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犹太人的赚钱魔法书
32150300000021

第21章 保护投资的最好方法,严守投资纪律

4.3.1 制定投资纪律

犹太人常说:“遵守投资纪律,可以保证你的资产少流失。”

当我们制定纪律的时候是站在保护资本的角度制定的。因此,制定投资纪律可以使投资者保护自己的资本。

在投资的实践中,投资者难免会犯错误,交了不少无谓的“学费”。为了减少错误,应当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很多投资者尤其是基金投资历史不超过两年的新手们最常犯的错误就是缺乏投资纪律或者无法坚守投资纪律。下面是一个投资者的故事:

某位投资者入市的时机是相当地好——2005年初开始买货币基金,2005年上证指数中开始买股票基金。2005年上证指数最高点才1300多点,其后的两年时间里股市发了疯似的向上蹿升,一直涨到最高时的6000多点!可惜,这两年的牛市却基本没赚到什么钱,收益远远低于指数的增长速度。唯一幸运的就是总体没亏钱。痛定思痛,一个重要的血泪教训就是:缺乏纪律。刚进入市场时,是被银行经理劝进去的,什么都不懂,当然谈不上什么制定纪律;后来学了一点证券投资知识,却又开始胆小起来,挣了30%就逃跑了,怕跌回去;逃跑就逃跑吧,后来看到市场一片火热,又耐不住性子重新杀了进去,谁知不久就碰上调整,又被吓跑了;然后又进,又跑,又进,又跑……就这么反反复复折腾,最终在市场涨了百分之几百的时候,这位只挣了百分之十几。好在自己坚持学习和总结,在牛市结束的时候总算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使自己在随后的高达60%的暴跌中较为成功地降低了风险,2008年在大盘基本腰斩时总体上仅仅损失了15%左右。

可以看出,最初的投资完全没有纪律,被大盘的短期涨涨落落所左右,每一次操作都充斥着盲目和随意。其实很多人都听过纪律的重要性,但“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不经过血泪的教训,光听别人说是没用的。要严守纪律,实在太难了。比如,有的投资者在买基金或股票时告诫自己要长期持有,但眼看着别人持有的品种高歌猛进甚至连续涨停,自己的却在不温不火甚至不断调整,终于耐不住卖了换新的,结果刚卖就涨,刚买的却跌了;于是再次告诫自己,这次一定要持有再持有,然而几个星期没起色,便又耐不住换了……这种制定了纪律却不遵守的行为,跟没有纪律有何区别呢?

当然,纪律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投资实践的检验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效果来适当调整自己的投资纪律。我们的投资纪律不可能一下子就达到完美,难以避免地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但不能因此就不遵守。不遵守投资纪律必定带来投资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继而带来损失。

总之,投资者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己的投资纪律,并根据实践效果不断完善;最重要的是,不要被大盘短期的走势和别人的看法而动摇,坚定地遵守自己定下的投资纪律!也许自己的纪律不是最完美的,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永远记住这一点:有缺陷的纪律胜过没有纪律!

4.3.2 办法总比困难多

犹太人常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凡事都有解决的窍门。”

有一天,两个女人来见所罗门王,站在他面前。其中一个说:“陛下啊,这女人跟我住同一个屋子,我在家生孩子的时候,她正住在那里。我生了一个男婴,两天后她也生了一个男婴。这屋子里只有我们两个,没有别人。一天晚上,她不小心压死了自己的孩子,就半夜起来,趁我熟睡时抱走我的孩子,放在她床上,然后把她那死了的孩子放在我的床上。第二天早晨,我醒来要给孩子喂奶,发现他已经死了,再仔细一看,才知道那并不是我的孩子。”

另一个女人说:“不!活着的孩子是我的,死的才是你的!”

第一个女人回答:“不!死孩子是你的,活着的是我的!”

她们在所罗门王面前就这样争辩起来。

所罗门王心想:“既然她们都说活孩子是自己的,死孩子是对方的,那么……”他对左右说:“拿一把刀来!”左右的人把刀拿进来,所罗门王下令说:

“把这活着的孩子劈成两半,一半给这个女人。一半给那个女人!”

那孩子的亲生母亲心疼自己的儿子,就对王说,“陛下,千万不要杀这孩子!求你把他交给那女人好啦!”

另一个女人却说:“不必给我,也不要给她,把这孩子分成两半吧!”

所罗门王说:“不可杀死这孩子!把她交给第一个女人,因为她才是孩子真正的母亲。”

以色列人听说所罗门这种英明的裁决,都非常敬佩他。他们知道上帝赐给他智慧,使他公平地审判案件。所罗门王确实不愧为睿智的君王,眉头一皱,就解决了一桩棘手的疑案。

那个“恶毒”的女人,不仅想夺人之爱,而且还想将孩子一分为二,以求心理平衡。但上帝是公正的,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当然,凡事都有解决的窍门,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勤于学习,也会像所罗门王一样充满睿智。

4.3.3 对于困难有很多种方法

犹太人的另外一句著名的格言是:“开锁不能总用钥匙;解决问题不能总靠常规的方法。”

两个儿子大了,犹太富翁老了。

这些日子富翁一直在苦苦思索,到底让哪个儿子继承遗产?富翁始终拿不定主意。

想起自己白手起家的青年时代,他忽然灵机一动,找到了考验他们的好办法。

他锁上宅门,把两个儿子带到百里以外的一座城市里,然后给他们出了个难题,谁答得好,就让谁继承遗产。

他交给他们一人一串钥匙、一匹快马,看他们谁先回到家,并把宅门打开。

马跑得飞快,所以兄弟两个几乎是同时回到家的。

但是面对紧锁的大门,两个人都犯愁了。

哥哥左试右试,苦于无法从那一大串钥匙中找到最合适的那把;弟弟呢,则苦于没有钥匙,因为他刚才光顾了赶路,钥匙不知什么时候掉在了路上。

两个人急得满头大汗。

突然,弟弟一拍脑门,有了办法,他找来一块石头,几下子就把锁砸了,他顺利进去了。

自然,继承权落在了弟弟手里。

犹太人自古就懂得,人生的大门往往是没有钥匙的,在命运的关键时刻,人最需要的不是墨守成规的钥匙,而是一块砸碎障碍的石头!现代犹太人也非常精于此道。

1956年10月,以色列军队企图夺取西奈半岛,而首要目标是埃及军队的核心要塞——米特拉山口。埃及驻西奈半岛守军将领当然也十分明白,一旦米特拉山口失守,那么西奈半岛也就难以维持了。因此,他们除了派重兵镇守山口外,还在旁侧地带驻军策应,以备不测。

“以我们目前的守备力量,我想,米特拉山口在我们手中是万无一失的了。”山口埃军守卫部队首领这样向上司说道。

10月的一天,米特拉山口的埃军阵地上空,突然出现了四架以色列野马式战斗机。“不好,敌人要来偷袭我们。全体进入阵地,准备战斗!”指挥员下达了作战命令。埃军士兵纷纷进入隐蔽掩体,举起自动步枪,架起高射机枪,准备射击。可是,那以色列战斗机并没有对埃军阵地用机枪扫射,也没有投下炸弹。它们轰鸣着,一忽儿猛然掠地俯冲,一忽儿又直插云霄。低飞时距地面不过4米高,而升起时又不见了飞机的踪影。

埃军官兵对以色列战斗机的这种奇怪举动一时目瞪口呆。

“不要傻看了,快打电话向上报告吧!”不知是谁提醒了一下,于是官兵慌忙摇起电话,准备向上司报告。可是摇了半天,一部电话机也听不到声音。

“哦,是那几架该死的飞机把我们的电话线给割断了。这可怎么办呢?”

事情正是这样,以军用飞机的螺桨和机翼将埃军的电话通信线切断了。埃军官兵一下子陷入了极大的惊慌之中,这时,一场大战开始了……

《塔木德》上说:“6个人可以披一块头巾祈祷。”犹太人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不仅领会了敬奉上帝的要求,还能挖掘出更多的意义。

二战期间,波兰已落入希特勒的魔爪,邻近的小国立陶宛也在虎口边上。于是,立陶宛的犹太人纷纷逃离,经日本迁往他国。

一天,日本政府机关的函电审查官前往日本犹太人委员会,调查一个犹太拉比卡利什发往立陶宛的一个函电的内容。电文上写着:“6个人可以披一块头巾祈祷。”委员会主席阿南也不知该电文是什么意思,只好解释说:“这是一个宗教礼仪上的问题。”

审查官听了这番话,觉得有理,就让他把电报发出去了。

后来,阿南终于找到那位可敬的拉比,向他询问“6个人可以披一块头巾祈祷”的意思。

拉比却用深沉而悲哀的目光久久地凝视着他,然后说:“你难道没听说这句有名的《塔木德》里的格言吗?6个人可以用一份证件上路。”

阿南这才恍然大悟。卡利什拉比刚刚离开欧洲来到日本,他关心着立陶宛的犹太同胞。他知道,日本的边境上办签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于是,他就给立陶宛的同胞建议,6个本来不属于一家的人可以作为一个家庭申请签证,以便更多的犹太人可以借此离开。

日本人没研究过《塔木德》,就连犹太人委员会的主席阿南也搞不懂拉比的建议。所以,当一个又一个犹太人的“6口之家”通过各种途径踏上日本列岛时,日本人只会惊叹犹太人在家庭中的高度同一性,根本想不到犹太人的家庭人数竟是由日本的入境管理条例所决定。这确确实实是钻了日本法律的一个大空子!

犹太人善于独立思考,不拘一格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才使得这个民族在各个复杂的生存环境中创造出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