%,2004年已达到21.04%,年均增长8.93%。尽管1995、1996年中国三次下调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使出口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国际市场占有率也略有下降,但从整体上讲,中国纺织服装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仍然保持了迅速上升的势头,且连续10年保持世界第一的位置,充分显示出该产业不断增强的国际竞争力。

欧盟、美国、日本是世界三大纺织品服装的进口国家和地区。2004年,世界纺织服装贸易总额为4528.3亿美元,而这三个国家和地区的纺织服装进口总额累计高达3090.7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68.25%。在世界三大纺织服装进口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上,中国一直占据着显著地位,2004年中国纺织服装在欧盟、美国、日本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了14.0%、19.47%和74.23%,位列这些国家和地区纺织服装进口的首位。

从上述分析来看,中国纺织业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标的评价结果为“很好”。

(2)产业贸易竞争力指数。中国纺织服装属于出口主导型产业。1998年以来,中国纺织服装的贸易竞争力指数逐年提高,年平均增长率4.04%。最低年份为1998年,该指数也超过了0.5,2004年更是提高到0.71,越发趋向于1,说明该产业整体国际竞争力较强。

但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纺织产业内部主要亚行业之间发展极不均衡:纺织品的竞争力较弱,竞争力指数仅为0.37,中国纺织品在成本上不如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的低,质量和品种比不上日本、韩国,目前主要在初级大路产品上靠量支撑,但数量上并不及欧盟;相比之下,服装的竞争力相对较强,竞争力指数高达0.95,中国服装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是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但后者服装出口的绝对数量少,尚难以对中国构成强大威胁。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产业技术的不断提高,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会进一步得到提升。因此,中国纺织产业整体的贸易竞争力指数评价结果为“很好”。

2.我国纺织工业分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1)棉纺织业。棉纺织业是我国纺织工业的支柱产业,也是目前中国较具竞争力的产业。我国的棉纺织生产能力和产量已居世界首位,棉纱产量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稳步增长。但是,我国棉纺织业由于创业早,规模虽大,但设备陈旧,技术装备差。长期以来,纺织原料流通体制和外贸进出口体制改革滞后,对纺织经济运行产生了直接制约。棉花购销实行垄断性经营,对国际市场反应迟钝,国内价格往往背离国际市场,导致棉纺产品的竞争力下降和棉纺织业陷入严重困境。

(2)毛纺织业。毛纺织业是我国纺织工业中的一个新兴部门,也是近年来发展得较快的一个部门。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毛纺织品的生产国和消费国。由于我国羊毛远远跟不上需求的增长,需要进口大量羊毛,羊毛的进口成为纺织品进口的最主要的项目之一,依赖度高达60%以上。由于采用发放进口许可证等措施,企业无法直接进口羊毛。而我国的羊毛制成品以国内消费为主,很少出口。而且我国毛纺织业同样也存在着技术装备低、生产效率低,产品设计和工艺制作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有明显差距等问题。

(3)化纤行业。我国的化纤行业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据中国化纤协会统计,2006年,我国化学纤维生产量达到2025.49万吨,比2005年增长12.94%,占世界总产量的54.09%(不含聚烯烃纤维丙纶)。

虽然2006年我国化纤产量超过了2000万吨,但我国的化纤进口量仍在100万吨以上,2006年的化纤进口量仍高达104.88万吨。

由于化纤行业属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人工工资占成本的比重较小。我国化纤成本中,一般人工成本尚不足1%,而且化纤的关税较高,同时实行许可证管理,不利于我国的纺织企业利用国际化纤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再有,化纤产品是衡量一个国家纺织工业成就和经济水平最好的砝码,而我国化纤行业的平均规模偏小,如以涤纶为例,西欧、美国、日本和韩国的工厂平均生产能力分别为我国的3.5倍、12倍、13倍和30倍。多数化纤行业的工艺技术落后,设备亦陈旧,技术和产品的开发能力弱。

(4)服装业。服装业是我国纺织工业中最具竞争力的行业,其几十年的发展令人瞩目。我国服装加工以制作中档服装为主,如衬衫、裤子、裙子、西服等,在国际市场有较大的竞争优势,今后一段时期内这个竞争优势仍可保持下去。我国服装生产依赖于高档面料的进口尤为显著,国内服装面料、辅料发展滞后,发生这种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生产的面料科技含量低,在织物风格、手感、色差、色牢度、疵点、缩水率等方面与国际水平存在很大差距。我国服装业的发展长期以来一直走粗放型道路,许多服装生产和出口企业定位于来料来样定牌加工,没有把国际服装市场营销、产品设计开发和培植自己的服装品牌摆在战略高度。因此,我国没有形成具有国际影响的品牌,尽管我国的服装制作工艺已有很大的提高,但我国出口服装的价位却始终上不去。从总体上说,我国纺织服装一直属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科学管理水平相对不高,产品多以数量多、价格低、成本低而取胜,服装产品的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拓展国际市场的实力相对薄弱。

(三)我国纺织工业入世承诺的开放时间表

自1995年起,WTO《纺织品服装协定》(ATC)取代了《多种纤维协定》。到2005年,该产业已经融入正常的GATT(关贸总协定)规则中,特别是配额将最终取消,进口国将再不能对出口国实施歧视性待遇。《纺织品服装协定》本身也不复存在,它是《WTO协议》中唯一规定了自动废止内容的存在。

我国纺织服装业进入WTO后,即可执行ATC的要求,并按该协定放开国内市场,享受同等的出口待遇。

按照乌拉圭回合谈判,纺织服装市场的开放有10年的过渡期,我国在2000年后,仍可享有5年的开放过渡期。

发达国家纺织品进口关税将有所下降。目前发达国家的制成品关税约在3.8%,而纺织品和服装的关税则平均为15%~20%,纺织原料进口税将下降。现行纺织原料的进口综合税率平均在30%左右,我国“入世”进程中和“入世”后,纺织原料如腈纶和涤纶的进口税也将下降。资料来源:参照美国2002年2月公布的中美WTO谈判资料及国内相关资料整理。

二、入世给我国纺织工业带来的挑战

我国入世后,伴随着纺织品服装配额逐步取消,纺织工业将踏入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回归进程,但道路并不平坦。首先发达国家在执行ATC协定问题上放慢取消配额进度,使我国入世后出口增长的局面只能在完全取消配额限制后出现,而且在技术壁垒,紧急保障措施、反倾销、反补贴等领域,限制与反限制斗争在所难免。如果我们不会应用WTO的有关原则保护自己,那么有利的机会就将丧失,这是我国纺织工业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当然,我国纺织工业的整体素质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开放的挑战

市场的开放应该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于纺织工业加快技术进步和扩大出口,同时也将给我国纺织工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投资领域,由于纺织工业竞争性强,资本进入与退出比较容易,入世后将会有更多的外国企业进入我国。同时,投资开放意味着跨国公司将增加在我国的投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经营,但同时必须看到,跨国公司具有雄厚资本、先进技术、科学的管理和众多的国际知名品牌,还可利用转移价格最大限度地避税,不受限制的外国直接投资比进口更具有威胁性。而贸易领域的开放,可能使我国纺织工业加工型的特征更加明显。

2.出口产品结构的挑战

我国纺织工业的出口产品结构一直是以中档产品为主的数量加工型格局,高档名牌少,其中加工贸易比重大。而加工贸易比重过大,必然导致商品出口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原料进口,这点在1998年表现突出,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国际市场上品牌因素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这对我们这个缺乏品牌的出口国是极为不利的。

3.专业人才的挑战

入世后,进口增加、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企业组织结构改革将直接减少就业岗位,减员的压力很大,近两年,国有企业减员已超过100万,部分非国有企业也同样存在减员,预计未来几年内还将有10%~20%的职工下岗或被转移到其他行业。特别是,入世后国内人力资源市场化加快,人力资源成为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同时争夺人才的竞争也成为纺织工业参与国际竞争成功与否的焦点。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吸引优秀人才将对我国企业的生产产生巨大的冲击。就我国纺织工业来说,科技、教育、企业管理所需大量人才都会受到挑战。因此,如何推进我国教育体制、科研体制、人事制度改革,如何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把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放在人才队伍的壮大和整个产业素质的普遍提高上,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三、入世给我国纺织工业带来的机遇

入世后,短期内劳动密集型企业将获益匪浅。而我国纺织工业正是如此。因此,入世无疑将使我国纺织工业在面临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就必然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

入世在为我国提供良好、稳定的国际经贸环境的同时,还可使我国纺织工业特别是纺织工业的上市公司获得更多有效的国际经贸环境信息。

第二,入世将有利于我国纺织工业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从出口方面看,我国传统的成本优势及低价格处于一个优势递减的过程,对于我国纺织工业来说,由于外部潜在的巨大压力,将迫使纺织工业进行机制的转换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进口方面来看,随着关税的进一步下滑,我国纺织工业中目前一些较为落后的行业面临较大的冲击,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技术含量上。另外是价格方案,也就是说,我国纺织工业可能面临国外产品的巨大的市场挤压。不过这样,恰恰为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总之,入世后我国的纺织工业品与世界市场的全面接轨,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培育纺织新兴行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国内纺织工业能及时调整产品结构,适应国际市场竞争。此外,入世还会带来出口市场的扩大,对产业调整以及纺织工业向更高层次的推进大有益处。

第三,入世可以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进一步吸引外资投资纺织业。由于配额的限制,国外投资者有所顾虑,很多出口导向的外资项目不能上马。而入世后,投资领域逐步开放,有利于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快技术引进和设备改造,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与此同时,发达国家进口关税的降低,也使我国出口产品价格下降,加大我国纺织品出口的竞争力。

第四,由于纺织工业是吸收就业最多的产业之一,不仅国外市场的需求大,同时,国内也拥有最大的消费市场,这可提供许多的就业机会。入世使我国纺织工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可以对解决我国就业问题做出大的贡献。

总而言之,入世将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纺织品国际贸易环境,摆脱困扰我国多年的歧视性限制,对扩大纺织品出口创汇,加速纺织工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等方面有着十分积极和实现的意义。

四、我国纺织工业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一)加快纺织企业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

纺织工业必须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要把产业结构优化和所有制结构调整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着力培育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要大力发展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使国有经济在纺织领域中的比重适当地降低,努力使一批国有亏损企业摆脱困境。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标,实施公司制改革,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面向市场着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要充分利用国家纺织突破口的政策,把扭亏解困与改革改制紧密结合起来。国家应尽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剥离企业承担的社会负担,同时在减轻国有纺织企业债务包袱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尤其是在债权转让股权、技改贴息贷款、兼并破产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倾斜,使企业能够轻装上阵,参与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中国纺织工业必须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继续推进全行业科技进步,提高总体技术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纺织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引导传统加工业调整结构,实现合理布局;鼓励化学纤维工业向高技术、规模经济、高劳动生产率和多品种方向发展;促进印染后整理水平的提高,促使纺织机械行业尽快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实现替代进口,同时,还要加快纺织信息现代化建设步伐,建设全国统一的纺织信息网络,建立起具有快速反应机制的生产和贸易体系。以此促进纺织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全行业技术进步和综合经济效益的根本好转,加快纺织工业的产业升级。

(二)加入WTO,要求我国纺织工业更加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

目前,纺织“三资”企业已达1万多家,在纺织行业总产值、出口创汇额等主要经济指标中均占有1/4左右的比重,已成为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外资在促进中国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扩大出口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按照加入WTO的要求,对外商投资企业必须实行国民待遇。目前,纺织外商投资企业在税收、设备进口等方面享有优惠政策,但在产品内外销比例、控股要求、产业投向等方面又受到限制。无论是“三资”企业,还是国有企业、乡镇企业,都普遍感到待遇不公。因此,要按照市场经济和国际规范的要求,对这些政策予以清理、修正,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鼓励外资参与纺织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鼓励外资参与纺织行业重点项目建设,鼓励外资进行高科技项目的投资,鼓励外资向中西部地区纺织行业进行投资。

(三)用足用好有限的纺织品配额

在纺织品出口外部环境严峻、纺织品进口国有限制不断加严的情况下,使用好来之不易的、有限的纺织品配额,提高配额的使用率和使用效益对于扩大中国纺织品出口、实现纺织业扭亏解困意义重大。纺织企业反映,使用自营出口配额后,配额产品出口带动了非配额产品出口,对配额市场出口带动了非配额市场出口,说明这些配额的使用起到了乘数效应。纺织品出口企业,特别是纺织自营出口生产企业在“用足用好”纺织品配额上还应当多下一些工夫。要积极拓展渠道,加强与进口商的合作,扩大直接远洋贸易,减少中间贸易环节;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改善服务水平,提高单位配额的出口价值,力争小批量、精加工、多创汇。

(四)进一步改善出口商品结构,增加企业产品附加值

服装和深加工产品仍是国际纺织品贸易的主体,我们应继续把发展服装和深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作为扩大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主攻方向。在对传统产品进行深度开发的同时,大力推进纺织服装出口由粗加工、低附加值向精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升级,在款式和品种上迎合客户需求,抓好自己的大宗商品和拳头产品,努力扩大市场份额和出口规模。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发展的关键是改善出口商品结构,同时还必须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发展名牌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

(五)以质取胜,提高吨创汇水平和出口经济效益

要狠抓纺织品出口质量,加速采用国际标准,维护我国纺织品的信誉,克服纺织品贸易中的技术壁垒。纺织品服装出口要实行以质取胜战略,围绕着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出口经济效益,可采取积极主动的营销手段;实行品牌战略,积极开发属于自己的有特色的产品,争取以名牌产品占领国际市场;纺织品扩大出口必须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提高创汇等。通过上述措施,纺织品出口企业逐步走上主要依靠质量档次、增加花色品种、创立名牌来扩大出口提高效益的轨道。

(六)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大力开展电子商务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信息产业方兴未艾,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电子商务、网上购物成为新的时尚。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互联网系统获取信息,在网上购物。电子商务是未来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必须紧跟国际潮流,不断完善自己的信息系统,充分利用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发展机遇,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以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紧跟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最大限度地满足国内外消费者的需求。

“学习复习指导”

一、本章重点

从18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工业在世界经济居主导地位已达两个多世纪。而我国的工业,在经历了100多年艰难的发展后,现在已具备了一定的经济规模和市场竞争力。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工业产业集成度低、技术装备水平低的现状,仍然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面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对新的市场竞争规则,我国的工业发展肯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我国会以此为契机,使我国的工业企业能够迅速提高国际竞争力,在竞争中求得更快、更好的发展。本章主要分析了我国工业中的汽车、钢铁、石化和纺织等四个主要领域的现状和国际竞争力;介绍了入世承诺的开放时间表;阐述了入世给我国工业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加入WTO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政府、各行业和企业都应做好充分准备,详细了解WTO的有关规则,根据我国的国情、行业特点和企业自身的情况,制定出应对策略。

二、本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截至2007年底,我国产量居世界首位的是()。

A。原油

B。钢铁

C。化纤

D。汽车

2.逐步取消汽车配额是在()。

A。2005年以前

B。2006年以前

C。2007年以前

D。2008年以前

3.我国服装业属明显的出口主导型,其竞争力指数趋近于()。

A。0

B。+1

C。-1

D。∞

4.钢铁工业能源消耗总量约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

A。10%

B。11%

C。12%

D。13%

5.按照WTO的要求,2005年以前我国冶金产品关税税率从原来的10.5%降为()。

A。10%

B。9%

C。8%

D。7%

6.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石化工业开始的第三次结构调整主要特征是()。

A。从煤炭化工向石油化工转变

B。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C。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

D。从资本集约向技术集约转变

7.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与出口国是()。

A。中国

B。日本

C。美国

D。英国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汽车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中,企业的生产能力()。

A。达不到规模经济临界点

B。已经达到规模经济临界点

C。产业集中度仍待加强

D。自主开发能力相对薄弱

E。营销体系建设完善

2.入世给我国钢铁工业带来的机遇是()。

A。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外原料资源

B。有利于企业制度的改革、创新

C。有利于促进企业经营模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D。有利于调整企业结构,形成合理的经济规模

E。有利于扩大部分产品出口,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入世将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纺织品国际贸易环境,其主要意义是()。

A。有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

B。加速纺织工业结构调整

C。扩大纺织品出口创汇

D。增加就业

E。无法摆脱歧视性限制

(三)判断题

1.中国是目前世界上轿车市场未被开发的最大市场。()

2.入世后,我国钢铁工业的经济效益不会受到影响。()

3.石化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科技和人民群众生活等各个领域。()

4.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与出口国。()

(四)问答题

1.结合我国汽车、钢铁、石化和纺织工业发展现状,分别对其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

2.试用竞争力指数分析我国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

3.入世后,我国汽车、钢铁、石化和纺织工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如何应对?

三、练习题部分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B 4.C 5.C 6.D 7.A

(二)多项选择题

1.A C D 2.A B C D E3.A B C D

四、案例分析

中国纺织出口企业面临巨大的压力

2007年纺织服装行业面临着诸多困难:如人民币升值超过6%、出口退税率下调2个百分点、贷款利率上调幅度达到14.48%、劳动力成本压力持续上升等,但纺织品服装行业仍然获得了稳定且有质量的发展。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出口形势稳定,出口增速较前两年有所下降,但出口结构逐步优化、出口区域更加广阔、市场更加多元化;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纺织品产量增速双双下降,投资重点主要集中于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上;内销持续旺盛,纺织品服装批发零售商品总额稳步提高,同时零售价格指数下降,侧面反映出内销市场竞争在加剧;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整体经营效益提高,非主业收益对利润贡献明显。

2008年我国纺织服装行业运行的压力有增无减,最重要的一项原因是美国经济增长趋缓:根据美国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就美元计价的进口金额而言,2008年第一季成衣进口衰退幅度超过5%,3月份较前一个月甚至衰退达10.5%,而第一季美国成衣自中国的进口也衰退10%。另一个造成中国纺织品出口趋缓的原因是中国人民币升值:自从中国政府在2005年7月松绑货币兑换机制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上涨18%。2008年1~4月人民币仍升值4.19%。第三个原因为中国生产成本高涨:能源价格正随着全球市场价格飙涨,劳动成本亦随通货膨胀率的蹿升而上涨,新的劳动法规亦导致成衣厂的成本增加。此外,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例如棉花进口价格在2008年第一季上涨。纺织品进口价格在1月及2月分别上涨13.8%与14.4%,部分原因为国际市场上的棉纱价格上扬所致。另外潜在贸易壁垒逐渐增多且力度更强,这些都加大了出口企业的压力,行业内出口转内销的趋势已经形成,在内需拉动尚待时日的背景下内销市场的竞争也逐渐加剧。此外成本压力也将继续挑战企业极限,纺织服装企业利润空间被再度压缩。

根据上述资料,请分析:

1.宏观环境对我国纺织企业出口的影响。

2.你认为我国纺织企业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案例评析”

1.中国纺织业在2008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经过7年高速增长的我国纺织业,2008年可谓“内忧外困”。在内部,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产能严重过剩,劳动力成本上升将造成行业内无序竞争大大加剧。2007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普通用工成本普遍上涨20%左右,预计2008年还会进一步上涨。在外部,2008年,纺织业的出口市场可能进一步恶化,美国次级债危机直接引发了美国经济放缓,美国消费低迷。因此,中国纺织品出口增速很有可能从2007年的25%左右下降到10%~15%。近两年来,出口政策频频发生变化、人民币大幅升值、退税率不断下调、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飙升等一系列不利因素,使得不少当初盲目投资兴建的中小型纺织企业纷纷倒闭。我国纺织行业过去能够快速发展,主要依靠两个法宝:高比例银行信贷和低廉劳动力成本。而进入2008年后,我国纺织行业同时失去了这两个法宝。这无疑是对国内纺织业的沉重打击。

2.企业及政府应采取的应对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转变企业出口增长方式。在目前的纺织品出口市场上,传统产品的获利空间越来越小,必须要花大力气开发新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加快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加速技术改造,塑造品牌,提升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

(2)实行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企业必须努力拓展新的出口市场,大力开发非设限地区和非设限产品的出口市场。

(3)着力创建自己的名牌产品。在我国纺织品出口的产业链中,我们只能获得10%的利润份额,而90%为国外进口商、经销商所得。所以国内有实力的纺织服装企业,应将创立自己的品牌、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作为长期奋斗目标。

(4)突破“绿色贸易壁垒”。加快建立信息咨询服务机构,全面了解主要贸易国有关绿色壁垒的内容、动态及相关信息,为企业应对绿色壁垒提供指导和服务。开展生态纺织品认证,加快取得出口地的“绿色通行证”。同时,还要加快企业技术标准、环保标准、社会劳工标准等方面的国际认证。

(5)加快行业协会建设。要充分认识到行业协会的重要性,尽力发挥行业协会的服务、协调、沟通和行业自律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