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产品贸易
中国入世以来,农产品贸易就备受关注。黄季焜等指出,虽然中国部分农产品还存在一些政府干预,但国内市场和国际贸易政策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为农产品生产者提供了较自由的环境。农产品已经从一个被高度正(或负)保护的产品转变成了一个相对自由的产品,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对农业干预最少的国家之一,并且中国的农业经济已基本融入全球市场。542孙林实证研究表明,优惠贸易安排对农产品贸易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中国应该在已有的优惠贸易安排的基础上,积极促进与东盟ASEAN自由贸易区建设。另外,中国近年来积极开展与新西兰、智利等自由贸易区的谈判,都是非常明智的。农产品贸易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对农产品贸易有抑制作用,所以,从农产品贸易的角度上看,选择同为发展中国家阵营的合作或贸易伙伴是更为恰当的。从农产品贸易潜力上来看,中国与美国、日本已经出现了农产品“过度贸易”;而中国与众多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例如越南、俄罗斯、印度等都存在非常大的贸易潜力,这是中国未来需要极力开拓的潜在市场。另外,中国与发达国家中的欧盟、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也存在一定的农产品贸易潜力。543关于人民币升值是否对农产品进出口产生影响,孔祥智等实证分析认为,人民币缓慢的升值速度给进出口商提供了充足的调整时间,人民币升值预期对农产品贸易产生的正向促进作用对冲了实际升值的滞后负面影响。因此,人民币的缓慢升值并没有对我国农产品贸易产生明显的冲击。
(二)农产品价格
中国农产品价格自2006年第四季度进入新一轮波动周期,并且由此带动了物价的较快上涨,从而引发了学者们对该轮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密切关注。
1、新一轮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新特征
程国强等指出,新一轮农产品价格波动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1)与过去农产品价格波动主要表现为粮食价格上涨的表现形式不同,这一轮价格上涨首先表现为猪肉价格的上涨,然后由猪肉价格上涨带动禽、蛋、水产等食品价格全面上涨。(2)构成不同。2003~2004年农产品价格上涨,主要由粮食价格上涨主导,而这一轮价格上涨的主导因素是肉类。(3)与2003~2004年由于粮食连年减产、供求矛盾突出导致的粮价上涨不同,此轮粮价上涨是在粮食连续3年丰收、供求趋于平衡的市场环境下出现的;(4)具有恢复性上涨特征。
2、新一轮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
程国强等认为,这轮农产品价格上涨,既有国际价格上涨的传导作用,也有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的推动影响;既是农产品需求结构升级拉动的必然趋势,也是动物疫病等突发因素影响的结果。546孙启明等指出,国际输入性因素是此轮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不断上涨的国际粮食价格刺激了国内粮食的出口,增加了国内粮食需求的压力,助长国内粮价上涨,其输入性特征十分明显。而且国际粮价和国内粮价以及肉蛋价的高位契合,也明显说明了国际粮价上涨的输入性因素。
3、新一轮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
程国强等认为,这轮农产品价格属于恢复性上涨,尽管推动了前期CPI的结构性上涨,但目前仍处于合理范围。从全局上看,农产品价格的合理上涨,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尤其是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必须认识到,今后农产品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将成为经济增长过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趋势。548徐雪高实证研究表明,猪肉价格上涨不会导致通货膨胀;相反,通货膨胀会导致猪肉价格上涨。因此,新一轮农产品价格上涨只是农产品价格长期低迷的一个正常回归,没有必要过分担心其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4、应对此轮农产品价格上升的对策
徐雪高指出,一是建立重大农产品价格机制,减弱国外农产品价格波动对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防止受制于国外;二是要严格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扩大对农民进行农资综合补贴的范围和额度;三是要严格审批农产品深加工项目的发展,防止加工需求的突然增大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四是建立农产品价格实时监控系统,构建预警机制,当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五是建立农产品风险基金制度。550张鹏则指出,为克服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居民生活的不利影响,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一是对农产品生产和农业科研机构补贴,防止农产品供给缺口的进一步扩大;二是建立农产品价格保护体系,努力保持主要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基本稳定;三是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四是加强农产品市场和农村市场调控。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曝光,食品安全广为关注。农产品作为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安全问题自然倍受关注。
冯忠泽等指出,农产品的生产环节多、周期长、标准化程度低、管理难度大,尤其是中国农产品市场存在农产品难以标识及标识规制缺失等问题,生产者缺少提供信息的约束和激励,造成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质量安全信息严重不对称。这是当前农产品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之一。从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状况和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来看,广大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非常关注,消费者比较相信政府提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但他们对目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评价不是很乐观。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知水平主要与消费者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规模有关。消费者对认证食用农产品的认知水平和消费欲望比较高。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的需求并非一定会转化为实际购买。周应恒等调查分析认为,消费者普遍有着对食品质量安全的强烈需求,但由于认知水平、信任水平等很多因素的限制,只有50.73%的被调查者将需求转化为实际购买。就加贴信息可追溯标签牛肉的购买行为来看,消费者对信息可追溯性及标签的认知水平和对信息可追溯标签所携带信息的信任程度,是决定消费者是否购买市场上新出现的加贴信息可追溯标签牛肉的主要因素,性别、婚姻、家庭规模、职业和年龄是比较显著的人口统计学影响因素。
为了顺应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不断增加的需求,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等需要共同努力。李中东等指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技术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过程,需要多部门、多学科、多层次的知识、信息和技术的支撑。554冯忠泽等指出,首先,政府应当加大宣传和普及,提高消费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程度,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避免因为偶然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而引发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消费的恐慌。其次,政府可以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或通过采取对认证机构、认证企业进行补贴、奖励等措施,降低认证产品的价格,满足广大消费者对认证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再次,鉴于目前菜市场或者农贸批发市场还是广大消费者购买农产品的主要场所,应重点加强对这些场所的管理和监督。最后,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过程的控制,通过培训等方式对农户提供技术支持,指导农民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