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末以后的明代,西方初等数学陆续传入中国,使中国数学研究出现一个中西融会贯通的局面。158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中国,1607年以后,他先后与徐光启翻译了《几何原本》前六卷、《测量法义》一卷,与李之藻编译了《圜容较义》和《同文算指》。1629年,徐光启被礼部任命督修历法,在他主持下,编译《崇祯历书》137卷。《崇祯历书》主要是介绍欧洲天文学家第谷的地心学说。作为这一学说的数学基础,希腊的几何学,欧洲雷格蒙塔努斯的三角学,以及纳皮尔算筹、伽利略比例规等计算工具也同时被介绍进中国。在传入的数学中,影响最大的是《几何原本》。《几何原本》是中国第一部数学翻译著作,绝大部分数学名词都是首创,其中许多至今仍在沿用。徐光启认为对它“不必疑”、“不必改”,“举世无一人不当学”。《几何原本》是明、清两代数学家必读的数学书,对他们的研究工作颇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