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食物,人们一般不会注意到其与体质、健康的复杂关系,不会想到有些不能吃,有些应多吃,也不会想到吃错食物等于吃错了药,以致盲目地乱吃、多吃,直到吃出了病,吃得夜不能眠。其实,从养生保健角度看,食物也不能乱吃,食物也应根据体质对症而食。这样不仅防病治病、改善体质,更能因改善体质而防治失眠症。
目前,依据科学的研究人们提出“体质食养”的饮食原则。所谓“体质食养”,就是根据个人的不同体质,调整饮食结构,以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目的。中医学认为,人的机体只有在保持阴阳动态平衡的条件下,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但这种平衡仅是相对的,必须时时注意加以调整,才有可能保持相对正常的生理状态。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全球范围的调查表明,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经医生诊断有病的人占20%,另75%的人即使去医院检查,虽经多种化验及仪器检查也查不出什么问题,但他们又总是感到腰酸背痛、倦怠无力,这里或那里不舒服。这些人实际上处于疾病的边缘,即“亚健康”状态,国外称之为“第三状态”或“病前状态”。这些人通过中医辨证,都属寒、热、虚、实中的一种。利用食物的特性不仅可改善病理体质,更能达到防治失眠之目的。
从人体的常见体质看,可分为寒、热、虚、实四种。因为人的体质有差异,有的人酒后面红目赤,气高身热;有的人却面色发白,手足发冷;有的人生来怕冷;有的人素来惧热。同样,从中药学角度来看,食物也各有自己的特性。食物和药物一样,有四气(寒、热、温、凉)及五味(甘、辛、苦、咸、酸)等特性,这也就是中医认为“药食同源”、“药食同性”的依据。因此,原本属燥热体质者(有烦躁、兴奋不安、口干渴、尿少黄、大便秘结等表现),如果多吃热性食物;或原本属虚寒体质者(有精神不振、手足不温、面色黄白、胃口欠佳、小便清长、大便稀薄等表现),多吃凉性食物。这样就好比火上浇油,雪上加霜,如同是吃错了药,于健康不利。长期误食或偏食,不但可以形成病理性体质,还可以进一步导致疾病的发生,由此而引发失眠诸多症状。
饮食不当是形成病理体质的重要因素,科学的饮食不仅可纠正病理体质,还可达到防治失眠之目的。如内热重的人多吃梨、藕汁、苦瓜、西瓜、豆腐、蛤蜊等属寒凉性的食物,而畏寒的人多吃红糖、生姜、桃、杏、鲤鱼、黄鳝、鸭肉等温热的食物,以起到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强身健体的作用。这就是所谓“治寒以热、治热以寒”的食疗原则。
因此,失眠患者辨体质,论食养,不仅能防病于未然、强身祛病,更能根治失眠者的病理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