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我的财务我监管
32359700000003

第3章

2.1财务报表谁关注

企业对外发布的财务报表,是根据全体使用人的一般要求设计的,并不适合特定报表使用人的特定要求。报表使用人要从中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重新排列,并研究其相互关系,使之符合特定决策要求。

企业财务报表的主要使用人有七种,他们的分析目的不完全相同:

1.投资人

为决定是否投资,分析企业的资产和盈利能力;为决定是否转让股份,分析盈利状况、股价变动和发展前景;为考查经营者业绩,要分析资产盈利水平、破产风险和竞争能力;为决定股利分配政策,要分析筹资状况。

2.债权人

为决定是否给企业贷款,要分析贷款的报酬和风险;为了解债务人的短期偿债能力,要分析其流动状况;为了解债务人的长期偿债能力,要分析其盈利状况;为决定是否出让债权,要评价其价值。

3.经理人员

为改善财务决策而进行财务分析,涉及的内容最广泛,几乎包括外部使用人关心的所有问题。

4.供应商

要通过分析,看企业是否能长期合作;为了解销售信用水平如何;是否应对企业延长付款期。

5.政府

要通过财务分析了解企业纳税情况;遵守政府法规和市场秩序的情况;职工收入和就业状况。

6.雇员和工会

要通过分析判断企业盈利与雇员收入、保险、福利之间是否相适应。

7.中介机构(注册会计师、咨询人员等)

注册会计师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可以确定审计的重点。财务报表分析领域的逐渐扩展与咨询业的发展有关,在一些国家“财务分析师”已成为专门职业,他们为各类报表使用人提供专业咨询。

财务报表分析的一般目的可以概括为:评价过去的经营业绩;衡量现在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根据分析的具体目的,财务报表分析可以分为:流动性分析;盈利性分析;财务风险分析;专题分析,如破产预测、注册会计师的分析性检查程序等。

2.2小小报表用处多

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

1.财务报表的内容

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和财务报表附注。

(1)资产负债表:它反映企业资产、负债及资本的期末状况。

(2)利润表(或称损益表):它反映本期企业收入、支出及盈利的表现。

(3)现金流量表:它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的来龙去脉,具体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三部分。

(4)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它反映本期企业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变动及本期利润分配情况,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相互关联。

(5)财务报表附注。

在财务报表中,如果附有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告,它的可信性将会更高。所以在年股东大会上,财务报表一般要附有审计报告。

2.分析财务报表的作用

总体上看,分析财务报表的作用一般可以包括三个方面:

(1)衡量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

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目前有多少资产,分布与占用情况如何;企业的资金从何处取得,其融资结构如何;了解企业经营方针,尤其是投资管理的方针和企业内部资金流转的情况,借以判断企业在经营上有无进取心,财务上是否稳妥可靠;了解企业一系列的重大财务问题,如购进新资产的资金来源是靠企业本身的营业盈余还是靠借债或发行股票,营业所得的资金与借款流入的资金的比例是否恰当;等等。熟知各项会计信息,可以为企业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了解企业目前财务状况的真相,以衡量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评价企业未来发展的潜在能力。

(2)评价企业过去生产经营的业绩。

企业财务报表只能概括地反映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如果不将报表上所列数据进一步加以剖析,势必不能充分理解这些数字的经济意义,不能充分掌握数据所传递的信息。这样,就无法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企业经营成果的大小、企业经营管理是否健全以及企业发展前景如何做出有事实根据的结论。因此,不论报表编得如何精细,也不管报表上的数据如何重要,要进行正确的决策,还需要对报表数据进一步加工,对其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和解释。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其他报表使用者,要根据财务报表上的各项数据,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加以考虑和分析研究,了解企业过去的生产经营业绩,如利润的多少、投资报酬率的高低、销货量的大小、现金流量等。根据上列各项财务报表信息和指标,借以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经营成果的大小和经营管理上的得失,并与同行业相对比,以评价企业的成败得失。

(3)预测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企业的未来经营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下进行的,都要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并受客观经济规律的支配。企业为了科学地组织生产经营,最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在规划未来的经济活动中,必须善于从客观的经济条件出发,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据以做出正确的决策。在这些方面,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可从经济活动这一复杂的现象中,把那些偶然的、非本质的东西摒弃掉,抽出那些必然的、本质的东西,然后针对目前的情况,权衡未来发展的可能趋势,并做出相应的决策。对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通过分析,加工改造,提高质量,使之形成与预测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有相关性的高级信息,从而提高经济决策的科学性。

2.3报表分析有步骤

财务报表分析就是在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其他信息来源,利用特定的方法,对企业当前状况做出综合评价,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使会计信息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财务报表分析一般应按以下分析程序进行操作。

1.确定分析目的

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首先是明确分析目的,比如对盈利情况进行分析,据以预测未来年度的盈利能力,称为盈利性分析;对企业获取现金流量能力进行分析,以分析企业的支付能力,据以制定现金管理政策,称为流动性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具有广泛的用途,企业短期投资者分析财务报表的目的在于了解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便于短期投资决策;企业长期投资者分析财务报表的目的则着重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为长期行为提供决策依据;股东分析财务报表的目的在于获悉企业的经营业绩、获利能力、财务状况及资本结构等因素,这些因素对股票价值的高低具有重大的影响;企业管理人员分析财务报表的目的在于及时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检讨其得失,并及时发现问题所在,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使企业能够稳定发展;注册会计师分析财务报表的目的在于以独立超然的地位,采用合理的方法与程序,明确指明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报表,是否公允表达某特定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税务机关分析财务报表的目的在于查核纳税义务人是否如实申报有关税收。

2.搜集所需资料

财务会计报告是企业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资料来源,为了全面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还需要搜集其他资料,如市场前景、产销情况、员工构成、技术开发,以及预测、计划、定额和标准等资料。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所需资料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1)财务报表。

企业在会计期间编制的、对外报送的财务报表,主要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有关附表等。

(2)注册会计师的查账验证报告。

注册会计师依照国家有关法规及一般公认会计原则,采用必要的查账验证程序,对企业财务报表予以验证后,应提出查账验证报告,对验证后的财务报表表示意见。财务报表分析者、银行、其他贷款机构及投资人等,对于注册会计师所提出的查账验证报告,一般是比较信任的。因为注册会计师必须在查账验证报告中对验证后的企业财务报表是否公允、是否合理发表审计意见。

(3)企业的会计政策。

企业的会计政策是指该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所依据的各项会计原理、原则与方法,以及对这些原理、原则与方法的特殊应用。

(4)其他资料。

其他资料指通过其他途径取得的相关资料,如其他专业性机构、投资咨询服务机构、行业性协会、证券交易所等所提供的有关资料,有关企业预算、计划、总结、规划的材料以及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当年度生产经营与未来展望的评价等,这些均可为财务报表分析者提供必要的会计资料。

(5)调查核实所获得的资料。

原始资料是粗糙的、零碎的、表象的、感性的,甚至是有错的,所以需要经过核实,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6)进行对比分析所需的资料。

掌握有关计划资料、历史资料和同行业的先进资料,可以全面深入地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对所搜集的各项报表资料反映出的各项经济指标,同有关的计划、历史资料、同行业的先进资料进行对比,有利于找出差距和应深入分析的重点。

在充分搜集了财务报表资料以后,还必须按实事求是的原则,严格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貌进行加工。只有这样,才能客观地、公正地、如实地反映企业经营的本来面目。

3.确定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服从于分析目的,应当根据不同的分析目的,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如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往往需要用到回归分析法;对流动性的分析,往往需要用到比率分析法;对计划执行情况的分析,往往用到因素分析法等。

4.具体分析计算

根据所掌握的数据资料,采用一定的分析方法,特别是采用一定的财务指标,进行指标计算,然后根据计算得出的指标,层层分解和辨析。比如,在进行计划执行情况的分析时,找出指标之间的差距,分析差距形成的原因;在进行未来趋势预测时,就要在指标计算的基础上,剔除其中隐含的非正常因素,从而对未来趋势作出判断。

通过分析矛盾,确定差距以后,还应当揭示各项报表资料所隐含的重要关系及相互间的影响程度。这是因为,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所依据的报表资料都是综合性较高的经济信息,它们之间隐含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它们之间关系的形成与变动,经常是很多正反因素交互作用、互相抵销的结果。对于这类综合信息就要进一步分析形成隐含关系的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才能具体确定哪些是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哪些是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哪些是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等,以利于追根究底,探本寻源,明确区分影响这些指标完成程度的原因及责任,查明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主要因素和真正原因。

5.报告分析结果

在分析报告中,应对分析时期、分析过程、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和依据做出交代,对分析的主要内容和结果作出概括,同时还应当对分析资料、分析方法的局限性作出说明等等。这些将在下面的章节作具体的说明。

2.4分析方法帮你忙

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有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两种。

1.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对两个或几个有关的可比数据进行对比,揭示差异和矛盾。比较是分析的最基本方法,没有比较,分析就无法开始。

比较分析的具体方法种类繁多。

(1)按比较对象分类(和谁比)。

[1]与本企业历史比,即不同时期(2~10年)指标相比,也称“趋势分析”。

[2]与同类企业比,即与行业平均数或竞争对手比较,也称“横向比较”。

[3]与计划预算比,即实际执行结果与计划指标比较,也称“差异分析”。

(2)按比较内容分类(比什么)。

[1]比较会计要素的总量。

总量是指报表项目的总金额,例如总资产、净资产、净利润等。总量比较主要用于时间序列分析,如研究利润的逐年变化趋势,看其增长潜力。有时也用于同业对比,看企业的相对规模和竞争地位。

[2]比较结构百分比。

把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转换成结构百分比报表。例如以收入为100%,看损益表各项目的比重。结构百分比报表用于发现有显著问题的项目,揭示进一步分析的方向。

[3]比较财务比率。

财务比率是各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反映其内在联系。比率的比较是最重要的分析。它们是相对数,排除了规模的影响,使不同比较对象建立起可比性。财务比率的计算是比较简单的,但对它加以说明和解释是相当复杂和困难的。

分析的核心问题在于解释原因,并不断深化,寻找最直接的原因。财务报表分析是个研究过程,分析得越具体、越深入,则水平越高。如果仅仅是计算出财务比率而不进行分析,什么问题也说明不了。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是依据分析指标和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指标的影响程序。

企业的活动是一个有机整体,每个指标的高低,都受若干因素的影响。从数量上测定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可以帮助人们抓住主要矛盾,或更有说服力地评价经营状况。

因素分析的方法具体又分为:

(1)差额分析法。

例如固定资产净值增加的原因分析,可分解为原值变化和折旧变化两部分。

(2)指标分解法。

例如资产利润率,可分解为资产周转率和销售利润率的乘积。

(3)连环替代法。

依次用分析值替代标准值,测定各因素对财务指标的影响。例如影响成本降低的因素分析。

(4)定基替代法。

分别用分析值替代标准值,测定各因素对财务指标的影响,例如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

在实际的分析中,各种方法是结合使用的。

2.5资产负债表

1.基本常识很重要

(1)资产负债表之结构。

资产负债表由表首、表身和表尾三部分组成。

[1]表名、编号、编表单位、报表反映的日期、数据单位。

[2]表格内容和金额数据,是报表的主体,它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为基础,把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分为左右两方。

左方反映企业的各项资产;

右方反映企业的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左右两方的总计数应相等。

[3]填报的各位责任人及签字。

(2)阅读资产负债表之原理。

如前所述,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这是一张静态报表。它是根据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相互关系,按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基本会计恒等式,依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顺序,把企业在一定时期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出来的。由此可见,资产负债表须根据编制报表日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的期末余额填列。

(3)资产负债表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前面已经提过,资产负债表好似一幅静态的图画,又似一张快照。那么,资产负债表可以告诉我们哪些方面的信息呢?

[1]企业的实力。这是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方的内容告诉我们的。企业有多少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通过资产负债表一目了然。

[2]企业的负债。一般的企业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债务,这些债务就列在资产负债表的“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方,我们很容易从中找到相应的项目和数据,了解一下该企业的负债情况,有多少是流动负债,有多少是长期负债。

[3]企业的自有资金。在资产负债表的“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一方,我们可以从所有者权益各项目了解到企业的资产有多少是由自有资金换来的。

实质上说,资产负债表各项目就是资产负债表要告诉我们的信息,可以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方面分别逐项理解,也可以将三方面综合起来理解,具体的方法在本章中会详细加以介绍。

2.正确阅读是前提

(1)资产项目的阅读。

[1]“货币资金”项目,反映企业期末持有的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等总额。

[2]“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存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固定资产清理”“生产性生物资产”“油气资产”“无形资产”“商誉”“长期待摊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其他非流动资产”等项目,反映企业期末持有的相应资产的账面余额扣减累计折旧(折耗)、累计摊销、累计减值准备后的账面价值。

[3]“存货”项目还反映建造承包商的“工程施工”期末余额大于“工程结算”期末余额的差额。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项目,反映长期应收款、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待摊费用等资产中将于1年内到期或摊销完毕的部分。

“其他非流动资产”项目,反映企业期末持有的“衍生工具”“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等。融资租赁出租方以及分期收款销售且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长期应收款”项目,反映扣减相应的“未实现融资收益”后的净额(折现值)。

有公益性生物资产的企业,应增设“公益性生物资产”项目,列在“生产性生物资产”项目之后。

(2)负债项目的阅读。

[1]“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其他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专项应付款”“递延所得税负债”“预计负债”等项目,通常反映企业期末尚未偿还的各项负债的账面余额。

[2]“应付账款”项目还反映建造承包商的“工程施工”期末余额小于“工程结算”期末余额的差额。企业预提费用有期末余额的,应在“预收款项”项目中反映。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项目,反映长期应付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预计负债等负债中将于一年内到期的部分。

“其他流动负债”项目,反映企业期末持有的“衍生工具”“套期工具”以及“被套期项目”中将于一年内到期的部分等。

“长期应付款”项目,反映企业除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外的其他各种长期应付款项。其中,融资租赁承租方以及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且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反映扣减相应的“未实现融资费用”后的净额(折现值)。

(3)所有者权益项目的阅读。

“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库存股”“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项目,通常应反映企业期末持有的接受投资者投入企业的实收资本、企业收购的尚未转让或注销的本公司股份金额、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余额等。

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的企业,可以增设“外币报表折算差额”项目,列在“未分配利润”项目之后。

3.懂得编制为基础

无论你是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还是一名普通的员工,都应该对上市公司粉饰报表、转移数据的手段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有必要在实际操作中了解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资产负债表“期末余额”栏内各项数字,一般应根据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主要包括以下方式:

(1)根据总账科目余额填列。

资产负债表中的有些项目,可直接根据有关总账科目的余额填列,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等项目;有些项目则需根据几个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计算填列,如“货币资金”项目,需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三个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的合计数填列。

(2)根据明细账科目余额计算填列。

如“应付账款”项目,需要根据“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项目,需要根据“应收账款”和“预收款项”两个科目所属的相关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计算填列。

(3)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账科目余额分析计算填列。

如“长期借款”项目,需要根据“长期借款”总账科目余额扣除“长期借款”科目所属的明细科目中将在一年内到期,且企业不能自主地将清偿义务展期的长期借款后的金额计算填列。

(4)根据有关科目余额减去其备抵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如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项目,应当根据“应收账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坏账准备”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固定资产”项目,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备抵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等。

(5)综合运用上述填列方法分析填列。

如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需要根据“原材料”“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周转材料”“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发出商品”“材料成本差异”等总账科目期末余额的分析汇总数,再减去“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

4.财务指标来点睛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用其流动资产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它反映企业偿付即将到期债务的实力。企业能否及时偿付到期的流动负债,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好坏的重要标志。对债权人来说,企业只有具备充分的短期偿债能力,才能保证其债权的安全,即按期收取利息,到期收回本金。对投资者来说,如果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发生问题,就会牵制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大量精力去筹措资金,应付还债,还会增加企业筹资的难度,或加大临时性紧急筹资的成本,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盈利能力。有时一个效益不错的企业,会由于资金周转不灵,无法偿还短期债务而导致破产。

所以,对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主要侧重于研究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关系以及资产的变现速度的快慢。因为大多数情况下,短期债务需要用货币资金来偿还,因而各种资产的变现速度也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和现金负债总额比,下面列举了三种主要的分析方法。

(1)流动比率。

[1]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流动比率是衡量企业资产流动性的大小,判断企业短期债务偿还能力最通用的比率。用于评价企业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前,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该比率表示每1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其还款的保障,它是个相对数,排除了企业规模大小不同的影响,更适合企业之间以及本企业不同历史时期的比较。通常认为,企业流动比率越大,表明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企业财务风险越小,债权人越有保障,安全程度越高。由于变现能力较差的存货在流动资产中约占一半,一般认为流动比率维持在2:1左右较为合适。它表明企业财务状况稳定可靠,除了能满足日常生产经营的流动资金需要外,还有足够的资金偿付到期的短期债务。

[2]流动比率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流动比率不宜过高。过高的流动比率并不是健康的财务状况,它不仅丧失机会收益,还会影响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和获利能力,可以说是资金使用效率较低的表现。因此,除了注意流动比率的数值外,还应注意企业现金流量的变化。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流动资产中的应收账款数额和存货的周转速度是影响流动比率的主要因素。

计算出来的比率,只有和同行业平均流动比率、本企业历史流动比率进行比较,才能得出比率的优劣。但要想找出流动比率过高及过低的原因,还必须分析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所包括的内容以及经营上的因素。

由于债权人注重以流动比率衡量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所以有的企业为了筹借资金,有意在会计期末采用推迟购货、允许存货跌价、抓紧收回应收账款、尽可能在偿还债务以后再商借等方法,粉饰其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状况,提高流动比率。因此,在进行报表分析时,除了观察流动比率和现金流量的变化之外,还应当对不同会计期间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状况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

流动资产中包含的存货、预付账款等能否足额、迅速地转换为现金,是有疑问的。如果流动性较差,即使流动比率很高,也不能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很强。为了更真实地揭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我们还可以使用速动比率这一指标进行评价。

(2)速动比率。

[1]速动比率指标的计算。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用于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用于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

速动资产是流动资产扣除存货的差额。扣除存货的原因:在流动资产中存货的变现速度最慢;由于某种原因,部分存货可能已损失报废还未作处理;部分存货已抵押给某债权人;存货估价还存在着成本与合理市价相差悬殊的问题。因此,从谨慎的角度来看,把存货从流动资产总额中扣除而计算出的速动比率,会更加可信、更加令人信服。

此比率越大,对债务的偿还能力就越强;但如果速动比率过高,则又说明企业因拥有过多的货币性资产,而可能失去一些有利的投资和获利机会。通常认为,正常的速动比率为1,即在无须动用存货的情况下,也可以保证对流动负债的偿还;如果速动比率小于1,则表明企业必须变卖部分存货才能偿还短期负债。这个比率应在企业不同会计年度之间、不同企业之间以及参照行业标准进行比较,方能得出较佳的判断。

[2]速动比率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速动资产中仍含有应收账款,如果应收账款的金额过大或质量较差,事实上也会高估速动比率。在评价速动比率指标时,应结合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分析应收账款的质量。

速动比率同流动比率一样,它反映的是会计期末的情况,并不代表企业长期的财务状况。企业为筹借资金可能会人为地粉饰速动比率,所以应进一步对企业整个会计期间和不同会计期间的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情况进行分析。

(3)现金比率。

[1]现金比率指标的计算。现金比率是指现金类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它能反映企业直接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

可立即用于偿付债务的现金类资产越多,偿还即期债务的能力较强。

[2]现金比率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现金比率不应过高。现金比率越高,表明企业通过负债方式所筹集的流动资金没有得到充分地利用,企业失去投资获利的机会越大,所以并不鼓励企业保留更多的现金类资产。一般认为,该比率应在20%左右,在这一水平上,企业直接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不会有太大问题。

对于经营活动具有高度的投机性和风险性、存货和应收账款停留的时间比较长的行业,对现金比率进行分析非常重要。

对财务发生困难的企业,特别是发现企业的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变现能力存在问题的情况下,计算现金比率就更具有实际意义。它能更真实、更准确地反映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5.莫让谎言蒙蔽双眼――报表真实性探析

(1)几种常见的虚假报表。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资料,一般不对外公开,而财务报表则是公开给报表使用者的。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如果是虚假的,其直接结果将是误导报表使用者,使其做出错误的决策。

假报表最常见的几种形式是:

[1]虚报盈亏。企业的财务报表必须真实、准确、全面地反映其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但一些企业出于各种目的,置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随意调整财务报表,虚报或瞒报经营业绩,把财务报表变成可随意控制变化的“橡皮泥”,造出为自己所用的财务报表,如有的企业对财政的报表是穷账,以骗取财政补贴等各种优惠政策;对银行的报表是富账,以显示其良好的资产状况,骗取银行贷款;对税务的报表是亏账,以偷逃各种税收;对企业主管部门的报表是盈账,以显示其经营业绩,骗取荣誉等,这些虚假财务报表,无论在宏观上还是微观上,对国家、对企业,甚至对经营者和财会人员本身都是后患无穷的。

例如,某上市公司2007年一次性提取房地产存货跌价准备1.7亿元、长期减值准备1500万元,从而导致账面亏损16970万元。这家企业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目的就是为了“寅吃卯粮”,利用会计政策变更的大好时机,进行利润调整。而事实上,也正是有了这一次“亏个够”,才使得它第二年的中期报表轻轻松松地就实现了“扭亏为盈”。

其实,这一套已经不新鲜了。

从经验上看,每当上市公司在发生资产重组、股权转让、高层领导变动以及其他重大事件的情况下,都会“蠢蠢欲动”,首先想到采用这种方法“打压利润”,或者是“夸大亏损”。通过这样的方式,把今后的亏损有计划地挪到前面,以便在以后新的会计年度能够轻松上阵。在这之中,通常的做法有提取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等。

类似于这样的暗藏玄机,在财务报表中实在是不少见。

[2]移花接木。有些公司眼看公司效益马上支撑不住了,就把应当入账的费用挂靠在“长期待摊费用”账户,通过推迟费用的入账时间,来达到“降低”本期费用的目的。等到以后适当的时机,再把这笔“陈年旧账”拿出来晒太阳,通过某种途径消化掉,或者干脆就把它永远打入“十八层地狱”,把它“冷冻”起来,永世不得翻身。

某上市公司2003年中报的时候,把6080万元的广告费用列入了长期待摊费用,从而使中期报告的每股收益达到了0.72元。在年末的时候,这笔费用一分为二:一部分为商标宣传费用,划归集团公司承担;另一部分为产品宣传费用,留给股份公司自己消化。即使是这样,该企业年末的每股收益也减少到了0.38元。2002年年末更是降低到0.108元。2005年中期,预亏警报终于“呜――”的一声拉响了。

[3]账表不符。财务报表是根据会计账簿分析填列的,其数据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会计账簿所记录的数据,因此,账表必须相符。但账表不相符的情况时有发生。如审计人员审计某企业时发现,资产负债表中账表不一致金额达3.58亿元,主要是编制资产负债表时一些科目归类汇总不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造成表中个别项目金额大于账中金额,个别项目金额小于账中金额;利润表中账表不一致的金额达97亿元,主要是企业在编制利润表时将代理业务收入记入“自营业务收入”项目,虚假增大了企业自营业务。某单位为了压低库存商品结存额,少反映库存积压额,直接在资产负债表中冲减库存商品300万元,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造成账表不符等。

[4]表表不符。有关财务报表之间以及各财务报表内各项目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勾稽关系,如资产负债表内各类资产合计应等于资产总计,流动负债、长期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合计应等于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总计,资产总计应等于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总计;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应与利润分配表中未分配利润一致,利润分配表中净利润应与利润表中净利润数额一致等。

[5]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弄虚作假。这类行为主要是指:

合并报表编制范围不当,将符合编制合并报表条件的未进行合并,不符合编制合并报表条件的反而合并或不按规定正确合并。

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抵销项目不完整,尤其是内部债权债务不区分集团内部和外部的往来,使得合并抵销时不能全部抵销。

合并利润表时内部抵销不完整,外销和内销部分没有正确区分,使得内部金额不能全部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计算错误。

如某企业共有投资项目20个,其中全资子公司3家,控股企业(包括实质上拥有控制权)12家,该企业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只合并了3家全资子公司,对另外12家控股企业未按会计制度规定的权益法合并其财务报表,造成该企业财务报表中资产数额只反映对这12家控股企业的原始投资额,而未反映整个企业的整体资产数额。

某企业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将与内部某子公司的往来款1.7亿元没有进行抵销,而是简单地相加合并,造成合并财务报表中资产负债同时虚增1.7亿元,会计信息失真。

某财务公司为了掩盖信贷资产质量差的现实,在汇总所属部门决算时,将部分逾期贷款转入正常贷款科目,少报逾期贷款20多亿元。

[6]财务报表附注说明不完整。有些企业在某一时期发生了重要事项,如前后各期采用的会计政策发生了变化,但附注对其变化原因、产生的影响等没有做出说明。例如,某企业年初使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结转销售成本应为501万元,但该企业账面记录的结转销售成本为603万元,经查明,该企业为了完成年度销售利润计划,在年中将上半年使用的加权平均法计算结转销售成本,擅自改为定额结转法结转销售成本,造成期末存货增加,本期销售成本降低,从而使销售利润增加,制造完成销售利润的虚假表象,但企业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对此没有做出说明。

(2)虚假资产项目有哪些形式。

资产项目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造假主要表现为多记资产或少记资产,现实中大量的是多记资产,又称虚估、虚列资产,具体有以下几种操作方式:

[1]改变资产确认的条件,将不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不能可靠地计量的资产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入账,故意提前或推迟确认时间和结账时间,将资产提前或推迟入账,虚列或漏列资产价值。

[2]修改资产计量的标准,以计划成本、预计成本代替实际成本,高估或低估资产的入账价值,不遵循稳健性、公允性原则,任意少摊资产的使用损耗价值,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或小于实际价值或者可实现净值。

[3]虚构交易事项,虚增资产,同时虚增负债或所有者权益,扩大资产总额,随意改变存货成本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方法和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的摊销方法。

[4]不按规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不按公允价值反映资产的账面价值,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不予提足或者不予计提,或者计提秘密准备。

[5]资产的损失不予转销而挂账。在会计期末,对存货、固定资产、货币资金及各项投资和债权不进行清理,已发现的潜亏、报废、损毁和短缺的资产价值未予转销或不全部转销,待处理财产损失挂账,有确凿证据证明应收债权和对外投资发生损失以及或有损失不予以预计,致使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资产实际价值。

(3)虚假负债项目有哪些形式。

负债项目包括流动负债、长期负债,造假主要表现为:漏列负债或虚列负债,侧重于漏列负债,又称低估负债。在实际操作中有以下几种操作方式:

[1]改变负债确认的条件,对已经发生的应当履行的现时义务不列为负债,或者将不属于企业的债务入账,故意推迟或者提前确认负债时间或者结账日期,将负债推迟或提前入账,因而漏列、少列负债或多列负债。

[2]变更负债计量的标准,不以实际发生的应付金额入账,故意低估、少列或高估、虚列负债项目账面价值。

[3]违背负债的形成、偿还的会计核算原则。对交易事项应付款、预收款和借款不按实际发生的时间和金额入账,对已经发生而尚未支付的职工薪酬、劳动保险费、利息、大修理费、税金等未预计负债,或者虽已预计但未计入负债项目。虚假还债,凭空转销负债或者增加负债。

[4]通过关联方交易,滥用债务重组政策,冲销负债。

(4)虚假所有者权益项目有哪些形式。

所有者权益项目包括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及留存收益,造假主要表现在虚增或者少计所有者权益。在实际操作中有如下几种操作方式:

[1]实收资本虚假。投资者投入的注册资本未按章程规定缴足且未按规定的比例计入实收资本;现金投入资本并未存入银行;非现金资本投入资本不以经过评估且双方确认的价值入账;外币投入的资本不按规定汇率折合;中外合作企业已归还投资不作为实收资本的减项反映;发行股票募集资本不按面值计入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以及减少注册资本不经过批准。违规将国有股转为法人股和个人股,随意虚增注册资本或抽逃注册资本。

[2]资本公积虚假。通过虚增应收债权、无形资产及存货等而虚增资本公积,或者通过虚假债务豁免将债务转增资本公积,通过虚假评估增值和虚增受赠资产价值扩大资本公积,虚增或虚构投入资产价值而虚增资本(股本)溢价。在采用权益法核算时,无根据地加大被投资企业的资本公积而虚增企业的资本公积,或将其他项目转入资本公积。

[3]盈余公积虚假。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的提取、转入不符合制度规定或不经过审批。已经发生盈余公积的支出或减少不列账冲销。外商投资企业依照规定该提取的储备基金、发展基金等不按规定计提。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不做转销。

(5)如何识别和调整资产负债表的虚假信息。

下面将针对粉饰财务报表的不同手段,具体讨论财务报表粉饰的识别和粉饰金额的调整方法。由于在粉饰财务报表的各种类型中,对投资者和债权人等主体经济利益影响最大的是虚增利润、高估资产、低估负债,因此,在这里重点讨论虚增利润的识别和调整方法。

[1]利用虚拟资产调节利润的识别和调整。资产是指能够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但由于会计中普遍使用权责发生制核算损益,因此,将一些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待处理资产损失等项目列入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而这些项目严格地说是不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不是企业真实的资产,只是一种虚拟资产。这种虚拟资产的存在,就为企业操纵利润提供了一个费用和损失的“蓄水池”。企业可以通过递延摊销、少摊销或不摊销已经发生的费用和损失来增加利润,即通过增加不良资产来虚增利润。制造虚盈实亏的借口较多,如权责发生制、收入与成本配比原则、地方财政部门批示等等。

采用这类方法虚增利润,其共同特点是:虚拟资产多记少摊。识别方法也相对简单,就是重点检查各类虚拟资产项目的明细表以及注意财务报表附注中关于虚拟资产确认和摊销的会计政策,特别注意本年度增加较大和未予正常摊销的项目。如发现有人为操纵行为,应予调整。

[2]利用资产重组操纵利润的识别和调整。资产重组本是通过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来优化企业资本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和实现战略转移的一种方法,但因资产重组需要将企业某些以历史成本记账的资产转换为现时价值,所以,为原资产升值留下了想象空间,导致资产重组被广泛滥用。典型做法是:凭借关联方交易,用上市公司的劣质或闲置资产,以大大高于账面价值的金额,与其控股母公司的优置资产相交换或干脆出售,从而获取巨额利润。这种资产置换如果公正,那么只是将企业本已持有的利得转换为本期利润;如果不公正,则是将关联方交易母公司方的利润转移到子公司。当然母公司之所以这样做,其目的不外乎是想保住上市子公司这个壳资源,为日后从股市上筹措资金打好基础。

识别这种操纵利润的方法并不难,可从利润表的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等项目及其明细表中查出虚增的利润金额,也可以从资产负债表有关长期资产项目及其明细表中查出其置换资产的性质和金额,还可以从财务报表附注的说明中了解资产置换的其他情况。掌握了这些信息,就可调减这部分人为虚增的利润和相应的净资产。

[3]利用关联方交易调节利润的识别和调整。利用关联方交易将关联方交易一方的利润转移至另一方,从而使其利润增加。这种利润操纵常见于国有企业改制而成的上市公司,其目的在于利用上市公司的壳资源从股市上筹措资金。这与跨国公司通行的利用关联方交易,将高税区的利润转移至低税区以降低税负,或将资金从外汇管制严的地区转移至外汇管制松的地区以逃避外汇管制等做法正好相反。

利用关联方交易虚增利润的方式多种多样,既可利用产品和原材料的转移价格调节收入和成本,也可利用资产重组定价获取资产增值收益,利用高回报率的委托经营方式虚增业绩,利用利率差异降低财务费用,利用管理费用、共同费用分摊等方式调节利润,等等。

对转移价格引起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管理费用”等项目脱离实际状况的识别难度较大,要求分析者掌握市场价格和企业的定价政策。在分析识别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财务报表附注说明和相关明细表。如果关联方交易占销售货物和采购货物的比重较大(大于20%),那么,就有必要分析比较关联方交易与非关联方交易的价格差异。如价格差异过大,则有操纵利润之嫌,需要调整因价格差异而影响的利润额。

[4]利用应收和应付款调节利润的识别和调整。把应收账款作为调节营业收入的工具早被广泛使用。如在本年底虚开发票,同时增加应收账款和营业收入,到次年又以诸如质量不符合要求等名义将其冲回,使本年营业收入虚增。当然,如果是为了隐藏部分收入,则可利用推迟开票,将营业收入藏于预收账款之中。除此之外,“高龄”应收账款是最可能发生潜亏的资产项目。因此,在识别和调整由应收款虚增作为利润时,可采用以下方法:

注意剔除异常波动的营业收入中的应收款项。假设某企业营业收入除12月份之外,各月都较为平均,1~11月累计营业收入为7000万元,而12月份一个月营业收入则高达4000万元,且有2600万元是通过应收账款产生的。对此,可以认定企业有利润操纵行为,应将2600万元的营业收入予以剔除。即使次年这一笔2600万元的营业收入没有开红票冲回,这样剔除也是应该的。因为它可能导致次年营业收入减少,是将次年的营业收入前置至本年。

大胆剔除“高龄”应收账款。依据我国会计准则,账龄为3年及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应作为坏账处理,故应将已达到上述标准但未列入坏账的应收账款作为不良资产加以剔除。如某企业本年度利润总额为20000万元,但应收账款明细表中列有账龄在3年及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5000万元,那么将其剔除后,实际利润则只有15000万元。

在正常情况下,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的余额不应过大,如出现余额过大甚至超过应收账款、应付账款余额的异常情况时,就应注意识别是否有操纵利润的情况。

通常其他应收款虚增利润的常见方法主要是:将已损失的资产转入其中,使亏损不体现出来。利用其他应付款隐藏利润的常见方法主要是:将已实现的收益转入其中,使之不列入利润表之中。

识别这类操纵仍然是从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的明细表入手,将属于异常情况的金额从中剔除。如某公司原有一笔债权300万元,债务合同规定该债权的年利率为10%,期限为1年,但从借债至今的3年中,债务人从未支付利息也没偿还本金,经查实,该债务人已经破产,债权已不可能收回,损失已成事实。可是,该公司在其他应收款中的这笔债权却从300万元上升为390万元[300×(1+10%×3)]。显然,该公司有操纵利润的行为,这笔390万元的不良债权应予冲销。

[5]利用利息资本化调节利润的识别和调整。利息资本化本是为了满足收入与成本相配比原则的需要,但在实务中,不少企业将它作为一种操纵利润的手段。用利息资本化方法调节利润比较隐秘,因为不管自有资金还是借入资金,一旦投入使用后就难以区分清楚,这就给企业人为划定资金来源和资金用途大开方便之门,使企业很容易将非资本性支出的利息资本化。从而达到减少本期财务费用、增加本期利润的目的。

要识别这种隐秘性利润操纵比较困难,具体识别法主要是:分析在建工程项目占总资产的比例。一般而言,利息支出资本化的比例应基本与该比例相当。如果资本化的利息支出大于在建工程项目的平均余额与规定利息率之积,那么可以肯定存在操纵利润的行为,应予以调整。

在识别是否存在操纵利润现象过程中,还应注意企业现金流量分析。该分析是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现金净流量总量,分别与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进行比较,以判断企业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的质量。没有相应现金净流量作支撑的利润,质量不如有足够现金净流量作支撑的利润质量高。根据会计基本原理,企业的经营现金净流量不应该长期低于其净利润,因为随着时间推移,按权责发生制核算的结果会与按收付实现制核算的结果间的差异逐渐缩小并趋于零。如果某企业的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其净利润,那么就意味着该企业可能将本应作为费用处理的一些项目变为虚拟资产,而虚拟资产是不可能转化为现金的,即该企业是通过增加虚拟资产来操纵利润。出现这种情况,也应对利润进行调整。

[6]财务报表中技术性差错或舞弊性错误的识别和调整。财务报表中是否存在技术性差错或舞弊性错误,可以利用报表与报表之间、同一报表内各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以及主表与明细表之间的关系和主表与财务报表附注及其说明的关系等来判断。

本期财务报表与前期财务报表之间的关系。本期财务报表与前期财务报表的勾稽关系包括本期报表有关项目的期初数应等于前期报表的期末数,本期报表有关项目的累计数应等于前期报表的累计数加上本期发生数等。有些被粉饰过的财务报表的期初数和期末数会产生较大的差异,有的甚至于根本轧不平。

同一财务报表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同一财务报表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有诸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静态平衡关系、“利润=收入-成本(费用)”的动态平衡关系以及各项目明细数与合计数的勾稽关系等。一般而言,检查以上两类技术性错误比较容易,只要有会计核算和编制报表的基本常识即可。

财务报表与财务报表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财务报表与财务报表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很多,如利润分配表中的未分配利润与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有勾稽关系,资产负债表中有关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之差等于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利润表中的净销货额减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票据)增加额加预收账款增加额等于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等等。检查这类错误,要求熟悉各财务报表的编制理论和编制方法以及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

财务报表主表与附表之间的勾稽关系。财务报表主表与附表之间的勾稽关系有比较简单的明细与合计的关系,也有比较复杂、涉及数张报表发生额和余额的关系。如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明细表,就既与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原价、净值和累计折旧发生勾稽关系,又与现金流量表中的固定资产折旧发生勾稽关系。又如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等明细表,也都存在上述勾稽关系。通过主表与附表的逐项对照,可以判明财务报表编制中是否存在技术性错误或人为操作留下的痕迹。

财务报表与财务报表附注之间的关系。将财务报表与其附注相对照,可以了解企业财务报表的披露政策是否充分合理、会计估计是否科学、会计差错处理是否恰当等方面的信息,为判断企业财务报表是否存在技术性错误提供有用的信息。

财务报表的技术性错误往往与粉饰财务报表的动机交织在一起。因此,纠正财务报表的技术性错误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粉饰过的财务报表。对无技术错误的被人为粉饰过的财务报表的分析和调整其难度较大,特别对无法检查企业会计账簿的财务报表的外部使用者则更是如此。要识别被人为粉饰过的财务报表,分析者应该了解诸如与企业供应和销售相关的市场信息与企业所处行业相关的信息等多种宏观和微观的信息,以及应具备丰富的分析经验。除此之外,还要掌握识别粉饰财务报表的会计分析方法。

2.6利润表

1.基本常识很重要

(1)利润表之结构。

通常情况下,利润表主要反映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构成营业利润的各项要素。从营业收入出发,减去为取得营业收入而发生的相关费用、税金后得出营业利润。

[2]构成利润总额(或利润亏损)的各项要素。利润总额(或利润亏损)是在营业利润的基础上加减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后得出。

[3]构成净利润(或净亏损)的各项要素。净利润(或净亏损)是在利润总额(或利润亏损)的基础上,减去所得税费用后得出的。

目前比较普遍的利润表的结构有单步式利润表和多步式利润表两种。单步式利润表是指将当期所有的收入项目列在一起,然后将所有的费用项目列在一起,收入项目与费用项目相互抵减,即得出当期净损益。多步式利润表是指将当期所有收入、费用、支出项目分别按照一定的标准加以归类,按利润表形成的主要环节列示一些中间指标,如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分步计算当期净损益。我国一般采用多步式利润表格式。

(2)利润是如何产生的。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有偿使用或耗费其他企业提供的产品,向国家上缴税款,向职工提供工作和就业机会,如经营良好还向投资者提供利润分红,因此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益,不但反映在实现利润上,而且还反映在对国家、对个人、对社会和对国民经济所作的贡献上。就工业企业而言,企业利润主要来自主营业务收入;就商业企业而言,企业利润源于商品销售和商品采购的差价。

[1]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也称营业额,是企业用购买的原料、商品生产加工出产品之后,将商品销售出去所取得的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是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的主要来源。决定销售收入变化的因素是产品销售量和产品销售价格。主营业务收入在利润表的最上端反映。

影响主营业务收入变化的因素很多,包括产、供、销各环节。销售收入指标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环节业绩的综合表现,反映着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和业务发展情况。

在进行企业间的比较时,用不含税的销售收入作为比较指标,因为税收要上缴国家,不构成企业的利润。在通货膨胀率较高时,要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结合比较,看增长率是否超过了通货膨胀率。在通货膨胀率较高时期以销售数量的增减变化来表示,更能反映企业业务发展的真实情况。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期末销售收入-期初销售收入期初销售收入

[2]企业生产总值。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有时还不能反映企业报告期内生产经营的真实情况,主要是因为在收入中还存在着存货的增减因素。对于某些大企业来说,企业内部的自建工程也应属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果。

企业生产总值=主营业务收入+企业存货增加额-企业存货减少额

+企业自建工程量

企业生产总值指标也是国民经济统计中计算工业总产值的主要依据,常常用来作为国民经济年增长比较和行业发展比较的依据。

[3]新创造的价值。企业新创造的价值,是指企业通过生产经营,使企业采购的材料或商品转化成新产品之后增加的价值,反映作为产品生产独立主体的生产单位,通过消耗人工、材料、机器设备等各项费用支出,为社会创造的价值。该指标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效益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以新创造的价值指标对行业和企业进行分类,更具可比性。

企业新创造的价值=企业生产总值-企业中间材料消耗

中间材料消耗=材料采购成本+存货增减+对外委托工程

以企业新创造的价值作为增值税的征税基础,避免了重复征税,有利于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发展。例如,有两个销售收入相同的同类企业,一个主要靠外购原料组织产品生产,另一个则是一条龙生产。如果对销售各环节都征税,而不只对增值部分征税,则前一个企业的产品因存在重复征税而使其成本高于后一个企业,从而对销售各环节都征税有利于组建大而全的企业,但不利于组建专业化生产的企业。企业新创造的价值可细分为职工工资、国家税收、折旧等项,可分别计算出各项所占的比重,来说明企业对职工、对国家的贡献。

企业新创造的价值,是国民经济统计中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依据,国民生产总值是国民经济新创造价值的总和。

(3)企业利润的构成是怎样的。

[1]营业利润。不论是工业企业还是商业企业,企业的营业利润是企业营业收入(营业额)扣除材料或商品采购成本、人员工资、设备损耗与折旧、营业税金及附加,增加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之后的余额。工业企业的营业利润主要来自企业新创造的价值,商业企业的营业利润主要是商品的购销差价。

企业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是营业收入扣除企业营业成本和营业税金及附加等之后的余额,反映企业生产、采购、销售各个环节的经济效益。它不受企业筹资方式、营业外收支的影响,是企业新创造价值支付生产经营过程中营业成本和营业税金及附加之后的余额。

营业利润指标非常重要,它是企业自我发展资金的主要来源。企业的营业利润,除了维持和扩大企业再生产的能力之外,还用来归还长期借款、支付所得税、增加资本金、分配红利等。

[2]企业金融利润(投资利润)。企业金融利润是企业长期投资收益和短期融资收益与有关费用的差额,反映企业长期投资、短期借贷等各项金融活动的经济效益。对于股份制企业、对外投资较多的企业和各金融机构而言,这一指标非常重要。随着货币市场的完善和产权、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中金融利润所占的比例将会不断提高,企业融资活动也日益重要。

[3]营业外利润。营业外利润是营业外收入与支出的差额,反映企业营业外收支的平衡情况。营业外利润的多少反映了在企业利润形成中营业外业务所起的作用,主要反映企业捐赠活动、罚款、固定资产出让等方面对企业实现利润的影响。

[4]利润总额。企业利润总额是企业生产经营各方面的最终成果,是企业主营业务、其他业务、对外投资、营业外业务各环节经济效益的综合反映,也是我们对企业获利能力和投资效益、利润分配等进行分析的主要依据。

2.懂得编制为基础

(1)利润表的编制依据是什么。

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应当以自己的经营收入抵补其成本费用,并且实现盈利。企业盈利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表明企业在每一会计期间的最终经营成果。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直接计入当期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利润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1]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其中,营业收入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成本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投资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

[2]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其中,营业外收入(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或损失)。

[3]净利润。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其中,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2)如何编制利润表。

利润表各项目的内容及其填列方法如下:

[1]“营业收入”项目,反映企业通过生产或经营活动,或提供劳务,或进行其他业务活动所取得的收入。“营业收入”通常表现为资产的增加,有时也表现为原有负债的减少。本项目根据“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2]“营业成本”项目,反映企业在生产或经营活动,或提供劳务,或进行其他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成本。“营业成本”通常表现为负债的增加或原有资产的减少。本项目根据“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等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3]“营业税金及附加”项目,反映企业应负担的税金,主要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本项目根据“营业税金及附加”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注意企业收到的先征后返的消费税、营业税等原记入本项目的各种税金,于收到当期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冲减本期的营业税金。

[4]“管理费用”项目,反映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企业的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生的,或者应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工资、办公费和差旅费、修理费、低值易耗品摊销、修理费等)、工会经费、待业保险费、劳动保险费、董事会费(包括董事会成员津贴、会议费和差旅费等)、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矿产资源补偿费、无形资产摊销、职工教育经费、研究与开发费、排污费、存货盘亏或盘盈等。本项目根据“管理费用”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5]“销售费用”项目,反映企业在销售商品和商品流通企业在购入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以及设置销售机构而发生的费用,包括住宿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和广告费。本项目根据“销售费用”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6]“财务费用”项目,反映企业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益(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为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按规定应予资本化的部分,不包括在本项目的核算范围内。本项目根据“财务费用”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7]“投资收益”项目,反映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本项目根据“投资收益”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如为投资损失,以“-”号填列。

[8]“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反映因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而形成的利得或损失。本项目根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如为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以“-”号填列。

[9]“资产减值损失”项目,反映因资产的回收金额低于账面价值而发生的损失。本项目根据资产减值损失的本期发生额填列。

[10]“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项目,反映企业因处置非流动资产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本项目根据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的本期发生额填列;如为处置损失以“-”号填列。

“利润总额”项目,反映企业所实现的利润总额。如为亏损总额,以“-”号填列。

“所得税费用”项目,反映企业按规定应从本期损益中扣减的所得税。本项目根据“所得税费用”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净利润”项目,反映企业实现的净利润。本项目根据“利润分配”账户分析填列。如为净亏损,以“-”号填列。

3.财务指标来点睛

盈利能力就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不论是投资人还是债务人,都非常关心这个项目。在分析盈利能力时,应当排除证券买卖等非正常项目、已经或将要停止的营业项目、重大事故或法律更改等特别项目、会计政策和财务制度变更带来的累积影响数等因素。

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很多,通常使用的主要有销售利润率、销售毛利率、资产净利率。

(1)销售利润率。

销售利润率是指净利润与营业收入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销售利润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销售利润率是衡量企业经营效率的指标,反映了在不考虑非营业成本的情况下,企业管理者通过经营获取利润的能力。销售利润总额的基础,反映企业基本获利能力,一个企业没有足够大的销售利润便不能盈利。

(2)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率表示每一元销售收入扣除销售成本后,有多少钱可以用于支付各项期间费用或形成盈利。

销售毛利率是企业销售净利率的最初基础,没有足够大的销售毛利率便不能形成盈利。企业可以按期分析销售毛利率,据以对企业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的发生及配比情况作出判断。其计算公式为:

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青岛啤酒的销售毛利率为:

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13709219729-8001645253)÷13709219729]×100%

=(5707574476÷13709219729)×100%

=42%

(3)资产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

资产净利率是把企业一定期间的净利润与企业的资产相比较,表明企业资产的综合利用效果。指标越高,表明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说明企业在增加收入和节约资金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否则相反。

资产净利率是一个综合指标。净利的多少与企业资产的多少、资产的结构、经营管理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影响资产净利率高低的原因有:产品的价格、单位产品成本的高低、产品的产量和销售的数量、资金占用量的大小。可以结合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来分析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净利率=净利润÷[(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100%

青岛啤酒的资产净利率为:

资产净利率=净利润÷[(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100%

=598500523÷[(9560722252+11545234601)÷2]

×100%

=598500523÷10552978426.5×100%

=5.67%

(4)净资产收益率(权益报酬率)。

净资产收益率反映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投资报酬率,也叫净值报酬率或权益报酬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是最重要的财务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期初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2]×100%

公式中的所有者权益,如为股份制企业则指股东对企业净资产的权利。股份制企业的全部资产减全部负债后的净资产属股东权益,它包括股本、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

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1]净资产收益率反映的是投资者投资的回报率,因此,要将该指标与银行存款利率相比较。

[2]净资产收益率的高低还要与利润分配率相比较。

[4]净资产收益率的高低要结合净利润的构成进行分析。

青岛啤酒的净资产收益率为: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期初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2]×100%

=598000523÷[(5988335405+5681353956)÷2]

×100%

=(598000523÷5834844680.50)×100%

=10.25%

4.莫让谎言蒙蔽双眼――报表真实性探析

(1)虚假收入项目有哪些主要形式。

收入项目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其造假表现形式主要为虚列收入或隐瞒收入,侧重于虚列收入。

[1]修改收入确认的条件,将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经济业务确认为销售收入;不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故意提前或推迟确认时间和结账日期,将收入提前或推迟入账,造成虚列收入或者少列收入。

[2]改变收入的计量标准,不按企业与购货方或接受劳务方签订的合同或协议金额,也不是按实际交易发生的收入金额确定销售收入,擅自高估收入金额或者随意用红字冲减收入,不按收入净额反映收入而按总额反映收入等。

[3]违反收入的会计核算原则,虚构交易或事项,或利用代购代销进行虚购虚销,虚增主营业务收入,同时虚增主营业务成本;将预收账款等负债作为收入或者将收入作为负债列示;发生销售退回、销售折让不冲减营业收入,建造合同和提供劳务不按合同金额和实际完工进度百分比确认收入,将为第三方收取的款项作为业务收入,将收入直接抵减支出。

(2)虚假成本费用项目有哪些主要形式。

成本费用项目包括存货成本(采购成本、在产品成本、库存产品或商品成本等)、销售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等。造假的主要表现为少列费用或者虚列费用,主要是少列费用。在实际操作中有以下几种方式:

[1]改变费用的确认原则,混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将收益性支出作为资本性支出;不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将当期费用留待以后分摊;不按配比原则,当期实现的收入不结转与其相关的成本和费用,或者人为调节成本费用,少计或多计当期费用。

[2]修改成本费用的计量标准,不以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入账,不按规定的年限、折旧率和原值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摊或少摊无形资产价值。

[3]违反成本的计算规定,不按规定的成本对象归集和分配成本费用,混淆各种产品成本、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制造成本与期间费用、盈利部分与亏损部分之间的成本费用界限,随意改变成本计算方法、成本对象、成本计算期和存货成本的摊销及结转方法,少摊或者多摊当期成本和费用。

[4]利用母子公司进行费用分担与费用转嫁。由于企业与关联方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关联方之间往往利用转嫁费用的方式在关联方之间转移利润,进行盈利管理。这一点在母子公司之间发生得最为明显。在我国,由于上市公司和母公司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很多时候都有费用支付和分摊的问题。严格地说,处理这类问题时,有关各方应本着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制定合理的费用分摊标准,各自负担应负担的部分。但在有些情况下,当企业利润水平不理想时,可能会通过改变费用分摊标准的方式,如母公司调低上市公司应缴纳的管理费标准或免交应交的管理费,母公司承担上市公司的管理费用、广告费用、宣传费用、离退休人员的费用甚至退回以前年度收缴的有关费用等,将费用从上市公司转移,提高上市公司盈利水平,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3)虚假经营业绩有哪些主要形式。

企业经营业绩以利润指标表示,根据粉饰经营业绩的需要,操纵利润的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具体地看,有如下操纵方法:

[1]利润最小化。利润最小化除了可减少纳税之外,还可以将以后年度的亏损前置于本年度,回避企业连续多年亏损的事实。比如我国上市公司如果连续3年亏损,那么将被摘牌。典型的利润最小化的操纵方法有:推迟确认收入、提前结转成本、使用加速折旧法、将应予资本化的费用列入当期损益等。

[2]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的动机容易理解。它不外乎是希望通过提升企业业绩水平来获取本不能获得的经济利益。操纵的典型做法有: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结转成本、潜亏挂账、资产重组、关联方交易等。

[3]利润清洗(利润巨额冲销)。利润巨额冲销的目的,一般是为了回避责任。比如企业更换主要经营者时,新任经营者为了自身的经营目标得以顺利实现,往往会采用这类方法粉饰财务报表。典型做法是:将坏账、积压的存货、长期投资损失、闲置的固定资产、待处理资产盈亏等一系列不良或虚拟资产一次性处理为损失。

[4]利润均衡化。企业将利润均衡化的主要目的是:塑造企业生产经营稳定的外部形象,以获取较高的资信等级,为对外筹措资金打下基础。典型的做法是:利用应收应付账户和递延账户来调节利润,精心设计出企业利润稳步增长的趋势。

(4)虚假财务状况有哪些主要形式。

一个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与其资产负债状况密切相关。因此,粉饰财务状况主要是从操纵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入手。具体地看,有如下的操纵方法:

[1]低估负债。低估负债可从形式上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有利于对外筹措资金。比如企业在争取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时,为了提高信用级别,就有低估负债来降低财务风险的欲望。典型做法是:将负债隐藏于关联企业、对或有负债不予以披露等。

[2]高估资产。高估资产除可获得改善企业财务状况有利于对外筹资的利益之外,还可获得股权方面的潜在利益。例如,当企业对外投资和进行股份制改造时,往往倾向于高估资产价值,以便获得较大比例的股权。典型做法是:编造理由进行资产评估、虚构资产交易业务等。

总之,财务报表的粉饰动机决定了财务报表的粉饰类型。例如以业绩考核、获取信贷资金、发行股票和仕途晋升等为目的,财务报表粉饰一般以利润最大化、利润均衡化以及高估资产和低估负债的形式出现;而以减少纳税、推卸责任等为目标的,财务报表粉饰一般以利润最小化、利润清洗以及低估资产和高估负债的形式出现。就粉饰财务报表对与企业相关利益主体经济利益的影响来看,危害最大的财务报表粉饰是利润最大化或虚盈实亏以及高估资产和低估负债等类型。

2.7现金流量表

1.基本常识很重要

(1)现金流量表之本质。

在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被视为一个整体,企业现金形式的转换不会产生现金的流入和流出。例如,企业从银行提取现金,是企业现金存放形式的转换,并未流出企业,不构成现金流量。同样,现金与现金等价物之间的转换也不属于现金流量,例如,企业用现金购买3个月到期的国库券。根据企业业务活动的性质和现金流量的来源,现金流量表在结构上将企业一定期间产生的现金流量分为三类: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2)现金流量表是企业经营的预警器。

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来说,现金流量表具有明显的优点和重要的作用:

[1]现金流量表能够说明企业一定期间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原因。如企业当期从银行借入1000万元,偿还银行利息6万元,在现金流量表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分别反映借款1000万元,支付利息6万元。这些信息是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所不能提供的。

[2]现金流量表能够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股利的能力。通常情况下,报表阅读者比较关注企业的获利情况,并且往往以获得利润的多少作为衡量标准,企业获利多少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企业具有一定的现金支付能力。但是,企业一定期间内获得的利润并不代表企业真正具有偿债或支付能力。在某些情况下,虽然企业利润表上反映的经营业绩很可观,但财务困难,不能偿还到期债务;还有些企业虽然利润表上反映的经营成果并不可观,但却有足够的偿付能力。产生这种情况有诸多原因,其中会计核算采用的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等所含的估计因素也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现金流量表完全以现金的收支为基础,消除了由于会计核算采用的估计等所产生的获利能力和支付能力。通过现金流量表能够了解企业现金流入的构成,分析企业偿债和支付股利的能力,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和债权人收回债权的信心。

[3]现金流量表能够分析企业未来获取现金的能力。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代表企业运用其经济资源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便于分析一定期间内产生的净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差异;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代表企业运用资金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代表企业筹资获得现金的能力。通过现金流量表及其他财务信息,可以分析企业未来获取或支付现金的能力。例如,企业通过银行借款筹得资金,从本期现金流量表中反映为现金流入,但却意味着未来偿还借款时要流出现金。又如,本期应收未收的款项,在本期现金流量表中虽然没有反映为现金的流入,但意味着未来将会有现金流入。

[4]现金流量表能够分析企业投资和理财活动对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影响。资产负债表能够提供企业一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情况,它所提供的是静态的财务信息,并不能反映财务状况变动的原因,也不能表明这些资产、负债给企业带来多少现金,又用去多少现金;利润表虽然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提供动态的财务信息,但利润表只能反映利润的构成,也不能反映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给企业带来多少现金,又支付多少现金,而且利润表不能反映投资和筹资活动的全部事项。现金流量表提供一定时期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动态财务信息,表明企业在报告期内由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获得现金,企业获得的这些现金是如何运用的,能够说明资产、负债、净资产的变动原因,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现金流量表是连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桥梁。

[5]现金流量表能够提供不涉及现金的投资和筹资活动的信息。现金流量表除了反映企业与现金有关的投资和筹资活动外,还通过附注方式提供不涉及现金的投资和筹资活动方面的信息,使财务报表使用者能够全面了解和分析企业的投资和筹资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通过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能够给广大报表使用者提供大量有关企业财务方面尤其是关于企业现金流动方面的信息,但这并不意味着对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就能够替代其他财务报表的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只是企业财务分析的一个方面。而且,同任何分析一样,现金流量表分析也有其局限性,这主要表现为:

报表信息的有效性。报表中所反映的数据,是企业过去会计事项影响的结果,根据这些历史数据计算得到的各种分析结果,对于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动,只有参考价值,并非完全有效。

报表信息的可比性。可比性一般是指不同企业,尤其是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之间,应使用相类似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将不同企业的现金流量表编制建立在相同的会计程序和方法上,便于报表使用者比较分析一个企业在不同时期以及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偿债能力和现金流动状况的强弱和优劣。对于同一个企业来说,虽然一致性会计原则的运用使其有可能进行不同期间的比较,但如果企业的会计环境和基本交易的性质发生变动,则同一个企业不同时期财务信息的可比性便大大减弱。对于不同企业来说,它们之间的可比性比单一企业更难达到。由于不同企业使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例如,存货的计价、折旧的摊提、收入的确认以及支出资本化与费用的处理等,为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对各个企业的现金状况进行比较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报表信息的可靠性。可靠性是指提供的财务信息,应做到不偏不倚,以客观的事实为依据,而不受主观意志的左右,力求财务信息准确可靠。事实上,编制现金流量表所采用的各种资料的可靠性往往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使得报表分析同样显得不够可靠。因此,投资者绝不能完全依赖于报表分析的结果,而应和其他有关方面的资料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

(3)现金流量表的内容。

现金流量是指一定会计期间现金的流入和流出。现金流量表首先对企业的现金流量进行合理的分类。依据企业经济活动的性质,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产生的现金流量一般可以分为三类,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经营活动是指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比如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经营活动主要包括:销售商品房屋、转让土地、提供劳务、出租房屋、发包工程、征用和批租土地、购买设备材料、接受劳务、缴纳税款等。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是指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其中,长期资产是指固定资产、在建固定资产工程、无形资产、其他资产等持有期限在1年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资产。投资活动主要包括取得或收回投资,购建和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等。作为现金等价物的投资属于现金内部的变动,不包括在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中,如购买3个月或更短时间内到期的债券等。通过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可以分析企业的投资活动获取现金的能力以及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对企业现金流量净额的影响程度。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是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包括企业向投资者筹集资金引起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发生增减变化的活动以及企业向债权人筹集资金引起债务规模发生变化的活动。表现为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发行短期和长期应付债券收到的现金、向金融企业借入短期和长期借款收到的现金等现金流入以及分配股利或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支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租赁费所支付的现金等现金流出。

现金流量表的结构也正是按照此分类得来的。

2.懂得编制为基础

(1)了解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阅读现金流量表时,想要更好地鉴别虚假现金流量表项目,可以通过了解现金流量表的填列和编制方法,帮助阅读者规避虚假现金流量表对决策的影响。

在具体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可以采用工作底稿法或T形账户法编制,也可以直接根据有关科目记录分析填列。

[1]工作底稿法。采用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是以工作底稿为手段,以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数据为基础,对每一项目进行分析并编制调整分录,从而编制出现金流量表。在直接法下,整个工作底稿纵向分成三段,第一段是资产负债表项目,其中又分为借方项目和贷方项目两部分;第二段是利润表项目;第三段是现金流量表项目。工作底稿横向分为五栏,在资产负债表部分,第一栏是项目栏,填列资产负债表各项目名称;第二栏是期初数,用来填列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期初数;第三栏是调整分录的借方;第四栏是调整分录的贷方;第五栏是期末数,用来填列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期末数。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部分,第一栏也是项目栏,用来填列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项目名称;第二栏空置不填;第三、第四栏分别是调整分录的借方和贷方;第五栏是本期数,利润表部分这一栏数字应和本期利润表数字核对相符,现金流量表部分这一栏的数字可直接用来编制正式的现金流量表。工作底稿法的程序是:

第一步,将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和期末数过入工作底稿的期初数栏和期末数栏。

第二步,对当期业务进行分析并编制调整分录。调整分录大体有这样几类:第一类涉及利润表中的收入、成本和费用项目以及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通过调整,将权责发生制下的收入费用转换为现金基础;第二类是涉及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中的投资、筹资项目,反映投资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第三类是涉及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中的投资和筹资项目,目的是将利润表中有关投资和筹资方面的收入和费用列入现金流量表的投资、筹资现金流量中去。此外,还有一些调整分录并不涉及现金收支,只是为了核对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期末数变动。

在调整分录中,有关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事项,并不直接借记或贷记现金,而是分别记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有关项目,借记表明现金流入,贷记表明现金流出。

第三步,将调整分录过入工作底稿中的相应部分。

第四步,核对调整分录,借贷合计应当相等,资产负债表项目期初数加减调整分录中的借贷金额以后,应当等于期末数。

第五步,根据工作底稿中的现金流量表项目部分编制正式的现金流量表。

[2]T形账户法。T形账户法是以T形账户为手段,以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数据为基础,对每一项目进行分析并编制调整分录,从而编制出现金流量表。采用T形账户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程序如下:

第一步,为所有的非现金项目(包括资产负债表项目和利润表项目)分别开设T形账户,并将各自的期末期初变动数过入各该科目。

第二步,开设一个大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T形账户,每边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个部分,左边记现金流入,右边记现金流出。与其他账户一样,过入期末期初变动数。

第三步,以利润表项目为基础,结合资产负债表分析每一个非现金项目的增减变动,并据此编制调整分录。

第四步,将调整分录过入各T形账户,并进行核对,该账户借贷相抵后的余额与原先过入的期末期初变动数应当一致。

第五步,根据大的“现金流量表”T形账户编制正式现金流量表。

(2)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提供了哪些“幕后真相”。

现金流量表附注适用于企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各类企业。

企业应当采用间接法在现金流量表附注中披露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

现金流量表附注的具体内容如下:

[1]“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项目。

“资产减值准备”项目,反映企业本期计提的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油气资产减值准备等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折旧”“油气资产折耗”“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项目,分别反映企业本期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油气资产折耗、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

“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项目,分别反映企业本期计提的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项目,反映企业本期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发生的损失。

“固定资产报废损失”项目,反映企业本期固定资产盘亏发生的损失。

“公允价值变动损失”项目,反映企业持有的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等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财务费用”项目,反映企业本期发生的应属于投资活动或筹资活动的财务费用。

“投资损失”项目,反映企业本期投资所发生的损失减去收益后的净损失。

“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项目,反映企业资产负债表“递延所得税资产”项目的期初余额与期末余额的差额。

“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项目,反映企业资产负债表“递延所得税负债”项目的期初余额与期末余额的差额。

“存货的减少”项目,反映企业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的期初余额与期末余额的差额。

“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项目,反映企业本期经营性应收项目(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长期应收款和其他应收款中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部分及应收的增值税销项税额等)的期初余额与期末余额的差额。

“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项目,反映企业本期经营性应付项目(包括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长期应付款、其他应付款中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部分及应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的期初余额与期末余额的差额。

[2]“不涉及现金收支的重大投资和筹资活动”项目,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影响资产或负债,但不形成该期现金收支的所有投资和筹资活动的信息。

“债务转为资本”项目,反映企业本期转为资本的债务金额。

“一年内到期的可转换公司债券”项目,反映企业一年内到期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本息。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项目,反映企业本期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最低租赁付款额扣除应分期计入利息费用的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净额。

[3]“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项目与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项目的金额应当相等。

3.财务指标来点睛

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有许多种,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等。这些指标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以有关项目,如流动资产、速动资产(指流动资产扣除变现能力相对较弱的存货和无法变现的费用后的余额)、现金等的期末数和流动负债的期末数进行比较,根据两者之间的比率大小来分析企业偿债能力的大小。但这些指标反映的是企业在发生财务危机时的偿债能力,即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断,不再有新的现金流入,因而只能依靠现有现金以及其他流动资产来偿还。而现金流量指标则不同,它反映的是企业在一个会计期内实际收到和支出的现金量和结存量,因而能更真实、直观地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

运用现金流量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主要是将本期取得的收入和本期所偿付的债务进行比较,来确定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在本期内所取得的收入首先应用来偿还各项债务。企业本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以前各期借入而在本期内到期偿还的债务和本期借入在本期偿还的各项债务,企业在以前各期借入在本期到期偿还的债务,在上年末资产负债表上表现为期初余额。企业在本期内取得的收入,首先应用来偿付以前各期借入本期到期的债务,然后再来偿付本期发生的各项债务。

但是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情况下,企业当期取得的现金收入,首先应当满足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些基本支出,如购买货物的支出,支付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支出,缴纳各种税金的支出,支付职工的基本工资以及其他相关的经营费用支出等,因为这些支出是为取得经营活动的现金收入所必须支出的,没有这些支出就无法取得现金收入特别是其中的经营活动现金收入,然后才能满足偿还债务的现金支出,包括偿还债务的本息。这样,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才能顺利进行。所以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首先应该看企业当期取得的现金收入,在满足了经营活动的基本现金支出后,是否有足够的现金用于偿还到期债务的本息。

(1)经营净现金比率。

经营净现金比率是指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与流动负债或总负债的比率,用来反映企业获得现金来偿还债务的能力。计算公式为:

经营净现金比率(短期债务)=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流动负债

经营净现金比率(全部债务)=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总负债

企业为了偿还即将到期的流动负债,固然可以通过出售投资,长期资产等取得投资活动现金流入,或者靠筹资活动来解决,但最安全可靠的办法还是利用企业自身经营活动取得现金流量。前一公式反映的是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后一公式反映的是偿付全部负债的能力。

(2)现金股利比率。

净现金流量对现金股利比率,是指来自于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与当期支付的现金股利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净现金流量对现金股利比率=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现金股利

该指标表示公司用年度正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来支付股利的能力,其值越大,表示公司支付股利的能力越强;反之,公司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就越低。一家公司的股利发放与公司的股利政策以及公司对投资者的态度有关。如果公司无意发放股利,而是更愿意用这些现金流量进行再投资,以扩大生产规模,期望获取较高的再投资收益,从而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这时,净现金流量对现金股利比率的意义就不是很大。

(3)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该指标是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总股本之比,用来反映企业支付股利和资本支出的能力。计算公式为:

每股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总股本

一般而言,该比率越大,证明企业支付股利和资本支出的能力越强。

(4)现金到期债务比。

以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与本期到期的债务比较,可以体现企业的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企业能够用来偿还债务的除借新债还旧债外,一般应当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才能还债。其公式为:

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的债务

本期到期债务=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应付票据

(5)销售现金比率。

该指标反映每元销售得到的净现金流入量,其值越大越好。其公式为:

销售现金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销售额

计算结果要与过去比,与同业比才能确定高与低。这个比率越高,企业的收入质量越好,资金利用效果越好。

(6)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

该指标说明企业资产产生现金的能力,其值越大越好。其公式为:

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期末资产总额

把上述指标求倒数,则可以分析,全部资产用经营活动现金回收,需要的期间长短。因此,这个指标体现了企业资产回收的含义。回收期越短,说明资产获现能力越强。

4.莫让谎言蒙蔽双眼――报表真实性探析

(1)虚假收入项目有哪些形式。

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使报表使用者能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收益质量有更深刻的认识。因此,结合现金流量表进行的现金流量指标分析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就现金流量表本身而言,上市公司亦可对其进行操纵。故有必要对现金流量表内各项目的真实性、可靠性进行分析评价。

现金流量由经营、投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三大类组成。运用现金流量指标分析体系主要分析企业的获现能力、偿债能力、收益质量和发展能力等。这些指标的数据来源于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的相应项目,其中现金流量表中的数据又绝大部分取自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这一项,并且由于经营活动能给企业带来持续的现金流入,对基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分析越来越引起重视,故上市公司对现金流量表的操纵主要集中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各项目上。

(2)虚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项目有哪些形式。

想识破虚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项目就必须先了解对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进行操纵的手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利用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调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按照《合并财务报表暂行规定》,在母公司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拥有被投资企业的半数以上的权益性资本,并能有效地对其实施控制,或者母公司虽未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拥有被投资企业的半数以上的权益性资本情况下,母公司通过其他有效方法对被投资企业的经营活动能够实施有效控制时,应将被投资企业纳入合并范围。同时规定准备近期售出而短期持有其半数以上的权益性资本的子公司及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子公司可以不包括在合并范围之内。在实务中,其操作的随意性较大。如对于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的母公司(或其他不需纳入合并范围内的关联方)均拥有股权但又不属于合并范围内的经营现金净流量较高的被投资企业,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授让母公司(或其他不需纳入合并范围的关联方)拥有的股权使其对该企业的股权达到50%'以上,或仅仅通过签订股权托管协议等形式而取得对被投资企业的实质性控制,将其纳入合并范围,增加合并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数额;同样,可通过转让需纳入合并范围但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的子公司的部分股权,使其对该子公司拥有的股权在50%以下,或干脆以种种理由不将其纳入合并范围,亦可达到相同的目的。

[2]对应收账款期末余额的调节。

通过期末收回应收账款,下期期初再予以大量返还的方式降低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上市公司为了避免年度财务报表中的经营现金净流量恶化,可让母公司或大股东在期末大量偿还应收账款,甚至先行支付预付货款,在下期再将资金以多种形式返回给母公司或大股东,对其他应收款账户亦可采用类似的手段。这种方式很容易调高当期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但并没有改变母公司或大股东长期占用资金的现状。

为客户提供货款担保或其他的融资服务,促使客户清偿所欠货款。上市公司为其客户提供货款担保或其他的融资服务,使客户筹集足够的资金将所欠货款予以偿还,同样可以大幅度降低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增加企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但这种担保就实质而言,只不过将销售方由应收账款可能产生的坏账风险转化为承担相应担保责任的风险;客户方的财务风险或经营风险将最终对销售方产生连锁反应;销售方进一步的筹资能力也将相应地受到限制。

将应收账款销售给母公司或其他不需纳入合并范围的关联方。上市公司通过将应收账款销售给母公司或其他不需纳入合并范围的关联方,可将大量的应收账款转移到合并财务报表之外,并因此流入相应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这种销售可看成是上市公司的不良资产处置行为,或与关联方之间按现金流量表的美化需要而进行的资金流动而已。

[3]对应收票据贴现。特别是在会计期末向银行贴现商业票据,既可解决企业现金不足的困境,又可减少期末应收票据余额,增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数额。但如果贴现的商业汇票到期时,票据承兑人不能承兑,贴现银行将会将贴现款划回或转为逾期贷款。因此,应收票据贴现实质上是企业筹集资金的一种形式,并不能改善企业的获现能力和收益质量。

[4]通过收到的税费返还调节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由于上市公司与地方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利益关系,当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持续恶化时,地方政府往往会不遗余力地予以支持。如通过将以往收到的税费返还给上市公司,既可大幅度提高企业的会计利润,又可向其注入实实在在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但这种现金流入很难成为企业持续稳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

[5]操纵“其他收到的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其他收到的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所含内容包罗万象。在实务中,凡是既不能归属到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又不属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和收到的税费返还项目中的现金流入,均可归纳到该项目中。正因为如此,给企业管理当局以可乘之机,将大量的与经营活动无关的现金流入纳入其内。在某些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表中,竟然出现“其他收到的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的数额接近甚至远远超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的数额的不正常情况,并且没有单独列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指南》规定: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如果价值较大的,应单列项目反映。

[6]利用与母公司或其他不需纳入合并范围的关联方的关联交易。这类关联交易能使上市公司在会计期末收到销售货款、推迟支付购货款或减少与经营活动有关的费用支出,则可同步提高会计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上市公司亦可让母公司或其他不需纳入合并范围的关联方承担其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出,然后将资金以投资活动或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方式返还给母公司或其他不需纳入合并范围的关联方,从而达到将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在形式上转化为投资活动或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提高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目的。

2.8读懂重要财务比率

财务报表中有大量的数据,可以根据需要计算出很多有意义的比率,这些比率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财务比率可以分为以下四类:变现能力比率、资产管理比率、负债比率和盈利能力比率。

1.变现能力比率

变现能力是企业产生现金的能力,它取决于可以在近期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的多少。

反映变现能力的财务比率主要有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1)流动比率。

[1]流动比率的概念。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企业能否偿还短期债务,要看有多少短期债务,以及有多少可变现偿债的流动资产。流动资产越多,短期债务越少,则偿债能力越强。如果流动资产偿还全部流动负债,企业剩余是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营运资金),营运资金越多,说明不能偿还的风险越小。因此,营运资金的多少可以反映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但是,营运资金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差,是个绝对数,如果企业之间规模相差很大,绝对数相比的意义很有限。而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值,是个相对数,排除了企业规模不同的影响,更适合企业之间以及本企业不同历史时期的比较。

[2]流动比率分析。

一般认为,生产企业合理的最低流动比率是2.这是因为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最差的存货金额约占流动资产总额的一半,剩下的流动性较大的流动资产至少要等于流动负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才会有保证。人们长期以来的这种认识,因其未能从理论上证明,还不能成为一个统一标准。

计算出来的流动比率,只有和同行业平均流动比率、本企业历史的流动比率进行比较,才能知道这个比率是高还是低。这种比较通常并不能说明流动比率为什么这么高或低,要找出过高或过低的原因还必须分析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所包括的内容以及经营上的因素。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流动资产中的应收账款数额和存货的周转速度是影响流动比率的主要因素。

(2)速动比率。

流动比率虽然可以用来评价流动资产总体的变现能力,但人们(特别是短期债权人)还希望获得比流动比率更进一步有关变现能力的比率指标。这个指标被称为速动比率,也被称为酸性测试比率。

[1]速动比率的概念。

速动比率,是从流动资产中扣除存货部分,再除以流动负债的比值。速动比率的计算公式为: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例”A公司2009年年末的存货为119万元,则其速动比率为:

速动比率=(700-119)÷300=1.94

为什么在计算速动比率时要把存货从流动资产中剔除呢?主要原因为:

在流动资产中存货的变现速度最慢。

由于某种原因,部分存货可能已损失报废还没做处理。

部分存货已抵押给某债权人。

存货估价还存在着成本与合理市价相差悬殊的问题。

综合上述原因,在不希望企业用变卖存货的办法还债,以及排除使人产生种种误解因素的情况下,把存货从流动资产总额中减去而计算出的速度比率反映的短期偿债能力更加令人可信。

[2]速动比率分析。

通常认为正常的速动比率为1,低于1的速动比率被认为是短期偿债能力偏低。这仅是一般的看法,因为行业不同,速动比率会有很大差别,没有统一标准的速动比率。例如,采用大量现金销售的商店,几乎没有应收账款,大大低于1的速动比率则是很正常的。相反,一些应收账款较多的企业,速动比率可能要大于1.

影响速动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是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账面上的应收账款不一定都能变成现金,实际坏账可能比计提的准备要多;季节性的变化,可能使报表的应收账款数额不能反映平均水平。这些情况,外部使用人不易了解,而财务人员却有可能作出估计。

由于各行业之间的差别,在计算速动比率时,除扣除存货以外,还可以从流动资产中去掉其他一些可能与当期现金流量无关的项目(如待摊费用等),以计算更进一步的变现能力。如采用保守速动比率(或称超速动比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保守速动比率=现金+短期证券+应收账款净额流动负债

将A公司有关数据代入:

保守速动比率=50+6+398300=1.51

(3)影响变现能力的其他因素。

上述变现能力指标,都是从财务报表资料中取得的。还有一些财务报表资料中没有反映出来的因素,也会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甚至影响力相当大。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多了解些这方面的情况,有利于作出正确的判断。

[1]增强变现能力的因素。

企业流动资产的实际变现能力,可能比财务报表项目反映的变现能力更好一些,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银行已同意、企业未办理贷款手续的银行贷款限额,可以随时增加企业的现金,提高支付能力。这一数据不反映在报表中,必要时就在财务状况说明书中予以说明。

准备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由于某种原因,企业可能将一些长期资产很快出售变为现金,增强短期偿债能力。企业出售长期资产,一般情况下都是要经过慎重考虑的,企业应根据近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辩证关系,正确决定出售长期资产的问题。

偿债能力的声誉:如果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一贯很好,有一定的声誉,在短期偿债方面出现困难时,可以很快地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等办法解决资金的短缺问题,提高短期偿债能力。这个增强变现能力的因素,取决于企业自身的信用声誉和当时的筹资环境。

[2]减弱变现能力的因素。

减弱企业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因素中未在财务报表中反映的主要是未作记录的或有负债。

或有负债是有可能发生的债务。对这些或有负债,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只有预计很可能发生损失并且金额能够可靠计量,才可在报表中予以反映,否则只需作为报表附注予以披露。这些没有记录的或有负债一旦成为事实上的负债,将会加大企业的偿债负担。

2.资产管理比率

资产管理比率是用来衡量公司在资产管理方面的效率的财务比率。资产管理比率包括:营业周期、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资产管理比率又称运营效率比率。

(1)营业周期。

营业周期是指从取得存货开始到销售存货并收回现金为止的这段时间。营业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存货周转天数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营业周期的计算公式如下:

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把存货周转天数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加在一起计算出来的营业周期,指的是需要多长时间能将期末存货全部变为现金。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短,说明资金周转速度快;营业周期长,说明资金周转速度慢。

(2)存货周转天数。

在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的比重较大。存货的流动性,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流动比率。因此,必须特别重视对存货的分析。存货的流动性,一般用存货的周转速度指标来反映,即存货周转率或存货周转天数。

存货周转率是衡量和评价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销售收回等各环节管理状况的综合指标。它是销售成本被平均存货所除而得到的比率,或叫存货的周转次数。用时间表示的存货周转率就是存货周转天数。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

=360÷(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平均存货×360)÷销售成本

公式中的销售成本数据来自利润表,平均存货来自资产负债表中的“期初存货”与“期末存货”的平均数。

“例”A公司2009年度产品销售成本为2644万元,期初存货为326万元,期末存货为119万元。该公司存货周转率为:

存货周转率=2644÷[(326+119)÷2]=11.88(次)

存货周转天数=360÷11.88≈30(天)

一般来讲,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提高存货周转率可以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而存货周转速度越慢则变现能力越差。

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天数)指标的好坏反映存货管理水平,它不仅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也是整个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管理者和有条件的外部报表使用者,除了分析批量因素、季节性生产的变化等情况外,还应对存货的结构以及影响存货周转速度的重要项目进行分析,如分别计算原材料周转率、在产品周转率或某种存货的周转率。计算公式如下:

原材料周转率=耗用原材料成本÷平均原材料存货

在产品周转率=制造成本÷平均在产品存货

存货周转分析的目的是从不同的角度和环节上找出存货管理中的问题,使存货管理在保证生产经营连续性的同时,尽可能少占用经营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3)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和存货一样,在流动资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及时收回应收账款,不仅可以增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也反映出企业管理应收账款方面的效率。

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指标是应收账款周转率,也就是年度内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它说明应收账款流动的速度。用时间表示的周转速度是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也叫平均应收账款回收期或平均收现期,它表示企业从取得应收账款的权利到收回款项、转换为现金所需要的时间。其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

=(平均应收账款×360)÷销售收入

公式中的“销售收入”数据来自利润表,是指扣除折扣和折让后的销售净额。以后的计算也是如此,除非特别指明“销售收入”均指销售净额。“平均应收账款”是指未扣除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金额,它是资产负债表中“期初应收账款余额”与“期末应收账款余额”的平均数。有人认为,“销售净额”应扣除“现金销售”部分,即使用“赊销净额”来计算。从道理上看,这样可以保持比率计算分母和分子口径的一致性。但是,不仅财务报表的外部使用人无法取得这项数据,而且财务报表的内部使用人也未必容易取得该数据,因此,把“现金销售”视为收账时间为零的赊销,也是可以的。只要保持历史的一贯性,使用销售净额来计算该指标一般不影响其分析和利用价值。因此,在实务上多采用“销售净额”来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

“例”A公司2009年度销售收入为3000万元,年初应收账款余额为200万元;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400万元。依上式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为:

应收账款周转率=3000÷[(200+400)÷2]=10(次)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10=36(天)

一般来说,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平均收账期越短,说明应收账款的收回越快。否则,企业的营运资金会过多地呆滞在应收账款上,影响正常的资金周转。影响该指标正确计算的因素有:

[1]季节性经营的企业使用这个指标不能反映实际情况。

[2]大量使用分期付款结算方式。

[3]大量地使用现金结算的销售。

[4]年末大量销售或年末销售大幅度下降。

这些因素都会对该指标计算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财务报表的外部使用人可以将计算出的指标与该企业前期指标、与行业平均水平或其他类似企业的指标相比较,判断该指标的高低。但仅根据指标的高低分析不出上述各种原因。

上述指标是反映企业运用资产效果的最主要指标,此外,还有以下两个常见的资产管理比率。

(4)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是销售收入与全部流动资产的平均余额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

其中:平均流动资产=(年初流动资产+年末流动资产)÷2

“例”A公司年初流动资产为610万元,年末流动资产为700万元。依上式计算流动资产周转率为:

流动资产周转率=3000÷[(610+700)÷2]=4.58(次)

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周转速度快,会相对节约流动资产,等于相对扩大资产投入,增强企业盈利能力;而延缓周转速度,需要补充流动资产参加周转,形成资金浪费,降低企业盈利能力。

(5)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是销售收入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其中:平均资产总额=(年初资产总额+年末资产总额)÷2

续前例,A公司总资产周转率为:

总资产周转率=3000÷[(1680+2000)÷2]=1.63(次)

该项指标反映资产总额的周转速度。周转越快,反映销售能力越强。企业可以通过薄利多销的办法,加速资产的周转,带来利润绝对额的增加。

总之,各项资产的周转指标用于衡量企业运用资产赚取收入的能力,经常和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结合在一起使用,可全面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

3.负债比率

负债比率是指债务和资产、净资产的关系。它反映企业偿付到期长期债务的能力。

企业对一笔债务总是负两种责任:一是偿还债务本金的责任;二是支付债务利息的责任。分析一个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主要是为了确定该企业偿还债务本金与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

具体的分析方法是:通过财务报表中的有关数据来分析权益与资产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权益之间的内在关系,分析权益与收益之间的关系,计算出一系列的比率,可以看出企业的资本结构是否健全合理,评价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

(1)资产负债表。

[1]资产负债表的概念。

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的百分比,也就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例关系。资产负债率反映在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筹资的,也可以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序。计算公式如下: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公式中的负债总额不仅包括长期负债,还包括短期负债。这是因为,短期负债作为一个整体,企业总是长期占用着,可以视同长期性资本来源的一部分。例如,一个应付账款明细科目可能是短期性的,但企业总是长期性地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应付账款总额。这部分应付账款可以成为企业长期资本来源的一部分。本着稳健性原则,将短期债务包括在用于计算资产负债率的负债总额中是合适的。

公式中的资产总额则是扣除累计折旧后的净额。

“例”A公司2009年度负债总额为1060万元,资产总额为2000万元。依上式计算资产负债率为:

资产负债率=(1060÷2000)×100%=53%

[2]资产负债率分析。

这个指标反映债权人所提供的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例。这个指标也被称为举债经营比率。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从债权人的立场看,他们最关心的是贷给企业的款项的安全程度,也就是能否按期收回本金和利息。如果股东提供的资本与企业资本总额相比,只占较小的比例,则企业的风险将主要由债权人负担,这对债权人来讲是不利的。因此,他们希望债务比例越低越好,企业偿债有保证,贷款不会有太大的风险。

从股东的角度看,由于企业通过举债筹措的资金与股东提供的资金在经营中发挥同样的作用,所以,股东所关心的是全部资本利润率是否超过借入款项的利率,即借入资本的代价。在企业所得的全部资本利润率超过因借款而支付的利息率时,股东所得到的利润就会加大。如果相反,运用全部资本所得的利润率低于借款利息率,则对股东不利,因为借入资本的多余的利息要用股东所得的利润份额来弥补。因此,从股东的立场看,在全部资本利润率高于借款利息率时,负债比例越大越好,否则反之。

从经营者的立场看,如果举债很大,超出债权人心理承受程度,则认为是不保险的,企业就借不到钱。如果企业不举债,或负债比例很小,说明企业畏缩不前,对前途信心不足,利用债权人资本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很差。借款比率越大(当然不是盲目地借款),越是显得企业活力充沛。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应当审时度势,全面考虑,在利用资产负债率制定借入资本决策时,必须充分估计预期的利润和增加的风险,在二者之间权衡利害得失,作出正确决策,也就是后边要专章讨论的融资决策中的资本结构问题。

(2)产权比率。

[1]产权比率的概念。

产权比率也是衡量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之一。这个指标是负债总额与股东权益总额之比率,也叫作债务股权比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100%

上述公式中的“股东权益”,也就是所有者权益。

“例”A公司2009年度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为940万元,依上式计算产权比率为:

产权比率=(1060÷940)×100%=113%

[2]产权比率分析。

该项指标反映由债权人提供的资本与股东提供的资本的相对关系,反映企业基本财务结构是否稳定。一般来说,股东资本大于借入资本较好,但也不能一概而论。从股东来看,在通货膨胀加剧时期,企业多借债可以把损失和风险转嫁给债权人;在经济繁荣时期,多借债可以获得额外的利润;在经济萎缩时期,少借债可以减少利息负担和财务风险。产权比率高,是高风险、高报酬的财务结构;产权比率低,是低风险、低报酬的财务结构。从上例中的计算结果看,该企业债权人提供的资本是股东提供资本的1.13倍,如果经营不是很景气,则表明该企业举债经营的程度偏高,财务结构不很稳定。

该指标同时也表明债权人投入的资本受到股东权益保障的程度,或者说是企业清算时对债权人利益的保障程度。国家规定债权人的索偿权在股东前面。按本例的情况看,如果A公司进行清算,则债权人的利益因股东提供的资本所占比重较小而缺乏保障。

资产负债率与产权比率具有共同的经济意义,两个指标可以相互补充。因此,对产权比率的分析可以参见对资产负债率指标的分析。

(3)有形净值债务率。

[1]有形净值债务率的概念。

有形净值债务率是企业负债总额与有形净值的百分比。有形净值是股东权益减去无形资产净值后的净值,即股东具有所有权的有形资产的净值。其计算公式为:

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净值)]×100%

“例”A公司2009年度期末无形资产净值为6万元,依上式计算有形净值债务率为:

有形净值债务率=[1060÷(940-6)]×100%=113.5%

[2]有形净值债务率分析。

有形净值债务率指标实质上是产权比率指标的延伸,它更为谨慎、保守地反映在企业清算时债权人投入的资本受到股东权益保障的程度。从长期偿债能力来讲,比率越低越好。

所谓谨慎和保守,是因为本指标不考虑无形资产包括商誉、商标、专利权以及非专利技术等的价值,它们不一定能用来还债,为谨慎起见一律视为不能偿债,将其从分母中扣除。该指标其他方面的分析与产权比率相同。

(4)已获利息倍数。

[1]已获利息倍数的概念。

从债权人的立场出发,他们向企业投资时,除了计算上述资产负债率、审查企业借入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例以外,还要计算已获利息倍数。利用这一比率,也可以测试债权人投入资本的风险。

已获利息倍数指标是企业经营业务收益与利息费用的比率,用以衡量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也叫利息保障倍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公式中的“息税前利润”是指损益表中未扣除利息费用和所得税之前的利润。它可以用“利润总额加利息费用”来测算。由于我国现行利润表“利息费用”没有单列,而是混在“财务费用”之中,外部报表使用人只好用“利润总额加财务费用”来估计。

公式中的分母“利息费用”是指本期发生的全部应付利息,不仅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利息费用,还应包括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资本化利息。资本化利息虽然不在利润表中扣除,但仍然是要偿还的。利息保障倍数的重点是衡量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没有足够大的息税前利润,利息的支付就会发生困难。

“例”A公司2009年度税后净收益为136万元,利息费用为80万元,所得税为64万元。该公司已获利息倍数为:

已获利息倍数=(136+80+64)÷80=3.5

[2]已获利息倍数分析。

已获利息倍数指标反映企业经营收益为所需支付的债务利息的多少倍。只要已获利息倍数足够大,企业就有充足的能力偿付利息,否则相反。

如何合理确定企业的已获利息倍数?这需要将该企业的这一指标与其他企业,特别是本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来分析决定本企业的指标水平。同时从稳健性的角度出发,最好比较本企业连续几年的该项指标,并选择最低指标年度的数据,作为标准。这是因为,企业在经营好的年头要偿债,而在经营不好的年头也要偿还大约同量的债务。某一个年度利润很高,已获利息倍数也会很高,但不能年年如此。采用指标最低年度的数据,可保证最低的偿债能力。一般情况下应采纳这一原则,但遇有特殊情况,须结合实际来确定。

结合这一指标,企业可以测算一下长期负债与营运资金的比率,它是用企业的长期债务与营运资金相除计算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长期债务与营运资金比率=长期负债÷(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一般情况下,长期债务不应超过营运资金。长期债务会随时间延续不断转化为流动负债,并需动用流动资产来偿还。保持长期债务不超过营运资金,就不会因这种转化而造成流动资产小于流动负债,从而使长期债权人和短期债权人感到贷款有安全保障。

“例”A公司2009年度期末长期债务合计为760万元,营运资金为700-300=400(万元),依上式计算长期债务与营运资金比率为:

长期债务与营运资金比率=760÷400=1.9

从A公司这一指标来看,其长期债务接近营运资金的2倍,说明借钱给A公司存在较大的风险。

(5)影响长期偿债能力的其他因素。

除了上述通过利润表、资产负债表中有关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计算出各种比率,用以评价和分析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以外,还有一些因素影响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1]长期租赁。

当企业急需某种设备或资产而又缺乏足够的资金时,可以通过租赁的方式解决。财产租赁有两种形式: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

融资租赁是由租赁公司垫付资金购买设备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按合同规定支付租金(包括设备买价、利息、手续费等)。一般情况下,在承租方付清最后一笔租金后,其所有权归承租方所有,实际上属于变相的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因此,在融资租赁形式下,租入的固定资产作为企业的固定资产入账,进行管理,相应的租赁费用作为长期负债处理。这种资本化的租赁,在分析长期偿债能力时,已经包括在债务比率指标计算之中。

当企业的经营租赁量比较大、期限比较长或具有经常性时,则构成了一种长期性筹资,这种长期性筹资虽然不包括在长期负债之内,但到期时必须支付租金,会对企业的偿债能力产生影响。因此,如果企业经常发生经营租赁业务,应考虑租赁费用对偿债能力的影响。

[2]担保责任。

担保项目的时间长短不一,有的涉及企业的长期负债,有的涉及企业的流动负债。在分析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时,应根据有关资料判断担保责任带来的潜在长期负债问题。

[3]或有项目。

在讨论短期偿债能力时曾谈到,或有项目是指在未来某个或几个事件发生或不发生的情况下,会带来收益或损失,但现在还无法肯定是否发生的项目。或有项目的特点是现存条件的最终结果不确定,对它的处理方法要取决于未来的发展。或有项目一旦发生便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因此企业不得不对它们予以足够的重视,在评价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时也要考虑它们的潜在影响。

4.盈利能力比率

盈利能力就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不论是投资人、债权人还是企业管理人员,都日益重视和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

一般说来,企业的盈利能力只涉及正常的营业状况。非正常的营业状况,也会给企业带来收益或损失,但只是特殊状况下的个别结果,不能说明企业的能力。因此,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时,应当排除:证券买卖等非正常项目、已经或将要停止的营业项目、重大事故或法律更改等特别项目、会计准则和财务制度变更带来的累积影响等因素。

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很多,通常使用的主要有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资产净利率、净值报酬率。

(1)销售净利率。

[1]销售净利率的概念。

销售净利率是指净利润与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例”A公司的净利润是136万元,销售收入是3000万元:

销售净利率=(136÷3000)×100%=4.53%

“净利润”,在我国会计制度中是指税后利润。

[2]销售毛利率分析。

销售毛利率,表示每一元销售收入扣除销售成本后,有多少钱可以用于各项期间费用和形成盈利。销售毛利率是企业销售净利率的最初基础,没有足够大的毛利率便不能盈利。

(3)资产净利率。

[1]资产净利率的概念。

资产净利率是企业净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的百分比。资产净利率计算公式为:

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

平均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例”A公司2009年度期初资产为1680万元,期末资产为2000万元,净利润为136万元:

资产净利率=136÷[(1680+2000)÷2]×100%=7.4%

[2]资产净利率分析。

把企业一定期间的净利与企业的资产相比较,表明企业资产利用的综合效果。指标越高,表明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说明企业在增加收入和节约资金使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否则相反。

资产净利率是一个综合指标,企业的资产是由投资人投入或举债形成的。净利润的多少与企业资产的多少、资产的结构、经营管理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正确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挖掘提高利润水平的潜力,可以用该项指标与本企业前期、与计划、与本行业平均水平和本行业内先进企业进行对比,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影响资产净利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产品的价格、单位成本的高低、产品的产量和销售的数量、资金占用量的大小等。

可以利用资产净利率来分析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销售利润率,加速资金周转。

(4)净资产收益率。

[1]净资产收益率的概念。

净资产收益率是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百分比,也叫净值报酬率或权益报酬率。其计算公式为: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其中:平均净资产=(年初净资产+年末净资产)÷2

依前例:

A公司2009年净资产收益率=136÷[(880+940)÷2]×100%

=14.95%

该公式的分母是“平均净资产”,也可以使用“年末净资产”。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标准第二号:年度报告的内容和格式》中规定的公式为: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年度末股东权益×100%

这是基于股份制企业的特殊性:在增加股份时新股东要超面值缴入资本并获得同股同权的地位,期末的股东对本年利润拥有同等权利。此外,这样计算也可以和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等按“年末股份数”的计算保持一致。

[2]净资产收益率的分析。

净资产收益率反映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投资报酬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其具体分析方法为“杜邦财务分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