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谈判完成后,各个农业国的悲剧就演变为连续剧。
1971年8月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后,这导致美元泛滥成灾,世界几乎所有商品都出现了一次涨价潮,也等于给粮食涨价打开了天窗,粮食不再受到黄金的硬性压制,而是由可以上下浮动的美元来定价。
每逢战争,美国债务负担必然高涨,在1965-1975年,美国在这10年中深陷三大困境:越战、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崛起、第一次石油危机。越战久拖不决,这严重拖累了美国经济,加之西欧和日本的崛起使得美国又失去了不少市场份额,1973年海湾石油国家又发动了石油涨价,结果美国经济雪上加霜,正是这三大困境最终迫使美国放弃了金本位。
自从参与越南战争后,美国经济就被这场战争拖累,美国公司面临西欧和日本的竞争,利润率不断下降,至1965年利润率达到顶峰后开始掉头向下,逐年下降。这期间,美国国内的工厂大多建于二战时期和1950年代,与日本和西欧战后兴建的工厂相比显得破败不堪,机器设备和技术上也显得陈旧落后,一些传统工厂更是面临西欧和日本工厂的竞争,在电子、机械制造、钢铁等方面已经转移至西欧和日本,相反,美国传统工厂大批破产倒闭,工人失业,更多的工厂不得不削减工作岗位,在40、50年代繁荣的工业区现在一片凋零,美国的支柱产业衰落的程度很惊人。由于工业衰退,金融业也度日维艰,可以获利的领域越来越少,信贷业务也陷入困境。至1969年尼克松上台时,美国贸易逆差正在迅速扩大,由于美国经济严重衰退,这导致国际对美元产生了严重的不信任,这是美元历史上最严重的信任危机之一。实际上,自50年代后期,西欧和日本在美国援助下复兴,经济实力迅速恢复,美国竞争力已经有所减弱,贸易由顺差正在转向逆差;全球美元此时也出现了过剩,各国开始抛出美元,兑换黄金,美国黄金开始外流,这又加剧了美元的信任危机,于是外国纷纷要求美国用黄金支付贸易逆差。美国很清楚,如果真的用黄金支付,那么美国的信用必将在一夜之间崩溃,因此,美国断然拒绝使用黄金支付。1971年7月第七次美元危机爆发,尼克松政府于8月15日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12月以《史密森协定》为标志美元对黄金贬值,同时美联储停止外国政府或中央用美元兑换黄金,这等于正是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1973年3月,西欧再次爆发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西德马克的风潮,3月16日,欧洲共同体9国在巴黎举行会议,决定联邦德国和法国等国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汇率”,法郎和马克之间实行固定汇率,布雷顿森林体系至此已经基本破产。美元当时虽然仍是国际储备货币,但日元、马克、英镑、瑞士法郎等都表现出竞争力,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战争拖累和经济严重下滑,导致美国债务负担也日益加重,从1960年至1974年,美国债务全面上涨,无论是政府债务还是公司债务、个人消费债务等等都增长了300%,甚至连房屋债务上涨也达到这一数字,而美国联邦政府的债务更是上涨了1000%。如此惊人的债务增长,又怎能不让世界对美元感到恐慌呢?
从1944年至1971年,不过短短27年,美国所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就宣告崩溃,美式民主以及美国经济模式因此也遭遇困境,整个西方世界都感到美国已经虚弱无力,这种危机已经不只是经济危机那么简单,在苏联等社会主义集团仍具有强大力量的同时,繁荣的美国却遭遇深刻的危机,甚至经济支撑体系崩溃,这绝对会让整个西方感到惶恐。
1971年8月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后,这导致美元泛滥成灾,世界几乎所有商品都出现了一次涨价潮,也等于给粮食涨价打开了天窗,粮食不再受到黄金的硬性压制,而是由可以上下浮动的美元来定价,这为粮食期货炒作打开了大门。美国粮食与饲料协会主席说:“新经济政策由于美元贬值赋予了美国农业以优势地位,这至关重要。”由此形成了1973年粮食危机——也正是这一年的世界粮食危机成为美国确立粮食战略的标志性事件。现在人们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1973年的国际石油价格大涨上,的确,当时暴涨了约400%,但当时的国际粮价也同样上涨了300%多。
新粮食战略与美国以往的粮食手段既一脉相承,也更为深刻、更为宏大。1974年,皮尔斯说服国会通过了贸易改革法案,这一法案的主旨是要求美国谈判代表在工业方面做出一些让步,以换取其他国家在农业方面做出让步。当时,美国农业正遭受西欧和日本的夹击,钢铁、制造等行业一片萧条,此时再要求在工业方面做出让步,其难度可想而知,但国会最终还是通过了该法案。一方面,这是粮食巨头们集体进行院外游说的结果,另一方面,尼克松、基辛格等人都已经对粮食战略对美国的未来看的很清楚,那远比当时抛弃毫无作为的工业要重要的多。另外,工业也必须要进行产业升级,把一堆生锈的机器扔出工厂并没有什么可惜的,也只有把这些陈旧的设备扔出去,才能把新设备搬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