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犹太人的赚钱魔法书
32150300000020

第20章 用心去思考

4.2.1 投资是一种思维

投资是什么?最通俗的理解,投资是一种钱生钱的行为。买个股票,购个基金,搞个房产,做个买卖,都算是投资。投资不一定赚钱,亏本的却大有人在,但不投资,肯定赚不到大钱。关于投资的这些道理,人人都明白。特别是这几年国内股市发展,弄得全民皆股,嘴里念的说的都是股票,投资俨然成了一种时尚、一种消遣。于是,坊间就有这样的说法:你可以跑不过刘翔,但一定要跑过CPI;你可以不投机,但你一定要投资。

就这样,投资进入寻常百姓家。投资成为许多普通人的一种思维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内心意识,似乎每个人都走上了一条投资之路。然而,投资毕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路上注定充满着各式各样的风险。市场的涨跌起伏,价格的潮起潮落,对每一个投资者来说,投资不仅仅是花钱买了一些投资品(如股票、基金、期货、房产等),然后持有观望即可,这只是开始,好戏尚未开演。一个完整的投资过程,得经历观察、选择、购买、持有、抛售等若干个过程。当然,如果按照完美的标准,它应当还有一个对赢利多少的考核。用越少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收入,这才是真正的投资王道。

为此,在投资方面从来都不缺指导。如沃伦·巴菲特的《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彼得·林奇的《战胜华尔街》、威廉·D·江恩的《如何从商品期货交易中获利》等。各路投资高手纷纷支招、传授秘诀,其架势似乎在宣告:信我,信未来!尽管他们都反复强调,运用他们所提供的方法、工具,可以在投资上无往不胜、百发百中,但事实一再证明,看多少投资书与能赢利多少是没有什么关联的。

犹太人更关注的是在思维的提升上。在犹太人看来,投资本质上是一种思维,市场的变化万千则是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无时无刻都要考虑选择和面对不确定性的问题,而一切让投资者做出决定的根源就在于生活、工作和环境中形成的对问题的思考方式、对事物的认知以及自身的性格,每个个体常常都会因上述三者的差异而对相同情况做出不同乃至相反的决定。这不难理解,同样是一个股市大跌,很多人会惊恐不安,巴不得早点清仓,以减少损失;但也有不少人心态很好,不仅会继续持股观望,而且还会趁机多多买入,以待股市回升时抛售。按照犹太人的观点,这两个截然相反的行为恰恰反映了不同的思维,思维决定投资习惯,因此思维也往往决定了投资成败。

投资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艺术。犹太人提出了一个颇为创新的理念,投资也是一种思维。投资需要历史经验的沉淀和积累,思维过程的严谨可能决定了投资结果的好坏。犹太人号召人们在投资的道路上要去积极地获取能发现趋势和启迪未来的智慧,如此一来才能在投资经营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这个意义上说,投资的思维无疑是投资的第一步,也是投资的最高境界。

4.2.2 从小项目投资成大器

犹太人多年历练成一句精华,这句千锤百炼的话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在犹太人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数百年前,一位聪明的老国王召集了聪明的臣子,交代了一个任务:“我要你们编一本《各时代智慧录》,好流传给子孙。”

这些聪明人离开老国王以后,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完成了一本12卷的巨作。老国王看了后说:“各位先生,我确信这是各时代的智慧结晶。然而,它太厚了,我怕人们不会去读完它。把它浓缩一下吧!”

这些聪明人又经过长期的努力工作,几经删减之后,完成了一卷书。然而老国王还是认为太长了,又命令他们继续浓缩。

这些聪明人把一本书浓缩为一章,然后浓缩为一页,又浓缩为一段,最后则浓缩成一句。老国王看到这句话时,显得很得意,说:“各位先生,这真是各时代的智慧结晶,并且各地的人一旦知道这个道理,我们担心的大部分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这句千锤百炼的话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春天播种,秋天才有收获;在生活中,付出的越多,得到的越多。

4.2.3 投资最难的是什么?

犹太人基本都是价值投资的信奉者,他们认为股市投资关键点在于选择好的企业。但同样的好企业,今天可能估值市盈率(PE)30倍,下一个阶段可能PE估值15倍,再一个阶段PE又可能估值到50倍。怎么能判断出PE50倍的企业就一定不能投资?如果超过50倍PE不能投资,那么之前低PE时,买入的股票是否又要卖出?如果超过50倍PE不能投资,而早期的头寸又因为“高估”不再坚持,如何在像沃尔玛、星巴克、微软、谷歌等等伟大企业身上赚取足够多的财富?价值投资是否也要进行“荡秋千式”的高市盈率抛出低市盈率买入的游戏?

如果认同这种“荡秋千式”的游戏,相信绝大多数人内心实际上是这样想的,哪怕他口头上自称坚持什么,当然,这样想也没错。但如果我们真的这样做,相信也是绝大多数人采取的游戏规则,我们最终可能与那些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企业失之交臂,骑上“黑马”容易,但走完全程就非常困难了。

沃尔玛在1972年到2006年,三十四年的时间投资回报率达到了1343倍,从有记载的历史资料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那些伟大的企业在相当长的岁月中始终保持着高PE的特点,特别是在企业的高速成长周期的阶段,而越是好的企业,经历的这个周期越长。长长的岁月当中,总要经历经济与股票市场的繁荣与萧条,但无论怎样艰难的日子,伟大企业的竞争力总是会在恰当的时刻显示出魅力,但我们有可能在开始的某个阶段,因任何一个原因,让自己身处恐惧中,早早迷失我们的洞察力与判断力。

现实生活中,哪个国家的经济都有弱点,哪怕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企业也会有弱点,哪怕我们处于太平盛世中,也有太多的理由,自己吓自己,卖掉我们曾拥有却在未来岁月能得以证明的伟大企业的股票。

长期投资的难点,其实是在对未来久远岁月不确定事件的判断上。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如果我们或一个家族用足够长的岁月来坚持做一件正确而有前途的事情,回馈是相当惊人的。

以投资为例:博格尔发现过去100年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年回报率10.4%,如果投入1000美元,100年的投资收益=1000×(1+0.104)100=19811043美元;如果是一个家族1842年开始投资,100美元,年利率12%,今天的财富(未考虑遗产税)=100×(1+0.12)165=13212157451美元;如果一个英国家族在1368年开始在欧洲投资(相当于我们的明朝)10英镑,年利率6%,今天的财富=10×(1+0.06)639=148063463502813000英镑,这是一个天文数字。

当然,至今为止的人类历史中,还没有这样的财富故事发生,以后也不可能有这样的奇迹出现。不过这个数字游戏告诉我们,长期来看取得超越5%的年回报率都是相当困难的。短线交易者理论上每天、每月、每年多次交易,等于放大自己的生命,但为什么精彩的生活,没有给他们带来足够的财富?

世界100强的企业,似乎没有一个是靠投机胜出的。它们胜出的原因,是靠在一个或几个领域里持之以恒地坚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经营的结果。它们并没有在经济或企业高潮的时候卖出它们的事业,然后等经济或企业低潮再买进。这些企业的领导者关注的是企业长期的竞争力,至于经济周期的变幻,就像正航行在海上的轮船一样,风高浪急,你也必须前行。当然,开始的时候,你可以将自己的船建造得更坚固一些,最好像诺亚方舟,但是,一旦航行起来,你需要选择一个浩瀚的海洋作为你事业的基础,虽然不时遇到旋风和台风,但它可以给我们更广阔的市场。惊涛骇浪你也一样要坚持,而坚持本身就非常非常困难!

投资,最难的事是什么?犹太人认为:就是在最艰难的时刻在正确的方向上坚持!

4.2.4 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

犹太人在经商上有独到之处,在投资方面也很优秀,而最关键的是要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

财富总是流向少数人。一些投资人自身对市场缺乏了解,看其他人赚了钱就盲目跟进,操作也是根据他人或媒体的只言片语。殊不知,市场的变化很快,人们的预期也会变。如果人云亦云,就很可能会被市场抛弃。投资大师彼得·林奇有一个很著名的“鸡尾酒会理论”,即在鸡尾酒会上,当股票处于低位时,没有一个人会谈论它;上涨15%时,也几乎没有人注意;只有上涨了更多之后,人们才开始兴致勃勃地谈论它;而到了真正的高位,所有的人都会谈论它,而且纷纷来告诉你应该买哪只股票。当邻居们都来告诉你应该买哪只股票并希望你听从他们意见的时候,股市可能就到了该下跌的时候了。因为财富总是流向少数人。

人们深知“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哲学,尤其是知识分子。股市刚刚出现过热迹象时,他们可能会比一般人更加警惕风险,保持观望。然而,当这些有定力的人看到所有入市的人都赚钱,连没有任何金融知识的街坊邻居、大妈大婶都获得丰厚回报时,就会心动起来。在别人该考虑获利了结之时,反而又忍不住去捡“雪茄烟蒂”,因此很容易接到最后一棒。

凯恩斯曾经提出“选股如选美”理论,要投资他人的预期,可最终结果仍然是惨败。

买公司而不是买股票。很多投资者往往都更在意买入的时机,而较少关心买入品种的前景。他们认为股票交易就是要不断地“抄底”、“逃顶”,赚取差价,于是就倾向于买低价股、重组股,追逐“咸鱼翻身”的故事。事实上,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最根本的目的是要追求股票红利。绩差股和亏损股缺乏实际的价值,而重组和业绩复苏往往又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即便短期炒高,也不值得追逐。当然,选择好公司,也要以合理的价格买入。如果公司未来的成长性不足以支撑其股价,早晚也会下跌。巴菲特说,短期来看股市是“投票机”,长期来看是“称重机”。这才是价值投资的理念。

做长期投资不要短线操作。投资是一项“马拉松”,可很多人把它当做“撑竿跳”。这从人们对股票行情的关心程度可见一斑。跳动的数字时刻牵动着投资人脆弱的神经,“赚了也惶恐,亏了更惶恐。”巴菲特办公室里根本就没有股票行情机,而国内的很多炒股者天天都在“看盘”,以至于影响了正常上班。一些地方甚至不得不严令禁止工作人员上班时间“看盘”、“交易”。银行等柜台人员也忙于“看盘”,而对顾客不理不睬,这正常吗?试想,如果你真是买了价廉物美、值得收藏的投资品,用得着分分钟都要掌握其价格的变动吗?相反,价值投资者却可以“夜夜安枕”。巴菲特说,要做好持有十年以上的准备才考虑买入。就算中国证券市场能值得长期投资的品种不多,但毕竟还是有的。不说持有三年五年,就连持有三五个月的信心也没有,必须时刻盯着,那还能算是投资吗?

“恐惧与贪婪”的背后折射出的正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投机心态。

“一知半解”害处多。即便是在西方成熟市场,人们对股市的认知也充满谬误,刚接触股市不过十余年的人就更不用说了。炒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基本常识的炒股。对于投资者来说,如果完全不懂,或许还会相对谨慎一些,会保持一定的警惕性,也会听取“专家”、“高手”的意见。而对于那些求知和征服欲较强的人来说,则会选择“临阵磨枪,现学现卖”。于是,股市里又一个“半瓶子水”就诞生了。“一知半解”的投资者很可能会因为坚持一个错误的看法,而蒙受足以致命的亏损。

有许多投资者并不了解自己的投资是否值得,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也没有相应的分析,他们更多是想碰碰运气;也有许多人甚至没有搞清自己投资的真正目的,他们潜意识里实际上更在意以真金白银进行交易的刺激和“不劳而获”的快感,而不是盈利。为此,他们甚至情愿承担一定的亏损。

“理财”不是“发财”。投资者之间还经常会相互攀比,看到别人赚得更多就会变得浮躁,就耐不住寂寞,忍不住去冒险,完全忘了自己投资的初衷和目标。

总之,对投资者来说,要像犹太人一样首先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