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变法先锋:商鞅
32223400000008

第8章 游说之难

公元前361年,年仅二十一岁的秦孝公正式登基。孝公元年,黄河和肴山以东有六个强国,秦孝公与田齐桓公午、楚宣王、魏惠王、燕文公、韩昭侯、赵成侯并立,且淮河、泗水之间有十多个小国。

楚国、魏国与秦国接壤。魏国修筑长城,从郑县筑起,沿洛河北上,北边据有上郡之地。

楚国的土地从汉中往南,据有巴郡、黔中。

周王室衰微,诸侯用武力相征伐,彼此争杀吞并。

秦国地处偏僻的西部,不参加中原各国诸侯的盟会,加之贫困积弱,国势多艰,被天下诸侯象对待夷狄一样对待。

秦孝公即位,受任于秦国兴亡的关键历史时刻,承担起复兴秦国的重任。

他派兵进攻魏国的陕城(今河南省三门峡市西面),还把西面山地的一个落后的部族灭了。可是他的成就很有限,他也想不出进一步使秦国强盛的办法,于是他下了一道命令,招寻能出奇计使秦国强盛的人。这道命令写在木牌上,不但挂在宫门口,还挂在各地城门、关卡等处,称为“招贤榜”。

可是招贤榜招到了许多怨言。有人说照祖宗老办法办事就行了,何必招贤;有人说如果招贤,应该在贵族里面去招,在国王的家族、亲戚里面去招,不必公开向外招贤;有的说招贤会引起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惹事生非;有的指责那些来献奇计的人专说大话,并没有真本领。

怨言都来自一些奴隶主贵族。原来秦国经历过许多内乱,有些贵族在内部斗争中扩充了势力,使国王受他们控制。秦孝公的父亲献公就是在一派贵族的支持之下上台的。现在孝公竟想在这些当权的贵族以外招寻人才,用来掌握国家权力,这些贵族还能不发怨言吗?

这一天,孝公接受群臣朝见以后回到自己的书房,呆呆地望着几上的一卷《秦记》,闷闷不乐。《秦记》是秦国的历史记录,他想在里面探求经验教训。然而今天听到的一些怨言,使他无心看书,连《秦记》的绳子也没有解开来。

他的一个亲信宦官景监跪在他的面前,轻声说道:“大王,有人来献奇计,大王肯接见吗?”

“什么人?”

“叫公孙鞅,从魏国来的。他在魏国看到大王的招贤榜,特地赶到秦国来献奇计的。我怕他没有真本领,不敢对大王说。”

“你为什么不早说呢?立即叫他来见我。”

孝公又精神抖擞起来了。他满怀喜悦地接见商鞅。那时没有椅子,席子铺在地上就是坐位。孝公跪在席子上,屁股坐在脚后跟上,这是一种严肃的坐的姿势,我们就称为“跪坐”吧。商鞅跪坐在他的对面。

孝公和气地说:“欢迎你到秦国来。你既然看过我的招贤榜,一定有使秦国强盛的奇计对我谈吧?”

商鞅望了望孝公,低下头来,慢吞吞地说:“恐怕我的计谋大王不肯采用。”

“为什么呢?”

“招贤榜上说,要实施穆公的政令。但在我看来,穆公的政令是不足取的。”

孝公生气了。他想,秦国立国以来,只有穆公在位的时期最强盛。你是什么人,竟然这样傲慢,这样大胆,连穆公也看不起?他对商鞅的热情冷了一半。

“那么,你要实施怎样的政令?”孝公板着面孔问商鞅。

商鞅笑了笑,挺起胸膛说:“如果实行我的计谋,可以使人民勤于耕作,勇于作战,十年而国富兵强,百年而统一天下。”

“专会说大话!”孝公想。

商鞅继续说下去:“一个国家,地大而不开垦,和无地有什么两样?人多而不为国家出力,和无人有什么两样?现在秦国为什么贫弱呢?就因为种田的人少,而游手好闲的人太多;为国出力的人得不到奖赏,而无功无劳的人却享受尊荣……”他说了一会,忽然看到孝公闭着眼睛,不觉迟疑起来:说下去,还是不说了呢?再看到孝公的头一颠一颠地在打瞌睡,只得停止不说了,心里感到气愤。

孝公醒了。他定了定神,说:“你说统一天下?唉,那是久远以后才能做到的嘛。我只希望我在世的时候,能使秦国强盛,那就够了,谁能等待百年以后去统一天下呢?我们还是少说一点大话吧!”

商鞅出宫以后,秦孝公对景监说:“你推荐的这个人狂妄得很!专会说大话!派不了什么用场!”

景监出宫批评商鞅:“你到秦国想做官,就应该挑大王爱听的话来说。为什么乱说一顿,惹他生气呢?”

商鞅不认错,也不灰心。他说:“如果我说几句奉承话,当然可以使大王高兴,给我做官,但是却不能使秦国富强。如果大王真要使秦国富强,他就一定要听我的奇计,打瞌睡是不行的!”

景监把这话声诉孝公,孝公心想:“莫非他真有什么奇计?且再听听。”于是再约商鞅谈话,这一次孝公的印象较好。过几天又谈了一次,孝公开始称赞商鞅了。

第四次谈话的时候,商鞅说:“我们法家是主张‘尽地力’的。我觉得秦国的土地广大,但是大部分都没有充分利用……”

“我也曾多次号召人民努力耕种……”

“单是号召,效果不大。必须制订法律,严格执行。要奖励努力耕织和为国作战有功的人,打击那不种田而吃得好、不打仗而享受尊荣等等的奸民,使人们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秦国以礼治国的旧制度阻碍我们发挥人的作用,所以要废除旧制度,订立新法律,实行变法……”

“变法?”

“对,要变法!要变更法律制度,变更治理国家的方法。”

“啊,变法!”

孝公兴奋地叫了起来。他和商鞅相对跪坐在席子上,起初两人之间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到这时,孝公的两膝不知不觉向前移动,和商鞅越靠越近了。

一连几天,孝公叫商鞅进宫谈话,越谈越有劲。他被商鞅的“奇计”吸引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