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宫廷春深
32383000000056

第56章 死后极尽荣光

隆裕太后下诏逊位之后,社会各界纷纷盛赞。但是二百多年的大清王朝终结在自己手中,隆裕心中始终难以释怀。共和之后,隆裕便一直深居宫中,整日郁郁寡欢,悲咽连连,最终忧郁成疾。

在民国二年(1913)正月的时候,隆裕胸腹隆然高起,而且逐渐肿胀。经过太医的诊治之后,症状稍稍缓解。转眼到了正月初十她的生日那天,隆裕按惯例在大殿上接受朝贺,结果朝廷的许多王公大臣都借口回避,没有前来庆贺,而前来庆贺的袁世凯专使梁士诒,用的却是外国使臣觐见时的礼节。殿宇依然,江山已换。物是人非的凄凉,令隆裕触景伤情又添伤心,再加上生日当天,又在大殿受了炭气,内外皆伤,使得刚刚缓解的病情又骤然加剧,隆裕自此一病不起。

短短几日,隆裕就已病入膏肓。正月十六日(2月21日),隆裕已到了弥留之际。她看见宣统帝待在一旁,想到他虽生在帝王家,却小小年纪遭逢亡国,如今自己大限将至,留下他一人孤苦无依,不由悲不自胜。隆裕最终留给宣统帝的话是“我与汝要永诀了。沟渎道涂,听你自为,我不能再顾你了”。说完之后隆裕满眼含泪,手指指着宣统帝,想要再说些什么却因被痰哽住,再也说不出一句话。就这样,中国的最后一位皇太后,怀着满腔的亡国恨于民国二年正月十七日丑时(1913年2月22日凌晨2点)薨逝,享年46岁。

隆裕死后,她的遗体即被移送到皇极殿。当天申初二刻,隆裕皇后的遗体被放入棺内,送她的只有宣统帝派来的总管谦和以及几位后妃,这是清朝皇室最为冷清的皇太后葬礼。最后,宣统帝为隆裕皇太后拟定的谥号是“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

已经亡国的大清没能为隆裕举办隆重的葬礼,民国政府却对这位清朝皇太后的逝世十分重视。总统袁世凯在接到清宫内务府的报闻之后,下令全国下半旗志哀3日,文武官员穿孝27日。参议院除下半旗之外,还要在正月二十一日(2月26日)休会一天。在正月二十二日(2月28日)祭奠的时候,袁世凯装得煞有介事,他臂上戴着黑纱,在祭祀的时候表现得十分哀痛,还非常大方地捐出了3万元作为丧葬费用。

隆裕之死,总统尚且如此重视,其他人自然不敢怠慢。各地的军政要员,也都争先恐后发来唁电,表示哀悼。副总统黎元洪唁电称隆裕太后“德至功高,女中尧舜”。山西都督阎锡山唁电称:“皇太后贤明淑慎,洞达时机,垂悯苍生,主持逊位。视天下不私一姓,俾五族克建共和,盛德隆恩,道高千古。”参议院议长吴景濂发表公启赞誉隆裕:“隆裕太后以尧舜禅让之心,赞周召共和之美,值中国帝运之末,开东亚民主之基。顺天应人,超今迈古。佥谓美利坚之独立,受战祸者或七八年;法兰西之革命,演惨剧者将数十载,虽伸民气,实苦生灵。前清隆裕皇太后,默审潮流,深鉴大势,见机独早,宸断无疑。诏书一下,化干戈为坛坫,合五族为一家,大道为公,纷争立解。盖宁可以敝屣天下,断不忍涂炭生民,所谓能以私让国。”

如此“道高千古”的皇太后的身后事绝对是不能含糊的,可是只剩空架子的大清朝廷已没有能力给隆裕大办葬礼了,所以,这是民国政府的绝佳表现机会。在为此召开的国务院特别会议中,袁世凯参照《优待清室条件》中德宗崇陵修缮费用由民国政府承担这一规定,提出:将隆裕太后葬在崇陵;另外因为隆裕太后赞成共和,作出了有利于民国的事,所以丧礼的各方面都要办得隆重,费用全部由民国政府承担,这一提案马上得到了参议院的通过。

隆裕死得凄凉,民国政府却为她办了一场紫禁城内空前绝后的葬礼。

二月十四日(3月19日),由吴景濂主持的国民哀悼大会在太和殿召开。有民国政府的慷慨出资,殿内布置得极为庄严肃穆。灵堂的顶端正中悬挂着“女中尧舜”的白色横幅,灵堂的中央摆放着隆裕的大幅宫装遗像。此外,殿堂内摆满了花圈,四周挂满了挽联,殿壁及梁柱都用白布包裹。灵堂前,一列列仪仗队庄严站立,与隆裕生前寿宴的冷清截然不同。不过仪仗队中除了穿着清式丧服的下人,还站着身着现代军服的卫兵,这么个古今结合的仪仗队可以说是清代皇后葬礼中绝无仅有的。吴景濂恭读祭文,盛赞隆裕太后有逊位之德,以尧舜禅让之心赞同“共和之美”,并决定为隆裕塑造铜像,以示表彰。大清皇太后的葬礼还惊动了驻京的各国公使,他们也来到了太和殿祭奠,并下半旗志哀。这份哀荣,可谓旷古未有。

隆裕太后的薨逝不仅受到了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广受社会各界关注。各大报纸都刊载了她逝世的消息。《中国日报》云:“己丑年嫁光绪帝为嫡后,秉性柔懦,失西后欢;尤与光绪感情不洽,抑郁深宫二十余年。既无可誉,亦无可讥。惟清廷退位,后力居多,将来共和史中亦不失有价值之人物也。”《亚细亚日报》云:“隆裕太后去岁,不为亲贵浮言所动,力主共和,实为有造民国。今一日崩御,我五族国民,当同情哀悼。”除此之外,在隆裕太后的丧礼结束后,民国政府还出版了一个线装石印的特刊《国民哀悼纪事录》,书前是一幅隆裕太后的御影,附有她宣布清帝逊位的谕旨。接着是太和殿内外哀悼大会的摄影12幅。还有各界发来的唁电、挽联、致祭礼节、祭文、哀悼歌词、皇室答词、外宾名单、工作人员名单等。隆裕葬礼的有关资料全部收录其中,以显示民国政府对她的缅怀。

隆裕太后生前郁郁不得志,而死后却风光无限,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讽刺。然而,不管她是贤德还是嫉妒,有才还是无能,在决定一个民族命运的关键时刻,她还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