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 金融安全监测预警系统设计的原则
金融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
(1)遵循建立科学的、灵敏的、及时的实用型金融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原则。预警系统应能够充分显示金融运行的基本态势,综合反映金融活动的主要过程和主要方面的实际情况,具有足够的代表性和健全的反应功能,在选择指标体系、确定计算方法和数学模型以及建立报警“设施”、评估系统方面均要考虑实用、可行的原则,便于实际操作,及时进行预警指示。
(2)遵循从金融业务出发的原则。预警系统构建要体现金融业务活动的特征,系统操作要能反映金融运行轨迹,要从金融供求平衡着手分析论证,建立能监测、控制金融活动全过程的监测预警系统。并把这一原则始终贯穿在金融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研究、设计和应用的各个环节之中。
(3)遵循以经济监测预警理论为指导的原则。在研制、建立、运用金融监测预警系统的过程中,应注意吸收和借鉴我国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的理论和做法,汲取精华,为金融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研制所用。
(4)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原则。预警系统必须是总体布局全面系统,内部构成相对独立,系统中的各指标之间各有侧重,既相互分工,又相互配合,能较好地体现完整性、层次性和针对性的要求,以利于综合反映和跟踪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不同过程的金融活动,满足不同方面、不同目的和不同期限的管理和调控的需要。此外,预警系统必须是蕴涵的信息量较大,符合因素量化的需要,并且有易于获取资料的现实可行性。
6-1-2 金融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基本结构
金融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基本结构由监测预警对象的特性所决定,即由金融运行的规律以及金融机构管理经营的状况决定的。金融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监测预警形式的多样化;金融管理机构的多层次决定了监测预警的多级性;金融运行的波动性决定了监测预警的复杂性;金融过程的庞大内涵决定了监测预警的全面性。为了能够对我国金融安全进行监测,必要时进行报警,根据我国金融运行的特点,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已有的预警理论,对多样、多级、复杂、全面的金融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构建,采取统计分组方法,选择若干综合性强、敏感性高的预警指标,构建一个具有较高综合性和可操作性的预警系统。其基本结构包括四个子系统:国家宏观经济安全运行子系统、金融机构安全运行子系统、外部金融安全运行子系统和金融软环境安全子系统。
国家宏观经济安全运行子系统:金融安全的状况与宏观经济运行是否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子系统是反映国家经济系统中运行出现偏差而影响一国的金融安全。因此,在我国金融安全监测预警系统中,必须考虑这方面的情况。
金融机构安全运行子系统:金融机构的安全运行子系统是整个金融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核心。其包括银行机构安全、保险机构安全和证券机构安全三个二级子系统。
银行机构安全二级子系统:对于多数国家而言,银行业安全在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中处于主导地位。在我国,尽管非银行金融机构在近年也有较快的发展,银行仍然是金融体系中最为重要的金融中介。
保险机构安全二级子系统:保险业是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该子系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金融安全运行的态势和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在保险业务和投资业务经营过程中同样会面临各种风险,影响我国金融安全。
证券机构安全二级子系统:证券业是我国近年来发展较快的金融机构。证券业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还不长,统计制度尚不十分健全,风险问题日益凸显,威胁着我国的金融安全。通过对证券业进行监测,可以掌握证券市场上金融资产的存量和流量,认识金融市场发展变化的趋势,减小金融资产的风险性,从而保证各种金融资产在安全可靠的基础上运行。
外部金融安全运行子系统:对外金融安全监测预警是金融安全总体监测预警的一部分。随着金融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强,对外金融业务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对外金融业务是国内金融活动向外部世界的延伸和扩展,是我国与国外发生的货币、信用关系,它是对外关系的必要组成部分。因此,建立对外金融监测预警系统,可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金融运行是否合理、有序、良性、正常。它可对实际的对外金融运行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检测、预测、预报和控制,对国际收支平衡和外汇变动风险的“警情”、“警兆”及时进行预报,准确把握变化中的国际金融环境,为避免风险,减少损失,促进对外金融系统安全健康运行提供依据。
金融软环境安全子系统:金融软环境是反映“三信”安全状况。“三信”安全是指信用、信心和信息三方面的安全状态。
6-1-3 金融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运作程序
金融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运作程序包括:信息监测—风险识别—指标选择—预警方法的选用—进行综合评价并发布预警指示。
1.信息监测
这是金融安全监测预警管理活动的前提,必须确定哪些领域、环节为监测对象。监测的任务:一是过程监视,即对监测对象和活动过程进行全过程监视,对监测对象同金融活动的其他活动环节(包括外部经济环境)的关系状态监视。二是对监测信息进行处理(整理、分类、存储、传播),建立信息档案,进行历史的社会的比较。
2.风险识别
通过对监测信息分析,对各种金融活动中已发生的风险现象和将要发生的不安全趋势及根源作出判断,确定其性质和特征,包括正确判断金融风险的类型和准确寻找各种金融风险的根源。这是构建金融安全监测预警指标体系的基础,也是金融安全预警工作的基础,其关键在于识别指标的“临界性”。
3.指标体系的构建
金融安全的态势可根据一系列的经济和金融的指标来度量,因此,金融安全监测预警系统框架最基本的要素是确定预警指标。影响金融稳定的因素不胜枚举,而且各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及相互作用也因一国的发展水平、开放程度、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经济周期、市场发达程度和政府干预程度的不同而大相径庭。因此,分析风险的角度不同,所选指标也将不同。指标体系的选择和构建是金融安全预警工作最核心和关键的内容:一是选择灵敏度高的指标。它们能对金融运行中的微小变化作出反应。当金融运行呈一般波动时,这些指标应有明显的变动;当金融运行一旦发生失常波动时,这些指标则能及时地发出指示信号来。由于这些指标灵敏度高,也就能保证在监测预警中的及时性、预见性和超前性。二是选择代表性好的指标。代表性好的指标具有一定综合性、稳定性和可行性。这些金融指标的变动较为稳定,运动轨迹较为均匀平滑,不规则运动较少,而且有可靠的资料来源。三是选择经济意义明确的指标。金融安全监测预警中,要对某项金融活动以及金融总体运行进行监测和预警,所选指标必须能描述和表明某项金融活动的循环状态,以及整个金融运行的周期变动。四是能确切反映金融总体现象的数量特征和变动规律。金融安全监测预警选取指标范围广泛,可保证从各个不同角度对金融运行态势作出描述。多层次、全方位地反映金融运行的主要方面和可能发生的各种变化,从而实施全面性金融安全监测;选择时间跨度长的指标,可以从这些指标时间序列的变动中,发现其运动规律,掌握其运行中的不规则变化。
4.临界值的确定
在金融安全预警体系中,必须要确定一个与预警指标体系相适应的合理测度,作为经济运行正常的衡量标准,并以此来判别经济运行中是否出现警情及其严重程度。这种合理测度在金融安全预警中称为“临界值”,即反映金融安全运行中将发生的警情严重程度的等级界限。
“临界值”的设定是预警系统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当其中一项以上的指标偏离其正常水平并超过某一“临界值”时,即把它当作金融不安全状态将在某一特定期间内发生的预警信号。设定的临界值偏离正常值太大,会使预警系统在许多危机来临之前未发出预警信号;而临界值偏离正常值太小则又会使预警系统发出太多的错误信号。因此,根据各种指标的具体情况,选择能使该指标错误信号与正确信号比率最小的临界值是非常关键的。确定预警的临界值要比对自然现象的定等分级困难,这种困难主要表现为确定警限的警度,即作为经济运行正常衡量标准的合理程度难以具体化和明确化。因为金融运行“正常”或“不正常”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确定“正常”或“不正常”及其程度要涉及许多复杂因素,不仅要考虑到金融本身的运行,而且要涉及各主体的反映及人的主观评价。因此,需要依据国际公认、历史经验、专家意见,并结合我国国情和金融运行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确定。在明确了各类警区的临界值基础上,便可观察警情指标的实际值及其变动所在的区间,监测其警情和警度的发展。
5.灯号显示
为了直观地预报不同类型的警情,本研究结合国家统计经济监测预警的做法,对警度采取类似交通管制的蓝灯、绿灯、黄灯、红灯信号来表示。蓝灯表示安全;绿灯表示金融潜在不安全,比较保守,风险小,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此时静态监控即可;黄灯代表金融显现不安全,表示已经出现一定的金融风险,金融机构需要提高监控力度,采取动态监控,及时反馈信息,并采取一定措施,尽可能地化解风险;红灯代表金融危机,即高度风险警戒,表示金融机构的风险已经很大,此时应采取一级警戒监控和强有力的措施,提防随时可能出现的可能严重影响金融机构的事件,否则,金融危机可能很快就会来临。此时应采取一级警戒监控和强有力的措施,提防随时可能出现的严重影响金融机构的事件,否则,金融危机可能很快就会来临。如果能够跟踪某个时期各项预警指标的数值变化和有关的信号描述,制作相应的预警指标信号图,就可观测到金融机构的风险来源及其变化,同时也可初步判断金融机构所承受的风险状态,据此采取相应的措施。
6.建立预警模型
在选取特定样本的基础上,借助计量分析方法,通过实证分析建立的预警指标(自变量)与金融危机发生可能性(因变量)之间直接的或间接的函数关系。
7.确定综合评价
根据所选用的指标体系和判断标准及方法,对现有的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发布预警指示,这是预警工作的最后结果。在金融安全预警指标体系中,单个的指标仅能从经济活动的各个侧面来描述,很难进行综合评价。因此,必须对多种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最后作出评价。此外,指标体系一旦选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还需要根据预警结果与现实不相符合的地方,对原有指标体系进行修正。
总之,整个金融安全预警活动过程呈现一种前后有序、因果关联的关系。金融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研究是以金融安全机理为中心,确立“金融环境—金融安全—金融波动一有效监管一金融发展”五位一体的研究内容模式,构造金融安全与金融风险相互作用、相互转化过程的监测、评价、预警、对策一体化的研究内容体系。金融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运作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