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与金融支撑体系构建
32085900000001

第1章 序言

中国的经济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特别是需要一个睦邻友好、共同发展的周边环境。自从与东盟1991年正式建立磋商对话关系后,发展与东盟的关系成为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既定目标和重要组成部分。17年来,中国与东盟关系经历了“磋商伙伴-全面对话伙伴-战略伙伴”的三个阶段,双方都为进一步推进友好关系的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近年来,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等中国高层领导人更是与东盟国家领导人保持着密切频繁的接触,对推进中国东盟关系发挥了直接的推动作用,也说明双方对彼此的重视不断加强,以良好的政治关系为基础,积极扩大中国与东盟的合作。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从宏观层面看,不仅有利于中国和东盟各国,而且有利于亚洲和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从微观层面讲,更是将大大推动我国与东盟接壤省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值得注意的是,与世界上其他自由贸易区相比,以经贸发展为主题的CAFTA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独树一帜”的特征,也给自由贸易区发展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

1、以经贸合作牵引政治、经济、文化多领域全方位合作,“论坛”成为合作交流的主渠道

2004年11月,中国与东盟10国共同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并于2005年7月1日正式启动,贸易区内7000多种商品开始减低关税,标志着中国-东盟贸易区建设步入实质性阶段。双方还确定了农业、信息产业、人力资源开发、相互投资、湄公河流域开发、交通、能源、文化、旅游和公共卫生十大重点合作领域,在执法、青年交流和非传统安全等方面也开展了广泛合作。

为推进CAFTA进程,双方不仅成立了中国-东盟合作基金,用于支持中国-东盟各领域的合作项目,而且突出“论坛”在推进双边多领域合作的作用。2004-2008年,多次在中国的广西南宁、北海、桂林、云南昆明、四川成都、重庆、北京,泰国曼谷、马来西亚吉隆坡、新加坡、越南河内举办综合性论坛如中国-东盟博览会、东盟-中国合作论坛、东盟地区论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高层论坛、中国-东盟经济自由区发展论坛、亚欧首脑会议高官会等;经济贸易类论坛如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中国东盟经贸发展论坛、中国-东盟贸易论坛、中国-东盟商务合作论坛、中国-东盟中小企业投资发展论坛、中国-东盟边贸论坛、中国-东盟工商领袖(北海)论坛、海外华商相聚中国-东盟博览会暨广西商机介绍会;产业发展类论坛如中国-东盟港口发展与合作论坛、中国-东盟林业合作论坛、中国-东盟电力合作论坛、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中国东盟物流论坛、中国东盟媒体论坛、中国-东盟电信论坛、中国东盟广播电视论坛、中国-东盟(10+1)渔业合作论坛、中国-东盟会展业高峰论坛、中国-东盟农药贸易管理论坛、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合作与发展高峰论坛、中国-东盟农村能源论坛、中国-东盟汽车产业高层论坛、东盟旅游论坛、中国-东盟信息通信商业论坛、中国-东盟农粮高峰论坛、中国-东盟民族医药合作论坛等;政策法律类论坛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法律事务论坛、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与发展高层论坛、中国东盟税收论坛、中国-东盟人才资源开发合作论坛、中国-东盟智库专家论坛等;人口民族文化教育合作类论坛如中国——东盟青年论坛、中国-东盟收藏文化论坛、中国-东盟质检部长会议、中国-东盟妇女交流活动论坛、中国-东盟社会发展与减贫论坛、中国-东盟国际口腔医学交流与合作论坛、中国-东盟舞蹈论坛、中国-东盟“魅力之城”合作论坛、中国-东盟大学校长论坛、中国-东盟财经论坛、中国-东盟宏观经济论坛等。

2、以多领域融合进一步深化自由贸易区合作内容,多渠道推动经贸合作成果绽放

在CAFTA框架下,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多渠道合作机制的形成不仅增强了中国和东盟国家间的政治互信、文化、观念的理解,也带来了经贸领域的互惠合作。CAFTA紧密合作结出的硕果给本地区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在双边贸易方面,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1978-1991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从8.59亿美元激增至84.08亿美元,13年间增长了8倍。1992-1996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从90.8亿美元增长为211.6亿美元。其中,出口从46.7亿美元增长到103.1亿美元,占中国总出口的比例相应从5.5%上升至6.8%;进口从44.1亿美元增长到108.5亿美元,占中国总进口的比例相应从5.5%上升至7.8%。1997-2006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从251.6亿美元增长到1608.4亿美元。其中,出口从127.0亿美元增长到713.1亿美元,占总出口的比例相应从7.0%上升至7.4%;进口从124.6亿美元增长到895.3亿美元,占总进口的比例相应从8.8%上升至11.3%。2007年,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进一步增长到2025.5亿美元,比2006年锐增25.9%,提前三年实现了中国原先提出的双边贸易额达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东盟继续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

在双边投资方面,近年来东盟国家对中国直接投资较快增长。投资领域从加工、装配和生产性的小型项目扩大到建筑、饭店、电气、矿业和运输等行业,双方人员往来达到700多万人次。而且,东南亚地区有5000多万华人,掌握着商务中枢系统,与政治家联系紧密,形成一张覆盖东南亚的“华人经济网络”,也有学者将之称为“华人经济圈”。2000-2006年,东盟10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从28.45亿美元增长到33.51亿美元,增长了17.80%。截至2006年底,东盟国家在华累计直接投资达426亿美元。在华直接投资居前三位的东盟国家分别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其中新加坡对华投资累计已达300亿美元,占东盟国家的70%左右,呈现投资行业多、地域广的特点。1995-2006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由1.52亿美元增长到9.37亿美元,占东盟吸收境外直接投资的比重相应从0.76%提高到1.79%。我们相信,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这个“华人经济网络”将发挥巨大的威力。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的研究分析表明,该贸易区建成后,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将增加106亿美元,增幅为55.1%,东盟对中国的出口将增加130亿美元,增幅为48%。因而,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必将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繁荣,继续保持持续、健康的经济增长势头,孕育的机会难以估量。

3、CAFTA发展的多渠道特性及其进程中面临的许多困难及对自由贸易区进程研究就有了新的要求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加快,让11国企业享受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硕果,让11国人民享受区域合作带来的繁荣,是我们的共同目标。但是,在中国与东盟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结合,是中国和一个自由贸易区的结合,是在经济发展、文化习俗和社会制度方面的相互结合,多元化特征明显。正是这些差异性,给我们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虽已正式启动,已进入操作层面,但还应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一是战略层面,从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世界主要经济实体力量对比形成的经济格局方面研究我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意义。这种战略层面的研究有助于在新的形势下,为形成我国新的全球发展战略提供必要依据。二是策略层面研究,我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具体形式、类型,自由贸易区的具体目标、范围与内容,以及形成自由贸易区的具体途径、机制及阶段任务和时间安排等。为更有利地形成这些策略内容,要从短期与中长期、静态与动态等方面深入研究我国与东盟在贸易、产业投资及财政、金融、技术、信息、环保、法律等领域合作的利弊得失,特别是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及国际竞争力提高的影响等。这种策略层面的研究有助于形成主动选择更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具体合作目标、内容和方案,以有利于在合作中始终把握全局,掌握主动。

同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中国以及东盟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较大,特别是有些国家之间还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中国作为一个亚洲大国,作为一个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大国,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过程中,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为了使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本课题的框架下,设置三个子课题,研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以及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首先从研究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意义、现状入手,然后通过对中国和东盟主要国家双边政治经济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各国历史文化、民俗特点、目前经济状况、与中国双边经贸合作、相互投资、承包与劳务合作、双边贸易概况、双边政治关系等情况,结合二十一世纪东盟各国政治经济发展战略,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设想与前景;其次是课题的核心部分,深入研究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理论从来都是适应社会经济进步的需要而产生的,而最终又要服务于客观实践。我们从事这一问题的研究,希望能够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有关问题的研究,以更好地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并在此基础上推进中国对外开放和对外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实现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为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必将给东盟各国发展与中国的经贸关系提供更加广阔的机会和前景,亦将为世界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针对这些研究问题,本研究分三个子课题从战略及其推进、引导策略、成员国经济贸易政策协调和保障等几个层面探讨政府、企业以及中国各区域如何应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