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粮食狼烟
32608800000026

第26章 “绿色革命”之墨西哥

这场轰轰烈烈的“绿色革命”隐含着巨大阴谋和危机。

纳尔逊·洛克菲勒在二战期间就已经开始在拉丁美洲和美洲其他地区进行粮食战略布局,其中墨西哥是一个重要之地,因为墨西哥是世界的玉米主产区。战后,洛克菲勒家族为了提高粮食的介入手段,特别提出了“绿色革命”的口号,并由洛克菲勒基金会和福特基金会共同出资,在墨西哥设立了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在菲律宾设立了国际水稻研究所、在尼日利亚设立了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

“绿色革命”提出的很巧妙,它借当时美苏冷战风云,以自由国家农业对社会主义国家农业对比所显示出来的显著的高效率为宣传,打着为亚洲、美洲以及非洲第三世界国家提高农业生产率的旗号,开始介入这些地区的农业。

二战期间,陶氏化学、孟山都、杜邦、赫克力士火药公司都通过生产炸弹赚了不少战争钱,战争结束后,他们突然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但洛克菲勒家族提出的“绿色革命”给他们又一次大销售的机会。原因很简单,生产炸弹的炸药中的主要成分是氮,而这也是化肥的主要原料,因此可以立即转产化肥、硝酸铵等,所以他们都非常积极地支持“绿色革命”;至于嘉吉公司、大陆谷物公司、邦基公司、ADM公司等,那就更不用说了。

于是,纳尔逊·洛克菲勒和约翰·洛克菲勒三世于1953年成立了农业发展理事会,纳尔逊负责美洲地区的发展,约翰负责亚洲地区。

纳尔逊·洛克菲勒在二战中已经深入墨西哥。1941年,洛克菲勒基金会的会长福斯迪克从墨西哥回来后与当时的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进行了一次谈话,他说,如果能将墨西哥的玉米和大豆的单位亩产率提高10%,墨西哥的饥饿问题就能基本解决,这得到了华莱士的支持。此后,纳尔逊指示基金会再详细研究墨西哥玉米和大豆的改良问题。此后,纳尔逊决定派出三名专家前往墨西哥,其中一名是植物病理学专家、一名遗传和玉米专家、一名士土壤专家,他们分别来自明尼苏达大学、哈佛大学和康奈尔大学。三名专家在墨西哥进行了广泛的考察,行程达5000英里,并与墨西哥农业部进行了详细商谈。1942年,墨西哥农业部正式向洛克菲勒基金会发出邀请,请其改良墨西哥农业。1943年,双方签订了意向书,墨西哥政府提供土地、一些实验室和设备以及部分经费,基金会承担大部分经费并在墨西哥成立一个改良团队,由美国植物病理学家哈拉尔领导。

这项工作持续进行了很多年,洛克菲勒基金会派出了许多专家,至60年代中期,已经为墨西哥培训了700名农作物改良专家。成绩的确很显著——通过18年的努力,据1963年联合国的数字,墨西哥玉米在此前的10年中平均增产达7%;同期墨西哥人口增长了60%,但玉米实现了自给。

此后,洛克菲勒基金会在通过墨西哥,把一些由他们培养的专家派往哥伦比亚,同样是由基金会提供大部分资金,同样也在哥伦比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在“帮助”墨西哥期间,从1956年开始,洛克菲勒基金会还向印度也先后派出了12名专家,并于1958年在新德里成立了印度农业研究院研究生院。此后,在印度各省、各主要农产区都建立了合作项目。福特基金会在这一年发表了《印度粮食危机及应对措施报告》,其中没有把印度农业生产中根本的社会因素,如土地所有制、财产制度等作为改革的主要目标,而是强调应该从技术角度进行改改,对种子进行改良、改造灌溉、使用化肥等。于此同时,福特基金会还为印度制定了“集约化农业发展计划”,实际上就是把美国20年代的大型农业综合体模式复制过来,更换上符合印度口味的名称,并为其提供农业补贴、信贷和优惠价格等等。这些计划做的很漂亮,而且让人看上去就能感觉到一定能见效,因此印度接纳了这些建议和计划,毫不犹豫地实施起来。

1970年,曾经在墨西哥工作的基金会专家诺曼·博洛格(Norman Borlaug)还因在印度培育出新型杂交水稻获得了诺贝尔奖——但是,他所获得的是诺贝尔和平奖而不是生物奖。

菲律宾当然也是一个重点。洛克菲勒基金会与福特基金会共同于1959年在菲律宾设立了国际水稻研究所,福特为此出资700万美元建造实验室等,洛克菲勒基金会提供专家,并每年提供50万美元的日常运营费用,菲律宾提供土地。这一研究所拥有200亩实验田,并且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等。1962年正式运营,其中还有泰国、日本、印度、菲律宾和中国台湾的代表。

实则,这场轰轰烈烈的“绿色革命”隐含着巨大阴谋和危机,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亚瑟·莫舍是这时期洛克菲勒农业发展理事会的执行理事,他在宣传手册中告诫发展中国家农民应该抛弃现有的旧有的习惯,应该接受商业农业,发展中国家应该发展经济农业,这在今天看来实际上是在改变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模式,意在使之放弃旧有的农业模式,改为采用美式农业。然而,旧有的农业模式是经过千百年千锤百炼形成的适合当地经济和自然环境的农业模式,除非有真正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否则不宜轻易改变。

其二,那些增产明显的农作物,其实最主要的增产原因是使用了过量的化肥。前面说过,倾销化肥正是陶氏化学、孟山都、杜邦、赫克力士火药公司在战后所要作的。所以,墨西哥、印度等地的粮食产量在使用了美国化肥后增产明显。

其三,土壤营养结构失去平衡。过量使用化肥的后果实际上非常严重,因为大量的化肥会导致土壤营养结构失去平衡,而均衡的营养才能让农作物生长的更健康。土壤营养结构失衡会导致土壤长期不利于农作物,且单一作物种植更加剧了这种失衡。相反,如要恢复原有的平衡往往需要很多年,或者再使用另外的过量化肥,这种方法短期内效果明显,但会造成更长远的伤害。

其四,经过改良的种子实际上存在一个巨大的缺陷,那就是繁殖能力很低。也就是说,经过一年之后,虽然单产增加了,但可以作为第二年使用的种子却大幅下降,这迫使农民每一年都需要购买种子。

其五,推广“绿色革命”其实就是推广美式农业,这决需要从美国购买大量的农业机械和零配件,这又给农民和一些企业增加了许多债务负担。

其六,农民的债务变得越来越多。由于使用了美国提供的杂交种子,为了提高单产就必须要使用大量的化肥,而种子、化肥都不是免费赠送的,这些都需要农民花钱购买。美国农业专家往往会同时建议这些国家为农民提供小额贷款,以帮助农民购买种子和化肥,当产量增加后,农民既能归还贷款也能增加个人收入,看起来是对国家和农民都有利的好事。但实际上,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后,墨西哥、印度、菲律宾、巴西、哥伦比亚等国的农民收入不但没有增加,相反背负债务的农民越来越多,破产的农民也越来越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很简单,前四条归结起来就可以发现,这些国家的粮食产量在前些年的确增加了,但很快就一年不如一年,粮产量呈现递减状态,这主要是化肥、种子、土壤以及繁育力四方面的负效应都开始显现出来。而当农作物大量减产后,农民自然也就不可能在当年通过增产偿还贷款,结果年复一年,随着逐年减产,农民的债务负担也就越来越重,直至破产。

对这些国家来说,悲剧还不仅仅限于农民,在推行“绿色革命”期间,往往要兴建许多大型水利灌溉工程,这些工程在当时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其副效应也在后期显现,许多江河湖泊的自然状态被改变,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自然环境随之改变,自然灾害变得频繁。农业生产中还因大量使用杀虫剂等农药,结果导致农作物本身含有毒副作用,也给自然生态带来影响,导致生物链断裂或者发生变化。

相反,美国与粮食相关的企业却从中大发其财,如陶氏化学、孟山都、杜邦等倾销了大量化肥,孟山都等更是从墨西哥、菲律宾、印度、尼日利亚、巴西等国获得了大量优良种子资源,并且通过各地的研究所获得了大量技术资料和信息,为日后的转基因种子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基础研究;嘉吉、邦吉等公司当然也在期间大大地扩张了他们对粮食的垄断;农业机械制造公司也卖出了大量机械。

就这样,洛克菲勒等不但销售了大量的石油,而且还成功地完成了全球粮食战略的第一步:大量的国家已经被“绿色革命”所改变,而这种改变是不可逆转的:土壤结构已经改变,但土地不能闲置让其恢复,粮食必须是每年都要生产的,所以要想继续种植粮食和获得相当的产量,那就必须购买更多的化肥;如果要想获得高产,那就还必须要从美国的种子公司那里购买种子;大量的农民破产,农业耕种方式和生产方式已经建立起机械化生产模式,只能继续这种模式;粮食生产和销售也已经按照美国的方式进行了商业化改造,因此也只能继续这种模式。因而,经过十几年,这些国家普遍发现,他们已经成功被美国改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