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觉华岛还有多远?”我问船上的舵手。
“不远,已经快到了,估计中午之前就能到达觉华岛。”舵手回答。
“好得很,那应该能在觉华岛吃上午饭了。”我满意地点了点头。
我现在是在渤海上的一艘不大不小的官船上,离开天津已经好几天了,正是在赴任到觉华岛的路上。这些天我一直在兵部上下打点,疏通关系,最终得尝所愿,谋了个从四品的觉华道指挥,为游击将军级别,这次去就要统领觉华岛上的一万名辽东兵。在离开辽东四年之后重新执掌兵权,我心里自然是相当高兴的,连这正月的寒风都感觉吹得舒服,相对而言我的一些部下就不是这么想了。辽东战乱频繁,努尔哈赤的后金军多次大败明军,气焰正盛之时,此时到统兵实在称不上是什么好主意。
果然,我的管家李槐此时就出言抱怨了。他说:“大人,我们明军在辽东节节败退,辽事败坏至无以复加的地步,别人都躲都来不及多呢,您这又何苦来哉,硬是使着钱都要调到辽东去?我看我朝丢辽东是丢定了,就算当年李太师复生恐怕也是无可奈何的。”
“你不明白的。”我不由微微一笑,“我李家世世代代都是辽东的军户,我曾祖是将军,埋骨辽东;我祖父是将军,战死沙场;我父亲也是将军,马革裹尸。而我的志向也是成为将军,并战死在战场上。这是我的宿命,不可改变的。”
我连先祖都搬出来了,李槐此时也不好说什么,过了一会儿,才叹了口气。“大人您说得固然没错,可你看二老爷他们,一说打仗谁不是都躲着呢。想当年他们可也是辽东的风云人物,天不怕地不怕的,连他们都不愿意跟努尔哈赤正面对抗,您又何必偏要趟这浑水呢。我们在关内安安稳稳地做生意,赚钱过日子,那不挺好吗?”
听到这句话我不由得嘿嘿笑了起来。“说到做生意,你以为做生意就只是南北奔走,买货卖货吗?要真说利益,经营一支战斗力强大的部队所能带来的利润可远比做生意大多了。”
“但也是危险多了。”李槐适时地加了一句,但也知道自己根本无法说服我,也就自己呆在一边唉声叹气,不再理我。
我笑了笑,不以为忤。事实上,李槐的话也是很有道理的,辽事已经败坏至此,就算我的曾祖父,当年的太师李成梁复生恐怕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什么作为了。只是我大明在辽东真地一点机会都没有吗,我并不这样认为,毕竟事在人为。
自从我大明开国以来,关外边患一直是朝廷的心腹大患,先不说那元蒙遗孽,其余各种少数民族数不胜数,土蛮、女直等都是随随便便就能凑出十几万军队的主。自然,北疆边患就几乎没有停过的时候。一直到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执政有方,使得朝廷的赋税收入节节增长,最高时甚至达到年八千万两白银的程度,同时委派抗倭名将戚继光和李成梁治理关外兵事,一时威震关外各族,不仅大大消弭了战火,甚至还往外开拓疆域数千里。只可惜好景不长,张居正身故后他生前采取的种种措施都被指责得体无完肤,好多有益的措施都被取消或篡改掉,本来深受重用的蓟辽总督戚继光也受到牵连被罢职,晚年困苦异常,甚至其妻子都选择改嫁。辽东的辽东总兵李成梁倒是没有受到太大波及,但是中央政府对辽事的支持也越来越薄弱,整个朝廷的运作情况也比张居正在世时差了很多,因此李成梁此后在辽东也未能有太多作为,只能勉强守成。
就在这种背景下,身为女真人的努尔哈赤在辽东迅速崛起。本来努尔哈赤的父亲和祖父都是受到明朝册封的归顺女真人,但在一次平叛女真人叛乱的过程中李成梁的军队误杀了努尔哈赤的父亲和祖父,这便是后来努尔哈赤起事时的七大恨之一。但平心而论,朝廷包括李成梁本人也不是有意杀努尔哈赤的父亲和祖父的,事后得知情况后竭力补救,多赏财物和官爵以作补救,并且允准他继承其祖父的头衔,成为建州左卫的头目之一。后来,努尔哈赤起兵统一建州女真人,并很快成为东北最强大的女真首领之一。对此,我大明朝廷并没有加以遏制,反而时时帮助,甚至在万历二十三年授龙虎将军。所谓龙虎将军,虽然没有王爵尊贵,但也仅差一线而已,也是大明周围各种部落首领能得到的最高的爵位,也是对其独立地位的一种变相承认。
本来这也没什么,在辽东当时还是大明远占优势,不怕一个女真头目作乱。可惜此时李成梁大受猜忌,从万历十九年到万历二十九年共有十年时间被调离辽东总兵一职。在这十年期间朝廷也是乱来,竟然连换八帅,整个辽东混乱不堪,平白看着努尔哈赤扩张势力,错过了消弭辽东战祸的最佳时机。后来李成梁重新上任后,发现女真人已经变得非常强大,而大明此时经历了派兵入朝抗倭的事件,
而且朝政也越来越混乱,根本无法支撑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于是,他变攻为守,积聚关外明朝百姓休养生息,逐渐养精蓄锐。可惜,他的这种努力被当成是畏敌如虎,广受弹劾,未能受预期的效果。本来朝廷中也有些有识之士,如辽东经略熊廷弼等认为应该根据辽东的实际情况适当采取怀柔政策,可惜却被当作有损天朝颜面,他自己被召回不说,他的继任者也一再采用所谓的强硬措施,却是不断逼迫女真人和努尔哈赤跟朝廷作对。
此后,万历四十三年李成梁病故,使得在辽东再没有人能够制肘努尔哈赤了。李成梁身为大明辽东世袭军户,四十岁继承家族爵位,并在此后屡建战功一步步走到辽东总兵的职位,平生所立战功无数,可谓我明朝两百年来仅见。他生平立头功一万五千次,为大明开拓疆域两千里地,多次大败入侵的蒙古、土蛮和女直部落,在战乱不断的辽东没有哪个部族不对大明畏惧有加。他的几个儿子,如字辈的九个人并称辽东九虎,其中有六个总兵官三名参将,皆都能征善战,可谓我朝第一军人世家。在朝鲜倭乱期间,李成梁的长子李如松带兵入朝支援,以三万多部众跟近七万倭兵打成平手,也是一时无两的名将,可惜在跟土蛮部族的一次战斗中英年早逝。李成梁本人在辽东威望极盛,他在世时努尔哈赤虽然已有反意但却不敢明显表露,并对李成梁执以子侄之礼。而在李成梁病故后第二年,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立刻就扯大旗造反,一时席卷整个辽东。努尔哈赤的这种考量最终被证明是正确的,李成梁死后大明辽东再没有出现足够强悍的将军,可以压制努尔哈赤的后金军。
不久,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讨明,攻打辽东重镇抚顺,并击败大明援军,明军损失惨重。此后,朝廷才开始重视辽东事务,可惜也没有什么能干之人。万历帝聚集天下四十多万兵马讨伐努尔哈赤,但粮草军饷却迟迟不给,一时那些士兵怨声载道,拖了七八个月才能勉强出兵,而万历帝选择的三军统帅也是至为无能。被选为统帅的兵部左侍郎杨镐一生就没打过什么胜仗,在他带兵入朝鲜期间也是败招迭出,明军在朝鲜受到的几次重大损失都跟他有关系,这样的人统兵自然不能指望能打胜仗了。他被任命后既不去了解努尔哈赤的兵力,也不去了解自己手下武将们的能力,只是想当然的一拍脑门子就指挥部队。
他首先犯不能分兵的兵家大忌,四十多万军队硬是让他分成东南西北四路军,每路军十多万人,而当时努尔哈赤的兵力有十多万,刚好比每路军都多一点。于是,努尔哈赤先是集中六旗兵力在萨尔湖山击破山海关总兵杜松的西路军;然后迅速挥师向北,击败开原总兵马林的北路军。杨镐得知西、北两路惨败,便急忙命令东、南两路军停止前进,却又不令已经深入敌后三百多里的辽阳总兵刘挺的东路军后撤,最后让努尔哈赤装成杜松的败兵偷袭成功,骗开东路军营门后袭击,杀死刘挺并击败东路军。最后,原来的四路军得以安全回到山海关的只有一看情况不好就急忙逃跑的李成梁次子李如柏的南路军。这便是让后人沉痛不已的萨尔湖大战,明朝多年在辽东积累的威望和实力损失一空。
在这为难时刻,当年的辽东经略熊廷弼被推选出来,收拾残局。他本人确实也相当能干,他到辽东后整顿军队,造战车,治火器,修缮城墙,带数千人出关一路收拢残兵,居然逐渐扭转颓势,遏制住努尔哈赤的进攻。归根结底,努尔哈赤此时还不够强大,大明也是元气仍在,只要一两个能干之人总督军务,至少能跟后金打个平手。不过,熊廷弼本人性格刚烈,平时不愿意结交那些掌权者,又不参与党争,却是谁也不愿意他久呆在辽东,掌握一方兵权,于是不久便被召回。
代替他的是善于修水利,却不知兵事的袁应泰。不久,努尔哈赤勾结蒙古人偷袭,一举夺取辽东重镇沈阳,并杀死袁应泰。之后,万历帝故去,登基的是太子朱长洛,即泰昌帝。只是这位泰昌帝也未能坐稳江山,登基不到几个月也病故,他的儿子朱由校继位国号天启。只是这位天启皇帝继位也是颇多故事,在他登基时泰昌帝宠信的后宫李选侍竟然劫持他,并要他加封自己为皇太后才行,不允许群臣面见新皇,甚至也不许这位皇帝祭拜自己父皇,本朝历来荒唐之事莫过于此了。当今的天启皇帝经过了这样的波折才能成为皇帝的,继位后可能也因此对打理政事兴致缺缺,学自己的爷爷万历帝躲在宫中不出来,万历帝当年三十年不上朝,而这位天启皇帝则是在后宫钻研木工活,所有政事都委托宠信的太监魏忠贤掌管,也算是希奇了。
此时,辽东事务则变得更加恶化。天启元年熊廷弼复任辽东经略,却跟广宁巡抚王化贞不睦,而朝廷那些大臣却有意支持王化贞,压制熊廷弼。天启二年,努尔哈赤反攻明军,熊廷弼主张稳守,而王化贞却在却在首辅和兵部尚书等人的怂恿下力主全线反击,可惜却没有任何效果,反而在努尔哈赤的反击下白白损失大量军队,丢失数十座城。熊廷弼还想有所作为,但此时已经轮不到他说话了,那些朝中大臣频繁越过熊廷弼怂恿辽东武将,并鼓励他们不要听熊廷弼的指挥,只管进攻,真不知道熊廷弼的人缘怎么会这么差,反正一来二去熊廷弼失去对手下武将的指挥权,辽东也丢失得七七八八了。事后,熊廷弼和王化贞都被下狱,那不听将令的王化贞也罢了,熊廷弼心中的郁闷恐怕是无法言喻吧。
之后,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孙承宗主管辽东事务,一步步筑城、练兵、屯田,重新又挽回败局。当时,努尔哈赤也没有能力继续进攻,而且本身也有很多问题要解决,最后又成了个相持之局。现在是天启三年,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刚刚过去不久,虽然现在辽东勉强还算可以,但很多人已经对辽东失去了兴趣。虽说孙承宗很能干,但是他前面的那些辽东经略当中有才有能的也不少,可惜我们朝廷的习惯似乎就是派出无能之辈先把事情败坏,然后派个能干的人挽回一下颓势,等到稍见起色又把那个能干的人召回,再派一个更无能的把事情弄得更糟糕。所以绝大部分人对这辽东一事是不怎么看好的,这也是李槐不希望此时到辽东趟浑水的实际原因。
也许他的这种担心是完全正确的,也是很实在的,但是作为曾经的辽东将领,在辽东有太多回忆的一个人,我有必须到辽东的必要原因。因为我是当年辽东太师李成梁的曾孙,名将李如松的嫡孙,血脉里流淌的是武者好战之血。
作者注:
忙了将近一个月,总算搬家完毕,白天上班,晚上整理东西,累啊。宽带也装上了,上周末刚刚装的,所以比起以前写作环境好了一些,但进入专栏一看,收藏数减了好几百,苦啊!不过还好,本来以为这么多天没有更新,收藏数至少会少三分之一,但从现在的结果来看损失远比预期少多了,至少基本没有伤筋动骨。
废话不说了,言归正传,首先有两个公告要发布:第一,看来好多读者并不认为书名太差,那就先不改了,保持原样。第二,书中内容的修改是必须要进行的。关于这个我是这样想的,我的目标是本书收藏数超过一万,如果我做些修改那么还有万分之一的希望,如果不改,那可就真地一点希望都没有了,所以只能拼一下了。如果给哪位的阅读造成了困扰,也就道歉先欠着了,不过修改后的文章会远比现在的文章精致,情节也会更加真实。
这次修改的时候,会用大概几万字的篇幅描述觉华军的成军由来和情况,免得有突兀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