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野蛮者抗税,愚昧者偷税,糊涂者逃税,精明者避税。对中小企业来说,避税主要就是充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获取税收利益,以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由于税收优惠政策条款繁杂,适用要求高,不同的优惠政策所带来的预期税收利益,以及对税后利润总额的影响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中小企业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正确选择运用税收优惠政策。
1.综合比较分析
如果中小企业在税款的缴纳过程中面对适用多项税收优惠政策时,必须进行比较分析,通过综合平衡后做出选择。我们知道,税收优惠政策运用的重点在于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和现行税收优惠政策的规定,通过合理选择和运用,以达到节税或其他降低税收的目的。
当企业同时适用多项税收优惠政策,并要在其中做出相应选择时,必须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平衡后,以获取税后利益最大化或特定税收目标效率最大化为标准作出选择。由于每一项税收优惠政策是针对特定的税种而设计的,而每一个中小企业一般需要同时缴纳多种税,这些税种之间又往往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评价某项税收优惠政策带来的税收利益,主要是通过实施该项政策后所产生的税后总收益或优惠期内产生的税后总收益的现值等指标来反映。
2.充分考虑成本
运用税收优惠政策减少税收支出,还要充分考虑税收优惠政策的运用成本。一般来说,税收优惠政策的运用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主要是指为满足某一税收优惠政策的要求,对目前企业经济状况的改变而发生的经济资源的消耗。此外,直接成本还包括税收优惠政策运用中实际发生的费用。直接成本一般可用货币表示。
间接成本主要是指税收优惠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而造成的风险费用。例如,因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而使正在执行的优惠政策突然被取消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或者在税收优惠政策实施过程中,因企业经营策略的改变,或其他意外因素使企业不再具备或不再完全符合税收优惠政策的条件,而被迫取消享受优惠政策的资格。间接成本的发生一般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在运用过程中难以用货币予以计量,但在进行税收优惠政策运用方案选择时应予以充分考虑。
当税收利益大于优惠政策运用成本时,税收优惠政策的运用才具有可行性。税收利益一般根据优惠政策带来的净收益现值与运用成本现值的差额确定。
3.抓住时机
从实际看,由于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处于经常性的变化之中,具有很强的时效性的特点,而且每一项优惠政策一般都有很明确的享受条件,具有条件上的限定性。正是这些特点,使得不少中小企业或者因为根本不了解税收优惠政策,或者没有及时了解到这些优惠政策,从而错过了争取和利用的机会,损失掉了本来可以享受的税收优惠。例如:1999年12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暂行办法》,从而推出了企业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该政策从1999年7月1日起执行。推出此项优惠政策的意图是国家通过减轻企业税收负担的途径鼓励企业加大投资力度,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对于这项优惠政策还能存在多久,业内的有些税务官员表示,此项优惠政策可能是最后的晚餐了。他们认为这项政策明显违背了世界贸易组织国民待遇的原则。购买国产设备能够抵免企业所得税,而购买进口设备就不行,这种状况很有可能受到外国企业的质疑。因而,中小企业一定要抓住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时机,特别是随着新一轮税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将会逐步消失。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国家每一项税收优惠政策的出台,都不会有人敲锣打鼓的通知你,全靠企业经营管理者自己扑捉了解信息,抓住目前的有利时机充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对广大中小企业来说,决非空穴来风。
4.严格财务核算管理
许多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疏于日常财务记录,很难提供一份完整的财务资料,这样由于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核算过程中操作不当,很容易导致企业多纳税款带来的经济利益的损失。比如:按照现行的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如果企业生产经营项目较多时,假如企业部分生产经营项目应该照常纳税,而另一部分项目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不用纳税,或者使用较低税率时,这样就要求企业在内部会计核算上必须严格加以区分,否则企业不能满足会计核算的要求,税务机关就要一律合并征收税款,不得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又比如:假如企业既生产经营高税率产品,同时,又生产经营低税率产品,就要在会计核算与纳税申报时必须正确划分清楚,否则税务机关就一并按高税率产品征税。从实际看,税收涉及企业财务核算管理的内容还很多,如果中小企业财务核算管理混乱,必然导致多缴税后果的产生。所以,对中小企业来说,健全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管理制度,严格规范会计工作秩序,决非危言耸听。当前,中小企业一定要重视财务基础工作,应从原始凭证、会计分录、科目应用、账册设置以及财务收支等方面着手,建立健全会计分析、核算制度,为享受应该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