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教出一个聪明宝宝
32340000000028

第28章 礼仪习惯

让宝宝学会倾听别人讲话

在现代人际交往中,有一种工具日益成为人们沟通的桥梁,这就是电话,聊天谈事情,约会交朋友,人们在享用电话所带来的便捷的同时,却发现烦恼随之而来。电话运用得体,它会带来成功,运用不得体,它又会成为人们交往中的绊脚石。

在人际交往中倾听很重要,它不仅是一种交往技巧,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表现。一个人缘好的宝宝,不仅是个会表达自己的宝宝,也是个会倾听他人的宝宝。父母要从小培养宝宝这方面的习惯。

独生宝宝由于缺乏与人交往的经验,加之常常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表现自己,不愿了解别人的思想,因而往往喜欢说而不乐于听,较易忽视他人的情绪、情感,这种习惯不利于与别人友好相处。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注意培养宝宝这方面的良好习惯。

父母要倾听宝宝的要求

大人首先要成为宝宝倾听的榜样,特别是在宝宝主动和自己倾诉时,大人更应积极地响应宝宝的反应,不要敷衍了事、漠不关心,更不要随便打断宝宝的倾诉。有的家长动不动就会给正在倾诉的宝宝泼冷水,如“小孩子家懂得什么呀,烦人。”这种做法会在宝宝的心里留下很不好的印象。

倾听的态度比技巧更重要

学会倾听首先要注意倾听的态度。有效的倾听需要对倾听保持积极、开放的态度,并利用鼓励、询问等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倾听的质量。父母首先要给宝宝做好榜样,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专注倾听:在倾听过程中,不要为别的事情分心,可暂时把手里的活停下来,不要眼睛看书或盯着电视,不要显出心不在焉的样子。

2.注意体态语言:体态语言就是通过人的面部表情、眼睛、手、脚以及身体的动作、姿态,传达某种情感的特殊语言。在倾听宝宝的诉说时,父母可以用许多体态语言表示关注宝宝的诉说。

倾听宝宝时的可选择以下体态语言

可让宝宝坐下,自己靠近宝宝坐下。空间距离中包含着心理距离,空间距离越大,心理距离也越大;相反,空间距离越小,心理距离也越小。父母坐的时候要使自己的身体前倾,因为前倾表示重视宝宝的讲话。

父母的表情要与宝宝“同频共振”,也就是说,要与宝宝的情感相吻合。当宝宝表现出非常痛苦时,父母要有沉重的表情;当宝宝很高兴时,父母也要流露出愉快的神情。

将宝宝抱在怀里,抚摸宝宝的头发、脸颊、肩膀,亲亲宝宝。在宝宝很小的时候,父母很乐于表达亲昵的行为,其实宝宝长大后,也需要温暖的身体接触,这可令宝宝切身体会父母的关怀。

如果宝宝说到伤心处,有时会痛哭,这时,父母最好的做法是递过手绢、纸巾,或为宝宝拭泪,但不要阻止。因为哭也是一种宣泄,有利于身心健康。递上手绢或纸巾是对宝宝哭的行为的一种支持。这样做宝宝会感到父母和自己站在一条线上,觉得父母很理解自己,更愿意向父母诉说“心里话”。

3.保持安静:在宝宝谈话时,尽量不要插嘴,不要随意打断宝宝的话,保持安静,直到宝宝把话说完。

给宝宝倾听的机会

家长可以带宝宝观看儿童电影或儿童话剧,让宝宝做一个真正的倾听者。可以让宝宝多多参与小伙伴们的游戏,在活动中,逐渐让宝宝学会听懂别人的意图,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家长还可经常和宝宝谈谈心,如告诉宝宝自己的不快或者遇到的困难,一方面,给宝宝创造了倾听的机会,另一方面,让宝宝体会自己的倾听能够给大人带来安慰,从而愿意在日后倾听他人的话语。

·亲子心经·

如果你无法接受宝宝谈话中的某些内容和观点,或者宝宝的谈话误解或冒犯了你,请不要马上反驳,更不要恼怒,以后找机会和宝宝心平气和地交流。

让宝宝了解基本的电话礼仪

座机和手机已经深入了日常生活之中,那么电话礼仪恐怕就比较重要了。电话什么时间打最得体?电话使用又该注意些什么?使用电话又有哪些技巧?等等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父母们首先要了解这方面的细节,才能有效地教导宝宝。下面给出一些基本的电话礼仪和细节,供父母们参考。

打电话时间的选择

即什么时间打电话合适。首先打电话的时间不能选在有可能会给人家带来麻烦的时刻。比如休息时间,一般情况下,除非万不得已,晚上10点之后,早上7点之前,如果没有什么重大的急事就不要打电话,万一有急事打电话,第一句话要说的是“抱歉”或“打搅你了”。还有就餐的时间也最好别打电话。

打电话空间的选择

一般使用座机的话就是在自己家里打电话了,没有什么可选择性。如果是手机的话,最好选个安静的地方。一来可以静心地打电话,双方都听得清楚,二来你不会打扰到周围的人,也不会受到周围噪声干扰。还有一点就是尽量不要在公共场合(如商场、食堂、教室、书店等等)旁若无人地打电话,显得很没有教养。

接打电话开场白

接电话时先问候对方,紧接着自我介绍,再问对方的来意,如“喂,您好,我是XX,请问您找谁?”千万别一提起电话就来一句“什么事?”让对方觉得你很不耐烦而且很没有教养。打电话时也一样,“喂,您好,我是XX,请问你是XX吗?”或“麻烦您帮我找一下XX吗?”等。一定要客气礼貌,语气要柔和清晰,让对方听得清楚,有感觉很有亲和力。

接打电话自报姓名有一个好处,即如果拨错号码了就能马上反应过来,不至于说了半天才发现打错人了。接电话时经常遇到这样的事,你拨通号码后“直入主题”,跟人家说了半天,那边人也问了好多问题,说着说着就发现牛头不对马嘴,再一问你是谁,大家互报家门后,发现打错人了。

母女聊天记录

阳阳给家里打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妇女的声音,电话里杂音很重,声音有点模糊。

阳阳:喂,妈,你在干啥呢?

妇女:我在做饭,正在做着就听到电话响了。

阳阳:做什么饭呀?

妇女:炒醋熘土豆呢。你吃了没呢?

阳阳:刚吃了,在食堂吃的,牛肉拉面。

妇女:你打电话回来有什么事吗?

阳阳:没什么事,就是想你和我爸了,我爸在干啥呢?

妇女:你爸没有回来呀。还在县城呢。

阳阳:我爸去县城干嘛了呀?

妇女:上班呀,还能干嘛。

阳阳:我爸啥时候跑那儿上班去了?

妇女:你爸一直在那儿上呀。

阳阳:你是谁呀?你是我妈吗?

妇女:你是谁呀?

阳阳:我是阳阳,你是我妈吗?

妇女:不是。我不是阳阳妈。我是小惠妈。

挂了电话后,阳阳发现拨错了一位数字。

拨号码之前仔细把电话号码看看,尽量别打错。万一打错说声抱歉,如“对不起,我打错了,打扰您了,再见。”

铃响不过三声原则

接电话的基本原则叫做铃响不过三声的原则,就是等电话铃响三声后再接,不要铃刚响起来就赶紧接上,这样会对方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可能会吓人家一跳,也不要响半天也不接,尤其是你约好了时间让人家给你打电话,人家打来的话却不接那是严重的失礼。

谁先挂断电话

如果对方是长辈,需要对方挂上后宝宝再挂;如果对方是朋友伙伴的话,可比较随便一些。如果有求于比人,打电话给对方,最好是对方先挂。

电话中断了怎么办

有时候打电话过程中由于手机没电或掉线,会出现突然中断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接电话的一方有责任告诉对方。如果没有出现任何情况下突然中断,需要马上把电话打回去,第一句话就要说,“不好意思,电话掉线了”。

移动电话的文明使用

要遵守关于安全的若干规定,比如空中飞行时手机要关机,加油站、病房之内不使用手机,这也是个安全使用的问题。公众场合要养成手机改成振动或者静音,甚至关机的习惯。不要在大庭广众手机频频地响起,更不要在人多之处接听电话。

不要借用别人的手机

不要借用别人的手机是基本礼貌,借用手机本身就是没有教养的标志。家人、朋友、兄弟姐妹那还无所谓,但外人尤其是陌生人的手机不能随便借,除非是人命关天的紧急事。同理,自己的手机也不要随便借给别人,这也关系到安全。

要注意通话的长度

通话时间是宜短不宜长,电话礼仪有一个规则,叫做电话三分钟原则。长话短说,废话不说,没话别说。任何一个有教养的人,他是一个办事有效率的人,他是一个尊重时间的人,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益,时间就是生命,生命是由时间组成的,浪费别人的时间就是浪费人家的生命,所以打电话一定要短。

·亲子心经·

发手机短信尽量是那种有效的、有益的信息,别动不动给人家发一些笑话之类的没有信息含量的东西,一来比较浪费话费,二来养成这样的使用手机习惯对自己的学习生后也有影响。试想,一个孩子一天到晚拿着手机给这个发笑话,给那个发捉弄人的文字,那很浪费时间,手机就失去了它原本的价值。

进别人的房间先敲门

敲门,虽然是一件小事,但透过这件小事,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教养,也是对别人的尊敬。父母要从小让宝宝养成进别人的房间时先敲门后进的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家长一提到宝宝,就说宝宝的学习如何如何,宝宝有这样那样的特长,而很少谈到宝宝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事实上,对于年纪尚小的宝宝来说,更需要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家长是宝宝的启蒙老师,应该为宝宝的一生铸就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庭教育既育人又启智,处理好两者关系十分必要。知识教育给宝宝提供了生存手段,而行为习惯的培养则给宝宝以立身之本。行为习惯的培养应该摆在首位,要努力让宝宝成长在一个自尊自重、讲文明、懂礼貌的家庭氛围中。

父母进宝宝的房间先敲门

家庭成员之间,包括宝宝,都有自己的私人事务,应该互相尊重对方。父母也要尊重宝宝,进宝宝的屋子时要敲门,不能让宝宝单向尊重自己,服从自己,而认为宝宝没有任何隐私可言。有句话,“小时候不把孩子当人看,长大了他就做不了人”,只有把宝宝当人一样的尊重,他将来才能像人一样地生活,自尊自爱。

大人没有做到的却要求宝宝做到

露西的妈妈很惭愧地跟我们讲了她们家的事。他们夫妻俩总要求宝宝要有修养,表现的具体方面就是进屋敲门、随手关门、走路脚步要轻、跟人说话要用礼貌用语等等,每次露西忘记的时候爸爸妈妈就会故意装得很严肃,让她明白自己的错误给别人造成多么大的妨碍,每次都让她很正式的承认错误,包括面对面的道歉,一定要把“我错了”“对不起”“请原谅”这些词说的响亮清楚。

露西一开始做的也非常好,表现很得家长满意,即使做得不好依然会坦白承认错误。但是他们夫妻俩却没有注意自己的言行,进出女儿的房间从来不敲门、放东西的时候也不会注意轻拿轻放,露西每次都给家长指出来,但是爸爸妈妈的回答大多都是“不要盯着我的毛病,我那么要求你都是为你好”“我们大人这样不要紧,你以后不这样就好了”,不仅是生活习惯方面的事,其他事情也是一样,爸爸妈妈从来不会为错误道歉,但是依然不会对路西放松要求,几次下来露西每次道歉都会觉得很委屈,自己的错误并没有多么严重,但是却要正式道歉,她对错误越来越没有愧疚之心,逐渐的拒绝承认错误。

当家长要求宝宝做什么的时候,一定要自己先做到,就算不能给宝宝树立成功榜样,也应该尽量做到和宝宝共同学习成长。父母不要把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强推到宝宝身上,如果想让宝宝养成什么习惯,最好能跟宝宝一起培养、一起坚持。日常生活中父母在进宝宝的房间时首先要敲门,这样宝宝才能重视起来。

·亲子心经·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要从细节、从点滴开始做起。一个宝宝不懂得正确敲门,反映出其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

敲门要讲究规矩

敲门要讲究规矩,尤其是去客人家拜访,更要注重礼仪。首先要弯曲中指轻缓地叩门两三声,停顿片刻,等待主人应门,如果门内没有反应,再多叩几下,声音可以比先前大一点,但绝对不能大力拍打……这些都是琐碎的细节,但正是这些细节,奠定了我们人生的基调,培养了我们严谨平实、尊重他人的品格。

不乱动别人的东西

虽然对于小宝宝来说喜欢动别人的东西是很正常的,但父母如果放任自流,不加约束,可能会养成宝宝这方面的不良习惯,在以后与人相处时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一个年龄尚小的宝宝乱动别人的东西还情有可原,但如果长大成人了这种习惯还不改,那就成了毛病,很不受欢迎,甚至不利于宝宝的发展。而习惯一般都是小时候形成的,因此父母最好在这方面多给宝宝讲一些规矩,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宝宝这方面的意识。

要养成良好的品质和素养

曾经看到一篇短文,大致意思是某外资企业招工,工资很高,要求严格,一些高学历的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到最后一关总经理面试,突然总经理说他有点急事,让这些学子们等他10分钟。总经理走后,这些年轻人围住了经理的大办公桌,你翻看文件,我看来信,没一人闲着。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宣布面试结束,没人被录取。大家很疑惑,经理告诉他们,他不在期间大家的表现就是面试。这些年轻人的举动都在摄像头内,经理看得清清楚楚。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不乱动别人的东西不仅是一种行为习惯,更是一种品质和素养。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父母也都在为宝宝这方面的习惯发愁,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妈妈的烦恼及专家的建议:

妈妈的烦恼

天天妈妈:我家的女儿4岁2个月了。生性活泼是她的天性,一天到晚几乎没有安静的时候(除了睡觉或生病),朋友和邻居都说她转错性了,应该是个男孩。

说实话我挺喜欢她这种性格的,喜欢归喜欢,但也有发愁的时候。就是不管到什么地方,对她熟悉或不熟悉的人或事物,只要她有兴趣,小家伙都会主动去搭讪或者乱动别人的东西。为此,我没少批评过她,教育过她,但效果甚微,她却依然照旧,让我特别头疼。谁能告诉我怎么办才好呢?

新新妈妈问:我家宝宝4岁,他有个毛病。要是出去到别人家或者商店之类的地方,总爱动这动那的,我该怎么教育他呢?

专家回答:宝宝年龄很小,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伸手乱动是很正常的。但父母仍然要告诉宝宝这方面的礼仪规矩,让宝宝知道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乱动。首先要从家里做起。家里的东西,比如父母的抽屉、柜子等不允许宝宝随便乱翻;平时告诉宝宝,哪些东西是他可以随意翻看的,哪些他不能动。给宝宝一个自己的空间,放他自己的东西,父母要也要跟宝宝打招呼或才能动,以培养他这方面的意识。宝宝的好奇心需要呵护,如果宝宝对哪一样东西很好奇但是他不能随便动,可以想别的办法来满足他,比如别人的花草不能随便动,可让他自己动手养一盆花草,但要把握好一个度,不能让宝宝养成见什么要什么的坏习惯。

不要随意接受别人的东西

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告诫宝宝,不仅在家里不能随便翻动家长的柜子和抽屉,去亲戚朋友家,也不能乱动别人家的东西,不能随便到别人家的冰箱里拿东西吃。

明确告诉宝宝,虽然亲戚朋友会说“没关系,这里和自己家一样”之类的话,但宝宝还是不能随便乱动,不能把别人的客气当成随便。别人给东西,也要经过大人同意才能接受。

·亲子心经·

当然父母也要做好榜样,不仅在别人家不随便翻动人家的东西,在自己家里,尤其的宝宝的私人领域中,也不能仗着自己的“权威”随便乱翻宝宝的东西。

学会使用礼貌用语

会使用礼貌用语,代表着有良好的教养。家长平常说话时,要注意讲礼貌。当宝宝帮你做完事后,别忘了说声“谢谢”;对宝宝提要求时,使用“请你……”等,在家里经常听到礼貌用语,宝宝自然而然就会说了。

大多数宝宝在成人的教育下,一般都会说“谢谢”“你好”“再见”“请”等礼貌用语。活泼一点的宝宝还会主动跟熟人打招呼。

教宝宝掌握常用的礼貌用语

但有的宝宝比较胆小害羞,不愿意主动向人问好,有的宝宝甚至见到陌生人时,总想躲到妈妈的背后。这时家长不要硬拉出宝宝逼着他叫“叔叔”“阿姨”,应该首先去除他胆怯害羞的心理。比如经常带宝宝拜访朋友、邻居等,邀请亲戚和邻居家的宝宝来家里玩,让宝宝做主人招待小客人,这样可以逐渐帮助他变得大胆勇敢一些,增强交往的能力。同时,教宝宝怎样礼貌地对待客人,如给客人东西时要说“请”,客人离开时要说“再见”,接受客人的礼物时要说“谢谢”。及时提醒宝宝向别人问好;接宝宝回家时,等待宝宝向老师和小朋友们告别以后再走。

必须掌握的一些礼貌用语

1.您好,是一句表示问候的礼貌语。不论是深入交谈,还是打个招呼,都应主动向对方先问一声“您好”。

2.请,是一句请托礼貌语,请求别人帮助时,要用商量的口吻说“请”或者“劳驾”,而不能用“喂”“哎”呼之。

3.谢谢,是一句致谢的礼貌用语,得到帮助、关注、接受服务时,都应当立即向对方道一声"谢谢"。

4.别客气,当别人感谢时,要说“别客气”,而不能以“恩人”“功臣”自居。

5.对不起,是一句道歉的礼貌语。当打扰、妨碍、影响了别人,一定要及时说一声“对不起”。

6.没关系,当别人赔礼道歉时,要回答“没关系”或“不要紧”,而不能得理不让人,更不能不依不饶、无理取闹。

7.再见,是一句道别的礼貌语。在交谈结束,与人作别之际,道上一句“再见”,可以表达惜别之意与恭敬之心。

事前提醒和教导宝宝

宝宝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即便知道礼貌也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因此父母可适当提醒宝宝。比如,在客人来之前,父母可提醒宝宝:“今天有一位叔叔会带着小妹妹来我们家做客,我们要好好地招待他们,宝宝不能闹腾,等叔叔来时要问‘叔叔好’,然后带着妹妹去旁边玩耍。”当客人来了后,可以让宝宝承担一些作为小主人力所能及的事,如让宝宝向客人递拖鞋、拿杯子、放包等,并及时夸奖宝宝:“宝宝会帮妈妈招待客人了。”当宝宝受到了父母的夸奖和表扬后,以后会表现得更好。

·亲子心经·

父母以身作则,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有的家长会觉得对自己的宝宝,还需要这么客气吗!他们认为礼貌只是对客人而言的,其实不然,礼貌用语表示对人的尊重,你能够尊重客人,为什么不能尊重自己的宝宝呢?

让宝宝学会原谅别人

宽广的胸怀不是天生的,也要靠后天的培养和教育。尤其是在今天独生子女家庭里,更是要注意培养宝宝拥有一个宽广的胸怀,培养良好的性格和人格。

如何教育宝宝原谅别人

在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识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如何教育宝宝原谅别人呢?

首先要创造机会让宝宝多接触同龄人,在交往中互相取长补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性格。当宝宝在交往中遇到矛盾和纠纷时,家长可适当给予抚慰,并帮助宝宝分析事情发生的原因,找出自己或别人的不对之处,明辨是非后,妥善处理。

平时要告诉宝宝,原谅他就是给他改正的机会,原谅有利于增进友谊。而且原谅别人也是给自己机会,如果咬着别人的错误不原谅,对自己也没有好处,反而影响自己的情绪。

白衬衣没有变黑,而你却成一个小黑人了

一天,一个小男孩,从幼儿园出来气冲冲地跑到接他的妈妈跟前,大声的哭诉。他的妈妈看到宝宝生气的样子,就把他拉到身边,离开人群想和他谈一谈。小男孩气呼呼地说:“大伟太讨厌了,我现在特别希望他遇上几件倒霉的事情。”

他妈妈听了后没有说什么,一路上儿子愤愤不平,骂骂咧咧跟着妈妈回了家。

到家后妈妈走进厨房,找到一袋木炭对小男孩说:“我的儿子,你把前面挂在绳子上的那件白衬衣当做大伟,把这些木炭当做倒霉的事情。你在这里用木炭投白衬衣,每投中一次,就象征大伟遇上一件倒霉的事情。”

小男孩觉得好玩,他拿起木炭就向衬衣上投去,可是由衬衣挂的比较远,结果小男孩投完了所有的木炭,却没有几块投到衬衣上。这时妈妈问:“你现在感觉如何?”小男孩说:“累死我了,我很开心,因为我砸中了好几次,在白衬衣上留下了好几个黑点子”母亲发现儿子没有明白她的意图,就让儿子去照照镜子,小男孩惊讶的发现自己满身都是木炭,脸上只能看到牙齿是白的。母亲这时才说道:“你看,白衬衣没有变黑,而你却成一个小黑人了。你想在别人身上发生一些倒霉的事情,却在自己身上发生较多倒霉的事情。亲爱的儿子,人们的坏念头虽然在别人身上兑现了一点,别人倒霉了,但是在自己身上却留下了难以消除的污迹。”

父母一定要教宝宝掌握原谅的标准。分清是非,正确处理所发生的问题,哪些应采取原谅的做法,哪些不可以原谅。首先要明白原谅、忍让不等于没有原则,不是放弃批评与反抗。对小是小非,没有严重后果的个人冲突,无意的损伤等尽可能地不要计较,要加以忍让与原谅。对影响友谊与集体荣誉,会造成较大损害或故意做出的破坏行为等,绝对不可容忍,更不可原谅。

在阅读中培养宽广的胸怀

宝宝喜欢看故事书,父母要多给宝宝讲一些关于原谅的小故事,并无意中赞美故事中会原谅别人的小主人公们,让宝宝知道原谅是值得赞扬的,是一种好品质。

还可结合故事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告诉宝宝怎样才能拥有一个宽广的胸怀,比如,不要斤斤计较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要欣赏他人的优点,不要嫉妒等等。

·亲子心经·

经常教育宝宝心胸要宽广,要宽以待人,对待他人要热情等。告诉宝宝,待人要和蔼,像很小的不是原则性的事情,没必要斤斤计较,更不要发火和出口伤人,因为我们有很多更大的事情要做。在这样积极的影响下,宝宝也会变得越来越大度。

日常生活中的礼仪

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虽说不像正式场合那么重要,但也能看出一个人的教养和礼貌程度。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处处存在,不光是去客人家时要遵守,平时在自己家里也应该让宝宝遵守,这样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形成。平时在吃饭、接物待人、走路、坐立等细节方面都要注意提醒宝宝。

行走时的礼貌

行人之间要相互礼让,尽量为长者、老弱病残者让路,让负重的人或孕妇、儿童先行。

还要让宝宝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走人行道,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在有规定的地方要自觉走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若需交谈,应靠边站立,不要妨碍交通,并注意安全。

礼貌问路

在问询之前要热情、礼貌的称呼对方。当别人回答了你的问题,应诚挚道谢。如果对方回答不了问题,也要礼貌道谢。

不要取笑残疾人

有很多宝宝甚至大人,都或多或少对残疾人有些歧视,甚至不把他们当人看,对残疾人除了没有丝毫尊重与怜悯之外,甚至会取笑他们,对他们粗俗无礼,这种现象让人很痛心。残疾人他是人,虽然由于某种生理上的缺陷使他和正常人不一样,但他也是有血有肉有感觉的、活生生的人,不是动物也不是怪物。父母们默许自己的宝宝围观攻击残疾人,那就是心中默认残疾人不是人了,这除了没礼貌,更是没有人性。作为大人,爱自己的宝宝,也要让自己的宝宝爱生命,尊重生命。

不能取笑残疾人

小区有个哑巴,50多岁了,没有妻子儿女,和父母一起生活,时而穿得很旧,但洗的还算干净。每到天气好的时候会出来在小区广场上看小孩子玩。经常有一堆小孩子被他吸引,围着他大喊大叫,手舞足蹈。

那个周六傍晚,外面还算比较凉爽,大人们带着宝宝都到广场上玩,大人坐到一起聊天,宝宝自己玩,哑巴也出来了,宝宝停下脚底的滑板就凑上去了,有个小男孩大概五六岁的模样,很兴奋地冲着他学着哑巴的腔调喊叫,哑巴也乐得大声喊叫着,周围的小宝宝都一片欢腾,像围观一个怪物或者稀有动物一样围观着。这时一个男孩将手里什么东西扔到哑巴背上,好像是皮球之类的东西吧,然后其他宝宝一哄而上找东西往哑巴身上扔,有水果核,有不怕摔的玩具等,哑巴刚开始还笑着躲着和宝宝玩着,但随着宝宝激情上涨,越来越过火的玩笑,看出来哑巴有些生气了,叫声更尖锐,面红耳赤,冲着扔他的宝宝大叫。这时有几个大人过去拉宝宝了,还有些大人做着一起欣赏宝宝的表演呢。

大人说话宝宝不要打断

宝宝的自我中心意识很强,大都认为整个世界(包括父母)都是他自己的,总想把大人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这边来,在大人说话时不断地打断以获得注意,但宝宝并没有打断大人说话的概念。等到了宝宝三四岁后,便会理解打扰的涵义,宝宝的短期记忆也会发育充分,使他能够记住自己的想法。这时教宝宝“不要打断大人说话”才真正管用。宝宝善于模仿,所以可以利用他的这个特点给他树立一个好榜样。不管什么时候,如果你打断他(或别人)时,要自己停下来说:“抱歉,我打断了你,请继续。”宝宝经常听到大人使用“打扰了”“抱歉”之类的用语,也会模仿着使用,虽然宝宝还不懂这些语言背后的真正含义,但也会有所领会,因为他会发现和使用这些语言的人待在一起很开心。

吃饭时不说笑

吃饭时说笑不礼貌,而且也很危险。因为人的气管和食管是靠一个小部件分别盖上、打开的,说话当然就引起气管口的开、合。两件事情一起做协调不好,食物就容易跑到气管里去,堵塞气管,让人喘不上气来。

当然,不是说一顿饭板着脸吃,一句话都不说。在不嚼饭时说说话也可使进餐气氛和谐,但最好说点轻松的小话题,别在进餐时说笑话,又是说又是笑得很不雅观,且不健康。

正确的站姿

当然对宝宝的要求没有那么高,只要站端正,保持自然就行,不要扭着身体歪着站,两手也不要插在裤兜里,或者乱动。

良好的坐姿

让宝宝不要在沙发上爬上爬下;坐时要上身端正,两腿放正,不要斜躺在椅子或沙发上,也不要将两腿撇开,或者将脚搭在茶几或沙发上。

正确的步态

抬头挺胸,两臂自然前后摆动,脚步轻而稳,目光前视,不要左顾右盼、东张西望。行走时不要左右摇晃,疯疯癫癫,也不要边走边向后看,更不要忸忸怩怩。

·亲子心经·

一些父母认为在宝宝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重要的事情都要认真对待,不得马虎,但一些小礼节是一桩小事,很容易被误解为属于“不拘小节”之列。其实,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小事,而是事关宝宝人际交往的大事,父母和宝宝要把它当做一件“大事”来看待,而且要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