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宝宝的思维能力
思维通常也叫思考,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不是人一生下来就会的。人的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因素。人与人之间的思维能力差异很大,如果在宝宝很小的时候就从点滴开始,注意培养宝宝的思维能力,将使他一生受益匪浅。
丰富宝宝生活的环境
在宝宝还是婴儿的时候,父母可以在摇篮的上方悬挂一些彩色的小球,或简单的色彩鲜艳的玩具,或能发出声响的东西如小风铃等,供宝宝醒着的时候看和听;随着宝宝的长大不断提供合适的玩具;1岁左右的宝宝能行走了,要为他提供一个活动的空间,让他自由地进行各种活动;3岁左右的宝宝可以和他一起看电视动画片,一边看一边讲给他听;多带宝宝到室外走走,看花草树木、各种动物等等。
让宝宝学会独立思考
年龄小的宝宝遇到疑难问题,总希望大人们给他答案。有些父母就真的把答案告诉宝宝,这样的结果是当时解决了问题,但从长远来说,对发展宝宝智力没有好处。而高明的父母,面对宝宝的问题,提示宝宝寻找答案的方法。
让宝宝经常处在问题情景之中
当宝宝爱提各种各样问题的时候,周围的大人要跟宝宝一起讨论、解释这些问题,大人们的积极主动对宝宝影响很大。宝宝大了以后,有的不爱向父母们提问题了,这时父母们应该主动提出一些问题引起讨论,包括家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有时,父母们应放下架子,向宝宝请教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这些做法,对发展宝宝思维大有好处。
鼓励宝宝积极思维
好动、好问是宝宝的天性。宝宝经常会将玩具或家里的用具、摆设拆开,想看看里面是怎样的?父母平时不要将重要的东西放在宝宝手边,并要叮嘱宝宝,这些东西很贵重,不能拆开。有不用的可拆卸东西可鼓励宝宝去拆,并与宝宝一起探索其中奥妙。如果宝宝不小心拆了父母的重要东西,也不要过分斥责宝宝,以免挫伤他的积极性。
引导宝宝提高语言能力
通过语言中的语法和语义,宝宝才能脱离具体的动作和形象,开始抽象的逻辑思维。语言是表达思维的工具,有了词才能对事物进行概括和间接的反映。语言的发展对思维能力的提高能起很大的作用。
搞家庭智力竞赛
利用节假日进行,父母们和宝宝轮做主持人,谁来主持,谁准备竞赛题目,设立小奖品或其他奖励措施。为了增强气氛,可以请亲友或其他小伙伴参加。准备过程和竞赛过程都是训练脑力的过程。
给宝宝提供民主的气质
父母不能压抑宝宝,应该为宝宝提供宽松的环境,激发宝宝的创造性和思考欲望。如果过于压抑宝宝,只会造成宝宝服从、懦弱、唯命是从的性格,使思维闭塞。
让宝宝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面对问题,有时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使宝宝有兴趣去寻求答案。因为标准答案有时并非只有一个。
答案不只有一个
有一道智力题:一个房间里点燃了5支蜡烛,吹灭了1支,问第二天早上还剩几支蜡烛?宝宝稍许思考,便会很快答出“一支”,即被吹灭的那支蜡烛。宝宝确实没答错,多数父母对宝宝这样的回答往往也不会有什么疑义。而事实上,此类智力题简单想起来“标准答案”都只有一个,但经过多向思维,就知道能有许多正确的答案。可见,这里存在着一个父母是不是重视宝宝思维能力训练的问题。
答案“一支”当然是正确的。但设想一下:如果燃着的四支蜡烛在夜里有一支被风吹灭呢?如果四支当中有一支较大,因而到了第二天早上仍在燃烧呢?如果……那么答案显然就不只是“一支”了。
这就给我们启示:许多问题,我们不应该仅满足于为宝宝提供一个标准答案,或是满足于宝宝答案的标准。
跟宝宝一起收集动脑筋的资料和故事
能让宝宝转动脑筋的资料和故事有很多,包括真人真事、童话故事、寓言等等。父母们可以和自己的宝宝共同收集这些故事,整理好放在书柜的一角。空闲时间,大家可以翻阅这些资料,互相讨论感兴趣的问题。
给宝宝独处的空间
如果家里有条件,应该给宝宝提供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随着宝宝自理能力的日益增强,这种必要性更为明显。即便是家里没有条件给宝宝提供个人房间,也应该给宝宝独处的空间和时间。独处对培养宝宝的思考能力十分重要。
多鼓励宝宝
宝宝做什么事,当然不包括危险的事情和错误的事情,大人都不应该对宝宝限制过多。如果宝宝失败了,大人应该鼓励他,帮助宝宝找出失败的原因,并鼓励宝宝克服困难,避免失败。
·亲子心经·
为了提高宝宝的思维能力,父母要经常创造一些动脑筋的氛围,鼓励宝宝多思考、多提问、多观察,脑子才会越用越灵。
赏识宝宝的点滴进步
根据加登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每一个正常的宝宝都具有七种智力,或者说具有这几方面的发展潜质。如果我们给宝宝适当的鼓励,提供良好的环境,每个宝宝都有能力将这几种智能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日常生活中只要父母留心发现,每个宝宝都应该有值得赞赏的地方。赏识宝宝,首先从发现宝宝的点滴进步开始。
相信宝宝的潜能
其实宝宝虽然年纪小,但“功利”心却不小,每当宝宝做某事时,如果父母用赏识的口吻给予肯定,宝宝就会尽力做得更好,以得到父母的更多赏识与夸奖。
比如让4岁的宝宝自己穿衣服,不要说:“你现在自己穿上衣服,下午就给你买雪糕。”而只需说:“我想你已经长大了,能够自己穿上它了。”在这样的提示下,他努力穿好了,就会感到自己确实已长大了,就会在此后每天的努力中巩固这种感觉,从而自信心大增。
及时发现及时鼓励
宝宝做了好事,有了进步,最好当时给予夸奖和鼓励。这样,宝宝才能得到最大的满足,把后面的事情做得更好。
跳绳
今天下午,我和五岁半的女儿跳绳,她第一次连着跳了6下,接着是9下,然后14、19、21下。我和她一起欢呼祝贺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可接下来是20下,她一看最后一次没上次多很不愉快,她说绳子不好用,我说宝宝你用大人用都不好用的绳子还能跳20下以上,已经很不简单了,况且到了一定的限度再往上进步本来就不容易啊,如果每次都有这么大的进步那岂不打破世界纪录了!女儿听了我的话有些兴奋,在我的鼓励下,她又跳了一次,竟跳了24个!
弹钢琴的小男孩
小张是少年宫的钢琴老师,这段时间,她正在教一批新学生学钢琴。在这批宝宝中,有一个叫鲁明的小男孩,他刚6岁,很乖巧,学钢琴很认真,虽然刚开始的时候入门比较慢,但后来慢慢地进入了状态,弹得越来越好,小张觉得这个宝宝很有潜力。可是,小张发现鲁明已经两个周末没有来学琴了,于是她拨通了鲁明家的电话,接电话的正是鲁明。
“鲁明,这两个周末怎么没有来学琴呢?”“妈妈不让我去了。”鲁明小声地说。“为什么不让你来了呢?家里有什么事吗?”“没什么事,因为妈妈认为我学不好,再学下去也是耽误时间。”“怎么会呢,你学得很努力,进步也很快,妈妈为什么会这么说?”“我每次学完琴回家,妈妈总让我弹给她听。每次弹完,她都说弹得不好,一点进步都没有,就不让我学了。”挂上电话,小张为鲁明的妈妈感到悲哀。无视宝宝的进步,仅仅因为宝宝没有达到“最佳”或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标准,就全盘抹杀宝宝的成绩,这是对宝宝的一种伤害和扼杀。
学会赏识挫折中的宝宝
许多父母在宝宝不尽如人意时会冷言冷语、冷面相加,宝宝的自信被打击得支离破碎,还谈什么上进?作为父母,在宝宝表现“差劲”时,说一句由衷的鼓励比批评十句管用。发现并赏识宝宝的进步,不仅影响到宝宝学习和做事的效果,而且还会影响到宝宝对学习和做事的态度。我们发现,宝宝喜欢某一门课程,很多时候是因为放学回家后有人愿意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并肯定他们的进步。有的宝宝喜欢音乐课,因为回家后可以唱歌给爸爸妈妈听;也有的喜欢数学课,因为回家后算数经常得到妈妈的赞扬。
假如你的宝宝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那就让他做一棵默默无闻的小草吧,他一样可以给你带来春天的美丽;假如你的宝宝不能成为一片汪洋,那就让他做一朵最小的浪花吧,他同样可以带给你跳动的喜悦;假如你的宝宝不能成为一位名人,那就让他做一个平凡的人,无论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或是普普通通的工人,也无论是一名军人还是一位商人,只要他诚实、正直、善良、上进,为父母者都应感到骄傲,只要培养出来的宝宝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已经足够了。
·亲子心经·
宝宝在学习或者生活中总会有一些让父母不满意的地方,如做事没有别人快,脑筋没有别人聪明,但是,宝宝一直都在进步,这才是最重要的。父母应该珍视宝宝的进步。在宝宝看来,只要自己取得一点点进步,父母就应该是高兴的,就应该表扬自己。
帮宝宝插上想象的翅膀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在素质教育中,想象是宝宝创新思维的翅膀。宝宝借助这一翅膀,可通向创造的王国。丰富和培养宝宝的想象力,对发展宝宝的智力非常重要。想象力不是生来就有的先天素质,而是后天开拓的结果,它是完全能够培养的一种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宝宝的想象力呢?
不要用知识束缚宝宝的想象力
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测验,给幼儿园的宝宝、小学生、中学生分别看图形“O”,问:“这是什么?”结果大多数中学生说是“零”或英文字母“O”;小学生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这么回答,另一部分小学生则回答是个“面包圈”“眼镜片”;而幼儿园的宝宝却说了许多小学生、中学生、成人们根本没有想到的东西——“眼泪”“围棋”“表”等等,让我们不得不惊叹于小宝宝的想象力。
倾听中让宝宝放飞“奇思妙想”
虽然宝宝的知识经验没有成人丰富,但却更富有想象力,因为他们脑海中没有太多的固定“答案”与“思维模式”。想象力成长所需要的土壤是放松、宽容、自由与多样。因此,如果宝宝对父母早已认为不是问题的问题苦思冥考时,请允许他的“奇思妙想”。
宝宝提出的问题可能会稀奇古怪,这正是宝宝想象力的最初表露。这时对宝宝提出的问题,父母不能采取避而不答的方式或不耐烦的态度,而应该不失时机地给予肯定或加以引导,以培养宝宝发散思维的能力。
星星是从哪里来的
妈妈正在做包子,5岁的小女儿坐在小凳子上看着。女儿忽然提了一个问题:“星星是从哪儿来的?”妈妈没有急于回答,而是说:“你想想看”。女儿出神地注视着母亲揉面的动作。母亲揉面,揪面团,擀面饼,包包子……
看了好一阵子,女儿突然说:“我知道星星是怎么做出来的了,是用做月亮剩下的东西做的。”
妈妈听了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特别激动地亲吻了自己的女儿:“宝贝,你的想象真奇特。”爸爸听了这件事以后也非常高兴,拉过女儿给她讲女娲造人的传说……
但在现实生活中,宝宝的“奇思妙想”常常会遭到成人的打击——“星星本来就有的,有什么好想的,快点背书吧!”“你就会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老师讲的却什么也不知道。”“你去看看书上怎么写的!”
我们成人在不知不觉中将宝宝引入一个不需要想象、只需要记忆的世界,最终,这些宝宝也变得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只会重复前人的知识与技能,不会突破与创造。所以,如果你认为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就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留意你对宝宝“奇思妙想”的反应。
在艺术活动中激发宝宝的想象力
美术和音乐活动是发展宝宝想象力的有效途径。要鼓励宝宝尽情地画,并及时给予指导,让宝宝画意愿画,主题画、填充画、涂物画,鼓励宝宝大胆想象,大胆尝试,这不仅可以激发宝宝的兴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而且可以丰富他们的想象力。音乐也能激发宝宝的想象力,音乐可以促进宝宝去做相应的律动及相应的游戏。根据音乐编动作,通过语言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也可使宝宝产生相应的想象。
白纸变童话
一个折纸游戏中,宝宝学会折小兔子后,把小兔子贴在了纸上。这时妈妈问:
“小兔子生活在哪里啊?”
宝宝就给小兔子画了一个漂亮的房子,还有绿草地、美丽的小花。接着妈妈又问:“你知道小兔子吃什么东西吗?”
“它最喜欢吃萝卜,我得给它画些萝卜!”宝宝高兴地继续做着。“你觉得小兔子还需要什么呢?”“还需要朋友、妈妈、爸爸、玩具……”宝宝开始设计出越来越多的东西。原本只贴了一只小兔的白纸,现在不但有了漂亮的房子、绿色的草地、美丽的鲜花、可口的萝卜,还有在跑步的小乌龟,另一只穿着裙子的小兔,大大的蘑菇、飞翔的小鸟、高高的太阳、弯弯的小溪,别提有多热闹了。
此外,父母还可让宝宝多做一些“收尾”工作。年幼的宝宝独立完成一件事情的能力有限,比如说画画,父母先画一个小猪的头,然后让宝宝画耳朵、嘴巴等,父母再画身体,再让宝宝加东西,这样不仅鼓励了宝宝想象,更让宝宝有参与的“成就感”。
让宝宝在生活中展开想象的翅膀
想象力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而是在丰富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积累、激发出来的。优秀的绘本和动画片不可缺少,而真实的生活体验更加重要。
奇思妙想的彤彤
彤彤是个想象力丰富的宝宝。她会把我戴着手套的手指头当成毛毛虫,并很认真地与“毛毛虫”对话;她会指着书皮上大大的逗号兴奋的大叫“小哨子”等等。
每每看到彤彤在丰富的想象下无比快乐可爱的小模样,我心中总是涌动起莫名的温暖和感动!
在我们家每个周末都是全家出动,亲近人与自然的时间。看到树上的知了皮,彤彤好奇地发问,我们便带她一起寻找知了在地上的家,讲解知了生成的过程。彤彤听完,兴奋地对着树上的知了大叫:知了知了,我拣到你脱下的衣服了,我给你穿上吧!看到地上的蒲公英,彤彤就用力的吹啊吹,还高兴地说着:妈妈你看,我把“蒲公英的种子吹上蓝蓝的天空”,呵呵,这可是故事书里的话啊,你看彤彤一下子就理论结合实际了!
和宝宝一起编故事
一般宝宝小的时候,表达能力有限,只能被动地听故事。大一点儿就会有主动编故事、讲故事的冲动和热情,这是锻炼表达能力的好方法,也是发展想象力的好机会。父母一定要抓住宝宝这个敏感期,鼓励、引导宝宝多想多说。
彤彤编故事
彤彤在两岁半后有了讲故事的激情,那段日子她特爱听大灰狼和小羊的故事,可是我一讲到“大灰狼说我要吃了你”时,彤彤就要打断改编一下,今天讲大灰狼吃饱了不饿,明天讲彤彤用拳头打、用小辫顶大灰狼,后天又说从高楼上背着螺旋桨冲向大灰狼,再后来又让大灰狼吃掉了出场救小羊的爸爸,我吓了一跳,彤彤却得意地说:春天来了,山上还会长出一个新爸爸来!哈哈,真是旧爸爸不去,新爸爸不来啊,好一个机灵鬼怪的小家伙。
就这样连续一周,彤彤每天都推陈出新,编出不同的方法对付大灰狼。现在彤彤根本不需要谁给开头了,拿个小本子就像模像样的开讲了,内容五花八门,极富有跳跃性。这时你可不能光顾着笑,还要给予及时地响应和适当地引导,让宝宝的思路更加宽广。毕竟童心可嘉,讲什么故事并不重要,保护积极性才是第一位啊!
一起就地取材制作玩具
现在的宝宝玩具很多,但新鲜感过后宝宝就很少问津了,可是你有没有尝试过跟宝宝一起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呢?
就地取材
我家彤爸就极其聪明,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一张废旧光盘,和彤彤一起夹上一圈小木夹便成了风火轮;一张破纸,捅几个洞就做成一张面具。出去玩沙子忘带工具了,没关系,彤彤爸把喝完的奶茶、酸奶杯子洗干净,再找几颗褐色的石子、采几个树叶和树枝!你肯定疑问这些东西能玩沙子吗?别急,你看彤彤已经把沙子装到奶茶杯里认真的搅拌呢,不一会小家伙兴冲冲地告诉我“奶茶做好了!”——沙子奶茶。妞妞又把酸奶杯里装满沙子,“妈妈,你看沙粥也做好了”——沙子做粥,有创意吧!再把树叶插在上面就成了“青菜沙粥”;用酸奶杯扣个圆柱体,上面点缀上石子、插上树枝,就变成了“带巧克力豆、点着蜡烛的生日蛋糕”了。
用童真的心陪宝宝一起玩耍
陪宝宝玩是每个父母的必修课,但是陪宝宝玩时你是否保持一颗童真的心呢?陪宝宝玩时我们要放下身份、忘记年龄,迅速进入宝宝设计的故事情境,并要突出宝宝领导和主动地位!
·亲子心经·
其实宝宝天生就长着一对想象的翅膀,而我们大人要做的就是给予善待、呵护、鼓励、引导,使他们无拘无束地翱翔在知识的天空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和宝宝站在同一条“快乐”线上
彤彤在纸上信手涂鸦,再不像我们也齐声赞扬;彤彤要当老师,我们就变成小手背后的幼儿园小朋友;彤彤变成奥物曼、黑猫警长和葫芦娃,我们就赶紧变成怪兽、一只耳和蛇妖,声音和动作还得有形象的配合哟;那天彤彤在看动画片,我喊她吃饭,意犹未进的小家伙给我来了句:我现是在孙悟空,你是猪八戒,你得叫我猴哥!这不都乱辈了嘛!不过为了彤彤“角色扮演”游戏的“剧情需要”,咱该牺牲就得牺牲啊!要不我一批评指正,有可能泯灭了彤彤的个性和想象力!
培养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
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是天生的,父母要从小注意培养宝宝在这方面的能力。对于宝宝来说,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好的方法莫过于游戏和日常生活实践。
实际活动是宝宝思维发展的源泉
看看下面这位母亲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宝宝开发思维的:
妈妈的经验
我是这样引导自己的宝宝从玩水的活动中增长智慧的:一盆水,此外是火柴杆、积木、竹筷、铁钉、曲别针、塑料盖、玻璃球……让宝宝自己去玩,宝宝将各种东西放进水盆,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沉到水底,宝宝在玩耍中发现,木质的、塑料的都是轻的,于是作出凡是轻的东西都能浮在水面上的肯定判断。重的东西都沉在水底,铁钉是重的,玻璃球是重的,所以铁钉、玻璃球沉在水底,宝宝轻松地作出了正确的推理。当爸爸拿出一只空铁盒问宝宝:“这只铁盒会沉还是会浮?”
宝宝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沉”。可当盒子放进水中,却高高地浮在水面上,宝宝在摆弄盒子时发现盒子是空的,空盒子尽管是铁的,也能浮起来。
让宝宝按照各种标准练习归类
学习分类法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东西根据某些相同点将其归为一类,如根据颜色、形状、用途等。在归类过程中宝宝会注意力集中,认真思考物品之间的关系,从而增强其观察能力。
生活中的归类游戏
取红色、黄色、白色等不同颜色的小球各若干。父母任意取出一种颜色的小球,让宝宝取颜色相同的小球,进行配对。当家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宝宝时,还可以进行“看谁拿得对和快”的游戏。也可以准备一些颜色相同但形状不同的物体,让宝宝分类、配对,以训练宝宝对图形的观察和判断能力。
父母还可以准备一副扑克牌,让宝宝按花色形状分成几堆,如按方块和红心等。随后,可以让宝宝按红色和黑色分类,最后可按数字分类。
让宝宝认识大群体与小群体
教给宝宝一些有关群体的名称,如家具、运动、食品等,使宝宝明白,每一个群体都有一定的组成部分。同时,还应让宝宝了解,大群体包含了许多小群体,小群体组合成了大群体。如动物——鸟——麻雀。
图片分家游戏
准备一些图片:壁虎、葡萄、葱头、蝴蝶、西瓜、白菜等,要宝宝分别地把它们归入“动物”“水果”“蔬菜”类里,看宝宝能否独立完成。这种训练方法可使宝宝初步判断掌握事物的属种关系,模糊地知道事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还可同宝宝这样做游戏:确立一个种属概念,如动物,然后每人用交叉对话的方式分别说出一个动物的名字(如兔子、猫、狗、猴……),一次只说一个,而且不许重复。类似的种属还有:蔬菜、水果、玩具、衣服等等。
·亲子心经·
宝宝的时间观念很模糊,掌握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理解其含义,对宝宝来说是必要的。父母可有意识地加强宝宝对一些时间词语的印象,如:“在……之前”“立即”或“马上”等。
让宝宝理解基本的数字概念
不少学龄前儿童,有的甚至在两三岁时,就能从1“数”到10,甚至更多。父母在宝宝数数时,不能操之过急,应多点耐心。同时,还应注意使用“首先”“其次”“第三”等序数词。也可用日常生活中的数字关系,帮助宝宝掌握一些增加减少的概念。
掌握一些空间概念:父母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机会引导宝宝,比如:“请把勺子放在碗里”。对于宝宝来说,掌握“左右”概念要难些。
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爱因斯坦说过:“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将失去生活的最大乐趣”。
成功者都或多或少有些“与众不同”或“超凡脱俗”的个性,这两个词语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够展示并表达独具特色的思想,有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宝宝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爱思考的习惯。父母应多用心思、借助日常生活的一些细节、琐事以及一些游戏,帮宝宝将他的大脑“转动”起来。
营造一个思考的氛围
在生活中,营造思考的氛围,对宝宝形成独特的个性,表现有创新意识的思维、举动非常重要。我们不能因为宝宝小或以为宝宝不懂事,需要大人照顾等而把他看成是大人的附属品,要知道宝宝也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个体,应该允许他们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空间。
倾听宝宝叙述自己的想法
宝宝的想法常常是天真、幼稚、甚至可笑的,尽管如此,父母仍要抓住他们谈话中有趣的、有道理的论点,鼓励他们深入地“阐述”,使他们尝到思考的乐趣,以增强自我探索的信心。
在游戏中“动脑”
宝宝都喜欢玩水、玩沙子,而在此过程中他们会遇到许多“难题”,这时,守在一旁的父母最好不急于给出答案,要给宝宝时间,鼓励他们“启动”自己的大脑去解决。
神奇的万花筒
童童盯着万花筒看了好一阵,随后摆弄来摆弄去,终于,把它的外壳拆下来了,发现里面有三片镜子,有小花片,还有塑料盒。噢,原来如此!看明白了,童童试图把万花筒复原,却屡试屡败。他跑到妈妈跟前,指着一堆“零件”说:“坏了!”面对这种情况,妈妈如何应对?比较好的方法是,平静地对宝宝说:“宝宝先回忆一下刚才是怎么一点点拆下来的,再自己想想办法,说不定你能装好呢!”
然后,给宝宝独处的空间和时间、自己解决难题。如果过一段时间宝宝还弄不好,妈妈再来和他共同解决难题。如此,宝宝就经历了一个思考的过程,从中受益。
带着宝宝走出家门
在户外玩,是引发宝宝思考活动的大好时机,比如给宝宝提个醒儿:我们来看看蜗牛爬树、蜘蛛织网和蚂蚁搬家,好吗?然后,做出向宝宝求教的姿态:“妈妈不明白,蜗牛怎么总把身体缩在壳里呢?蚂蚁为什么不自己把面包搬回洞里呀?你要是知道,告诉妈妈,可以吗?”在这种氛围中,宝宝非常喜欢开动脑筋。如果宝宝说不到位,妈妈再讲给宝宝听,或者一起到书中找答案。
博物馆、科技馆也是宝宝的好去处,不过,这需要妈妈和宝宝一边看一边聊:“如果恐龙复活了,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假如没有竹子,还会有大熊猫吗?”便于宝宝根据眼前的事物,联想到更多的内容,养成遇事思考的习惯。
让宝宝在“破坏”中研究
每个宝宝仿佛都是破坏大王。但仔细分析,毁东西其实正是宝宝思维活跃的表现,在这种时刻,他们需要的是父母的宽容与指导,丝毫的批评和斥责,都会抑制宝宝思考和探索的萌芽。
给宝宝提个问题
父母在与宝宝一起看故事书时,可将画面上的人物或景物等内容指给宝宝看,便于他认识;宝宝再长大一些,父母不妨把图中的人物、动物、景物等的高矮、大小与远近的关系讲给宝宝;看书过程中向宝宝提问:“这棵树和这间蘑菇房哪个高?为什么蘑菇房看起来比树还高呢?”“如果袋鼠从河边走过来,是变大还是变小?”父母可以根据故事情节、画面的内容,及宝宝的实际水平,设置一些适当的问题,引领宝宝去思考。当然,也可以引申开来:“汽车越来越远和越来越近,我们看起来会有什么不同?”这样,把书中的内容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拓展了宝宝的思维。如果父母与宝宝互换角色,相信宝宝会更感兴趣。
探究水的秘密
瑶瑶把一小瓶水倒入另一个大一点的瓶子中,左看右看之后,又倒回原来的瓶子。就这样反反复复,不解地问妈妈:“在这个瓶子(大一点的瓶子)里,水怎么变少了?”妈妈没有直接回答她,而是递给了她一个更小的瓶子:“把水放这里,试试看。”结果,瓶子装满了,水还剩了一半。瑶瑶又试了几个来回,突然开窍了:“这些水放在大瓶子里就觉得少、放在小瓶子里就觉得多……”
水是一种富于变化的“玩具”,宝宝百玩不厌。妈妈不妨顺应宝宝的兴趣,让想一想:水是怎么来的?它有什么用处?水是怎么给花“解渴”的?启发宝宝尽量说出多种答案。当然,妈妈也可以和宝宝做个小试验:把水调出各种颜色,再将一支支白色的花插入不同颜色的水中,观察花的变化。亲自实践之后,宝宝知道了花是怎么吸水的,同时也能发现“思考”的奥妙,享受思考的乐趣。
·亲子心经·
父母在培养宝宝思考能力这方面要防止“功利”思想,即便宝宝没学到明显的知识、没增长什么“本事”,但他们兴致勃勃地探索、游戏状态也很有价值,这不仅是宝宝思维的锻炼,也能优化宝宝的性格。
让宝宝自己去感觉
不会独立思考的宝宝,就没有独立性。要培养宝宝的独立思考,就要提供一些机会给宝宝自己去思考,去感觉:什么对,什么错,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深谙人脑“用进废退”的原理,宝宝思考越多、越独立,智力发展就越快,不要多余的帮助,更不要代劳,给宝宝自己思考、自己解决、自己着急的独立空间,只有在远超出宝宝能力范围的事情上,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培养有创造力的宝宝
创造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宝宝越小思维越活跃,父母要从小培养宝宝在这方面的天赋,充分发挥宝宝的潜能。
千变万化的纸张
准备一些彩色文具纸、剪刀、细线等东西,将彩纸剪成大小不同的小方块,教宝宝叠不同形状的东西,如小船、飞机、青蛙、长嘴鸟、传声筒、望远镜等。
刚开始妈妈和宝宝每人拿一块纸,妈妈折一下,让宝宝跟着做,妈妈的动作要慢,让宝宝有足够的模仿时间,并指导宝宝叠成之后,告诉宝宝这是什么。训练几次后给宝宝一块纸让他自己叠,没有必要非得让他叠出与妈妈的完全一样,可让宝宝自己随心所欲地折叠,充分发挥他自己的创造能力,并不断鼓励宝宝:“宝宝真棒,叠得真好看!”等宝宝叠出一个花样后,猜测宝宝叠的都是什么东西,如“这个是小鸟吗?”“是小飞机吗”等。
不要将剪刀给宝宝。
抓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宝宝的创造力的培养应渗透于日常的点点滴滴之中。因此,父母要抓住发生在宝宝身边的每个细微行为或动作,以激起宝宝的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让宝宝的创造潜能发挥到极致。
客厅游戏
经常在客厅里布置一些障碍物,如沙发、矮桌子、婴儿车等,然后坐在这些障碍物的另一边拍手叫宝宝:“宝宝过来,宝宝来妈妈这里”,宝宝可以绕障碍物走过去,也可掀起桌裙钻过矮桌子,也可以从沙发上过去爬,总之到达妈妈那里的“路径”有多条。
妈妈要观察宝宝的选择,并引导宝宝不断发现新的路径和方法,如:“宝宝从桌子下面爬过来呀”“宝宝从沙发上爬过来呀”等。妈妈要不断变换位置,让宝宝从不同的方向过来找。
妈妈不要过分担心宝宝会摔倒,但要保证障碍物要稳固,地面上不能有危险东西,如带利刃和棱角的家具、用品等。
·亲子心经·
在培养宝宝的创造力时要注意过程,加以启发和引导,而不是追求结果。父母要留心观察生活,启发宝宝在生活细节中发现、创造。
给宝宝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
父母可在各自小家庭中为宝宝辟出了一个空间,对喜欢拆、装、提问的宝宝不再压抑或听之任之,而是尽可能地为他提供方便。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创造力的形成和发挥有着很大的关系,应该鼓励宝宝创造性的学习、探索,应该尊重宝宝的个性需要,对大胆质疑和创新应该表示赞同、肯定。如有的宝宝以前喜欢拆装些电动玩具,父母经常会训斥他。其实,父母可以和宝宝一起快乐地探究电动玩具的奥秘所在。
培养宝宝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突破原有的知识,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扩散,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进行思考的方法,它是通过知识、观念的重新组合,找出更多更新的可能的答案、设想或解决办法。
从幼儿期就开始培养宝宝的发散性思维,这对宝宝长大后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有促进作用,同时还可提高宝宝解决问题的能力。3岁以前的宝宝还不具备深层思维的能力,在这一阶段,父母所需要做的主要是让宝宝的动作协调起来,为今后的思维发展打下基础。父母可以给宝宝创设一个轻松、有趣、愉快的游戏环境,促进宝宝萌发思考的兴趣,并尽量让宝宝自己动手操作,使宝宝经常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之中,从而在娱乐中帮助宝宝形成发散性思维。
一物多形的扩散
例如:将清水分别装在圆形杯子里和方形杯子里,让宝宝观察它们的形状有什么不同;或者让宝宝想一想,如果将冰块放到热水里,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将手放到冒着热气的杯子上,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等等。
推荐游戏——横切苹果
平时我们习惯竖着切苹果,苹果核被切成两只小耳朵的形状。这次就和宝宝一起横着切苹果,看看苹果核的横切面会是一个什么形状呢?实验之前,问问宝宝这个问题,激发他思考力和好奇心。然后手把手地帮助宝宝把苹果横切开,让宝宝观察切好的苹果核是什么形状。原来是个五角星呢,是不是很意外呢?你可以和宝宝再切几只苹果,看看是不是每次都是五角星呢?要注意,刀子不要太大、太锋利,不要弄伤宝宝。
一物多用的扩散
准备一些日常用品,如饮料瓶子、纸张、毛线等,拿出一样问宝宝:“这个东西能干什么?”并引导宝宝回答出多种答案。
推荐游戏——这个东西还能干什么
妈妈拿一个跟毛线问宝宝:“毛线是做什么的?”宝宝可能会回答,“是给宝宝织毛衣的。”妈妈可继续问“还能做什么呢?”宝宝可能回答“还能给宝宝织帽子”等。这时妈妈可诱导宝宝继续回答,如“还可以把宝宝的玩具系在小床上”“还可以给宝宝编手链戴在手上”“还可以做成毛线球滚着玩”等等。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宝宝尽可能多地说出每种东西的用途。
一物多变的扩散
父母可以利用橡皮泥的可塑性,教宝宝用橡皮泥捏出各种各样的小东西。父母尽管放手让宝宝自由地发挥、大胆地创造,让他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想象力随心所欲地捏玩。必要时给宝宝提供一些辅助性材料,如牙签、羽毛等。父母可启发、诱导宝宝动脑筋,比如:圆圆的泥块四周插上牙签就是太阳,插上羽毛就是小鸡。宝宝一旦获得成就感,便会更积极地去创造。
推荐游戏——捏橡皮泥游戏
妈妈边唱着儿歌边将橡皮泥捏成一只小鸡,告诉宝宝:“这是小鸡”,让宝宝观察一会儿后将小鸡还原成泥巴状,教宝宝自己捏,妈妈唱歌宝宝捏,捏完小鸡还可以捏鸭子和小猫等。
不要求宝宝捏的多么逼真,关键要鼓励宝宝自己动手捏起来,让他随意地发挥。一块橡皮泥变成多个小动物,宝宝一定会很好奇,使劲地捏出各种形状来,欣赏自己的“杰作”,这有利于宝宝的发散性思维发展和形象思维能力培养。
一形多物的扩散
父母引导宝宝,让他尽可能地说出一些形状相同或相似的物品,例如,圆形的盘子、碗、月亮、太阳、杯子、脸庞等等;正方形的桌子、书本等等。
推荐游戏——这个像什么
准备1支画笔和1块画板,在画板上任意画一些图形,让宝宝说说每个图形像什么东西。比如画一个椭圆形,宝宝或许说不出来这是一个椭圆形,但可以和具体的物品联系起来,比如:鸡蛋、梨、芒果……你也可以先让宝宝信手涂鸦,然后由你根据宝宝“画”的基本图形进行加工,添改成为一个比较明显的图案,比如小兔、小鸭、帆船等。这样不仅能让宝宝有成就感,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画画游戏,可以锻炼宝宝的发散性思维。
一因多果的扩散
带宝宝玩“如果……将会……”的游戏。比如:父母可以让宝宝想一想,“如果没有太阳,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如果天上不下雨,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如果每一个人都随地扔垃圾,城市将会变成什么样子?”等等。
宝宝正处于思维发展、开拓的时候,作为父母,一定要引导宝宝,让他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在生活中,父母可以时时刻刻加强对宝宝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对父母来说,要让引导成为一种习惯,对宝宝来说,要让他子觉得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乐趣。
·亲子心经·
引导宝宝多角度思考问题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引导可以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只要父母用心,就不难发现问题。一个小小的现象,就可以引发宝宝一大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