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学第二版
32257000000011

第11章 常用中药(2)

肉桂

本品为樟科植物常绿乔木肉桂(Cinnamomumcassia presl。)的干燥树皮。干皮去表皮者称为肉桂心,采自粗皮或幼树干皮卷成筒状者为官桂。主要产于广西、广东、云南、福建、台湾等省,多于秋季摘取,刮去栓皮、阴干,生用。

“性味归经”辛,甘,大热。入肾、心、脾、肝经。

“功效”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临床应用”

(1)用于肾阳虚证。常与附子及温补肝肾药如熟地、山茱萸等配伍。对于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表现为上热下寒,见面红、咽痛而下肢畏冷者,可用其温肾阳以引火归源。

(2)用于脾阳不振、脘腹冷痛、食少溏泄等,常与山药、白朮、补骨脂、益智仁等同用。

(3)用于寒痹腰痛,经行腹痛。如寒痹腰痛,常与独活、桑寄生、杜仲、续断等同用。如妇人冲任虚寒、经行腹痛,常与当归、川芎、白芍、艾叶等配伍。

(4)用于阴疽。常配以党参、白朮、当归、熟地等,有鼓舞气血生长之功。若阴疽自陷,可与炮姜、熟地、鹿角胶、麻黄、白芥子、生甘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2~5g;或研末冲服,每次1~2g。入汤剂应后下。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里实热证,有出血倾向者及孕妇慎用,不宜与赤石脂同用。

“参考资料”本品主含挥发油,并含鞣质、黏液、碳水化合物等油中主要成分含桂皮醛约85%及醋酸桂皮酯与少量的苯甲醛等。桂皮醛是肉桂镇静、镇痛和解热作用的有效成分。对胃肠有缓和的刺激作用,可以促进唾液分泌,缓解肠道痉挛性疼痛。能增加冠脉血流量,有引起子宫充血、升高白细胞及抗放射作用。煎剂对真菌有抑制作用,桂皮油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革兰阳性菌的抑菌作用大于阴性菌。

干姜

本品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或微火烘干。生用。

“性味归经”辛、热。归脾、胃、心、肺经。

“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临床应用”

(1)用于脾胃寒证,常与人参、白术、炙甘草等同用,如理中丸。

(2)用于亡阳证,常与附子配伍,既增强回阳救逆的作用,又降低其毒性,如四逆汤。

(3)用于肺寒咳嗽,常与麻黄、细辛等同用,如小青龙汤。

“用法用量”煎服,3~9g。干姜长于温中、回阳,炮姜长于温经止血。

“使用注意”阴虚内热,血热出血者忌用。

“参考资料”含挥发油、姜辣素、姜酮等。本品浸剂有显著止呕作用。干姜对消化道有轻度促进,可使肠张力、节律及蠕动增强。干姜还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反射性的兴奋血管运动中枢,通过交感神经兴奋,使血压上升,促进发汗。

“附药”其他温里药

吴茱萸:辛、大苦、热。有小毒。入肝、胃、脾、肾经。功效:温中止痛,降逆止呕。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疝痛,脚气疼痛,行经腹痛等,及肝胃不和、呕吐涎沫等症。用量1.5~5g,水煎服。本品不宜多服久服,阴虚内热者忌用。

小茴香:辛、温。入肝、肾、脾、胃经。功效: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用于寒疝腹痛,睪丸偏坠,胃腹冷痛,及胃寒呕吐、食少等症。用量3~9g,水煎服。

高良姜:辛、热。入脾、胃经。功效:散寒止痛。主要用于胃寒作痛及呕吐等症。用法用量:同小茴香。

花椒:辛、热。入脾、胃、肾经。功效:温中止痛,杀虫。用于用于胃腹冷痛,寒湿泄泻及虫积腹痛或吐蛔等症。用量3~6g,水煎服。

丁香:辛,温。入脾、胃、肾经。功效:温中降逆,温肾助阳。用于胃腹冷痛、呃逆、呕吐,及肾阳不足,寒湿带下等。用量1~3g,水煎服,畏郁金。

荜菝:辛、热。入胃、大肠经。功效:温中散寒。主要用于胃寒呕吐及脘腹疼痛等症。用量1.5~3g,水煎服。

八、理气药

凡能调理气分,舒畅气机的药物称为理气药。因其善于行散气滞故又称为行气药,作用较强者称为破气药。

理气药性味多辛苦温而芳香,主归脾、肝、肺经。具有理气健脾、疏肝解郁、理气宽胸、行气止痛、破气散结等不同功效。具有理气健脾作用的药物,主治脾胃气滞所致脘腹胀痛、暖气吞酸,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具疏肝解郁作用者,主治肝气郁滞所致胁肋胀痛、抑郁不乐、疝气疼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具理气宽胸作用者,主治肺气壅滞所致胸闷胸痛、咳嗽气喘等。

本类药物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故气虚、阴亏者慎用。破气药孕妇忌用。因其气味芳香,故不宜久煎。若以麸炒则缓和药性,醋制则增强入肝止痛的作用。

橘皮

本品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主产于广东、福建、四川等地。秋末冬初果实成熟时采收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生用。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肺经。

“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临床应用”

(1)用于脾胃气滞症。脘腹胀痛者,常与木香、枳壳等配伍应用;脾虚气滞,食后腹胀,纳呆便溏,多与党参、白术配伍。

(2)用于痰湿壅滞证。湿阻中焦、脘腹胀闷、便溏苔腻等症,常与苍朮、厚朴同用;湿痰壅肺、痰多咳嗽,常与半夏、茯苓同用。

此外,橘皮又能和中,可治胃失和降、恶心呕吐。若胃寒呕吐,可与生姜同用;胃热呕吐,又可配伍竹茹、黄连等药。

“用法用量”煎服,3~10g。

“参考资料”含挥发油、黄酮苷(如橙皮苷)、川皮酮及维生素B1、C等。本品煎剂对家兔及小白鼠离体肠管,麻醉兔、犬胃及肠运动、小鼠离体子宫均有抑制作用;对麻醉兔在体子宫则呈强直性收缩。小量煎剂可增强心脏收缩力,大剂量时则可抑制心脏。

枳实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的干燥幼果。主产于四川、江西、福建、浙江、江西、湖南等省。5-6月采集,晒干或低温干燥。生用或麸炒用。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临床应用”

(1)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满证,常与山楂、神曲同用。热结便秘,多与大黄、厚朴等同用;湿热积滞,脘痞腹痛、泻痢后重,多与大黄、黄连等配伍;脾虚食积,食后脘腹痞满者,常与白术配伍。

(2)用于胸痹,结胸。如胸阳不振,痰阻胸痹,多配伍薤白、桂枝等;痰热结胸,可伍用黄连、瓜蒌。

此外,本品还可用于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等症,宜与补气升阳之品同用;近年来发现本品又有升压作用,可用于休克。

“用法用量”水煎服,3~9g。

“使用注意”孕妇及脾胃虚弱者慎用。

“参考资料”含挥发油并含黄酮苷、N—甲基酪胺、对羟福林等。枳实能缓解乙酰胆碱或氯化钡所致的小肠痉挛。对有胃瘘、肠瘘的犬灌服枳实或枳壳煎液,可使胃肠收缩节律增加。枳实或枳壳煎剂对已孕、未孕小白鼠离体子宫有抑制作用,对已孕、未孕家兔离体、在位子宫均呈兴奋作用。枳实、枳壳煎剂或酊剂静脉注射对动物离体心脏有强心作用。枳实、枳壳煎剂及枳壳的乙醇提取液给麻醉犬、兔静脉注射有明显的升压作用。枳实能使胆囊收缩,奥狄氏括约肌张力增加,有较强的抗过敏活性。枳实、枳壳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木香

本品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川木香[Vladimiria souliei(Franch。)Ling]的根。云木香产于云南丽江地区;川木香产于四川的安县、阿坝、凉山等地。9~10月采挖。生用或煨用。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胆、三焦经。

“功效”行气止痛。

“临床应用”

(1)用于脾胃气滞证。若脾胃气滞,脘腹胀痛,常配陈皮、砂仁、檀香;若脾虚气滞,腹胀、食少、便溏者,常配党参、白术、陈皮。

(2)用于泻痢里急后重。本品辛行苦降,善行大肠之滞气,为治湿热泻痢里急后重之要药,常与黄连配伍,如香连丸。若食积、腹胀、便秘或泻而不爽,常配槟榔、青皮、大黄。

(3)用于腹痛胁痛,黄疸。本品既能行气健脾,又能疏理肝胆,故可用治脾失运化、肝失疏泄而致湿热郁蒸、气机阻滞之脘腹胀痛、胁痛、黄疸,可与郁金、大黄、茵陈等同用。

此外,现代用治胆石症、胆绞痛,亦有一定的疗效。

“用法用量”水煎服,3~10g。生用行气力强,煨用行气力缓而多用于止泻。

“使用注意”阴虚津亏火旺者慎用。

“参考资料”云木香含挥发油。木香对胃肠有兴奋或抑制的双向作用。有促进消化液分泌、松弛气管平滑肌及抑制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及多种真菌的作用。有利尿及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等作用。

香附

本品为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的根茎。主产于广东、河南、四川、山东等地。秋季采挖,燎去毛须,置沸水中略煮或蒸透后晒干。或燎后直接晒干。

“性味归经”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

“功效”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临床应用”

(1)用于肝郁气滞证。本品为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要药。常与柴胡、知壳、川芎同用。若寒凝气滞,肝气犯胃,胃脘疼痛,可配伍高良姜等。

(2)用于肝郁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若月经不调,痛经,可配伍柴胡、川芎、当归;若乳房胀痛,常与柴胡、青皮、瓜蒌等同用。

“用法用量”水煎服,6~12g。醋炙止痛力增强。

“参考资料”本品含挥发油及生物碱、黄酮类及三萜类等。5%香附浸膏对动物离休子宫均有抑制作用,能降低其收缩力和张力。其挥发油有轻度雌激素样作用。其水煎有降低肠管紧张性和拮抗乙酰胆碱的作用。香附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其水提取物对某些真菌有抑制作用。其生物碱、苷类、黄酮类及酚类化合物的水溶液有强心及降低血压的作用。

“附药”其他理气药

青皮:苦、辛,温。归肝、胆、胃经。功效:疏肝理气,消积化滞。用于肝气郁滞诸症及食积腹痛症。用法用量:水煎服,3~10g。醋炙疏肝止痛力强。

川楝子:苦,寒。有小毒。归肝、胃、小肠、膀胱经。功效:行气止痛,杀虫疗癣。用于肝郁化火所致诸痛证,虫积腹痛证。用法用量:水煎服,3~10g。外用适量。炒用寒性减低。

薤白:辛、苦,温。归肺、胃、大肠经。功效:通阳散结,行气导滞。用于胸痹,脘腹痞满胀痛,泻痢里急后重等。用法用量:水煎服,5~10g。

乌药: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功效:行气止痛,温肾散寒。用于寒凝气滞所致胸腹诸痛,肾阳虚尿频,遗尿等。用法用量:水煎服,3~10g。

沉香:辛、苦,温。归脾、胃、肾经。功效: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用于胸腹胀痛,胃寒呕吐,肾不纳气之虚喘证。用法用量:水煎服,1~3g,宜后下;或磨汁冲服;或入丸散剂,每次0.5~1g。

佛手:辛,苦,温。归肝、脾、胃、肺经。功效: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用于肝郁气滞证,脾胃气滞证;久咳痰多,胸闷胁痛等。用法用量:水煎服,3~10g。

荔枝核:辛、微苦,温。归肝、胃经。功效:行气散结,散寒止痛。用于疝气痛,睾丸肿痛;胃脘久痛,痛经,产后腹痛。用法用量:水煎服,10~15g;或入丸散剂。

檀香:辛、温。归脾、胃、肺经。功效:行气止痛,散寒调中。主要用于胸腹冷痛,胃脘寒痛,呕吐食少。用法用量:水煎服,1~3g,宜后下。

香橼:辛、微苦、酸,温。归肝、脾、胃、肺经。功效:疏肝解郁,理气宽中,化痰止咳。用于肝郁胸胁胀痛,功同佛手,但效力较逊;脾胃气滞脘腹胀痛,嗳气吞酸,呕恶食少;湿痰咳嗽痰多等。用法用量:水煎服,3~10g。

九、止血药

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止血药。

本类药物其药性有寒、温、散、敛之异,所以其作用又分为凉血止血、化淤止血、收敛止血、温经止血四类。止血药主要适用于出血病证,如咯血、咳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紫癜以及外伤出血等。

止血药物在应用时,必须根据出血的不同原因和病情,选择药性相宜的止血药,并进行必要的配伍。如属热入血分,迫血妄行,需配清热凉血药;如虚损不足之出血,可配伍益气健脾药或滋阴养血药;虚寒性出血,需与温阳、益气、健脾及养血药配伍;淤血内阻之出血,需配伍活血祛淤、行气止痛药。

在使用凉血止血药及收敛止血药时,应注意有无淤阻之证,以免产生留淤之弊。若出血过多而致气虚血脱者,应急用大补元气之药,以益气固脱。

(一)凉血止血药

大蓟

本品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蓟(Cirsium japonicum DC。)的地上部分或根。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夏季当花盛开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或于秋季挖取根部,晒干。

“性味归经”苦、甘,凉。归心、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散淤解毒消痈。

“临床应用”

(1)用于血热出血证。尤多用于吐血、咯血及崩漏。可单用或配小蓟、侧柏叶等同用。

(2)用于热毒痈肿。本品能清热解毒、散淤消痈。可单用,尤以鲜品为佳;亦可配其他清热解毒药同用。

“用法用量”水煎服,10~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忌用,孕妇或无淤者慎用。

“参考资料”全草含生物碱、挥发油、苦味质等。大蓟炒炭能缩短出血时间;动物实验有降压作用;对人型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

白茅根

本品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茅[Imperatacylindrica Beauv。var。major(Nees)C。E。Hubb。]的根茎。全国大部地区均产。四季皆可收采,冬春二季挖取根茎,洗净晒干。鲜者随时采用。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胃、膀胱经。

“功效”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临床应用”

(1)用于血热出血证,如咳血、吐血、衄血、尿血等。可单用,或配其他凉血止血药如大蓟、小蓟同用。

(2)用于热淋,水肿等。如治热淋,常配木通、滑石等;治水肿,小便不利,常配车前子等同用。

此外,本品还可治温热烦渴,胃热呕吐,肺热咳嗽及湿热黄疸。

“用法用量”水煎服,15~30g,鲜品加倍,以鲜品为佳,可捣汁服。多生用,止血亦可炒炭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白茅素、芦竹素、5—羟色胺、钾、钙等。煎剂有利尿作用;并有促凝血作用。煎液对宋内氏痢疾杆菌,弗氏痢疾菌有轻度抑制作用;并有解热作用。

地榆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或长叶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var。longifolia(Bert。)Yüet Li]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苦、酸,微寒。归肝、胃、大肠经。

“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临床应用”

(1)用于血热出血证,如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崩漏及血痢等。本品尤宜于下焦血热所致的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便血、痔血,常与槐花同用;崩漏下血常与生地、黄芩、蒲黄配伍;血痢,常与黄芩、木香同用。

(2)用于烫伤、湿疹及疮疡痈肿等。本品为治烫伤之要药,可单味研末麻油调敷,或配大黄粉,或配黄连、冰片用之,可减少渗出,减轻疼痛,促进愈合。如治湿疹及皮肤溃烂,可用本品浓煎,纱布浸药外敷;或配煅石膏、枯矾研末外掺,或和凡士林调膏外涂。

“用法用量”水煎服,10~1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对虚寒性便血、下痢、崩漏及出血有淤者慎用。大面积烧伤不宜使用,以防产生中毒性肝炎。虚寒者慎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地榆糖苷Ⅰ、Ⅱ,地榆皂苷A、B、E,鞣质。可缩短出凝血时间,并能收缩血管,故有止血作用;对实验性烫伤有治疗作用;体外抑菌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人型结核杆菌以及某些致病真菌均有作用。

槐花

本品为豆科落叶乔木槐树(Sophora japonica L。)的花蕾。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夏秋季采收花蕾、晒干、生用或炒炭用。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临床应用”

(1)用于血热出血证。如吐血、衄血、便血、痔血等,尤以下消化道出血之痔血、便血为擅长。本品性寒凉而苦降,善清泄大肠之火热而凉血止血。治肠风便血,常配荆芥、侧柏叶;治吐血、衄血,常与白茅根同用。

(2)用于肝火上炎之头痛目赤等。可单用煎汤代茶,或配夏枯草、菊花等同用。

“用法用量”水煎服,10~15g。止血炒炭用;清热泻火生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芸香苷、槐花甲素、乙素,丙素,鞣质。能减少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及脆性,缩短出血时间;增强毛细血管的抵抗力;降血压,防治动脉硬化;有扩张冠状血管,改善心肌循环等作用。

“附药”

侧柏叶:苦、涩,微寒。入肺、肝、大肠经。功效: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用于各种出血证,尤以血热者为宜;肺热咳嗽有痰者;研末调涂或制成酊剂外搽可用治烫伤及脱发。用法用量:水煎服,10~15g;止血多炒炭用,化痰止咳生用。外用适量。

苎麻根:甘,寒。归心、肝经。功效:凉血止血,安胎,解毒。用于血热出血,如咯血、吐血、衄血、崩漏、紫癜等及外伤出血诸证;胎漏下血,胎动不安;热毒痈肿、丹毒以及淋病。用法用量:水煎服,10~30g;外用适量,捣敷。

(二)化淤止血药

三七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主产云南、广西等地,现已有许多省市引种栽培,选栽培三年以上的植株,于秋季结籽前采挖的为“春三七”,质佳;在冬季种子成熟后采挖的为“冬三七”,质较差。洗净、晒干。切片生用或研末入药。

“性味归经”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功效”化淤止血,活血定痛。

“临床应用”

(1)用于各种内外出血证,尤以有淤者为宜。本品既能止血,又能散淤,有止血而不留淤,化淤而不伤正之特点。单用内服或外敷即可奏效。亦可配花蕊石、血余炭,如化血丹。

(2)用于跌打损伤,淤滞疼痛。本品能活血化淤而消肿定痛,为伤科要药。可单味内服或外敷,或配当归、土鳖虫,如跌打丸。

此外,近年来以其化淤之功,用治冠心病心绞痛,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出血后遗症等,均有较好疗效。

“用法用量”多研末服用,每次1~1.5g;亦可入煎剂,3~10g。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参考资料”含三七皂苷、黄酮苷、槲皮素、槲皮苷、β—谷甾醇。止血活性成分β—N—Z二酸酰基—L—α,β—二氨基丙酸。有止血作用,能缩短家兔凝血时间;有显著抗凝作用,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溶,并使全血黏度下降;能增加麻醉动物冠脉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促进冠脉梗塞区侧支循环的形成,增加心输出量并有抗心律失常作用。此外,还有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调节糖代谢、保肝、抗衰老及抗肿瘤等作用。

“附药”其他化淤止血药

茜草:苦,寒。归肝经。功效:凉血化淤止血,通经。用于血热夹淤的出血证,如吐血、衄血、崩漏、尿血、便血等;血淤经闭及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用法用量:水煎服,10~15g。止血炒炭用,活血通经生用或酒炒用。

蒲黄:甘,平。归肝、心经。功效:化淤止血,利尿。用于各种出血证,淤滞痛证,血淋。现代临床用本品治高脂血症,有降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用法用量:水煎服,3~10g,布包。外用适量。止血多炒用;散淤多生用。

(三)收敛止血药

仙鹤草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龙牙草(Agrimonia pilose Ledeb。)的干燥地上部分。主产于浙江、江苏、湖北等地。夏秋之间茎叶茂盛未开花时割取,晒干。

“性味归经”苦、涩,平。归肺、肝、脾经。

“功效”收敛止血,止痢,杀虫。

“临床应用”

(1)用于多种出血症,无论寒热均可用之。血热者与凉血止血药同用,如生地、牡丹皮等;虚寒性出血须配补气摄血药、温经止血药,如党参、艾叶等。

(2)用于泻痢。久病可单用,血痢可配地榆、铁苋菜。

(3)用于脱力劳伤,神倦乏力,面色萎黄之证。可与大枣同用,或配党参、龙眼肉等。

此外,本品还用于疮疖痈肿,有解毒消肿之功。

“用法用量”水煎服,10~15g,大剂可用30~60g。外用适量。

“参考资料”含仙鹤草素、仙鹤草酚、仙鹤草内脂、仙鹤草醇、鞣质及挥发油、维生素C、K等。仙鹤草素早期报道有促凝血作用,近来报道有抗凝作用;有抗菌及抗阴道滴虫作用,对绦虫、蛔虫、血吸虫有杀灭作用,并有抗疟作用;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能调整心率,降低血糖等作用。

白及

本品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F。]的干燥块茎。主产于贵州、四川、浙江等地。夏秋二季采挖,洗净,蒸煮至内无白心,除去粗皮,晒干。

“性味归经”苦、甘、涩,寒。归肺、胃、肝经。

“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临床应用”

(1)用于各种出血为治肺胃出血要药。如肺出血,可与阿胶、枇杷叶等同用;治胃出血常配乌贼骨、三七等。

(2)用于痈肿,烫伤及手足皲裂。痈肿初起与银花、天花粉、贝母同用;治疮疡溃不收口,研末外用;手足皲裂或烫火伤,单用或研末麻油调敷。

“用法用量”水煎服,3~10g;散剂,每次2~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反乌头、附子。

“参考资料”含黏液质56.75%~60.15%,其中有多种聚糖,还含挥发油、淀粉。有缩短凝血时间及抑制纤溶作用,能形成人工血栓而止血。体外试验对结核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藕节

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干燥根茎节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湖北等地。秋季挖藕时,切下节部。洗净,晒干。生用或炒炭用。

“性味归经”甘、涩,平。归心、肝、胃经。

“功效”收敛止血,散淤。

“临床应用”用于各种出血,有止血而不留淤的作用,吐血、咯血尤为多用。鲜品性凉,血分有热者宜;炒炭则性平涩,收敛止血作用更著。但本品药力单薄,常为他药之佐,入复方中用之。

“用法用量”水煎服,10~15g。

“参考资料”本品主含鞣质,天门冬素,淀粉等。能缩短出凝血时间。

(四)温经止血药

艾叶

本品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vl。et Vant。)的干燥叶。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春夏间花未开时采摘,晒干或阴干,生用或炒炭用。若连枝割下,晒干捣绒,供作艾条。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肝、脾、肾经。

“功效”温经止血,散寒止痛。

“临床应用”

(1)用于虚寒性出血证,对妇女崩漏,可配当归、阿胶等药应用。对于血热妄行的咯血、衄血,可用鲜艾叶配鲜生地、侧柏叶、鲜荷叶等药。

(2)用于经行腹痛等症。对虚寒性的月经不调、腹痛等症,常配吴茱萸、当归、香附等药同用。

此外,近年以本品治寒性咳喘,有止咳、祛痰、平喘之功。煎汤外洗又可治湿疹瘙痒。

“用法用量”水煎服,3~6g;外用适量。温经止血宜炒炭用;治咳喘入煎宜后下。

“使用注意”阴虚血热者慎用;大量服用,可引起急性胃肠炎、中毒性肝炎和黄疸。

“参考资料”主要含挥发油。艾叶油吸入有与异丙肾上腺素相近的平喘作用,且有明显的镇咳及祛痰作用;艾叶油有抗过敏作用;煎剂对家兔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水浸剂及煎剂对多种致病细菌及真菌有轻度抑制作用,烟熏剂则抗菌作用较明显。

十、活血化淤药

凡以通畅血行,消除淤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活血化淤药。活血化淤药,味多辛、苦,主归肝、心经,入血分。善于走散通行,并通过活血化淤,而产生止痛、调经、破血消癥、疗伤消肿、活血消痈等作用。

活血化淤药,根据其作用特点和主治之不同,分为活血止痛、活血调经、活血疗伤、破血消癥四类。

应用本类药物,除根据各类药物的不同特点加以选择应用外,还需针对形成淤血的不同原因,随证配伍,以标本兼顾。如寒凝血淤者,配温里药;热淤互结者,配清热凉血、泻火解毒药;风湿痹阻,经脉不通者,配祛风湿药;癥瘕积聚,配软坚散结药;久淤体虚或因虚而淤者,配补益药。因“气为血之帅”活血祛淤药,常与理气药配伍。

本类药物易耗血动血,对妇女月经过多及其他出血证无淤血现象者忌用;孕妇慎用或忌用。

(一)活血止痛药

川芎

本品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芎(Ligusticumchuanxiong Hort。)的根茎。主产于四川。夏季当茎上的节盘显著突出,并略带紫色时采挖。除去泥沙,晒后烘干,再去须根。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临床应用”

(1)用于血淤气滞证所致的妇女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淤滞腹痛等,常配当归、桃仁、香附等。本品为“血中气药”,为妇科活血调经之要药。

(2)用于外感头痛,风湿痹痛。外感头痛常与白芷、防风、细辛等同用;风湿痹痛、肢体疼痛麻木,常与独活、桂枝、防风等药同用。

近代以川芎及川芎为主的复方治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疗效。此外,伤科之跌扑损伤,外科之疮疡痈肿,亦可用之。

“用法用量”水煎服,3~10g。

“使用注意”凡阴虚火旺,多汗,及月经过多者,应慎用。

“参考资料”含挥发油、生物碱(如川芎嗪等)、酚性物质(如阿魏酸等)等。川芎嗪能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氧状况及肠系膜微循环,并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脑及肢体血流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能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可预防血栓的形成;水煎剂对动物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并有降压作用。

延胡索

本品为罂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T。Wang)的块茎。主产浙江。立夏后采挖,除去苗叶和须根,洗净,分开大小,入沸水中烫煮约3min,见内处变黄时捞起晒干。用时捣碎,生用或经醋炒或酒炒。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肝、脾、心经。

“功效”活血,行气,止痛。

“临床应用”

用于气血淤滞诸痛证。如胸痹心痛,配瓜蒌、薤白或丹参、川芎;肝郁气滞,胁肋胀痛,配柴胡、郁金等;妇女痛经、产后淤滞腹痛,配小茴香、吴茱萸等。

近代临床用治多种内脏痉挛性或非痉挛性疼痛,均有较好疗效;

“用法用量”水煎服,3~10g;研末服1.5~3g。多醋制后用。醋制后可使其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大大提高而加强止痛药效。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

“参考资料”含有生物碱,有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等。有镇痛作用,以及镇静、催眠与安定作用,可增强冠脉血流量,有轻度降低血脂作用。此外,还具有促进肾上腺激素分泌的作用。

郁金

本品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H。Chen et C。Ling)、姜黄(C。longa L。)、广西莪术(C。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或蓬莪术(C。phaeocaulis Val。)的块根。主产于四川、浙江、广西等地。秋冬两季植株枯萎时采挖,摘取块根,除去须根,洗净泥土,入沸水中煮透,取出晒干,切片用。

“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肝、胆、心经。

“功效”活血止痛,疏肝解郁,凉血清心,利胆退黄。

“临床应用”

(1)用于经行腹痛,月经不调,症瘕结块等症。经行腹痛,可与柴胡、香附、当归、白芍等配伍;胁下痞块,可与丹参、鳖甲、泽兰、青皮等同用。

(2)用治肝气郁结,常与柴胡、白芍或川楝子、香附等药同用。

(3)用于湿温病神志不清,癫痫等病证。湿温病证、浊邪蒙蔽清窍,常合芳香开窍的菖蒲;癫痫常消痰涎的明矾同用。

(4)用于血热之吐血、衄血、尿血。常配合生地、丹皮、山栀等药,可起祛淤生新、止血而不留淤的作用。

(5)用于黄疸。常与茵陈、栀子、枳壳、青皮、芒硝等同用。

“用法用量”水煎服,6~12g;研末服,2~5g。

“使用注意”畏丁香。

“参考资料”含挥发油、姜黄素、淀粉,脂肪油等。有减轻高脂血症的作用,并能明显防止家兔主动脉、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内膜斑块的形成;能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并可抑制存在于胆囊中的大部分微生物;有镇痛作用;姜黄素对肝脏损伤有保护作用;能明显扩张鼠肠系膜微血管和动静脉,并影响免疫功能而表现有抗炎作用。

“附药”其他活血止痛药

姜黄:苦、辛,温。归脾、肝经。功效:活血行气止痛,祛风湿利痹。用于胸胁疼痛,经闭腹痛;风湿臂痛;又可用于痈疡疮疖。用法用量:水煎服,3~10g。外用适量。

乳香:辛、苦,温。归心、肝、脾经。功效: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用于脘腹疼痛,风湿痹痛,跌痡伤痛,经行腹痛等病证;疮疡肿痛或溃后久不收口。用法用量:水煎服,3~10g。外用适量。孕妇忌用。

没药:苦,平。归心、肝、脾经。功效: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用于脘腹疼痛,风湿痹痛,跌扑伤痛,经行腹痛等症;用于疮疡肿痛或溃破久不收口。用法用量:水煎服,3~10g。外用适量。孕妇忌用。

五灵脂:甘,温。归肝经。功效:活血止痛,化淤止血。用于胸腹疼痛,经行腹痛,产后淤滞腹痛及淤滞出血病证。用法用量:水煎服,3~10g,包煎。外用适量。孕妇忌用。畏人参。

(二)活血调经药

丹参

本品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 Bge。)的根。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于江苏、安徽、河北、四川等地。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心、肝经。

“功效”活血祛淤,凉血清心,养血安神。

“临床应用”

(1)用于淤血痹阻所致的病证。如月经不调、经闭经痛,常与川芎配伍应用;如胸腹疼痛,常配合砂仁、檀香等药。

(2)用于温病热入营血、身发斑疹、神昏烦躁。常与鲜地黄、犀角、玄参等药同用。

(3)用于心悸怔忡、失眠等症。常与酸枣仁、柏子仁等药配合同用。

此外,近年来临床常用本品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肝脾肿大。子宫外孕等病证。

“用法用量”煎服,5~15g。活血化淤宜酒炙用。

“使用注意”反藜芦。

“参考资料”含脂溶性非醌类成分:丹参酮Ⅰ、ⅡA、ⅡB,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等;水溶性成分:原儿茶醛、原儿茶酸、丹参素、维生素E等。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缺血、梗死和心脏功能,调整心律,并能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有抗凝、促进纤溶,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能降血脂,抑制家兔实验性冠脉大分支粥样斑块的形成;可抑制或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症反应,促进肝细胞再生,并有抗纤维化作用;能提高机体的耐缺氧能力;能促进组织的修复,加速骨折的愈合。还有增强免疫,降低血糖及抗肿瘤作用。

牛膝

本品为苋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牛膝(怀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和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等的根。前者主产于河南,后者主产于四川。冬季采挖,洗净,晒干。

“性味归经”苦、酸,平。归肝、肾经。

“功效”祛淤通经疗伤,补肝肾、强筋骨,引血下行,利水通淋。

“临床应用”

(1)用于淤血阻滞的经闭、痛经、月经不调、产后腹痛等及跌打伤痛。本品性善下行,活血通经。妇科经产诸疾常配红花、桃仁、当归;跌打损伤者,常与续断、当归、乳香、没药同用。

(2)用于肾虚腰痛及久痹腰膝酸痛乏力等。本品制用能补肝肾,强筋骨,尤以怀牛膝为佳,为治腰膝下肢病证常用药。对肝肾不足引起的腰膝酸痛,常与苍朮、狗脊、木瓜等同用;如因湿热下注引起的腰膝关节疼痛,常与苍朮、黄柏等同用;如风湿痹痛、下肢关节疼痛为甚,可与木瓜、防己、独活等同用。

(3)用于头痛、眩晕、吐血、衄血等火热上炎、阴虚火旺之证。本品善引火下行,对上部血热妄行的症候,常配合侧柏叶、白茅根、小蓟等药;阴虚火旺,牙龈肿痛者,配生地、石膏等;肝阳上亢,气血并走于上,头痛眩晕之症,常与代赭石、龙骨、牡蛎等同用。

(4)用于膀胱湿热引发的小便不利、淋漓涩痛及尿血等症,常与瞿麦、滑石、通草等同用。

“用法用量”水煎服,6~15g。活血通经、利水通淋,引火下行宜生用;补肝肾强筋骨宜酒炙用。

“使用注意”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用。

“参考资料”牛膝中含促脱皮甾酮,牛膝甾酮。牛膝及粗毛牛膝尚含三萜皂苷,水解后产生齐墩果酸。牛膝醇浸剂对大鼠甲醛性关节炎有较明显抑制作用;提取的皂苷对大鼠蛋清性关节炎,也有促进炎性肿胀消退的明显作用。川牛膝提取物有抗生育和着床作用,以苯提取物最显著,有降压及利尿作用。所含昆虫变态甾体激素具有较强的蛋白质合成促进作用;所含脱皮激素有缩短桑蚕龄期等作用。

“附药”其他活血调经药

红花:辛、温。归肝、心经。功效:活血祛淤。用于癥瘕结块,疮痈肿痛,跌仆伤痛,风湿痹痛,月经不调,经闭等症;近年来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用法用量:水煎服,3~9g;外用适量。孕妇忌服,有出血倾向者不宜多用。

桃仁: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功效:活血祛淤,润肠通便。用于癥瘕结块,肺痈肠痈,跌仆伤痛,经闭痛经,产后淤痛等症;还可用于肠燥便秘。用法用量:水煎服,5~10g,宜捣碎入煎。

泽兰:苦、辛,微温。归肝、脾经。功效:活血祛淤,利水消肿。用于癥瘕结块,疮疡肿痛,跌仆伤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淤滞腹痛及产后小便不利、身面浮肿。用法用量:水煎服,3~9g;月经过多,孕妇忌用。

鸡血藤:苦、微甘,温。归肝、肾经。功效:活血调经,养血通络。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及肢体麻木,风湿痹痛。用法用量:水煎服,10~15g,大剂量可用30g,或浸酒服,或熬成膏服。

益母草:辛、微苦,微寒。归心、肝、膀胱经。功效:活血调经,利水消肿,凉血消疹。用于月经不调,痛经,产后恶露不尽,淤滞腹痛;水肿、小便不利及疹痒赤热等症。用法用量:水煎服,10~30g,或熬膏,入丸剂。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外洗。孕妇忌服,血虚无淤者慎用。

王不留行:苦,平。归肝、胃经。功效:祛淤通经,通下乳汁。用于血滞经闭,痛经及乳汁不通,乳痈肿痛等症。用法用量:水煎服,5~10g。孕妇慎用。

(三)破血消癥药

穿山甲

本品为脊椎动物鲮鲤科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 Linna)的鳞甲。主产于广西、广东、贵州、云南等地。全年均可捕捉,杀死后割下整张甲壳,置沸水中烫过,取下鳞甲,晒干。

“性味归经”咸,微寒,归肝、胃经。

“功效”活血消癥,通经,下乳,消肿排脓。

“临床应用”

(1)用于血滞经闭,癥瘕结块,风湿痹痛、筋脉拘挛等症。如用于血滞经闭,可与当归、川芎、赤芍、红花等同用;用治癥瘕痞块,多与三棱、莪朮等药同用;用治风湿痹痛,可配合当归、川芎、羌活、防风等药。

(2)用于乳汁不通,可单味为末,黄酒送服。为增强下乳功效,多与王不留行配伍;若产后气血两虚、乳汁稀少,可合黄芪、当归等药。

(3)用于痈肿初起或脓成不溃等症,常与皂角刺、乳香、没药、金银花等同用。

此外,近年来以本品治外伤出血、手术切口渗血,及白细胞减少症,有止血和升白细胞等作用。

“用法用量”水煎服,3~10g;研末服,1~1.5g。

“使用注意”孕妇及痈疽已溃者忌用。

“参考资料”含硬脂酸、胆甾醇剂16种氨基酸、水溶性生物碱、挥发油等。水提醇沉剂能直接扩张血管壁,显著增加股动脉血流量;水煎剂能延长凝血时间,降低血液黏度;水提液和醇提液有抗炎作用。

“附药”其他破血消癥药

莪术:苦、辛,温。归肝、脾经。功效: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用于血滞经闭,癥瘕结块及食积停滞,脘腹胀痛。用法用量:水煎服,3~10g。醋制后可加强祛淤止痛作用;外用适量。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用。

三棱:苦、辛,平。归肝、脾经。功效及临床应用与莪术基本相同,常相须为用。但三棱偏于破血,莪术偏于破气。用法用量均同莪术。

水蛭:咸、苦,平;有毒。归肝、膀胱经。功效:破血逐淤消癥。用于血滞经闭,癥瘕结块,以及跌仆伤痛等证。用法用量:入煎剂1.5~3g;研末服0.3~0.5g。以入丸散或研末服为宜,或以鲜活者放置淤肿局部吸血消淤。孕妇忌用。

十一、化痰止咳平喘药

凡能祛痰或消痰,治疗“痰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化痰药;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和喘息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

本类药物具有化痰止咳平喘作用。化痰药用于痰所引起的瘰疬、瘿瘤、癫痫、惊厥等各种病证;止咳平喘药,用于外感、内伤所致各种咳嗽和喘息症。

本类药物分为化痰药和止咳平喘药。痰又有寒痰、热痰、燥痰、湿痰之分,故化痰药也相应因药性有温燥与凉润之别而分为温化寒痰药与清化热痰药二类。

应用本类药物,除应根据病证不同,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化痰药及止咳、平喘药外;因咳喘每多夹痰,痰多易发咳嗽,故化痰、止咳、平喘三者常配伍同用。再则应根据痰、咳、喘的不同病因病机而配伍,以治病求本,标本兼顾。

使用本类药物时应注意:

(1)某些温燥之性强烈的刺激性化痰药,凡痰中带血等有出血倾向者,宜慎用。

(2)麻疹初起有表邪之咳嗽,不宜单投止咳药,当以疏解清宣为主,以免恋邪而致久喘不已及影响麻疹之透发,对收敛性及温燥之药尤为所忌。

(一)温化寒痰药

半夏

本品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块茎。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夏秋间采挖,晒干,即生半夏;经白矾制后者,称清半夏;经生姜、白矾制后者,称姜半夏;经白矾、石灰、甘草、生姜制后者,称法半夏;用姜半夏研粉,加面粉、赤小豆、杏仁等发酵制成曲者,称半夏曲。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效”燥湿化痰,消痞散结,降逆止呕。

“临床应用”

(1)用于痰多咳嗽。为治湿痰的要药,适用于痰湿壅滞、咳嗽气逆等症,常与陈皮、茯苓等配伍;治痰多咳嗽,又常与贝母配伍应用;治寒痰,宜与白芥子、生姜等同用;治热痰,常可与瓜蒌、黄芩等配伍;治风痰,宜与天南星等同用。

(2)用于胸脘痞闷,胸痹,结胸等症。如痰湿内阻、胸脘痞闷病证,常可配伍陈皮、茯苓等;如寒热互结,可配黄芩、黄连、干姜等;对于胸痹疼痛,配瓜蒌、薤白等;治结胸症可与瓜蒌、黄连等同用。

(3)用于瘿瘤瘰疬、疮疡肿痛、梅核气。治瘿瘤瘰疬痰核,可与海藻、贝母等同用;痈疽未溃者可用生半夏配生南星等同研末,调醋外敷;用治梅核气,可配厚朴、紫苏等。

(4)用于胃气上逆、恶心呕吐。如治胃寒呕吐,可配合生姜或藿香、丁香等;治胃热呕吐可配合黄连、竹茹等药。

“用法用量”水煎服,3-9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反乌头。

“参考资料”含β—谷甾醇及葡萄糖苷,多种氨基酸和挥发油,皂苷,辛辣性醇类,胆碱,左旋麻黄碱等生物碱及少量脂肪、淀粉等。可解除支气管痉挛,并使支气管分泌减少而有镇咳祛痰作用;可抑制呕吐中枢而止呕;所含葡萄糖醛的衍化物,有显著的解毒作用。

天南星

本品为天南星科(Araceae)植物天南星[Arisaema erubescens (Wall。)Schott。]、东北天南星(Arisaema amurense Maxim。)或异叶天南星(Arisaema heterophyllum Bl。)的干燥块茎。产于河南、河北、江苏、浙江、四川、辽宁、吉林等省。秋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及外皮,晒干,即生南星;经白矾和生姜汁炮制者称制南星。用牛胆汁炮制者,称胆南星。

“性味归经”苦、辛、温。有毒。归肺经、肝、脾经。

“功效”燥湿化痰,祛风解痉。

“临床应用”

(1)用于顽痰咳嗽,胸膈胀闷等症。常与半夏配合应用。

(2)用于风痰眩晕,癫痫,中风及破伤风、口噤强直等症。如治风痰壅盛、呕吐涎沫、口眼喎斜等症,常与半夏、白附子、川乌等配伍;治破伤风,常与白附子、天麻、防风、白芷、羌活等同用。

此外,本品生用,外敷痈肿、跌扑损伤,有消肿定痛作用。

“用法用量”水煎服,3~10g,多制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阴虚燥痰及孕妇忌用。

“参考资料”含三萜皂苷、安息香酸、氨基酸、D—甘露醇等;近年分离得二酮哌嗪类生物碱,为抗心律失常有效成分。煎剂具有祛痰及抗惊厥、镇静、镇痛作用;水提取液对小鼠实验性肿瘤有明显抑制作用;二酮哌嗪类生物碱能对抗乌头碱所致的实验性心律失常。

“参考资料”其他温化寒痰药

旋覆花:苦、辛、咸,微温。入肺、脾、胃、大肠经。功效:消痰平喘,降逆下气。用于喘咳多痰及噫气,呕吐等症。用法用量:水煎服,3~10g;宜布包。阴虚劳嗽,津伤燥咳者忌用。

白附子:辛,温。有毒。入胃经。功效:祛风痰、逐寒湿。用于中风、口眼喎斜及寒湿疼痛,偏正头痛等症。用法用量:水煎服,3~5g,研末服0.5~1g。外用适量。阴虚血虚动风或热动肝风,以及孕妇,均不宜用。生品一般不内服。

白芥子:辛,温。入肺经。功效:袪痰利气,散结消肿。用于寒痰壅滞、胸满胁痛、咳嗽气逆痰多,以及痰注肢体、关节疼痛或流注阴疽等症。用法用量:水煎服,3~6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作发泡用。久咳肺虚及阴虚火旺者忌用。

白前:辛、甘,微温。入肺经。功效:袪痰,降气。用于咳嗽痰多,气逆喘促等症。用法用量:水煎服,3~10g。对胃有刺激,有胃溃疡和出血倾向者慎用。

(二)清化热痰药

川贝母

本品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F。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甘肃贝母(F。przewalskii Maxim。)或梭砂贝母(F。delavayi Franch。)的鳞茎。主产于四川、青海、云南、甘肃等地。夏、秋采挖。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苦、甘,微寒。

“功效”止咳化痰,清热散结。

“临床应用”

(1)用于肺虚久咳、痰少咽燥及外感风热咳嗽,郁火痰结咳嗽、咯痰黄稠等症。川贝与浙贝皆属性寒而有苦味,都能清肺化痰而止咳,可用于痰热咳嗽等症。而川贝性凉而有甘味,兼润肺之功,而清火散结之力不及浙贝,故宜用于肺虚久咳、痰少咽燥等症,可与沙参、麦冬、天冬等品配伍。

(2)用于瘰疬、疮痈肿毒及肺痈、乳痈等症。二贝都有清热散结的功效,可用于瘰疬、疮痈、乳痈及肺痈等症。然浙贝偏于苦寒,长于清火散结,故一般用浙贝较佳。治瘰疬可与玄参、牡蛎配伍;治疮痈可与连翘、蒲公英、天花粉等配伍;治肺痈,可与鲜芦根、生薏苡仁、冬瓜子、鱼腥草等同用。

“用法用量”水煎服,3-10g。

“使用注意”反乌头。

“参考资料”含多种生物碱,如川贝母碱,西贝母碱,青贝碱,炉贝碱,松贝碱等。贝母总生物碱及非生物碱部分,均有镇咳作用;川贝流浸膏,川贝母碱均有不同程度的祛痰作用。此外,西贝母碱还有解痉作用;猫静脉注射川贝碱有降压作用,并有短暂的呼吸抑制,西贝碱对麻醉狗也有降压作用;贝母碱有使豚鼠离体子宫张力增加的作用。贝母总碱有抗溃疡作用。

瓜蒌

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的干燥成熟种子。主产于河北、河南、安徽、浙江、山东等地。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将壳与种子分别干燥。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甘,寒。入肺、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

“临床应用”

(1)用于肺热咳嗽、咯痰黄稠及肺痈等症。常与知母、浙贝母、生薏苡仁、冬瓜子等配伍同用。

(2)用于胸痹胁痛及乳痈肿痛等症。胸痹胁痛,常与薤白配伍;治疗乳痈初起、肿痛而未成脓者,常与蒲公英、乳香等合用。

(3)用于肠燥便秘。瓜蒌仁质润多油,善涤痰垢而导积滞,有滑肠通便的功效,可用于肠燥便秘等症,常与火麻仁、郁李仁等配伍应用。

“用法用量”水煎服,3~15g。

“使用注意”瓜蒌皮清热化痰,宽胸利气;主要用于热痰咳嗽,胸痹疼痛,乳痈等症。瓜蒌仁润燥化痰,润肠通便;用于燥痰咳嗽,痰黏稠,不易咯出及肠燥便秘等症。全瓜蒌兼具瓜蒌皮、瓜蒌仁两者的功用。脾虚便溏及湿痰、寒痰者忌用。反乌头。

“参考资料”含三萜皂苷,有机酸及盐类、树脂、糖类和色素。种子含脂肪油,皂苷等。瓜蒌皮含多种氨基酸及生物碱。所含皂苷及皮中总氨基酸有祛痰作用;瓜蒌注射液对豚鼠离体心脏有扩冠作用;对垂体后叶引起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有降血脂作用。对金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及流感杆菌等有抑制作用。瓜蒌仁有致泻作用。

“附药”其他清化热痰药

桔梗:苦、辛,平。入肺经。功效:宣肺袪痰,排脓。用于咳嗽痰多,咽痛音哑,及肺痈、咽喉肿痛等症。用法用量:水煎服,3-5g。过量宜致恶心、呕吐。

竹茹:甘,微寒。入肺、胃经。功效:清热,化痰,止呕。用于肺热咳嗽,咯痰稠厚;胃热呕吐、呃逆。用法用量:水煎服,3~10g。

前胡:苦、辛,微寒。入肺经。功效:降气化痰,宣散风热。用于肺气不降、痰稠喘满、咯痰不爽及风热郁肺、咳嗽痰多等症。用法用量:3-9g。

礞石:甘、咸,平。入肺、肝经。功效:下气坠痰,镇肝止痉。用于稠黏老痰、顽痰,癫痫惊悸,及痰热惊搐等症。用法用量:水煎服,3~6g,一般多入丸、散。非痰热实证不宜用。

胖大海:甘,寒。入肺、大肠经。功效:开肺气,清肺热,润肠通便。用于肺热声哑,咽喉疼痛,痰热咳嗽,及热结便秘等症。用法用量:水煎服,3-5枚。或用沸水炮汁服。

瓦楞子:咸,平。入肺、胃、肝经。功效:散结,消痰。用于症瘕痞块,老痰积结等症。此外,又有制酸止痛作用,可用治胃痛泛酸的病证。用法用量:打碎用,水煎服,3~15g。

(三)止咳平喘药

苦杏仁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山杏(Prunus armeniaca L。var。ansu Maxim。)、西伯利亚杏(Prunus sibirica L。)、东北杏[Prunusmandshurica(Maxim。)Koehne]或杏(Prunus armeniaca L。)的干燥成熟种子。主产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夏季采收。晒干。生用或炒用。用时捣碎。

“性味归经”甘、苦,温。有小毒。入肺、大肠经。

“功效”止咳化痰,润肠通便。

“临床应用”

(1)用于咳嗽气喘。常与麻黄、甘草,或贝母、前胡等配伍应用。

(2)用于肠燥便秘。应用时可与大麻仁、瓜蒌仁等润肠药配伍。

“用法用量”水煎服,3~5g。宜打碎入煎。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婴儿慎用。

“使用注意”阴虚咳嗽、大便溏泄者忌用。

“参考资料”含苦杏仁苷及脂肪油、蛋白质、各种游离氨基酸。苦杏仁苷分解后产生少量氢氰酸,能抑制咳嗽中枢而起镇咳平喘作用。过量中毒,成人服55枚(约60g)可能致死。因苦杏仁苷口服后易在胃肠道分解出氢氰酸,故毒性比静脉注射大。苦杏仁油对蛔虫、钩虫及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且有润滑性通便作用。

“附药”其他止咳平喘药

苏子:辛,温。入肺经。功效:降气消痰定喘,滑肠。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症及肠燥便秘症。用法用量:水煎服,5~10g。阴虚咳嗽及脾虚便溏者慎用。

百部:甘、苦,微寒。入肺经。功效:润肺止咳,灭虱杀虫。用于一般咳嗽,久咳不已,百日咳及肺痨咳嗽等症;还可用于蛲虫病,头虱、体虱等。用法用量:水煎服,3~10g。外用适量。

紫菀:辛、苦,温。入肺经。功效:化痰止咳。用于咳嗽气逆,咯痰不爽,肺虚久咳,痰中带血等症。用法用量:水煎服,3~10g。

款冬花:辛,温。入肺经。功效:止咳化痰。用于咳嗽气喘,肺虚久咳等症。用法用量:水煎服,3~10g。

枇杷叶:苦,平。入肺、胃经。功效:清肺止咳,和胃降逆。用于肺热咳嗽、气逆喘息,及呕吐呃逆等症。用法用量:水煎服,3~10g。

白果:甘,苦,涩,平;有毒。入肺经。功效:敛肺定喘,收涩止带,固精缩尿。用于哮喘痰嗽,及带下、白浊、小便频数、遗尿等症。用法用量:水煎服,5~10g。用时捣碎。因有毒,忌生用。不可多用。

桑白皮:甘,寒。入肺经。功效:泻肺平喘,行水消肿。用于肺热咳嗽、喘逆痰多,及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用法用量:水煎服,10~15g。肺寒咳嗽,小便量多者慎用。

十二、平肝熄风药

凡具有平降肝阳、止息肝风作用的药物,称为平肝熄风药。

本类药物大多味咸或甘,其性寒凉,皆入肝经。介类药物质地沉重,以平肝熄风为主;虫类药物多以熄风止痉为主。本类药物,适用于肝阳上亢、头目眩晕,以及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等症。本类药物可分为平降肝阳药和熄风止痉药两类。

临床使用平肝熄风药的时候,应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给予不同的配伍。如因热引起的,与清热泻火药同用;因风痰引起的,与化痰药同用;因阴虚引起的,与滋阴药同用;因血虚引起的,与养血药同用。

本类药物性能各有不同,应区别使用。如其中有些药物药性寒凉,脾虚慢惊病患,则非所宜;而另有一些药物又偏温燥,血虚伤阴者又宜慎用。

(一)平肝潜阳药

石决明

本品为鲍科动物杂色鲍(Haliotisdiversicolor Reeve)、皱纹盘鲍(Haliotisdiscus hannai Ino)、羊鲍(Haliotis ovina Gmelin)、澳洲鲍[Haliotis ruber(Leach)]、耳鲍(Haliotis asinina Linnaeus)或白鲍[Haliotis laevigata(Donovan)]的贝壳。前三种产于广东、福建、海南、辽宁等沿海地区;后三种产于澳大利亚、新西兰。夏、秋捕捉。去肉,洗净。生用或煅用。

“性味归经”咸,微寒。入肝经。

“功效”平肝潜阳,清热明目。

“临床应用”

(1)用于头晕目眩。本品既可用于虚证,也可用于实证。如阴虚肝阳上亢、头目眩晕之症,常与生牡蛎、生地、白芍等药同用;如肝阳实证,有可与夏枯草、菊花、钩藤等药同用。

(2)用于目赤肿痛,视物模糊等症。本品为治疗目疾的要药。对肝火上炎、目赤肿痛,常配桑叶、菊花等同用;如肝肾阴虚、视物模糊等症,配熟地、山萸肉等同用。

“用法用量”水煎服,3~5g。先煎。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不宜使用。

“参考资料”含碳酸钙90%以上,有机质约3.67%,尚含少量镁、铁、硅酸盐、氯化物和极微量的碘;煅烧后碳酸盐分解,产生氧化钙,有机质则破坏。石决明有镇静作用。在胃中能中和过多之胃酸。

牡蛎

本品为牡蛎科动物长牡蛎(Ostreagigas Thunb。)、大连湾牡蛎(Ostrea talienwhanensis Crosse)或近江牡蛎(Ostrea rivularis Gould)的贝壳。主产于我国沿海一带。全年均可采收。去肉,洗净,晒干。生用或煅用。用时打碎。

“性味归经”咸、涩,微寒。入肝、胆、肾经。

“功效”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软坚散结,制酸止痛。

“临床应用”

(1)用于神志不安,心悸怔忡,失眠等症。常与龙骨等配合应用。

(2)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以及肝风内动、惊痫、四肢抽搐等症。常配伍珍珠母、钩藤等同用;对邪热伤阴、虚风内动,又可配伍龟板、鳖甲等同用。

(3)用于体虚遗精,崩漏,虚汗,泄泻,带下等症。常与龙骨配伍应用。

(4)用于瘰疬,瘿瘤等症。故常与玄参、贝母、夏枯草等配合,治疗瘰疬、瘿瘤等症。

(5)用于胃痛泛酸。煅用长于制酸止痛,常与乌贼骨研末同用。

“用法用量”水煎服,15~30g。生用宜先煎。

“使用注意”实热实邪者慎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80%~95%的碳酸钙、磷酸钙及硫酸钙,并含镁、铝、硅、氧化铁及有机质等。煅烧后碳酸盐分解,产生氧化钙等,有机质则被破坏。所含钙盐有抗酸及轻度镇静、消炎作用。

“附药”其他平肝潜阳药

珍珠母:性味咸甘寒。功能平肝潜阳,明目,安神。适用于肝阳上亢、眩晕耳鸣,目翳,惊痫,失眠等症。用法用量:水煎服,10-30g,宜打碎先煎。外用适量。

代赭石:苦,寒。入肝,心包经。功效:镇逆,平肝,止血。用于:①噫气、呃逆、呕吐等症;②吐血、衄血等症。用法用量:水煎服,10-30g,宜打碎先煎。入丸散,每次1-3g。生用偏于平肝潜阳;煅用偏于收敛止血。

罗布麻:甘、苦,凉。归肝经。功效:清热利水,平肝安神,降血压。用于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烦躁失眠,及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用法用量:煎服或开水泡服,6-12g。肝阳上元之眩晕宜用叶,水肿宜用根。

(二)熄风止痉药

牛黄

本品为牛科动物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的干燥胆结石。产于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宰牛时,若有牛黄,立即滤去胆汁,取出牛黄,除去外部薄膜,阴干。

“性味归经”苦、甘,凉。入心、肝经。

“功效”清心开窍,豁痰定惊,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

(1)用于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及惊痫抽搐等症。本品常与清热药、开窍药如黄连、黄芩、山栀、麝香等做成丸散。

(2)用于温病热入心包及中风、惊风、癫痫等痰热蔽窍之神昏之症。可单用为末,或与麝香同用。

(3)用于咽喉肿痛腐烂、各种热毒疮痈。为清热解毒要药,常配合青黛、冰片等治咽喉肿痛;配金银花、七叶一枝花、甘草等治疮疡。

“用法用量”入丸散,每次0.15-0.35g。外用适量,研细末敷患处。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参考资料”含胆酸、脱氧胆酸、胆甾醇及胆红素、麦角甾醇、维生素D、钠、钙、镁、铁、铜、磷等,尚含类胡萝卜素及丙氨酸、甘氨酸等多种氨基酸。牛黄有镇静、镇痉作用,对离体豚鼠心脏有兴奋作用,有使血管扩张及抗肾上腺素作用而使血压下降。所含大多数胆酸,尤其是脱氨胆酸,均能松弛胆道口括约肌,促进胆汁分泌而有利胆作用;牛磺酸N—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对四氯化碳引起的急性及慢性大鼠肝损害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家兔口服牛黄能显著增加末梢血内的红细胞;亦能与多种有机物结合成稳定化合物,而起到解毒作用。

天麻

本品为兰科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的块茎。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立冬后至次年清明前采挖,立即洗净,蒸透,敞开低温干燥。用时润透,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甘,微温。入肝经。

“功效”平肝熄风,通络止痛。

“临床应用”

(1)用于肝阳上亢的眩晕,常与钩藤、石决明等配伍;如风痰为患引起之眩晕,又可与半夏、白朮、茯苓等配伍同用。

(2)用于热病动风、惊痫抽搐、角弓反张等症,为治疗肝风内动的要药。常与钩藤、全蝎等配伍同用。

(3)用于头痛,痹痛,肢体麻木等症。如配川芎等以治头痛;配全蝎、乳香等以治痹痛;对肢体麻木、手足不遂,常配当归、牛膝等。

“用法用量”水煎服,3~10g。研末吞服,每次1-1.5g。

“使用注意”伪品甚多,用时应注意鉴别。

“参考资料”含香荚兰醇、香荚兰醛、维生素A类物质、苷、结晶性中性物质及微量生物碱、黏液质。小鼠腹腔注射天麻水剂,能使小鼠自发活动明显减少,且能显著延长戊巴比妥钠或环己烯巴比妥钠引起的小鼠睡眠时间。家兔静脉注射天麻水煎剂,可提高电击痉挛的阈值,有效地制止癫痫样发作。小鼠腹腔注射天麻浸膏,能明显对抗戊四氮引起的惊厥。天麻还有降低外周血管和冠状血管阻力,降压,减慢心率及镇痛作用。

钩藤

本品为茜草科植物钩藤[Uncariae rhynchophylla(Miq。)Jacks。]、大叶钩藤(Uncariaemacrophylla Wall。)、毛钩藤(Uncariae hirsuta Havil。)、华钩藤[Uncariae sinensis(Oliv。)Havil。]或无柄果钩藤(Uncariae sessilifructus Roxb。)的干燥带钩茎枝。主产于长江以南各地。秋、冬采收。切段,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甘,微寒。入肝、心包经。

“功效”清热平肝,熄风镇痉。

“临床应用”

(1)用于肝火头胀、头痛,及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等症。配夏枯草、黄芩,能清泄肝火;配石决明、菊花,能平降肝阳。

(2)用于热病高热、肝风内动、惊痫抽搐及妇女子痫等症,多与天麻、石决明、全蝎等配伍;如属高热动风,可与羚羊角、菊花、龙胆草等同用。

“用法用量”水煎服,10~15g。煎时须后下。

“使用注意”虚热者忌用。

“参考资料”含钩藤碱、异钩藤碱等。钩藤煎剂0.1g/kg,给小鼠腹腔注射,能产生明显的镇静作用,但无催眠作用。用钩藤煎剂1g/kg,给大鼠腹腔注射,可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大鼠部分阳性条件反射消失,时间延长。钩藤乙醇浸膏能制止豚鼠癫痫反应的发作,对中枢运动分析器的兴奋性增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钩藤煎剂对麻醉犬、兔和实验大鼠均有降压作用。

“附药”其他熄风止痉药

地龙:咸,寒。入胃、脾、肝、肾经。功效:清热熄风,通络,平喘,利尿。用于:①高热抽搐等症;②风湿痹痛,半身不遂等症;③哮喘症;④小便不利、水肿等症。用法用量:水煎服,5~10g。鲜品10~20g。研末吞服,1~2g。

全蝎:辛,平。有毒。入肝经。功效:熄风解痉,祛风止痛,解毒散结。用于:①惊痫抽搐,破伤风等;②头痛,风湿痹痛;③疮疡肿痛。用法用量:水煎服,3~6g。研末吞服,0.6~1g,以研末吞服功效较佳。有毒,用量不可过大。

白僵蚕:咸、辛,平。入肺、肝经。功效:熄风解痉,疏散风热,化痰散结。用于:①惊痫抽搐;②头痛、目赤、咽喉肿痛等症;③中风口眼歪斜;④瘰疬痰核。用法用量:水煎服,5~10g;研末服每次1~1.5g。散风热生用,余多炙用。

十三、消食药

凡功能消化食积的药物,称为消食药。又称消导药或助消化药。

消食药多味甘性平,主归脾胃二经,功能消食化积,有的药物还有健脾开胃作用,可以达到消除宿食积滞及其所引起的各种证候的目的,促使脾胃功能恢复,故临床运用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用治饮食积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大便失常等脾胃虚弱的消化不良证。使用本类药物,应根据不同的病情予以适当配伍。若宿食停积、脾胃气滞者,当配理气药以行气导滞。若脾胃气虚、运化无力者,须配健脾益胃药以标本兼顾、消补并用。若素体脾胃虚寒者,宜配温里药以温运脾阳、散寒消食。若兼湿浊中阻者,宜配芳香化湿药以化湿醒脾、消食开胃。若食积化热,可配苦寒攻下药以泻热化积。

山楂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var。major N。E。Br。)或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的干燥成熟果实。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秋季果实成熟时采集。切片,晒干。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

“功效”消食化积,活血化淤,止泻。

“临床应用”

(1)用于食积停滞。山楂味酸而甘,消食力佳,为消化食积停滞常用要药,尤能消化油腻肉积,常与麦芽、六曲等配伍应用。

(2)用于产后淤滞腹痛、恶露不尽。常与当归、川芎、益母草等配伍。

(3)用于泻痢腹痛。对于伤食泻痢腹痛,常以焦山楂煎服或配木香、槟榔同用;痢疾初起,里急后重、身热腹痛,常配黄连、苦参等同用。

近年来,多用于冠心病、高脂血症等。

“用法用量”水煎服,10~15g,大剂量30g。生用消食散淤,焦山楂止泻止痢。

“参考资料”北山楂含酒石酸、柠檬酸、山楂酸、黄酮类、内酯、糖类及苷类等。野山楂含柠檬酸、山楂酸、鞣质、皂苷、果糖、维生素C等。山楂能增加胃中消化酶的分泌,促进消化。所含脂肪酶可促进脂肪分解。所含多种有机酸能提高蛋白酶的活性,使肉食易被消化。山楂有收缩子宫、强心、抗心律失常、增加冠脉血流量、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降血脂等作用,对痢疾杆菌及大肠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神曲

本品为辣蓼等种药物另入面粉或麦麸加工而成。全国各地均产。以面粉或麸皮与杏仁泥、赤小豆粉,及鲜青蒿、鲜苍耳、鲜辣蓼自然汁,混合拌匀,使干湿适宜,做成小块,放入筐内,复以麻叶或楮叶,保温发酵一周,长出黄菌丝时取出,切成小块,晒干即成。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甘、辛,温。入脾、胃经。

“功效”和胃消食。

“临床应用”

用于食积不化,脘闷腹胀,消化不良及泄泻等症。常与山楂、麦芽等配伍应用。若脾胃虚弱,食滞中阻,可配党参、陈皮同用。

此外,丸剂中有矿石药品难以消化吸收者,可用神曲糊丸以助消化。

“用法用量”水煎服,5~15g。

“使用注意”能落胎,孕妇宜少用。

“参考资料”含酵母菌、淀粉酶、维生素B复合体、麦角甾醇、蛋白质及脂肪、挥发油等。能促进消化,增进食欲,具有B维生素作用。

麦芽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大麦(Hordeum vulgate L。)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得。全国各地均产。将麦粒用水浸泡后,保持适宜温、湿度,待幼芽长至0.5cm时,晒干或低温干燥,生用或炒黄用。

“性味归经”甘,平。入脾、胃经。

“功效”消食和中,回乳。

“临床应用”

(1)用于食积不化,脘闷腹胀及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症。麦芽可促进食物的消化,尤能消米面食积。对于食积不化、脘闷腹胀,可与山楂、神曲等配伍;如遇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宜与白朮、党参等药同用。

(2)用于断乳及乳汁郁积引起的乳房胀痛等症。妇女在婴儿断奶时,可用生麦芽2两,加水煎服;如乳汁郁积引起乳房胀痛,则用量加倍,可收退乳消胀之效。

“用法用量”水煎服,10~15g,大剂量30~120g。

“使用注意”哺乳期妇女不宜服用。

“参考资料”含淀粉酶、转化糖酶、蛋白质分解酶、维生素B、麦芽糖、葡萄糖、磷脂及微量大麦芽碱等。本品所含消化酶及维生素B有助消化作用。麦芽煎剂对胃酸与胃蛋白酶的分泌有促进作用。所含淀粉酶不耐高温,煎剂消化淀粉的效力仅相当于粉剂的三分之一;炒黄后效价约丧失一半。生麦芽中所含麦角类化合物有抑制催乳素的分泌的作用。

谷芽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粟[Setaria italica(L。)beauv。]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处理而得。全国各地均产,随时而制备,制法如麦芽。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甘,平。入脾、胃经。

“功效”消食和中,健脾开胃。

“临床应用”

用于消化不良、脘闷腹胀及脾胃虚弱、食欲减退等症。谷芽具消食和胃之功,其作用较麦芽、山楂、神曲等较为缓和,故能促进消化而不伤胃气。脾胃虚弱、纳食减退,每与党参、白朮、山药等配伍同用。

“用法用量”水煎服,10~15g,大剂量30g。生用偏消食、炒用偏和中。

“参考资料”含淀粉酶、维生素B及淀粉、蛋白质等。本品有促进消化、增进饮食的作用。其酶含量较麦芽低,消化淀粉之力不及麦芽。煎煮及炒谷芽会降低其消食效力。

“附药”其他肖食药

鸡内金:甘,平。入脾、胃、小肠、膀胱经。功效:消食积,止遗尿。用于食积不化,脘腹胀满,小儿疳积,及遗精、遗尿等症。用法用量:水煎服,3~10g;研末服,每次1.5~3g,效果优于煎服。

莱菔子:辛、甘,平。入脾、胃、肺经。功效:消食化积,祛痰下气。用于①食积停滞,胃脘痞满,嗳气吞酸,腹痛泄泻,腹胀不舒等症;②用于咳嗽痰多气喘。用法用量:水煎服,3~10g。生用长于祛痰,炒用长于消食除胀。

十四、安神药

凡以安定神志为主要作用,用治神志失常病证的药物,称为安神药。

本类药物大多味甘、性寒凉或平。心藏神,肝藏魂,所以人体神志的变化与心、肝二脏的功能活动有密切关系,安神药物亦多入心经和肝经。适用于阳气躁动,心悸,失眠,惊痫,狂妄,烦躁易怒等症。如因邪热炽盛,须合清热降火药;肝阳上越,须配平肝潜阳药;对于心血或肝阴不足,须配滋阴补血药同用。

本类药物分为重镇安神药和养心安神药两类。矿石、贝壳类药物,质重沉降,故多有重镇安神作用,称重镇安神药;植物种子类药物,质润滋养,故多有养心安神作用,称养心安神药。

矿石类安神药,易伤胃气,不宜长期服用。如做丸、散剂服用,须配养胃健脾药同用;入汤剂宜打碎先煎、久煎;部分药物具有毒性,须慎用。

(一)重镇安神药

朱砂

本品为六方晶系辰砂(Cinnabar)的矿石,产于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的部分地区,随时可采。

“性味归经”甘,微寒。有小毒。入心经。

“功效”重镇安神,解毒。

“临床应用”

(1)用于神志不安,心悸怔忡,失眠,惊痫等症。如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可配合黄连、磁石等药同用;如高热神昏,可配牛黄、麝香等同用;如痰热惊痫,可配天竺黄、胆南星等同用;如血虚心悸、失眠,可配丹参、地黄、当归、柏子仁等同用。

(2)用于疮毒肿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等症。朱砂外用具有解毒功能,与雄黄、山慈姑、麝香、千金子等配伍,外涂治疮毒肿痛;与冰片、硼砂、玄明粉等吹喉,治疗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等症。

“用法用量”入丸散,或研末冲服,每次0.1~0.5g,每日2~3次。不宜入煎剂。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有毒,内服不宜过量。忌用火煅,否则析出水银,有剧毒。肝肾功能异常者慎用。

“参考资料”主要成分为硫化汞(HgS),但常夹杂雄黄、磷灰石、沥青质等。有解毒防腐作用;外用能抑制或杀灭皮肤细菌和寄生虫。朱砂为汞的化合物,汞与蛋白质中的巯基有特别的亲和力,高浓度时,可抑制多种酶的活动。进入体内的汞,主要分布在肝肾,而引起肝肾损害,并可透过血脑屏障,直接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龙骨

本品为古代哺乳动物如三趾马、犀类、鹿类、牛类、象类等的骨骼化石或象类门齿的化石。前者习称“龙骨”,后者习称“五花龙骨”。主产于山西、内蒙古、河南、河北、陕西、甘肃等地。全年均可采挖,除去泥土及杂质,贮于干燥处。生用或煅用。

“性味归经”甘、涩,平。入心、肝、肾经。

“功效”重镇安神,平降肝阳,收敛固涩。

“临床应用”

(1)用于神志不安,失眠,惊痫,癫狂等症。龙骨质重,有很好的镇惊安神之效,为重镇安神之要药,可用治各种神志失常之患。常与酸枣仁、茯苓、远志等同用。

(2)用于虚阳上越、头晕目眩等症。可配代赭石、牡蛎、牛膝、白芍等同用。

(3)用于多种体虚滑脱的病证。如用治崩漏、带下,常与牡蛎、乌贼骨等配合应用;如用于表虚自汗,又可配黄芪、白芍等同用;如属大汗亡阳,又能与附子、人参、牡蛎等同用。

此外,煅龙骨外用,有吸湿敛疮,生肌之效,可用于湿疮痒疹及疮疡久溃不愈等证。常以之与枯矾等分,共为细末,掺敷患处。

“用法用量”水煎服,15~30g,入煎剂宜先煎。外用适量。收敛固涩宜煅用,余皆生用。

“参考资料”主要含碳酸钙、磷酸钙,尚含铁、钾、钠、氯、硫酸根等。龙骨所含钙盐吸收后,有促进血液凝固、降低血管壁的通透性及抑制骨骼肌的兴奋等作用。

“附药”其他重镇安神药

磁石:辛、寒。入肝、肾经。功效:重镇安神,纳气平喘,益肾潜阳。用于:①神志不安,心悸怔忡,失眠,惊痫;②肾虚气喘;③头晕目眩,眼目昏糊,耳鸣耳聋。用法用量:水煎服,15~30g,宜打碎先煎。入丸散,每次1~3g。镇惊安神、平肝潜阳宜生用,聪耳明目,纳气平喘宜醋淬后用。使用注意:吞服后不易消化,宜入丸散,不可多服。脾胃虚弱者慎用。

琥珀:甘,平。入心、肝、膀胱经。功效:镇惊安神,利水通淋,活血化淤。用于:①惊风,癫痫,惊悸,失眠;②小便癃闭、血淋;③气滞血淤、月经不通。用法用量:研末冲服,每次1.5~3g。不入煎剂。

(二)养心安神药

酸枣仁

本品为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var。spinosa(Bunge)Hu ex H。F。Chou]的干燥种子。主产于山东、河北、陕西、山西等地。秋末冬初采收成熟的果实,除去枣肉及核壳,收集种子,晒干。生用或炒用,用时打碎。

“性味归经”甘、酸,平。入心、脾、肝、胆经。

“功效”养心安神,益阴敛汗。

“临床应用”

(1)用于虚烦失眠,心悸怔忡等症。血虚不能养心或虚火上炎出现的心悸失眠等症,常与茯苓、柏子仁、丹参、熟地等同用;心脾气虚,心悸失眠,常与当归、黄芪、党参配伍同用。

(2)用于体虚多汗。如自汗、盗汗,每与五味子、山茱萸、黄芪、牡蛎、浮小麦等同用;

“用法用量”水煎服,10~20g。研末吞服,每次1.5~3g。

“参考资料”含多量脂肪油和蛋白质,并有两种甾醇,两种三萜化合物(白桦脂醇、白桦脂酸),酸枣仁皂苷,还含多量维生素C。酸枣仁煎剂有镇静、催眠作用,能对抗咖啡因引起的兴奋状态,与巴比妥类药物表现协同作用。可使防御性运动性条件反射次数显著减少,内抑制扩散,条件反射消退。煎剂还有镇痛、抗惊厥、降温作用。酸枣仁水溶成分可引起血压持续下降和心传导阻滞;亦有兴奋子宫作用。

“附药”其他养心安神药

柏子仁:甘、辛,平。入心、肝、肾经。功效: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用于虚烦失眠、心悸怔忡及肠燥便秘等症。用法用量:水煎服,10~20g。使用注意:便溏及多痰者慎用。

远志:苦、辛,温、入肺、心、肾经。功效:安神,袪痰,消痈。用于痰迷神昏,惊悸,失眠及咳嗽痰多等症;还可用治疮痈初起,用远志5~30g,隔水蒸软,加少量黄酒,捣烂外敷患处。用法用量:水煎服,5~10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有胃炎及胃溃疡者慎用。

合欢皮:甘,平。入心、脾、肺经。功效:安神,活血,消痈肿。用于心烦失眠,跌打损伤,骨折疼痛及肺痈,疮肿等症。用法用量:水煎服,10~15g。

夜交藤:甘,平。入心、肝经。功效:养心安神,养血通络,止痒。用于虚烦失眠,周身酸痛及皮肤瘙痒等症。用法用量:水煎服,10~30g。

十五、开窍药

凡具辛香走窜之性,以开窍醒神为主要作用,用于治疗闭证神昏病证的药物,称开窍药。

开窍药味辛、芳香,善于走窜,皆入心经,有通关开窍,启闭回苏的作用。主要用治温病热陷心包、痰浊蒙蔽清窍之神昏谵语,以及惊风、癫痫、中风等卒然昏厥、痉挛抽搐等症。临床常用以作为急救之品。

开窍药一般用于神昏内闭的证候。但闭证有寒闭、热闭之分,寒闭者多见面青身冷、苔白脉迟;热闭者多见面赤身热、苔黄脉数。治寒闭宜温开宣窍,须配袪寒药同用;治热闭宜凉开宣窍,须配清热药同用。

使用时应注意,开窍药辛香走窜,为救急、治标之品,且能耗伤正气,故只宜暂服,不可久用。因本类药物性质辛香,其有效成分易于挥发,内服不宜入煎剂、散剂。

麝香

本品为鹿科动物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Flerov)、马麝(M。sifanicus Przewalski)或原麝(M。moschiferus L。)的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分泌物。主产于四川、西藏、云南、陕西、内蒙古等地。野生或饲养。多在冬春两季采取。野生者,割下香囊,用纸吸取水分,阴干。家养者,手术挖取香囊中的麝香,密闭遮光贮藏。

“性味归经”辛,温。入心,脾经。

“功效”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止痛,催产。

“临床应用”

(1)适用于邪蒙心窍、神志不清等症。有开窍通闭、辟秽化浊之功,开窍力强。如热病神昏痉厥、中风痰厥、气厥等卒然昏迷之症,常与冰片、牛黄等品配伍,可加强辛散走窜、开窍回苏的作用。

(2)用于痈疽疮疡,跌扑损伤,经闭,癥瘕及痹痛等症。如痈疽疮疡,常与解毒、消肿的药物雄黄、蟾酥等配伍;治经闭、癥瘕及痹痛等症,又常与活血行淤的药物如赤芍、丹参、乳香、没药等配伍。

(3)用于难产、胞衣不下或胎死腹中等症,常与肉桂为散;亦有以麝香与猪牙皂、天花粉同用,葱汁为丸,外用取效者。

“用法用量”入丸散,每次0.06~0.1g。外用适量。不宜入煎剂。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

“参考资料”主要芳香成分为麝香酮及含氮化合物、胆甾醇、脂肪酸和无机盐等。小剂量麝香及麝香酮对中枢神经系统呈兴奋作用,大剂量则可抑制。可显著地减轻脑水肿,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的耐受性,改善脑循环。对离体心脏有兴奋作用,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麝香对离体及在位子宫均呈明显兴奋作用,后者更为敏感,妊娠子宫又较非妊娠子宫敏感。

冰片

天然冰片系以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Dryobalanops aromatica Gaertn F。)的树干经水蒸气蒸馏所得的结晶。机制冰片系以松节油、樟脑等为原料加工合成的龙脑。艾片为菊科植物艾纳香(大风艾)(Blumea balsamifera DC。)的鲜叶经水蒸气蒸馏所得的结晶。龙脑香主要产于东南亚地区,我国海南岛等地亦有引种。目前全国各地大多用机制冰片。艾片主产于广西、广东、云南等地。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入心、脾、肺经。

“功效”回苏开窍,清热止痛。

“临床应用”

(1)用于神昏痉厥如中风痰厥、气厥、猝然昏倒等内闭症。冰片开窍回苏的功效类似麝香,但作用稍逊,用治窍闭神昏,常配伍麝香、牛黄、黄连等应用。

(2)用于疮疡疥癣,口疮,咽喉红肿痛及眼疾等症。外用有消肿止痛,且有防腐、止痒之效,常配硼砂、玄明粉等同用。如遇鼻塞流涕,用少量冰硼散吹鼻,可通鼻塞。其他如中医外科、喉科、伤科、眼科等外用方中多有配用本品者。

此外,本品用治冠心病心绞痛及齿痛,有一定疗效。

“用法用量”入丸散,每次0.03~0.1g。外用适量。不宜入煎剂。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参考资料”龙脑冰片含右旋龙脑,又含葎草烯、β—榄香烯、石竹烯等倍半萜,以及齐墩果酸、麦珠子酸、积雪草酸、龙脑香醇、古柯二醇等三萜化合物。艾片含左旋龙脑。机制冰片为消旋混合龙脑。冰片局部应用对感觉神经有轻微刺激,有一定的止痛及温和的防腐作用。经肠系膜吸收迅速,给药5min即可通过血脑屏障,且在脑蓄积时间长、量高,此为冰片的芳香开窍作用提供了初步实验依据。

苏合香

本品为金缕梅科植物苏合香树(Liquidambar orientalis Mill。)的树脂。主产于非洲、印度及土耳其等地。初夏将树皮击伤或割破深达木部,使香树脂渗入树皮内。于秋季剥下树皮,榨取香树脂,残渣加水煮后再压榨,榨出的香树脂即为普通苏合香。将其溶解在酒精中,过滤,蒸去酒精,则成精制苏合香。成品置阴凉处,密闭保存。

“性味归经”甘、辛,温。入心、脾经。

“功效”开窍辟秽。

“临床应用”

(1)用于面青、身凉、苔白、脉迟之寒闭神昏症。每与麝香、安息香、檀香同用。

(2)用于痰浊、血淤或寒凝气滞之胸脘痞满、冷痛等症,常与冰片等同用,如冠心苏合丸或苏冰滴丸。

近年用冠心苏合丸或苏冰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较快地缓解疼痛,使用良好而持久,且无副作用。

“用法用量”入丸散,每次0.3~1g。不入煎剂。

“使用注意”热痹及虚脱证不宜用。

“参考资料”含游离桂皮酸、桂皮醒脂及挥发油。油中成分为苯乙烯、香荚醛、乙基香荚醛。苏合香为刺激性祛痰药,并有较弱的抗菌作用,可用于各种呼吸道感染;又有温和的刺激作用,可缓解局部炎症,并能促进溃疡与创伤的愈合;有增强耐缺氧能力的作用;对狗实验性心肌梗塞有减慢心率、改善冠脉流量和降低心肌耗氧的作用;并有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作用。

石菖蒲

本品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的根茎。主产浙江、江苏、四川等地。秋季采挖,除去泥土及须根,晒干。

“性味归经”辛,温。入心、肝经。

“功效”化痰湿,开窍,和中辟秽。

“临床应用”

(1)用于痰湿蒙蔽清窍,或高热引起的神昏,以及癫狂,痴呆,耳鸣耳聋等症。治痰浊壅闭、神识昏迷,常与鲜竹沥、郁金、制半夏等品配伍;治癫狂、痴呆,常与远志、茯苓、龙齿等药同用。

(2)用于胸腹胀闷及噤口痢等症。如湿阻脾胃、胸腹胀闷作痛,可配陈皮、厚朴等;治噤口痢,可配石莲子、黄连等。

“用法用量”水煎服,5~10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阴虚及精滑多汗者不宜用。

“参考资料”含挥发油0.11%~0.42%,其中主要为β—细辛醚、α—细辛醚、细辛醚等;尚含有氨基酸、有机酸和糖类。石菖蒲水煎剂、挥发油、或细辛醚、β—细辛醚均有镇静作用;水煎剂有抗惊厥作用;对豚鼠离体气管和回肠有很强的解痉作用。煎剂可促进消化液分泌,制止胃肠的异常发酵。高浓度浸出液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附药”其他开窍药

蟾酥:辛,温。有毒。归心经。功效:开窍醒神,止痛,解毒。用于痧胀腹痛、吐泻、神昏及恶疮、瘰疬、咽喉肿痛及各种牙痛。还可用于各种癌肿。用法用量:入丸散,每次0.015~0.03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有毒,内服切勿过量;外用不可入目。孕妇忌用。

樟脑:辛,热。有毒。归心、脾经。功效:内服:开窍辟秽。外用:除湿杀虫,温散止痛。用于:①痧胀腹痛,吐泻,神昏;②疥癣湿疮,瘙痒溃烂;③牙痛及跌打损伤疼痛。用法用量:内服入散剂或用酒溶化服,每次0.1~0.2g。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使用注意:本品有毒,内服宜慎,并控制剂量。孕妇忌用。

十六、收涩药

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收涩药,又称固涩药。

本类药物味多酸涩,性温或平,主入肺、脾、肾、大肠经。分别具有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收敛止血、止带等作用。适用于久病体虚、正气不固、脏腑功能衰退所致的自汗、盗汗、久咳虚喘、久泻、久痢、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带不止等滑脱不禁的病证。本类药物根据其作用的不同分固表止汗药、敛肺止汗药、固精缩尿止带三类。

收涩药,主要是用其收敛固涩之性敛其耗散,固其滑脱,治滑脱病证。但滑脱病证的根本原因是正气虚弱,故应用收涩药治疗属于治病之标。为此临床应用本类药,须与相应补益药配伍同用,以标本兼顾。总之应根据具体证候,寻求根本,适当配伍,标本兼治,才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收涩药性涩敛邪,故凡表邪未解,湿热所致之泻痢、带下,血热出血,以及郁热未清者,均不宜用。误用有“闭门留寇”之弊。但有一些收涩药除收涩作用之外,兼有清湿热,解毒等功效,则又当分别对待。

(一)固表止汗药

麻黄根

为麻黄科多年生草本状小灌木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或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的根及根茎。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四川等地。立秋后采收。剪去须根,干燥切段。生用。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经。

“功效”敛肺止汗。

“临床应用”用于自汗,盗汗。本品能敛肺止汗,为临床止汗专品。可内服,也可外用。如治气虚自汗,常与黄芪、白术等配伍;治阴虚盗汗,可与生地、五味子、牡蛎同用;治产后虚汗不止,又常与当归、黄芪配伍。

“用法用量”水煎服,3~9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表证汗出者忌用。

“参考资料”主含麻黄根素、麻黄根碱甲和麻黄根碱乙。麻黄根素能升高血压。麻黄根碱甲和麻黄根碱乙能降血压。麻黄根浸膏尚可使蛙心收缩减弱,对肠管、子宫等平滑肌呈兴奋作用。

浮小麦

本品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未成熟的颖果。各地均产。收获时,扬起其轻浮干瘪者,或以水淘之,浮起者为佳,晒干。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甘,凉。归心经。

“功效”敛汗,益气,除热。

“临床应用”

(1)用于自汗,盗汗。凡阳虚自汗,阴虚盗汗者,均可应用。可单用炒焦研末,米汤调服。如自汗者,常与黄芪、麻黄根、煅牡蛎等同用;盗汗者常与五味子、麦冬、地骨皮等同用。

(2)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常与玄参、麦冬、生地、地骨皮等同用,以养阴清热,敛汗除蒸。

“用法用量”水煎服,15~30g;研末服,3~5g。

“使用注意”表证汗出者忌用。

“参考资料”本品主含淀粉及维生素。

(二)敛肺止汗药

五味子

本品为木兰科落叶木质藤本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chinensis(Turcz。)Baill。]或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et Wils。)的成熟果实。前者习称“北五味子”,主产于东北;后者习称“南五味子”,主产于西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省。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取。晒干。生用或经醋、蜜拌蒸晒干用。

“性味归经”酸,甘,温。归肺、心、肾经。

“功效”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

“临床应用”

(1)用于肺虚久咳及肺肾两虚之喘咳。肺虚久咳,常与罂粟壳等敛肺药同用;肺肾两虚之喘咳,常与山萸肉、熟地、山药同用。

(2)用于津伤口渴及消渴;热伤气阴、汗多口渴者,常与人参、麦冬同用;阴虚内热,口渴多饮者,常与山药、知母、天花粉、黄芪等同用。

(3)用于自汗,盗汗。常与麻黄根,牡蛎等同用。

(4)用于遗精、滑精。常与桑螵蛸、金樱子、龙骨同用。

(5)用于久痢久泻。常与五味子、白朮、补骨脂、丁香等配合同用。

(6)用于气血亏损,心悸、失眠、多梦症,常与生地、丹参、酸枣仁同用。

“用法用量”水煎服,3~6g;研末服,每次1~3g。

“使用注意”表邪未解,内有实热,咳嗽初起,麻疹初期,均不宜用。

“参考资料”北五味子主含挥发油、有机酸、鞣质、维生素、糖及树脂等。种子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五味子素。本品对神经系统各级中枢均有兴奋作用,对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均有影响,使之趋于平衡。对呼吸系统有兴奋作用,有镇咳和祛痰作用。能降低血压。能利胆,降低血清转氨酶,对肝细胞有保护作用。

“附药”其他敛肺止汗药

乌梅: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功效: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用于久咳不止,久泻久痢,虚热口渴及蛔虫为患所致的呕吐腹痛等症。用法用量:水煎服,3~10g,大剂量可用至30g。外用适量,捣烂或炒炭研末外敷。止泻止血宜炒炭用。使用注意:外有表邪或内有实热积滞者均不宜服。

罂粟壳:涩,平。入肺、大肠、肾经。功效:敛肺,涩肠,止痛。用于久咳不止及久泻、久痢等症。用法用量:水煎服,3~6g。止咳蜜炙用,止泻止痛醋炒用。使用注意:本品易成瘾,不宜常用。咳嗽、泻痢初起邪实者忌用。

诃子:苦、酸、涩,平。入肺、大肠经。功效:涩肠止泻,敛肺利咽。用于久泻久痢,脱肛及肺虚喘咳、久嗽失音等症。用法用量:水煎服,3~10g。涩肠止泻宜煨用,敛肺清热利咽开音宜生用。使用注意:外有表邪、内有湿热积滞者忌用。

肉豆蔻:辛,温。入脾、胃、大肠经。功效:涩肠止泻,温中行气。用于久泻不止,脘腹冷痛等症。用法用量:水煎服,3~9g;入丸散服,每次0.5~1g。内服须煨熟去油用。

(三)固精缩尿止带药

山茱萸:酸、涩,微温。入肝、肾经。功效:补益肝肾,收敛固涩。用于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耳鸣,腰酸,遗精,遗尿,小便频数,及虚汗不止等症。用法用量:水煎服,5~10g,急救固脱20~30g。使用注意:素有湿热,小便淋涩者,不宜应用。

金樱子:酸,平。入肾、大肠经。功效:涩精,缩尿,涩肠止泻。用于肾虚滑精、遗精、遗尿、小便频数、带下及脾虚久泻等症。用法用量:水煎服,6~12g。

莲子:甘、涩,平。入脾、肾、心经。功效:养心安神,益肾固涩,健脾止泻。用于心悸,虚烦失眠;肾虚遗精,崩漏,带下;脾虚久泻等症。用法用量:水煎服,10~15g,去心打碎用。

芡实:甘、涩,平。入脾、肾经。功效:益肾固精,健脾止泻,袪湿止带。用于肾虚精关不固,梦遗滑精,小便失禁;脾虚不运,腹泻不止,妇女白带增多。用法用量:水煎服,10~15g。

乌贼骨:咸,微温。入肝、肾经。功效:收敛止血,固精止带,制酸,敛疮。用于:①崩漏下血,创伤出血;②遗精,妇女赤白带下;③胃脘疼痛、泛吐酸水;④疮疡、湿疹、溃疡久不愈合。用法用量:水煎服,3~10g。研粉吞服,每次1.5~3g。外用适量。

桑螵蛸:甘、咸,平。入肝、肾经。补肾,固精,收缩小便。用于肾阳不足的遗精,滑精,小便频数,小便失禁及小儿遗尿等症。用法用量:水煎服,6~9g。使用注意:阴虚多火,膀胱有热而小便频数者忌用。

十七、补虚药

凡能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虚衰的病理偏向,以治疗虚证为主的药物,称补虚药。

根据“甘能补”的理论,故大多具有甘味。本类药物能扶助正气,补益精微。

补虚药主要用于人体正气虚弱、精微物质亏耗引起的精神萎靡,体倦乏力,面色淡白或萎黄、心悸气短、脉象虚弱等。根据作用的不同,补虚药又分为补气、补阳、补血与补阴四类,分别主治气虚证、阳虚证、血虚证和阴虚证。

使用补虚药,应根据气虚、阳虚、血虚与阴虚的证候不同,选择相应的对证药物。还应根据气血阴阳之间的关系,将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补虚药配伍使用。如气虚可发展为阳虚,阳虚者其气必虚,故补气药常与补阳药同用。气虚生化无力,可致血虚;血虚则气无所依,可致气虚,故补气药常与补血药同用。气虚可影响津液的生成,而致津液不足;津液大量亏耗,亦可致气随津脱,故补气药常与补阴药同用。津液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血亦属于阴的范畴;血虚可导致阴虚,阴津大量耗损又可致津枯血燥,故补血药常与补阴药同用。阴阳互根互用,阴或阳虚损到一定程度,可出现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以致最后形成阴阳两虚,故需要滋阴药与补阳药同用。

使用补虚药应注意,对实邪未尽者,应予慎用,以免病邪留滞。

(一)补气药

人参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ginseng C。A。Mey。)的根。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以吉林抚松县产量最大,质量最好,称吉林参。野生者名“山参”;栽培者称“园参”。园参一般应栽培6~7年后收获。鲜参洗净后干燥者称“生晒参”;蒸制后干燥者称“红参”;加工断下的细根称“参须”。山参经晒干称“生晒山参”。切片或粉碎用。

“性味归经”甘、微苦,平。归肺、脾、心经。

“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

“临床应用”

(1)用于因大汗、大泻、大失血或大病、久病所致元气虚极欲脱,气短神疲,脉微欲绝的重危证候。单用有效,如独参汤。若气虚欲脱兼见汗出,四肢逆冷者,多与附子同用;若气虚欲脱兼见汗出身暖,渴喜冷饮,舌红干燥者,常与麦冬、五味子配伍。

(2)肺脾心肾气虚证。如肺虚咳喘、痰多者,常与五味子、苏子、杏仁等同用。脾虚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者,常与白术、茯苓等药配伍;若脾气虚弱,不能统血,导致长期失血者,常与黄芪、白术等药配伍;若脾气虚衰,气血两虚者,可与当归、熟地等药配伍。心气虚,心悸怔忡,胸闷气短,脉虚等,常配五味子、炙甘草等药;对心血不足,失眠多梦,健忘者,常与酸枣仁、柏子仁等药配伍。

还可用于肾气虚,肾不纳气的短气虚喘,肾虚阳痿等。如治虚喘,常与蛤蚧、五味子、胡桃等药同用;治肾阳虚衰,肾精亏虚之阳痿,则常与鹿茸等配伍。

(3)用于热病气虚津伤,口渴或消渴证。热伤气津者,常与知母、石膏同用;消渴者,常与生地、天花粉配伍。

此外,本品还常与解表药、攻下药等祛邪药配伍,用于气虚外感或里实热结而邪实正虚之证,有扶正祛邪之效。

“用法用量”水煎服,3~19g;挽救虚脱可用15~30g。宜文火另煎分次兑服。野山参研末吞服,每次2g,日服2次。

“使用注意”反藜芦。

“参考资料”本品含多种人参皂苷、挥发油、氨基酸、微量元素及有机酸、糖类、维生素等成分。人参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和急性中毒性休克患者比其他原因引起的休克,效果尤为显著;可使心搏量及心率显著增加,在心功能衰竭时,强心作用更为显著;能增强神经活动过程的灵活性,提高脑力劳动功能;有抗疲劳,促进蛋白质、RNA、DNA的合成,促进造血系统功能,调节胆固醇代谢等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能增强性腺机能,有促性腺激素样作用;能降低血糖。

黄芪

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membranaceus(Fisch。)Bge。]的根。主产于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地。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根头,晒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脾、肺经。

“功效”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

“临床应用”

(1)脾气虚证。脾气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者,可单用熬膏服,或与党参、白术等药配伍;脾虚中气下陷之久泻脱肛,内脏下垂,常与人参、升麻、柴胡等同用;若脾虚水湿失运,常与白术、茯苓等配伍。

(2)肺气虚证。如肺气虚弱,咳喘日久,气短神疲者,常与紫菀、款冬花、杏仁等药配伍。

(3)气虚自汗证。对卫气不固,表虚自汗者,常与牡蛎、麻黄根等同用;若因卫气不固,表虚自汗而易感风邪者,宜与白术、防风等同用。

(4)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溃久难敛。可用本品与人参、当归、升麻、白芷等同用。

此外,痹证、中风后遗症等气虚而致血滞,筋脉失养,症见肌肤麻木或半身不遂者,亦常用本品补气以行血。治疗风寒湿痹,宜与川乌、独活等祛风湿药和川芎、牛膝等活血药配伍。对于中风后遗症,常与当归、川芎、地龙等品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9~30g。蜜炙可增强其补中益气作用。

“参考资料”主要含苷类、多糖、黄酮、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能促进机体代谢、抗疲劳、促进血清和肝脏蛋白质的更新;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尿蛋白;能改善贫血动物现象;能升高低血糖,降低高血糖;能兴奋呼吸;能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对干扰素系统有促进作用,可提高机体的抗病力;有较广泛的抗菌作用;黄芪在细胞培养中,可使细胞数明显增多,细胞生长旺盛,寿命延长;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保护心血管系统,抗心率失常,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降低血压,能降低血小板黏附力,减少血栓形成。

白术

本品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macrocephala Koidz。)的根茎。主产于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等地。霜降至立冬时,待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易折断时采挖,除去茎叶和泥土,晒干或烘干,再除去须根。切厚片。生用或土炒、麸炒用;炒至黑褐色,称为焦白术。

“性味归经”甘、苦,温。归脾、胃经。

“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尿,止汗,安胎。

“临床应用”

(1)脾气虚证。治脾虚有湿,食少便溏或泄泻,常与人参、茯苓等品同用;对脾虚水肿,本品可与茯苓、桂枝等药同用。

(2)气虚自汗。脾肺气虚,表虚自汗,易感风邪者,宜与黄芪、防风等配伍。

(3)脾虚胎动不安。治脾虚胎儿失养者,宜与人参、阿胶等配伍;治脾虚失运,湿浊中阻之妊娠恶阻,呕恶不食,四肢沉重者,常与人参、茯苓、陈皮等配伍。

“用法用量”水煎服,6~12g。补气健脾止泻宜炒用。

“使用注意”热病伤津及阴虚燥渴者不宜。

“参考资料”含挥发油,果糖、菊糖、白术多糖,及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A类成分等。白术对肠管活动有双向调节作用,当肠管兴奋时呈抑制作用,而肠管抑制时则呈兴奋作用;有防治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有强壮作用;能促进小鼠体重增加;能明显促进小肠蛋白质的合成;能促进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提升白细胞作用。

山药

本品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根茎。主产于河南省,湖南、江南等地亦产。习惯认为河南(怀庆府)所产者品质最佳,故有“怀山药”之称。霜降后采挖,刮去粗皮,晒干或烘干,为“毛山药”;或再加工为“光山药”。润透,切厚片,生用或麸炒用。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效”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临床应用”

(1)用于脾虚证。脾虚泄泻,常与党参、白朮、扁豆等补脾胃之品配伍;治妇女白带,常与芡实、白朮、茯苓等同用。

(2)用于肺虚咳喘,或肺肾两虚久咳久喘,常配人参、麦冬、五味子等同用。

(3)用于肾虚证。如遗精、尿频者,常配熟地黄、山茱萸、菟丝子、金樱子等同用;带下清稀,绵绵不止,可与熟地黄、山茱萸、五味子等同用。

(4)消渴气阴两虚证。常与黄芪、天花粉、知母等品同用,以补脾肺肾之阴。

“用法用量”水煎服,15~30g。麸炒可增强补脾止泻作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薯蓣皂苷元、黏液质、胆碱、淀粉、糖蛋白、游离氨基酸、止杈素、维生素C、淀粉酶等。对实验大鼠脾虚模型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对离体肠管运动有双向调节作用,有助消化作用,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并有降血糖、抗氧化等作用。

党参

本品为桔梗科植物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素花党参[C。Pilosula Nannf。Var。modesta(Nannf。)L。T。Shen]或川党参(C。tangshen Oliv。)的根。主产于山西、陕西、甘肃。秋季采挖洗净,晒干,切厚片,生用。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经。

“功效”补脾肺气,补血,生津。

“临床应用”

(1)脾肺气虚证。如中气不足,体虚倦怠,食少便溏者,常与白术、茯苓等同用;对肺气亏虚,咳嗽气促,语声低弱等症,可与黄芪、蛤蚧等品同用。其补益脾肺之功与人参相似而力较弱,临床常作为人参的代用品,以治疗脾肺气虚的轻证。

(2)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或萎黄,乏力,头晕,心悸等症。常配伍黄芪、白术、当归、熟地等品。

(3)气津两伤证。常与麦冬、五味子等品同用。

此外,亦常与解表药、攻下药等祛邪药配伍,以扶正祛邪,使攻邪而不伤正。

“用法用量”水煎服,9~30g。

“使用注意”反藜芦。

“参考资料”本品含甾醇、党参苷、党参多糖、党参内酯、生物碱、无机元素、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党参能调节胃肠运动、抗溃疡、增强免疫功能;能显著升高兔血糖,其升血糖作用与所含糖分有关;能升高动物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还有延缓衰老、抗缺氧、抗辐射等作用。

“附药”其他补气药

太子参:甘、微苦,平。入脾、肺经。功效:补气养胃。用于病后虚弱,倦怠乏力,饮食减少,心悸,自汗,津少口渴及小儿消瘦等症。用法用量:水煎服,6~15g。

甘草:甘,平。入十二经。功效:补中益气,泻火解毒,润肺袪痰,缓和药性,缓急定痛。用于:①脾胃虚弱及气血不足;②疮疡肿毒,咽喉肿痛;③咳嗽气喘;④脘腹四肢痉挛疼痛。用法用量:水煎服,3~10g。生用解毒,炙用则补。使用注意:湿盛胀满、浮肿者不宜用。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久服较大剂量的生甘草,可引起浮肿。

蜂蜜:甘,平。入肺、脾、大肠经。功效:滑肠通便,补肺润中,缓急,解毒。用于肠燥便秘,及肺燥干咳,肺虚久咳,喉干口燥等症。用法用量:水煎服或冲服,15~30g。制丸剂、膏剂或栓剂等,随方适量。外敷疮疡不敛、水火烫伤等,亦适量。使用注意:湿阻中满,湿热痰滞,便溏或泄泻者宜慎用。

西洋参:甘、微苦,寒。归心、肺、肾经。功能:补肺降火,养胃生津。用于肺阴不足、虚热喘咳、咯血,或热病伤阴燥咳等症。用法用量:另煎兑服,3~6g。使用注意:性寒,能伤阳助湿,故中阳衰微,胃有寒湿者忌服。忌铁器火炒,反藜芦。

白扁豆:甘,微温。入脾、胃经。功效:健脾化湿。用于脾虚泄泻、妇女白带及暑湿内蕴、腹泻、呕吐等症。用法用量:水煎服,10~30g。健脾止泻宜炒用;消暑解毒宜生用。

大枣:甘,平。入脾经。功效:补脾胃,养营安神,缓和药性。用于脾胃虚弱、气虚不足、倦怠乏力,及脏躁症。用法用量:水煎服,3~10枚。

(二)补阳药

鹿茸

本品为脊椎动物鹿科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等雄鹿头上尚未骨化而带毛茸的幼角。主产东北、内蒙、西北、西南等地区。春季或初夏雄鹿长出新角尚未角化时,将角锯下或用快刀砍下,称为锯茸或砍茸。用时燎去毛,刮净,横切薄片,或劈成碎块,研细粉用。

“性味归经”甘、咸,温。入肝、肾经。

“功效”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

“临床应用”

(1)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的阳痿早泄,宫寒不孕,尿频不禁,头晕耳鸣,腰膝酸痛,肢冷神疲等证。可单用或同山药浸酒服;或配人参、八戟天等为丸服。

(2)用于肝肾精血不足的筋骨痿软,小儿发育不良,囟门过期不合,齿迟,行迟等。常配伍山萸肉、熟地等同用。

(3)用于冲任虚寒,带脉不固的崩漏不止,带下过多,常与当归、阿胶、蒲黄等配伍同用。

(4)用治疮疡久溃不敛,脓出清稀,或阴疽内陷不起。有温补精血,托毒外出和生肌之效。可与黄芪、当归、肉桂等药配伍应用。

“用法用量”研细末,一日三次分服,1~3g。如入丸散,随方配制。

“使用注意”服用本品宜从小量开始,缓缓增加,不宜骤用大量,以免阳升动风,或助火动血。凡阴虚阳亢,血分有热,胃火盛或肺有痰热,以及外感热病者,均应忌服。

“参考资料”含鹿茸精,系雄性激素及少量女性卵泡激素,又含胶质、蛋白质、磷酸钙、碳酸钙等。鹿茸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能促进发育生长,抗疲劳,改善睡眠和食欲,改善蛋白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增加肾脏利尿机能。家兔服鹿茸粉后,红细胞、血色素及网织红细胞数增加。能提高离体子宫的张力和增强其节律性收缩。中等剂量的鹿茸能引起心跳,心率加快,每分输出量增加,对已疲劳心脏的作用更明显。对长期不易愈合和一时新生不良的溃疡和疮口,能增强再生过程,并能促进骨折的愈合。

“附药”

鹿角胶:鹿角经水煎熬浓缩而成的胶状物。甘、咸,温。入肝、肾经。功能:补肝肾、益精血、止血。用于肾阳虚弱,精血不足,虚劳羸瘦及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尿血等症。用法用量:入汤剂烊化兑服,5~10g。或入丸、散剂。

鹿角霜:为鹿角熬胶后剩下的残渣。咸、涩,温。入肝、肾经。功能:温补肾阳,收敛止血。用于肾阳不足,脾胃虚寒的食少吐泻,崩漏带下,尿频等症。外用止血敛疮,用于创伤出血,疮疡久不愈合。用法用量:水煎服,10~15g。外用适量。

杜仲

本品为杜仲科落叶乔木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树皮。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4~6月剥取,刮去粗皮,堆置“发汗”至内皮呈紫褐色,晒干。切块或丝,生用或盐水炙用。

“性味归经”甘,温。入肝、肾经。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临床应用”

(1)用于肝肾不足,腰膝瘦痛,乏力,眩晕,阳痿,小便频数等症。如腰膝酸痛乏力等症。常与续断、狗脊等配伍,或与补骨脂、胡桃等同用;用治肾虚阳痿、小便频数,常与补骨脂、菟丝子等配伍;肝肾不足之眩晕,常与女贞子等同用。

(2)用于肝肾亏虚,下元虚冷的妊娠下血,胎动不安,或习惯性流产等。常与桑寄生、白朮、续断等配伍同用。

另外,现代临床用于高血压症,有可靠的降血压作用。对老人肾虚而又血压高者,可与淫羊藿、桑寄生、怀牛膝等同用;若肝阳偏亢者,可配夏枯草、菊花、黄芩等同用。

“用法用量”水煎服,10~15g。炒用为佳。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者慎用。

“参考资料”含杜仲胶、杜仲苷、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桃叶珊瑚苷、鞣质、黄酮类化合物等。杜仲有较好的降压作用,并能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其降压作用,炒杜仲大于生杜仲,炒杜仲煎剂比酊剂好。但重复给药,易产生耐受性。能使离体子宫自主收缩减弱,并拮抗子宫收缩剂而解痉。煎剂对家兔离体心脏有明显加强作用;对狗、大、小鼠均有利尿作用。

“附药”其他补阳药

续断:苦,微温。入肝、肾经。功效:补肝肾,强筋骨,续伤折,治崩漏。用于:①肝肾不足,腰膝瘦痛,脚软乏力;②筋骨折伤;③妇女经水过多,妊娠胎动漏血。用法用量:水煎服,10~15g。

巴戟天:辛、甘,微温。入肾经。功效:补肾助阳,散风袪寒湿。用于肾虚阳痿,遗精早泄,腰膝痿软及下肢寒湿痹痛等症。用法用量:水煎服,10~15g。

补骨脂:辛、苦,大温。入脾、肾经。功效:补肾助阳。用于下元虚冷,阳痿遗精早泄,及小便频数、遗尿、虚冷泄泻、虚喘等症。用法用量:水煎服,6~12g。

肉苁蓉:甘、咸,温。入肾、大肠经。功效:补肾助阳,润肠通便。用于肾虚阳痿、遗精早泄及腰膝冷痛、筋骨痿弱;还可用于肠燥便秘等症。用法用量:水煎服,10~15g。

菟丝子:辛、甘,平。入肝、肾经。功效: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用于肾虚阳痿、遗精、早泄、耳鸣、小便频数、淋漓、带下及肾虚两目昏糊等症。此外,又能助脾止泻,用治脾虚久泻。用法用量:水煎服,10~15g。

狗脊:苦、甘,温。入肝、肾经。功效:补肝肾,强筋骨,袪风湿。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足软无力及风湿痹痛。用法用量:水煎服,10~15g。

锁阳:甘,温。入肝、肾经。功效:补肾壮阳益精,润燥滑肠。用于肾虚阳痿、腰膝无力、遗精滑泄及虚火便秘等症。用法用量:水煎服,3~10g。

淫羊藿:辛,温。入肝、肾经。功效:补肾助阳,袪风湿。用于肾虚阳痿、遗精早泄、腰膝痿软、肢冷畏寒及寒湿痹痛或四肢拘挛麻木等症。用法用量:水煎服,10~15g。

蛤蚧:咸,平。有小毒。入肺、肾经。功效:补肺肾,定喘嗽。用于肾虚气喘,肺虚咳喘等症。用法用量:焙微焦,研末,每次1~2g,日服3次。亦可浸酒服,或入丸、散剂。

冬虫夏草:甘,温。入肺,肾经。功效:滋肺补肾,止血化痰。用于肺虚咳血,肾虚阳痿等症。用法用量:煎汤或炖服,5~10g。

(三)补血药

当归

本品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的根。主产于甘肃、陕西、四川、云南、贵州、湖北等地。秋末采挖。切片生用或酒炒用。

“性味归经”甘、辛,温。入肝、心、脾经。

“功效”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

“临床应用”

(1)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及血虚体弱等症。如属血虚体弱,常与黄芪、党参等配伍;如月经不调、经行愆期或过少,常与熟地、白芍、川芎等配伍;如经行腹痛,常与香附、延胡索等同用;如经闭不通,可与桃仁、红花等配伍;治崩漏,又可与阿胶、地黄、艾叶等同用。本品为妇科调经之要药。

(2)用于跌打损伤淤痛,痈肿血滞疼痛,风湿痹痛及经络不利等症。如治损伤淤痛,可与红花、桃仁等配伍;治痈肿淤滞疼痛,常可与银花、连翘、丹皮、赤芍等配伍;如痈肿溃疡,气血不和而有僵块未消、排脓未尽者,可合黄芪、银花、甘草、乳香等同用;治风湿痹痛,可与羌活、独活、防风、秦艽等配伍;用于经络不利、筋骨酸痛,可与桂枝、鸡血藤、白芍等同用。

(3)用于血虚肠燥便秘。能养血润肠通便,常配火麻仁、肉苁蓉、生首乌等同用。

“用法用量”水煎服,5~15g。一般生用,可酒炒加强活血作用。通常补血用当归身,活血用当归尾,补血活血用全当归。

“使用注意”湿盛中满,大便溏泄者忌用。

“参考资料”含有挥发油藁本内酯等,含水溶性成分阿魏酸、丁二酸等。此外,尚含当归多糖,多种氨基酸,维生素A、B12、E,及多种为人体必需的多种元素等。挥发油和阿魏酸能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而其水溶性或醇溶性非挥发性物质,则能使子宫平滑肌兴奋。当归有抗血小板凝集和抗血栓作用,并能促进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的生成;有抗心肌缺血和扩张血管作用,并证明阿魏酸能改善外周循环;当归对实验性高血脂症有降低血脂作用。

熟地

本品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Rehmanniaeglutinosa Libosch。)的块根经加黄酒拌蒸至内外色黑、油润,或直接蒸至黑润而成。切厚片用。

“性味归经”甘,微温。入心、肝、肾经。

“功效”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临床应用”

(1)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及月经不调、崩漏等症。为补血要药。常与当归、白芍同用,并随证配伍相应的药物。

(2)用于肾阴不足的潮热骨蒸、盗汗、遗精、消渴等。为滋阴主药。常与山萸肉、山药等同用,如六味地黄丸。

(3)用于肝肾精血亏虚的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等。能补精益髓。常与制何首乌、枸杞子、菟丝子等补精血、乌须发药同用。

“用法用量”水煎服,10~30g。

“使用注意”药性黏腻,脾胃虚弱、中满湿盛及事少便溏者慎用。久服宜与陈皮、砂仁同用,以免滋腻碍胃。

“参考资料”含梓醇、地黄素、甘露醇、维生素A类物质、糖类及氨基酸等。熟地黄有强心、利尿、降血糖和升高外周白细胞,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白芍

本品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栽培品除去外皮的根。主产于浙江、安徽、四川等地。夏秋采挖栽植3~4年的芍药根,除去根茎及须根,洗净,刮去粗皮,入沸水中略煮,晒干。

“性味归经”苦、酸,微寒。入肝经。

“功效”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

“临床应用”

(1)用于血虚或阴虚有热的月经不调,崩漏等证。养血调经,常与当归、熟地黄、川芎等药配合应用;阴虚有热,月经先期量多,常与阿胶、地骨皮同用。

(2)用于肝阴不足,肝气不舒或肝阳偏亢的头痛、眩晕、胁肋疼痛、脘腹四肢拘挛作痛等证。如肝阴不足,肝阳亢盛的头痛、眩晕等症,常与生地、牛膝、石决明等同用;如肝气不舒、胁肋疼痛,常与当归、白术、柴胡等同用。

(3)用于阴虚盗汗及营卫不和的表虚自汗证。配以桂枝同用,能协调营卫,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自汗而恶风;与龙骨、牡蛎、浮小麦等药同用,可敛阴潜阳,用治阴虚阳浮所致的自汗、盗汗等症。

“用法用量”水煎服,10~15g。平肝、敛阴多生用;养血调经多炒用或酒炒用。

“使用注意”反藜芦。

“参考资料”含有芍药苷、羟基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等。所含芍药苷有较好的解痉作用,对大鼠胃、肠、子宫平滑肌呈抑制作用;并有一定的镇静、镇痛、抗惊厥、降压、扩张血管等作用。白芍与甘草同用,能治中枢性或末梢性肌痉挛,以及因痉挛引起的疼痛,如腹痛,腓肠肌疼痛。白芍总苷对小鼠免疫应答具有调节作用;有增强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作用。

阿胶

本品为马科动物驴(Equus asinus L。)的皮去毛后熬制而成的黑色胶块。全国各地均产,以山东、浙江等地产量为多。以山东省阿县的产品最著名。捣成碎块或以蛤粉烫炒成珠用。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肝、肾经。

“功效”补血,止血,滋阴润燥。

“临床应用”

(1)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等。为补血之佳品。常与熟地黄、当归、黄芪等补益气血药同用。

(2)用于多种出血证。止血作用良好。对出血而兼见阴虚、血虚证者,尤为适宜。如血热吐衄,配生地、蒲黄;冲任不固,崩漏,及妊娠出血者,配生地、艾叶等;吐衄、咳唾出血,神倦虚怯,配人参、白及等。

(3)用于阴虚证及温燥证。如温燥伤肺,干咳无痰,配麦冬、杏仁等同用;如热病伤阴,虚烦不眠,配白芍、鸡子黄、黄连等同用。

“用法用量”入汤剂,5~15g,烊化兑服;止血常用阿胶珠,可以同煎。

“使用注意”本品性滋腻,有碍消化,胃弱便溏者慎用。

“参考资料”主要由胶原及部分水解产生的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等多种氨基酸组成,并含钙、硫等。阿胶能促进血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生成,作用优于铁剂;改善动物体内钙平衡,促进钙的吸收和在体内的存留;预防和治疗进行性肌营养障碍;可使血压升高而抗休克。

“附药”其他补血药

何首乌:制首乌甘、涩,微温;归肝、肾经。生首乌甘、苦,平;归心、肝、大肠经。功效:补益精血,固肾乌须,截疟解毒,润肠通便。用于:①血虚萎黄,眩晕,失眠,头发早白,腰膝酸软,筋骨不健等症,选用制首乌;②用于肠燥便秘,瘰疬,疮痈及久疟等症,选用生首乌。用法用量:水煎服,10~30g。

(四)补阴药

北沙参

本品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珊瑚菜(Glehnia litoralis Fr。Schmidt ex Miq。)的干燥根。主要产在山东及东北沿海地区。多系栽培品种,夏秋两季采挖,沸水烫后去外皮,洗净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临床应用”

(1)用于肺阴虚,肺热燥咳、干咳少痰,或劳嗽久咳、咽干音哑等。能养肺阴而清燥热。常与麦冬、玉竹、天花粉、川贝母等同用。

(2)用于胃阴虚或热伤胃阴,津液不足的口渴咽干、舌质红绛、胃脘隐痛、嘈杂、干呕等。有养胃阴,清胃热,生津液之功。常配麦冬、石斛等同用。

“用法用量”水煎服,10~15g。

“使用注意”反藜芦。

“参考资料”北沙参含生物碱、挥发油及淀粉等。乙醇提取物有降低体温和镇痛作用;水浸汁在低浓度时对离体蟾蜍的心脏能加强收缩,浓度增高则出现抑制直至心室停跳,但可以恢复。

麦门冬

本品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沿阶草[Ophiopogon japonicus(L。f。)Ker—Gawl。]的块根。主产于四川、浙江、湖北等地。夏季采挖,晒3~4天,堆积使其反潮,再晒干。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

“功效”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临床应用”

(1)用于肺阴不足,燥热干咳痰黏、劳热咳嗽等。若咳嗽痰黏、咽干口燥者,常用桑叶、杏仁、阿胶同用;若劳热咳嗽常与天冬同用。

(2)用于胃阴虚或热伤胃阴,口渴咽干,大便燥结等。若热伤胃阴口渴者,多配伍沙参、生地、玉竹等同用;热病伤津,肠燥便秘者,常与玄参、生地等配伍同用。

(3)用于心阴虚及温病热邪扰及心营,心烦不眠,舌绛而干等。常配伍酸枣仁,生地等同用。

“用法用量”水煎服,10~15g。

“参考资料”含多种沿阶草甾体皂苷、β—谷甾醇、氨基酸、多量葡萄糖及其葡萄糖苷等。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升高外周白细胞,提高免疫功能;能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作用,提高机体适应性;有抗心律失常和扩张外周血管作用;有降血糖作用;体外实验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注射麦冬液能明显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

天门冬

本品为百合科多年生攀缘草本植物天门冬[Asparaguscochinchnensis(Lour。)Merr。]的块根。主产于贵州、四川、广西等地。秋、冬二季采挖,洗净,除去茎基和须根,置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趁热除去外皮,洗净,干燥。

“性味归经”甘、苦,大寒。入肺、肾经。

“功效”润肺止咳,养阴生津。

“临床应用”

(1)用于肺阴受伤,燥咳、咯血等症。对肺热咳嗽,常与麦冬、沙参、川贝等配伍;劳嗽咳血或咳痰而黏、痰中带血者,常与麦冬、生地、川贝、阿胶等同用。

(2)用于肾阴不足,阴虚火旺的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等症。如阴虚火旺的潮热盗汗、遗精者,常与熟地、知母、黄柏等同用;内热消渴者,常与人参、生地等同用。

“用法用量”水煎服,10~15g。

“使用注意”脾虚便溏,痰湿内盛者不宜。

“参考资料”含天门冬素、黏液质、β—甾醇及5—甲氧基甲基糠醛及多种氨基酸等。有镇咳祛痰作用;对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及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患者的脱氢酶有一定的作用,具抗肿瘤活性;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

枸杞子

本品为茄科落叶灌木植物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的成熟果实。主产于宁夏、甘肃等地。夏秋二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晾至皱后,再晒至外皮干硬、果肉柔软即可。

“性味归经”甘,平。归肝、肾经。

“功效”补肾益精,养肝明目。

“临床应用”用于肝肾不足,腰酸遗精,及头晕目眩,视力减退,内障目昏,消渴等。有如治肾虚遗精,常配熟地黄、沙苑子、菟丝子等同用;治肝肾阴虚,视力模糊,常配菊花、地黄等同用,如杞菊地黄丸;治消渴,可配生地、麦冬、天花粉等同用。

“用法用量”水煎服,10~15g。

“使用注意”脾虚便溏者不宜。

“参考资料”含甜菜碱、多糖、粗脂肪、粗蛋白、硫胺素、核黄素、胡萝卜素、抗坏血酸、尼克酸及钙、磷、铁、锌等元素。具有升高外周白细胞、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有增强细胞与体液免疫的作用;对造血功能有促进作用;还能抗衰老、抗肿瘤、保肝及降血糖等。

龟甲

本品为龟科动物乌龟[Chinemys reevesii(Gray)]的背甲及腹甲。主产于浙江、湖北、湖南、安徽、江苏等地,全年均可捕捉。捕捉后杀死,水煮取其甲壳,除去残肉,晒干。以砂炒后醋淬用。

“性味归经”咸、甘,平。入肾、心、肝经。

“功效”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固经止血,养血补心。

“临床应用”

(1)用于阴虚内热,阴虚阳亢及热病阴虚风动等证。既能滋补肝肾之阴而退内热,又可潜降肝阳而息内风。如阴虚内热,骨蒸盗汗者,常与熟地、黄柏、知母同用;若阴虚阳亢,头晕目眩者,常与生地、石决明、菊花等配伍。

(2)用于肾虚骨痿,小儿囟门不合等证。常与生地、锁阳、牛膝等同用。

(3)用治阴虚血热,冲任不固的崩漏、月经过多等。常配椿根皮、黄柏、香附等同用,如固经丸。

“用法用量”水煎服,15~30g;宜先煎。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不宜用,孕妇慎用。

“参考资料”含胶质、脂肪及钙、磷等。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鳖甲

本品为鳖科动物鳖(Trionyx sinensis Wiegmann)的背甲。全年均可捕捉,以秋冬二季为多,捕捉后杀死,置于沸水中烫至背甲上的硬皮能剥落时,取出,剥取背甲,除去残肉,晒干。

“性味归经”咸,寒。归肝、肾经。

“功效”滋阴潜阳,散结消痞。

“临床应用”

(1)用于阴虚发热,阴虚阳亢,阴虚风动等证。治阴虚发热作用较龟甲为优,为治阴虚发热的要药,常与青蒿、秦艽、知母等同用;若阴虚阳亢,头晕目眩者,常配生地、牡蛎、菊花同用。

(2)用于癥瘕积聚,疟母等。常配柴胡、丹皮、三棱、莪朮等同用。

“用法用量”水煎服,15~30g;宜先煎。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食少便溏,及孕妇不宜用。

“参考资料”含动物胶、角蛋白、碘质及维生素D等。能抑制肝、脾之结缔组织增生,提高血浆蛋白水平,及抗肿瘤等作用。

“附药”其他补阴药

石斛:甘,微寒。入肺、胃、肾经。滋阴,养胃,生津。用于热病伤阴,口干燥渴,或病后津亏虚热,以及胃阴不足、舌绛、少津等症。用法用量:水煎服,3~10g。鲜者用量加倍。实热苔腻、脘腹胀满者忌用。

玉竹:甘,平。入肺、胃经。功效: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用于肺阴受伤,肺燥咳嗽,干咳少痰,以及胃热炽盛,津伤口渴,消谷易饥等症。用法用量:水煎服,3~15g。

百合:甘,微寒。入心、肺经。功效:润肺止咳,宁心安神。用于肺燥或肺热咳嗽,及热病后余热未清,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等症。用法用量:水煎服,10~30g。清心宜生用,润肺宜蜜炙用。

黄精:甘,平。归脾、肺、肾经。功效:滋肾润肺,补脾益气。用于:①阴虚肺燥,干咳少痰,及肺肾阴虚的劳嗽久咳;②脾胃虚弱,倦怠乏力,食欲不振;③肾虚精亏的头晕,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及消渴。用法用量:水煎服,10~30g。

女贞子:甘、苦,凉。归肝、肾经。功效:补肝肾阴,乌须明目。用于肝肾阴虚之目暗不明,视力减退,须发早白,腰酸耳鸣及阴虚发热等症。用法用量:水煎服,10~15g。

(赵唯贤)

参考文献:

[1]吴敦序。中医基础理论。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2]王新华。中医学基础。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3]张珍玉。中医学基础,第2版。北京:中国中药出版社,2002

[4]雷新强,刘道清。中医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

[5]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6]朱文锋。中医诊断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7]何晓晖。中医学基础。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