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教出一个聪明宝宝
32340000000019

第19章 自省情商

让宝宝学会“自我认识”

1~2岁宝宝已经开始有自我意识,这个时期的宝宝大多数时间都会用在区分自我和他人方面。宝宝会在自己的小脑袋里勾勒出一个初步的自我形象。

正确认识自我,对宝宝的行为有着很重要的调节作用。宝宝最初是通过别人而认识自己的,宝宝就像一面镜子,父母对他们行为的反应尤为重要,父母的言行在宝宝人生道路的起点上也起着至关重要的启蒙作用。

父母要对宝宝的行为变化做出积极反应,在宝宝发出动作或表现出情绪的时候,要及时反应。例如宝宝咬自己的小手或拍打妈妈的脸的时候,都是对宝宝进行自我概念强化的好时期。这时候很容易让宝宝了解到:这个小手是宝宝的,咬了会痛。

这个是妈妈的脸,和宝宝的是不同的,等等。

照镜子

我的宝宝敏儿已经快1岁了,小家伙的到来给整个家增添了很多快乐。几个月的时候,小家伙每天除了吃就是睡的。随着她一天天地增长,有时候也会习惯性地把小手放在嘴里吸个不停。这种情况有时候是她饿了,可有时候她也总用好奇的眼神看着自己的小手,然后放到自己嘴里尝一下。大约在她10个左右的时候,有一次我抱着宝宝对着镜子弄自己的头发,发现宝宝聚精会神地对着镜子在看,我以为敏儿是在看自己,可是当她伸手去摸对面镜子的自己的时候,我才发现,她是在看我。如果我抱着敏儿靠近了镜子,她用小手拍打镜子,甚至还伸头过去舔镜子。这时候我明白了,敏儿是在“自我认识”。这时候,我拿起敏儿的小手晃了晃,说:这是敏儿的小手。然后又伸出自己的手告诉她这是妈妈的手。我指着镜子里的敏儿告诉她这是敏儿……在这种我、镜子与敏儿的交流中,敏儿一直表现得很开心,有时候还手舞足蹈的。从那以后,我就开始注意帮着敏儿认识她自己,以及周围的事物。

照镜子是培养宝宝交流和交往的有益玩具,对丰富宝宝的视觉体验很有好处。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雷教授认为,“孩子照镜子,不光是为了看一个活动的影像,这是他们发现自我的一个过程。”

认识启蒙期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意识,是人对自己的认识,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它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自我意识不是天生就已具备的,而是在后天学习和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婴儿早期的时候没有自我意识这个概念,他们不认识自己的身体,所以他们会吃手,有时候会把自己的脚当玩具玩。可随着年纪的增长,宝宝会慢慢了解到自己的身体。

1岁以后的孩子开始对自己有所认识,这是自我意识萌芽的表现。他们会知道自己的名字,并能用自己的名字来称呼自己。也开始认识自己的身体和身体的有关部位,还能意识到自己身体的感觉如“宝宝痛”“宝宝饿”等。

1岁左右的孩子学会走路以后,能逐渐认识到自己能发生的动作,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如用手能把玩具捏响,用自己的脚能把球踢走,这些都是幼儿最初级的自我意识表现。

认识膨胀期

宝宝大约到了2岁以后,会说出“我”“你”这种简单的代词之后,自我意识的发展又会上一个新台阶。到了3岁以后,宝宝开始出现自我评价的能力,会对自己的行为评说好与坏。俗话说“两岁三岁讨人嫌”,就是因为这个时期,宝宝的自我意识在强烈的爆发中。他们常常会坚持凡事自己来,可结果却把事情搞得一塌糊涂。

·亲子心经·

自我意识是人个性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有着许多社会因素的作用,在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中,父母要教会宝宝自己教育自己,完善自己的个性。

让宝宝学会自省

自省是指人认识、体察和反省自己的能力。拥有自省智慧的人,能够分辨清楚自己的情绪,知道自己做事的目标和动机,因此有非凡的自我调节能力。他们能够对自己作出正确的自我评价,因而拥有自知、自尊、自信和自制等可贵的个性品质。优秀的哲学家、心理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等都具备较强的自省智慧。

宝宝自省的好处

自省智能就是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价值存在敏感,发展良好的自我感觉,有直觉力,会自我激励,懂得设定目标并完成。培养宝宝自省智能将有助于认识自己的情绪、动机、兴趣和愿望,以及自尊、自省、自律、自主,借以引导自己的行为。

打架风波

我是一名实验小学的老师,今天处理了两个一年级刚入学的新生。看到他们进办公室的样子,真是又疼又气。两个学生衣衫不整、头发凌乱,身上还沾着不少灰尘。他们其中一个原本噙着委屈的泪水,另一个则是振振有词地开始讲述前因后果。我没有马上训斥他们,而是让他们先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的形象再说。

当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形象时,我观察他们的表情,发现他们的内心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当他们在我面前低下了头时,我让他们想想自己的问题,说不清楚的,可以回去用纸把自己的错误和感受写下来。后来,他们都很诚恳地向我承认了错误,并且互相给对方道了歉。问题就这样顺利解决了。我想,应该“因事制宜”地让孩子学会自省,这样比教师的说教效果要持久得多,花的时间也比较少。

有些宝宝因为一些小事与别人引发了矛盾、甚至跟别人扭打在一起之后,往往都是一味地指责对方的不是。比方说:“妈妈,小强打我,我不喜欢他了。”

有些宝宝还经常去家长或者老师那里告状。面对这些问题父母要引导孩子先从自己入手。让孩子思考:对方为什么这样对待自己?还是上面的例子:“妈妈,小强打我……”这时要问孩子:小强为什么打你,为什么是打你?我们有没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我们要怎么做,才能避免他人打你?然后入情入理地再给他讲,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一件事情有一个结果,这个结果是由多种因素作用而成的……我们要教会孩子学会自省,学会避免与他人有太多的摩擦,从而为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打基础。

如何培养宝宝的自省智能

●让宝宝说出自己的心情

对于年龄小一些的宝宝,可以要求宝宝说出自己的心情,并表现出符合心情的表情,让宝宝从镜子中看自己情绪变化时的表情,以训练宝宝自我发觉及情绪表达的能力,或是运用绘画的方式,让宝宝画出不同情绪下的不同表情。对于年龄稍大点的宝宝尽量多与他谈心,鼓励宝宝多表达自己,和宝宝讨论、分享个人的想法、感受及梦想。平时家长也要主动观察并适时地辅导宝宝认识、了解自己的内心活动、行为能力及情绪表现。

●加强宝宝的动手能力

让宝宝参与做家事的过程,自己收拾玩具。

·亲子心经·

宝宝自省智能的发展会受到知识能力、交往能力、教师、同伴和父母等很多方面的影响。年龄越小的宝宝,由于言语的限制,培养的重点越应该放在生活自理能力上,以及明白自制的重要性与认识自己上。

●修正宝宝负面评价

当孩子说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时,家长应该将其引导为正面评价。例如,孩子形容自己是一个动作很慢的人,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修正为“我是一个做事情慢慢来,不急躁的人,但是需要赶时间的时候,我也能加快我的速度”。

懂得欣赏自己的宝宝

自我欣赏是一种充满自信的行为表现。有抽查数据显示:对自己的长相表示满意的占76.8%;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表示满意的占80.5%;对自己的性格表示满意的占71.3%;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表示满意的占70.0%;认为“自己在各处都能起作用”的占66.0%。

这项调查还表明,当今少年儿童有76.2%表示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显然,他们对自身存在的价值给予了肯定。

每个宝宝都需要赏识,但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使用赏识。赏识也要有一定的原则、标准、尺度。对于父母,如何欣赏自己的宝宝,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要让宝宝感觉到自己很重要

这种感觉也是确定宝宝成年之后自尊心的一个先决条件之一。一些年纪小的宝宝在生活中很愿意表现自己,一些简单的小事可以让宝宝参与帮忙。比方说,让宝宝帮着拿张报纸,扔垃圾,父母满意地回声“谢谢”。这都会让宝宝感觉到自己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要求宝宝有意识地帮助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洗洗手帕,擦擦桌子,并形成习惯,一方面可以让孩子感觉到他是家庭的一员,他在家中也应尽一点义务,另一方面,让他感觉到自己在家中的位置和作用。

要让宝宝感觉到自己很能干

有些父母不放心让宝宝做这个做那个,总是会说“这个不能动”“那个你不行”之类的话,这些总会让宝宝感到自己有些无能。如果有些物品宝宝不能随便动,父母也得耐心地告知。比方说:“现在你年龄小,还不懂如何开关(如煤气灶等),而又有危险,等你长大后就会了。”也应该创造一些能让宝宝做的事情,当他通过努力完成了,父母就夸夸他“真能干”。比方说他能设法搬一个小凳子,然后自己站在小凳子上去取原来拿不到的东西时,一句“宝宝真会动脑筋”,就有助于孩子今后自信心的树立。

要让宝宝知道自己也很漂亮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小小的宝宝也不例外。一天,源源穿了件新衣服,对着镜子照呀照了半天,还用期待的眼神问一旁的妈妈:好看吗?妈妈积极回应了源源:源源真漂亮!源源开心地露出了小虎牙。让宝宝产生这种美滋滋的感觉,很有必要。每个宝宝在父母的心目中都是最美的,这点也要表达给宝宝知道。

让宝宝从小感觉到父母对他们的接纳,有利于宝宝产生自我接纳、自我欣赏的感觉,这是人生最初的一种自爱情感和行为。每个宝宝自身也都有不足的地方,父母要去开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美。对所谓不足之处也要善于用转化的语言让宝宝感受到积极的一面。

相信我可以的

我叫陆路,虽然我年纪不大,但在我成长的记性中,对妈妈的印象非常深刻,因为很多时候是她鼓励了我。记得我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妈妈第一次去参加我的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我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建议妈妈最好带我到医院去看看。可是妈妈参加完家长会,在回家的路上,我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儿流下眼泪。我猜到老师肯定说我表现不好,看老师平常对我的反应我也知道。可是妈妈却告诉我:“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做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我非常高兴,破天荒吃了两碗饭,并且没让妈妈喂。

后来我上小学了。有次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我排第49名,他们怀疑我智力上有些障碍,建议妈妈带我到医院去看看。

回去的路上,妈妈又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我说:“老师对你充满了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一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说这话时,我的眼神放了下光,沮丧的小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第二天上学时,我去得比平时都要早。结果这次期末考试的时候,我考了全班第10名。当我拿着成绩单跑回来的时候,我对妈妈说,因为妈妈欣赏我,觉得我行,我知道,我一定可以的。

·亲子心经·

宝宝在生活中经常从大人的眼神、微笑及口头评价中得到一种肯定,就会产生一种重要感、成功感及有力感。这三种感觉是孩子产生自尊心理的先决条件。

让宝宝自我宣泄

宣泄就是舒散、吐露心中的积郁,让宝宝淋漓尽致地吐露自己的委屈、忧愁、牢骚和怨恨等不快,使其达到心理平衡。情绪宣泄是宝宝心理健康方面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宝宝常见的一个现象。

采取适度的宣泄情感的方式,使宝宝消除在生活或活动中内在的积郁,让心中的愤怒或不满情绪宣泄出来,从而达到心理上的平衡,这对宝宝心理健康非常有利。宝宝不是永远都是无忧无虑、永远愉快的,应该理解宝宝的宣泄需要,并以适当的方式让宝宝适度地宣泄,以让他们疏导消极情绪。只有让宝宝学会恰当体验、控制和表达他们的各种情绪,才能成为真正快乐的人。然而对于宝宝情绪宣泄也需要一定的认识水平和评价水平,不良的宣泄对宝宝的危害也是非常不好的。

让宝宝在游戏中得到宣泄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由于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时常不能非常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与情绪。提供适当的玩具,对于年龄小的宝宝来说也是一种宣泄情绪的最好方式。

有些宝宝喜欢搭积木,然后就见他又用力地把积木推倒;有些宝宝喜欢玩橡皮泥,只见有些宝宝用劲地挤、压、扭、捏等动作,其实这些都是宝宝在宣泄的一种方式。

很多宝宝喜欢玩“打针游戏”,这就是宝宝在医院打针时所受的痛苦发泄到被打针的对象布娃娃上去的一种方式。宝宝经过一系列游戏活动中的宣泄行为,一般他们脸上总会露出一种满足和痛快的表情。做游戏、玩玩具可以适当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分散令宝宝烦恼的精力。它会给宝宝带来不少乐趣,是松弛宝宝紧张情绪的良好方式。

值日生

李伊东一见急了,想赶快洗好手去做值日生,可是上完厕所后,裤子这个时候偏偏不听话,总是穿不好,眼看碗都快分好了,可李伊东还没有做什么,就急匆匆地跑进教室一把夺过那个小朋友手里的碗,“砰”的一声,碗摔到了地上。还没等我走过去,他就委屈地哇哇大哭,嘴里还喊着:“今天是我值日!”不过我和其他老师暂时都没有理会他。李伊东自己哭了很久也没有人理会,过了一会儿也就不哭了,自己捡起地上的碗,跑到盥洗室里洗干净了,安静地坐在座位上。这时候我走过去轻轻地和他谈心,了解发脾气的原因。告诉他这样的行为是不太好的,你可以和老师提出来,今天你是值日生,也可以让自己做事情的时候快一些,这样就很好了。他听了我的话也点点头表示同意。

在宝宝安静下来的时候,与他谈心,并对幼儿宣泄行为进行必要的引导,教会他们用恰当的方法来宣泄。这样,宝宝不仅能正常处理自己的情绪,也能用适当的方法宣泄情绪。

缓释宝宝的心理压力

很多人认为,现代的宝宝衣食无忧,受到的照顾无微不至,怎么会有压力呢?然而,现代的孩子在得到铺天盖地的爱的同时,却越来越失去了随心所欲地玩的自由;在得到大量玩具的同时,却失去了与父母拥抱、游戏和谈话的机会;在幼儿园,教师与孩子、孩子与孩子之间有时会有一些问题发生,如受到批评,不能与小朋友友好相处等等,这些都是使孩子产生压力感的原因。没有压力会使人疲乏、懒散,适当的压力可以激励宝宝努力向上,但压力太大会使孩子身心无法承受而出现心理问题。作为父母有责任帮助宝宝克服压力。父母对宝宝具有最重要的影响力量。下面有几点建议,相信对舒解宝宝的心理压力是会有帮助的。

认真听听宝宝的心声

想要帮助宝宝克服心理上的压力,首先是要了解宝宝心理上到底有什么负担。

跟宝宝面对面地坐下来,听听宝宝讲自己的心事,只有父母把心给宝宝,宝宝才会把心交给父母,毫无顾虑地跟父母交谈。也只了解宝宝真实的内心情况,才能帮助宝宝解决问题。

帮助宝宝面对恐惧

有时候宝宝因主见而会表现出跟别的孩子不一样,在跟同伴交往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受到嘲笑,甚至会受到孤立、感到恐惧、不知所措等。这时,父母应当引导宝宝要坚持原则,不对的事一定不能做,让宝宝知道,能够做到不随波逐流是很不容易的,这正是一个人成熟勇敢的表现,也是有主见、有头脑的表现。

让宝宝分享自己的经验

父母小时候一定也曾经遇到过和宝宝类似的情况,当时是怎样对待的或者现在遇到了又会怎样去处理等,这些都可以跟宝宝用他可以理解的语言去沟通、分享。当宝宝知道原来父母也常常会有自己面对压力和烦恼的时候,他们对父母所说的话就比较容易听进去了。父母告诉宝宝自己是怎样应付压力的,那实际上是为孩子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也就增强了宝宝克服压力的勇气和信心了。

习惯性的肚子疼

我是珠珠的儿童医生,最近珠珠总是在妈妈的带领下来到医院,总是说肚子疼,可当我给她检查了所有项目,一切指示显示正常。后来跟她妈妈聊天中,才发现了一些家里的变故。珠珠的父母离异后,2岁的珠珠被判给了妈妈。珠珠天天在屋子里转悠,表情很是悲伤,有时候还不停地呼唤着爸爸的名字。

每个周末,是珠珠和爸爸见面的日子,但是,她却一点也不开心,见到了爸爸,也总是哭个不停。更糟糕的是,每逢周日,她总是肚子疼,而每个周一,她都去不了幼儿园,在家呆上一天,等着肚子好一些。因为家庭中的变故,造成了珠珠心理上的压力,从而在身体上面出现了一些假象,或者是她有意识地在回避一些不愿意面对的事情。

据一项调查统计,大约有超过1/4前来就诊的宝宝中,他们的腹痛、尿频、头痛等症状都没有器质性的问题,而是因为心理压力引起,根本无需用药,只要进行适当的心理调适,他们的症状就会完全消失。

·亲子心经·

尽管宝宝的生活看起来是那么轻松愉快,但是实际上他们也会遭遇很多心理压力,因此,需要父母以恰当的方式帮助释放心理压力,以便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童年生活。

培养宝宝的自尊

培养宝宝的自尊可以加强他们抗拒各种不良诱惑的能力,比如让孩子发表一些建议,把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的事情交给他自己去做,并且重视孩子的想法和言行。

这是培养宝宝自尊的好方法。宝宝有较强的自尊就会有勇气、胆量和辨别力,不会同流合污。

宝宝遇到心理压力的几种信号

1.一向睡眠很好的宝宝,突然之间难以入睡、经常半夜醒来哭闹或者超乎寻常地嗜睡等等。

2.宝宝出现厌食,而又找不到肠胃或消化方面的问题,最可能的问题就是宝宝的情绪出现了偏差。

3.宝宝原来随和的性格突然之间变得异常敏感,可能预示着他正承受难以排解的心理压力。

4.宝宝突然变得有些暴力倾向,一不高兴就咬人、打人、推人,仿佛对周围的小伙伴或者父母充满了仇恨,显得很没有耐心。

5.一向喜欢去幼儿园的宝宝这几天总是赖床不起,好不容易把他弄起来了,他有时候总说不舒服或赖着就是不想去幼儿园。

6.宝贝突然害怕自己一个人睡,害怕接触陌生人,也不敢参与小朋友之间的任何游戏,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恐惧。

7.原本不撒谎的宝贝突然谎话连篇,他会假装自己生病了,谎称别的小伙伴有了什么新玩具,要求父母也给他买同样的玩具等等。

8.不知道什么原因,宝宝莫名地就会哭起来。

让宝宝及时自我调节

由于宝宝对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比较差,会时不时地发点小脾气,这是很常见的现象。父母不需要特别地加以控制,也可以给宝宝一些时间和空间,帮助宝宝达到自我调节的能力。

让宝宝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让宝宝学习控制情绪,首先应尽量做到使宝宝在合理范围内有充分表达情绪的权利。只有宝宝能够充分地、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才是宝宝心理发育基本健康的标志。有时候宝宝情绪表达方式难免会有些偏差,有时会发生对自己和他人都不利的过激现象。

遇到这些情况时,父母就要采取一致意见进行严厉制止,让宝宝知道发泄情绪也应有一定的界限,自己发泄情绪不应损害别人的利益和损害物品。当宝宝长大一些时,则尽量鼓励他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告诉他遇到问题时要讲道理,说原由,而不要动不动就乱闹、发脾气。

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一些不快的事情,这些会影响到宝宝的情绪,尤其是遭到挫折时,心情就会更加沮丧。比方说:宝宝这次没有得到小红花,今天跟自己的小伙伴闹了些小别扭等等。父母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帮宝宝分析原因。是不是宝宝哪里做得不够好才没有得到小红花,而跟小伙伴闹别扭到底是因为什么事情呢?经过诸如此类的疏导和分析,宝宝自己可能就会想明白一些事情,知道自己该怎么去做了,很快也变得心平气和了。

我的小小脾气

在我6岁那年,有一次周末的时候,妈妈去了外婆家,爸爸要外出钓鱼,我一直央求要跟爸爸一起去,可是遭到回绝,一是因为我的作业没做完明天就要上学了,二是因为河边太危险,爸爸专心钓鱼没办法照顾到我。在我的再三要求下,爸爸也只是答应,下次带上妈妈我们一家人去钓鱼。可对于这个结果,我还是闷闷不乐。爸爸出去了之后,我一个人在家,作业也做不下去,就想着外面应该多好玩呀?为什么不带我去呢?为什么要留我一个人在家呢?

越想脑子里越乱,也变得越急躁。平时有什么要求他们都会答应我的,这一次,被无情地拒绝了,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

于是我玩起了我心爱的玩具,可不知道为什么,一点也不觉得好玩了,看什么都觉得没劲,拿本书也会掉在地上,好像什么事情都在跟我作对。不知不觉中,房间里被我弄得乱七八糟。这时妈妈回来了,看到了一片儿狼藉,不过她没有马上批评我。而是倒了杯水给我,让我安定下来,然后问了前因后果。看着满屋的凌乱,恢复平静的我也有些不好意思了。在妈妈的悉心劝导下,我觉得本来一件好小的事情,因为自己没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而让事情变得更糟了。

所以,我跟妈妈约定,让她监督我,也帮助我学会调节自我。

让宝宝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孩子能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是非常重要的。让宝宝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父母就得先让宝宝明确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事先在脑海中有一个判断是非好坏的标准,按照这个标准,宝宝才能认识到自己行为是否正确,才能学会控制自我。比方说:父母要教育宝宝进别人房间前要先敲门;晚上不能太晚回家;未经家人同意不能在外留宿;下棋、玩游戏要按规则决定胜负;说错话或做错事时要礼貌道歉;看电视时不要干扰别人等等。

让宝宝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

当宝宝进入小学之后,父母要教给宝宝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识,要求宝宝爱护和整理书包、课本、画册、文具。学会削铅笔,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他工具,并能按老师的要求制作简单的教具等。宝宝进入小学后,要培养宝宝自己做作业和检查作业,自己的事情要让他自己完成。还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当宝宝学习与其他方面产生矛盾时,要教给他怎样处理,从而让他自己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