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古句新解”
所谓道,是指君主和民众目标相同,意志统一,可以同生共死,而不会惧怕危险。
孙子认为,道是使上下同心的方针和政策,天即自然时机和社会时机,地就是地理形势和交通运输之利害,将是指选择将帅,法就是军队的组织体制、编制和国家的法制等,孙子认为应从这五个方面来分析研究战争胜负的可能性。这五个因素当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因素是“道”,被列在首位。可见道在治国、治军中的重要性,也说明有作为的统帅和领导者重“道”的意义所在。道的内容是“令民与上同意”,就是民众与国君的意愿相一致,这样,民众在战争中就可以为国家出生入死而不怕危险。
这里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人的因素又集中表现在“民与上同意”,即上下一心。强调的是无论发动战争还是进行作战都必须争取人心,使上下和谐,同心同德,这是取胜的根本。作战时,所谓人心主要指民心、将心、军心,这三心是互相联系又密不可分的。得民心,战争需要的人力物力就能源源不断地得到供应;得将心,将帅才会为之拼命沙场;而争得了一个安定环境,有一个稳定的社会局面,才能使军队在作战时无后顾之忧。
商朝后期,纣王对外连年发动战争,对内滥施酷刑,残害忠良。他还大兴徭役,建造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离宫,整日过着奢侈荒淫的生活,激起百姓和各诸侯国的强烈不满。
这时候,一个足以与殷商王朝对峙的奴隶制强国——“周”在沣水西岸悄然兴起。
公元前约1069年,周武王与诸侯们会盟于孟津,在孟津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誓师仪式,发表了声讨商纣王的檄文,诸侯们群情激奋,都说:“商纣可伐!”但是周武王听从了国师吕尚(姜子牙)的劝告,认为商纣王朝力量还十分强大,征伐商纣的时机还未成熟,断然班师返回。
公元前1066年,殷商王朝内部矛盾激化,比干被杀,箕子、微子、大师疵等朝廷重臣或被囚或外逃,纣王已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吕尚对周武王说:“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力劝周武王出兵伐纣。周武王盼这一天盼了十几年,立刻下令遍告诸侯:“殷有重罪,不可不伐!”随后以吕尚为主帅,统兵车300辆、猛士3000人、甲士45000人,誓师伐纣。
周军东进,开始的时候,一路之上颇不顺利:狂风肆虐、暴雨倾盆、雷电交加,折旗毁车,人马时有伤亡。吕尚巧妙地把这天地肃杀之征解释为鬼神对殷商发怒之状,并大力加以渲染,不但稳定了军心,还增强了斗志。由于商纣失尽了人心,四方诸侯及沿途百姓纷纷加入武王的伐纣行列,周军士气日益高涨。
这一年的12月,吕尚率军渡过黄河,在距殷商都城朝歌仅70里的商郊牧野(今河南汲县)召开了誓师大会,历数纣王罪过,揭开了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的序幕。
此时,纣王正与东南边疆的夷族人交战,朝歌兵力空虚。周军兵临城下的消息传入朝歌,纣王慌忙把奴隶和战俘武装起来仓促应战。双方在牧野短兵相接。战斗中,吕尚身先士卒,率战车和猛士冲入商军,打乱了商军的阵脚。商军本来就没有斗志,不但不再抵抗,反而阵前倒戈,引导周军杀入朝歌。纣王见大势已去,登上鹿台,自焚而死,至此,殷商灭亡。
商朝的灭亡正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有力见证。
人心向背是事业成败的关键,这已经成为古老的中国政治智慧的结晶。古往今来,凡兴国安邦之君大多都能认识到,政治的成败,在于统治者对于民众的态度和随之而来的民心向背。“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这句话,道出了治国安邦的真理。今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上下同心”的道理包含的不仅仅是治国安邦的智慧,也越来越多地体现在人们的管理理念当中。
《东方管理智慧》的作者张应杭在总结中国管理思想精髓时认为,中国式的管理是以“道”为尊,道体现的是一种管理思想和理念,体现的是一种文化的凝聚和境界。他把管理思想与管理技巧区别开来,一个是道的层面,一个是术的层面。对道的层面的重视和关注,是东方管理智慧的一个重要方面,也越来越引起西方管理学者的关注。因此作者认为,如果说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的管理学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向西方学习的话,那么进入21世纪的中国管理学理论和实践,更要关注传统的管理智慧。关于东方管理智慧的精髓,作者认为,西方的管理学以“术”见长,中国式的管理理念则是以“道为”尊,“道”构成了中国传统管理理念的一个精髓。
对道的追求,能为今天的管理活动带来很多启示,如人心的凝聚、企业文化的创建、团队的和谐等等。创建于清初的“同仁堂”是北京著名的老字号。“同仁”一词源于《易经》“同人”卦。“同人”卦的符号是离下乾上,下面是火,上面是天,因而称为“天火同人”,反映了全家同舟共济、共同创业的意愿。用现在的话来讲,也就是要形成一种团队精神。“同仁堂”的企业精神“同修仁德,济世养生”,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社训“发挥温情友爱精神,把家庭美德推广于社会”,松下电器公司的经营理念“全员式经营,共存共荣经营”,都是为了凝练团队,造就一种团队精神。作为企业的领导者,要能够将各式各样的能人凝聚在其组织的战略目标之下,为实现该目标而努力奋斗。由共同的信念和目标所构成的凝聚力,是发展事业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