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侯之女惨死
纣王极度喜欢女色,因此只是一个妲己不能满足他的欲望,于是便要费仲为纣王选美,征集天下的美女入宫。妲己对纣王选美不大高兴,她既讨厌纣王淫欲无度,又担心再有美人进宫,若被纣王恩宠,自己在宫中唯我独尊的地位便会受到威胁,暗地里暗示费仲,自己才是这一宫之后,选美的事情虽然纣王要你费仲负责,但是必须经过皇后这一关,不能够擅作主张。
费仲当然心里明白,于是选美的时候,选的都是平民小户人家的美女,不选诸侯大臣家的千金。这让妲己十分满意。
为纣王选美,首先由费仲目测,见妙龄芳容者带进内宫,交妲己过目体检。妲己手里拿着玉如意,命令入选的女子脱光衣服,一看身材,二看有没有生理缺陷,等妲己看完之后才开始训话,要求众多的美女好好地侍奉君王。然后便分批被人带到鹿台各室,安置在“酒池”、“肉林”之中等候纣王。
这天,费仲告诉纣王,自己已经给纣王选180个美女,已经安排妥当,就等候君王临幸了。
纣王同乐之后十分的高兴,立即重重地赏赐了费仲,然后便一连几天不去上朝,天天在露台,和美女们一起饮酒淫乐,一连数月下来,纣王尝尽了美女,但是却心中却不怎么高兴。于是责怪费仲给自己选的新人举止言行都像木头人一样,呆板、土气、粗俗,只会仰承雨露,但是却让自己十分不开心。
费仲有苦难言,支支吾吾,说不出所以然来。纣王十分恼怒,一直以来自己都把费仲视为自己的心腹,但是没想到费仲办事能力却越来越差,一怒之下,便问费仲是不是也想尝尝炮烙的滋味?
费仲一听是炮烙,吓得浑身冒出冷汗,说自己选美都是在民间征集的,像九侯女那样的王公贵族的千金,怕自己惹出事端,没有敢选进来。
纣王早就听说九侯有一个女儿女国色天香,听费仲一说,更想拥有了。于是便立即传旨召见九侯。
九侯是商朝赐封的“三公”之一,坐镇一方,德高望重。生有一女,不仅姿容曼妙,而且才艺双全。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母亲教她知书达理,养成正直善良的品格;父亲教她骑射武功,养成骁勇刚烈的性情。可谓真、善、美集于一身的大家闺秀,九侯把她视为自己的掌上明珠。
费仲传旨,王命难违,九侯女无可奈何地进了后宫。纣王在鹿台琼室已等了很长的时间了,见九侯女进来,感觉眼前一亮,一个身材修长、如花似玉的美人站在琼室玉宇之中,光彩照人。俊俏的脸上露出英武之气。女性的温柔与男性的强劲融为一体,九侯女高雅的气质,美丽的英姿深深吸引了纣王。
这美丽的女子竟然使纣王的欲火顿消,竟脱口说出没头没脑的话:“神女,你喜欢什么?”九侯女见问,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地说:“我喜欢琴棋书画,骑马射箭,唯不喜淫。”
纣王听了不觉微微一笑,于是决定要与九侯女一决高下。
纣王带着九侯女下了鹿台,飞身上马,在苑外驰骋,纣王精力旺盛,尽显丈夫气概:九侯女英姿勃发,不让须眉半分,一连三日比试骑马射箭,不分上下,纣王心中暗暗佩服九侯女,不仅美丽动人,而且武艺高强。九侯女在几天的骑射中,也对虎背熊腰、能说会道的纣王产生了好感。原来纣王很会讨好女人。九侯女人宫后,纣王放在妲己身上的一颗心,渐渐转移到她的身上。这又引起了妲己的嫉妒。
纣王沉醉在九侯女冰清玉洁的怀里,朝夕不离,不知不觉几个月过去了。
妲己见九侯女美艳高雅,独自一个人享受着纣王的雨露,恨得牙根痒痒,几次派宫女请纣王都借故推托。妲己清楚,若不把纣王牢牢抓在手里,自己将失去一切,她为此绞尽了脑汁,昼夜失眠。妲己的心像压了一块石头一样沉重,她恨死了九侯女,又不敢对九侯女动硬的。九侯女素有美名,其父又位尊势大,连纣王都惧她三分,自己若不谨慎从事,说不定会被打入冷宫。想到这里,妲己茶饭不思,竟倒在床上生起病来。纣王听说妲己生病,几次前来探望。都被妲己好言劝到九侯女那里,说自己病魔缠身,不胜君王精力,别坏了君王兴致。纣王以为妲己乃真贤良王后,多加赞许抚慰。纣王自然乐得与九侯女亲热,全不介意妲己。
妲己趁机派宫女将恶来悄悄召入后宫,责怪都是费仲做的好事,让纣王沉迷于九侯女,希望恶来出一些好的策略除掉九侯女。
九侯乃“三公”之一,势力庞大,又是君王倚重的大臣,恶来思前想后,要想让九侯女失宠,也只有从九侯身上做文章了。恶来深知纣王的脾气,不论是谁,只要叛商,那么纣王定然不会放过,九侯也不例外。只要君王相信九侯叛商,九侯女自然倒霉了。
但是如何让纣王相信九侯叛商呢?
恶来认为解铃还需系铃人,这得让费仲替代纣王视察诸侯的时候,说几句九侯叛商的话,那么纣王一定会深信不疑。
妲己觉得这个主意十分好,心情自然也转好,密密地召见费仲训斥了一顿,让他一定要把九侯的事情给办妥了。然后便主动与九侯女亲热,称姐道妹,问寒问暖。九侯女见妲己以诚相待,十分感动,对妲己也表现得十分友好。
纣王见妲己与九侯女亲如姐妹,言谈投机,心里也特别高兴,深为妲己的大度胸怀所折服,心想自己有了一个妩媚动人的妲己,现在又有了一个冰清玉洁的九侯女,自己当真是死而无憾了。
一天纣王与妲己、九侯女在一起饮酒取乐,几杯酒下肚,纣王说最近一段时间听说西伯侯姬昌任用姜尚为丞相,感觉姬昌有点图谋不轨,不知道四方的诸侯有没有叛变的迹象?自己舍不得妲己和九侯女,不知道该派那一位心腹去明察暗访才合适?
妲己跟在纣王身边的时间比较长,当然了解纣王把费仲和恶来视为自己的心腹,见九侯女沉默不语,于是便建议纣王派他们两个人去探听虚实。
于是,纣王立即传旨费仲、恶来去各方国巡视。时光如流水,一晃半个月过去了。费仲和恶来巡视还朝,向纣王汇报情况。费仲禀告纣王,诸侯国真的有人心存异志,现在已经查出图谋不轨的迹象了。
纣王问谁这么大胆有谋逆之心了,费仲禀告说是九候,纣王一听觉得十分可笑,九侯一向忠诚,对朝廷也是尽心竭力,不会反叛。
这时候恶来有向纣王进言,恶来说:“常言说:‘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当年苏侯进妲己王后尚且费一番周折,如今九侯送女入宫,却不声不响,其中大有文章。许多人传言,九侯送女,是想以女迷惑君王,待时机成熟,好起兵夺王位。君王不可掉以轻心啊!”
纣王本来就生性多疑,经恶来一说,对九侯的疑虑更大了。纣王决定亲自探查九侯女,以探虚实。于是纣王来到九侯女的寝宫,寒暄之后,纣王告诉九候女,自己想要晋升她为随身的美人,九侯女听后显得十分高兴。
纣王看见九侯女的表情,心中十分迷惑,心想这个九侯女平常心性如水,恬淡清高,为什么今天如此兴奋,并对高封这样感兴趣呢?莫难道真的会另有企图吗?
其实,纣王的狐疑是神经质的,平日里最担心的就是江山不稳,王位易人,他知道,失去了权力就意味着失去了一切,所以,一听说谁有叛逆之迹,就十分敏感,杯弓蛇影,他宁肯错杀一万,也不放过一人。九侯女不知,天真无邪,见纣王热恋自己,心里自然高兴,听说纣王册封自己,话语中难免有些激动反常,这便增加了纣王的疑虑。
纣王又问九侯女想不想当皇后,九侯女还沉浸在被宠爱的情境中,随口便说当然好啊!
纣王本来还是十分的疑惑,见九侯女这样回答,十分的恼怒,认定九侯女的父亲是图谋不轨,把九侯女送进宫中确实是为了谋反。于是骂九侯女的父亲大逆不道,送女进宫别有企图的实质。
九侯女被纣王突然变态弄得十分惊讶。她感到委屈、愤恨。她终于认清了君王多疑、粗野无礼、翻脸无情的残忍的本性。自己的父亲忠心耿耿,送自己侍奉在纣王左右,也是为了纣王才忍痛割爱,现在纣王却说父亲有二心,不禁责骂纣王忠奸不分,糊涂不明事理。
纣王听了暴跳如雷,他最讨厌别人说他糊涂,他以为自己是要用暴力征服一切,于是将九侯女剥去衣饰,肆意蹂躏。九侯女奋起抗争,与纣王在寝宫厮打起来,虽然九侯女武艺高强,终于抵不住九牛二虎之力的纣王。九侯女被纣王打倒在床上,大骂纣王昏君、畜生,听信小人的谗言,忠奸不分,殷商离亡国的日子不远了。
纣王听九侯女这样骂自己,心中自然是火大,心想你不是来陪君王的吗?今天就让你尝够陪君王的滋味!于是搂着九侯女游酒池、逛肉林,不断地给九侯女灌酒、往嘴里塞肉。
九侯女身不由己,被纣王折腾得欲哭无泪、麻木不仁了,只是不停地骂纣王无道。
纣王被骂得怒火中烧,命人将九侯女蹂躏致死。
妲己听说九侯女死了赶来,装作十分惊讶,询问纣王事情怎么会搞到这种地步?九侯要是知道他的女儿惨死了,那么君王闯下的祸可就大了。
纣王听妲己一说,心中惧怕,脸色十分难看。心想如果九侯真的借口实兴兵造反,那自己该怎么办才好呢?
妲己看纣王吓成这样,安慰纣王不要过于担忧,下令传信给九侯,就说九侯女游酒池不慎掉入池中淹死,让九侯全家进朝歌奔丧,事先派伏兵就途中截杀九侯一家,这样就可以铲除后患了。
这个计谋十分合纣王的心意,于是纣王按照妲己说的传令下去,可叹的是九侯一家忠心耿耿却如此的不幸。
比干剖心,纣王命人厚葬
比干听说了九侯女的事,心中十分愤怒,就去面见纣王,比干骂纣王:“商族怎么出了你这么个不孝的子孙,糊涂崽子。”
纣王听比干骂自己,心中十分恼怒,比干一直被称作是贤明的人,而又听说贤明的人都是‘玲珑七巧心’,于是命令比干将自己的心剜出来看看玲珑是什么样的。
虽然在家族之中比干是叔父,纣王是侄儿;但是在朝廷之中,比干是臣下,纣王是君主。古语有言:“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比干仰天长叹,感叹商朝的基业就要毁于这个不肖子孙的手里,然后命令武士拿剑给自己,御侍官拿来青铜剑递给比干。比干接剑在手,朝祖庙拜了八拜。然后加开自己的衣服,将剑插进脐中,向上一挑,将腹肌剖开,伸手进去,掏出一颗活蹦乱跳的心来,往地下一扔,面色如纸,不大一会就气绝身亡了。
相传,比干在朝歌被纣王挖心以后,面如土色,掩袍不语,愤而跑出朝歌,纵马南行。他知道到了心地(今河南新乡)就会长出新的心来,不料行至牧野遇上妲己变成的老妇拦路叫卖无心菜,比干问:“菜无心能活,人无心如何?”老妇答曰:“菜无心能活,人无心该死。”比干听后,口吐鲜血,坠马身亡。骤然间,天昏地暗,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掩埋了比干的尸体,形成墓冢,故称“天葬墓”。坟墓四周,无心菜圈圈环绕,柏树随着呜呜的悲鸣之声,弯了树干、断了树冠,有的还从树干中心裂开变成了“开心柏”。
相传当年孔子亲率弟子临墓凭吊,挥剑刻字立石于墓前。孔子把“墓”写成“莫”,意为“借地为土”。后来,有一个不学无术而好为人师的县令看到这块墓碑,讥笑孔夫子写了错别字,就当着身边的随从们说,“今天我把这个字给改正一下,我就是孔圣人的‘一字之师’了。”县令把“莫”字下面添了一个土字。刚刚刻好,忽然乌云密布,雷声震天,只听“轰隆”一声,土字又被轰掉了。直至今日,这块石碑断裂的痕迹依稀可见,碑上的“莫”字仍然没有“土”。据专家考证,此处确为国内唯一一处孔子真迹。
商纣王拒谏饰非,残害忠良,使得朝中大臣、贵族以及诸侯和周边方国离心离德。西伯姬昌(即周文王)因看到纣王残暴,暗中叹息几声,便被纣王囚禁在羑里监狱,好几年才被放出来。纣王还将周文王的长子伯邑考杀死并剁碎,和在食物中送给文王吃,还得意洋洋地说:“谁说西伯是圣人?吃了自己的儿子肉还不知道呢!”
纣王见比干掏心身亡,于是编了个谎说丞相比干是突发心疾而死的,并要求造墓厚葬。丞相比干突发心疾逝世的消息传出之后,朝中文武百官议论纷纷,朝歌百姓沸沸扬扬,都不大相信好好的一个人说死就死了。
大凡从宫廷内部传出,说某某突发心疾而死,都是为消灭异己势力的文饰说法,是统治内部政治斗争的需要。纣王是何等聪明智慧的人,他为巩固自己的君王统治地位,不能不对具有“玲珑心”的比干心怀戒备。老丞相商容死后,比干由亚相出任丞相以后,左右逢源,内外讨好。为姬昌说情、不露声色地诛杀巫娼,屡屡谏言,干预纣王的私生活,纣王早就想除掉他了。所以比干之死,是在劫难逃了。微子、箕子、黄飞虎等众文武百官听说比干身亡,也只能默默伤心落泪了。
下大夫夏招不相信比干是抱病身亡,这当中一定另有隐情,于是没有经过纣王传旨召见便独自闯进鹿台,这时候,妲己的病已经好了,纣王正抱着妲己取乐,纣王见夏招没有经过传召就私自闯进鹿台,心中十分恼怒。
夏招一见纣王便责怪纣王,说比干一向身体健康,又怎么会突然有病,一定是受到小人的谋害,纣王没有查证便妄自下结论,这样大家心中都不服。
纣王见夏招对自己无礼,说比干是自己的叔父,自己已经下旨厚葬了,夏招这样胡闹,有损自己的圣明,既然如此地关心比干,干脆为他陪葬好了。
夏招一听,十分恼怒,骂纣王荒淫无道,先王留下来的足智多谋、忠心耿耿的大臣被一个一个地消灭光了,说着顺手拔出挂在琼室门边的青铜宝剑,照着纣王劈头砍去。
纣王文武盖世,才艺双全,猛虎都不怕,何况是夏招一个弱不禁风的儒生。眼见青铜宝剑朝自己刺来,侧身闪躲,顺势抓住夏招手腕将剑夺了过来,再用力飞起一脚,把夏招踢翻在地上,并呵斥在一边傻眼的武士把夏招拿下。
然而没有等到侍卫动手,夏招骂纣王听信妖女的谗言,荒淫无道,然后纵身跳下鹿台,摔得粉身碎骨,纣王见夏招跳鹿台死了,于是传旨为比干设灵堂,发羌奴400人,在朝歌城北武官邑为比干造墓。几天之后,比干墓的建成了。墓室面积160平方米,深8.5米。东西南北留4条墓道,墓室建筑一如生前居室模样。下葬这天,纣王亲自占卜,择吉日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参加葬礼。
在商代,陪葬人殉已成为制度。统治者生前作威作福,奴役百姓,企图死后也要占有物质财富,压迫奴役百姓,把人世的生活也带到阴世。比干的安葬便可见其一斑。比干墓中的“腰坑”和四隅的两个小坑,共九个长方形的2米深坑,每个坑里安置一名执戟的奴隶和一条狗。他们是生前的侍从,在主人死后,也要继续担任警卫工作。在这些殉人与狗的上面平放着比干的棺材,棺材外面用木板构成巨大的椁室。
在棺椁之间填满了生前所用的铜觚、铜爵、铜鼎、玉人、玉蝉、夔纹铜刀、玉圭、玉栉、石磬等无数精美贵重的殉葬物品。在木椁的顶部和四周杀了48个奴隶,并埋一名执戈奴隶负责看守。然后,把比干生前贴身的姬妾奴仆分盛在6个棺木中安葬,并将抬棺椁的人与木杠、抬盘一起埋掉,接着比干的儿子微德先抓一把土,放在比干棺椁上,然后埋葬的人开始填土,并将土夯实,这时便开始杀狗。
400个修墓羌奴,或10人或20人一排,被反绑着双手牵进墓道,东西相对地跪着被砍下头颅,把尸体埋了,再填土夯平。每筑一层夯土便残杀一批羌奴。砍下的头颅另行放置,都是头顶向上,面向墓坑。直到杀完所有殉人,才可封墓,平地隆起一座土山。接着进行人祭。
纣王说丞相比干忠于国家朝廷,忠于自己,今天厚葬是为了安慰丞相的在天之灵!文武百官听纣王这样说,都感激得直掉眼泪,认为纣王爱臣如子,都甘心为纣王而死。纣王接着亲手杀3岁童男童女两名,沥血祭曰:“丞相归阴,予心不忍。无可奈何,厚礼人殉。祈祷神灵慰彼忠魂。万寿无疆,商祚永存。”
纣王念完祭词,又命人在比干墓址四周挖了直径2米、深4米的圆形袋状坑,埋上牛、羊、狗以及拿着戈和盾的奴隶。安葬仪式结束了,纣王率文武百官向比干墓行礼,洒泪告别墓地回城。
纣王隆重地为比干举行了葬礼,平息了朝野的舆论,借机树立了良好的君王形象。文武百官又似乎看到了希望。
周族,是对古代姬姓部落的称呼,亦称周人、姬周、先周部落。姬姓先周部落是活动于中原西部黄土高原的一个古老部落。历史上把自姬姓传人、周人始祖、第一代后稷--姬弃传至周文王姬昌,这一段时间称为先周时期,即周朝建立之前的时期,而周族不断的发展壮大也为以后的周朝建立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