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粮食狼烟
32608800000049

第49章 中国大豆陷落

粮食自给自足本来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但看起来中国的粮食长城已经被打开了许多缺口——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的大豆已经从出口转为依赖进口。

2011年,一些日本粮食商人接二连三地来到山东青岛的董家口,因为这里正在兴建一座巨大的港口,据说这里是未来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进口港,但同样也可以成为粮食进口港口,因此这些日本粮商才来这里考察。

如果你留意了一下的话,你会发现,在2008年粮食危机期间,沃尔玛等美国零售业所采取的限量购买措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仅限于少数品种,即大米中的部分品种,而并非是涉及众多粮食品种;同样,中国超市里其他粮食商品尽管价格也有所上涨,但并不匮乏,独有大豆油出现抢购。其实,美国并不真正缺粮,而是由于粮食危机期间大米价格飙升,为防止美国在大米贸易上付出过多美元,美国采取了限量购买的政策;而中国其他粮食作物能够自给自足,唯有大豆需要3000万吨的进口,而国际大豆价格也在上涨,这使得许多大豆油生产商蒙受损失而减产,所以全国出现了一次大豆油危机。这其中有什么深层原因和联系吗?有,其中的原因就是中国的大豆已经不能自给自足。

粮食自给自足本来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但看起来中国的粮食长城已经被打开了许多缺口——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的大豆已经从出口转为依赖进口。

至2010年,中国大豆进口量相当于日本进口量的15倍,占到了世界大豆贸易量的一半以上;另外,玉米也是重要的进口粮种,2010年的进口量达157万吨。2010年12月,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说,世界最大的食品企业服务的贷款机构和投资银行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 Group)发布了一份最新报告,称未来几年内,继成为全球第一大豆进口国之后,中国很快将会成为全球最大的玉米进口国,从而使世界粮食市场形成新格局。报告预计,到2015年,中国对进口玉米的年需求量将会由今年的130万吨(约5100万蒲式耳)增至2500万吨(约10亿蒲式耳)左右,这比美国农业部在2010年2月份发布的长期预测报告中所预测的数字要高许多,其报告认为到2015年中国玉米进口量将达到约7500万蒲式耳。对于中国的官方数据,世界上普遍不信任,日本粮商就对中国的官方粮食数据很怀疑,比如2010年度玉米官方产量为1.77亿吨,这比粮食机构推算的数字高出了1700万吨,差不多是日本的进口量;另外,官方公布的玉米储备量为6000万吨,日本粮食企业推算只有3000万吨。日本大型商社负责谷物业务的人士说:中国“政府公布的数字带有政治意图”(日本《朝日新闻》,2011年6月9日),意思是中国特意提高了产量数据,目的是为了防止有人得知玉米产量不足后投机性的购买国产粮食,推动价格上涨,造成社会不稳定。

在1995年以前,中国一直是大豆净出口国。1994年4月,中美签署《中美农业合作协议》,其中对我国大豆进口关税、主要粮食产品的关税配额、国营贸易企业经营做出了种种限制,这实际上就是在为中国加入WTO作预设性设值——果然,这些条款在中国正式加入WTO后也都成为协定条款。此后,美国对本国大豆进行巨额财政补贴,由此美国大豆在国际市场上开始具有价格竞争力,结果仅仅5年,至2000年中国大豆进口量就达到了1000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再之后,中国的大豆进口量继续连年攀升,结果,中国大豆种植面积连年缩小。仅仅在2006年,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的大豆种植面积就比上一年缩减了25%;2007年与2005年相比,已经缩减了40%左右,真可谓触目惊心。此后,中国大豆产量从1995年前的世界第一退为美国、巴西、阿根廷之后的世界第四。中国大豆最终全军覆没,其他如棉花、小麦、大米、玉米、奶制品、畜牧产品等也都危在旦夕。仅从中国粮食进口量就能让人感到担忧:现在中国粮食进口量已经相当于1996年时的10倍多,大豆已经突破70%,ADM、邦基、嘉吉、路易达孚四家跨国公司垄断了中国80%的进口大豆资源。

期间,美国大豆对中国大豆的进攻可以说是节节胜利——中国每进口100万吨大豆,就会导致130万农民不得不放弃种植大豆。这一切都源于美国对大豆的巨额补贴,而中国大豆种植农民没有任何补贴,反而还要承受水电化肥等各种成本的上涨。

富国的粮食补贴政策是造成世界粮食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

发达国家的农业补贴政策十分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资助政策。来自农民的抱怨除了天气以外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许多国家的农业政策——包括本国农业政策和外国农业政策。

自人类社会进入工业革命后,农业利润就无法与工业产值相比,工业产值又逊色于服务业,因而,在三大产业中,服务业的利润最高,工业其次,农业最低,这早已是现代社会的标志。农业无论是在世界经济还是在许多国家内部的产业中,都只是作为基础产业,农业政策也就主要要求保持稳定,因而许多国家对农业不那么重视,结果这种漫不经心在今天终于酿成危机。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对农业的定位是解决温饱,主要政策是工业补贴农业,同时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结果1978年至1984年间,中国农民名义与实际收入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7.9%和17.7%,也就是说两者相差无几;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从1978年时的2.57:1,逐步降低到1983年的1.82:1,也就是说,城乡差距在快速缩小,因此这一时期中国农民的积极性相当高,粮食产量一直稳定增长。然而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中国政策悄悄重新变成了农业补贴工业,农业生产资料持续上涨,而粮价却被限定,最终导致农民收入重新跌入低谷,农民积极性大幅降低,结果1992年至1995年,农民名义收入年均递增22.0%,实际收入仅递增4.8%,两者之间的差距达到惊人的17.2个百分点;同时,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从1983年的1.82:1扩大到了2007年的3.32:1.对于发展中国家说,在经历过这次粮食危机后,许多国家都调整了农业政策,改变以往轻视农业的做法,转而加强农业,保障农民的利益,保护农业耕地面积,限制城市化过程中大量侵占土地等。

与发展中国家漠视农民利益相反,发达国家一直在对本国农业进行补贴。这种农业补贴政策一直以来就成为世界农产品市场的焦点,是发达国家用以争夺世界农产品市场的强硬手段。这种政策在近些年不但未见减弱反而有所增强,美国自2002年通过农业法案以来,每年对农业的补贴都高达数百亿美元,欧盟国家也是如此。这种情形也正是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比是这样令人印象深刻:美国在2008财政年度的农业出口额将会创造一个新的历史纪录,高达1010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190亿美元;而非洲许多国家农作物是主要出口产品,现在却位于饥荒的边缘。

战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农业方面的对峙和竞争几乎可以用不见硝烟的战争来形容。长期以来,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就对本国农业进行补贴,这使得美国和欧洲的农产品在国际上越来越具有竞争力,这种依靠补贴的美洲和欧洲农产品也就逐渐占据越来越多的国际市场份额,国际农产品贸易也因此越来越倾向于发达国家,甚至在最后产生了农作物主产地大转变的结果。

通过农业补贴可以利用粮食对发展中国家低端工业品生产产生影响和竞争,如果世界经济在大萧条时期陷入恶性竞争,那么美国就可以通过粮食发动对发展中国家的打击——即便简单地从周期分析,美国只需要一年(农业周期为一年),就可以对发展中国家工业产生2-3年的影响,而这还是直接影响,由于工业建设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因此美国一场简单的粮食攻击就会给被打击国家产生数年的危害。2007年11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与上年同期相比上涨了6.9%,城镇上涨6.6%,其中食品一项上涨最为突出,高达18.2%,这就是因为20007年秋季以来世界粮食价格上涨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大豆这种农作物其实原本的主产地在亚洲,但自1995年以后,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大豆进行高额补贴,这政策使得美洲大豆异军突起,来自美洲廉价的大豆迅速占据了国际大豆市场,而亚洲大豆主产国则由于无法对抗这样廉价的大豆不得不退出竞争,最终大豆市场发生了逆转:美国、巴西、阿根廷等美洲国家成了大豆的主产区,而许多原大豆亚洲主产国则变成了大豆进口国。

在中国,不仅大豆陷落了,而且食用油也已经拱手相让。1990年,新加坡的郭氏兄弟在我国投资生产小包装食用油,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投资于食用油的外资如潮水般涌来,当我们标榜我们成功引进了多少外资的时候,我们发现,当撕下那美元面具之后,赫然发现我们的大豆田里、食用油厂房里、超市货架上,都已经挤满了狼群。我们加入WTO后,关于外资企业进入我国粮食流通领域的过渡期到2008年已经结束,此时,ABCD四大粮商也完成了在中国食用油产业控制——2004年,国际粮商通过投资基金打压,中国的大豆加工企业和本土榨油企业纷纷破产倒闭,外资于是抄底收购;国际粮商再通过大豆期货炒作等,美国大豆最终击败优质的中国东北大豆,据有了国际大豆定价权,于是就形成了今天的食用油现状:我们用于压油的大豆70%来自进口,食用油35%来自进口。

四大粮商中,ADM是最凶狠的,2001年它就通过和益海(中国)集团进入中国,此后直接控股的食用油工厂和贸易公司就达38家,包括中国最大的粮油加工企业山东鲁花,其年压榨量达1000万吨,油脂年精炼能力300万吨,分提能力达100万吨,出口豆粕占全国年出口总量的70%以上。据2008年的统计,中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外资已经控制了64家,占总数的66%,也就是说,国际粮商已经控制了中国85%的食用油加工总量,所以,中国一些著名食用油品牌如金龙鱼等,实际上都已经是美国的品牌。

油嘴滑舌,能言善辩的通俗语,但食用油行业的人却明白,巧舌如簧的中国人在埋头苦干的洋人面前正在失去大片的油市场——这不是简单的食用油市场份额少些,而是整个行业正在被洋人大规模侵蚀——似乎有这么一个悖论:我们的经济越发展,我们陷入西方设置得陷阱就越深。

农业竞争的后果还不仅仅限于农业,实际上美国发起农业战争的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抢占更多的农产品市场,而是有更宏大算计——破产的大豆农民中有不少不得不离开土地,进入以低端制造为主的工厂打工,然而中国每生产几千万双鞋才能购买一架波音客机。由此,仅仅通过大豆一项,美国就实现了这样几个方面的丰收:攻占了中国的大豆市场,得到了中国廉价工业品,然后又卖出了波音客机这样的高端工业品,其中还包括为造船、航运、信息、交易所以及服务业提供了就业岗位。而美国真正付出的只是一笔补贴,而美国又掌握着美元的印刷量,那么,美国到底付出了什么而得到了这么多呢?

还不仅如此,美国的工业结构是低端工业生产所占比例很少,农产品因有巨额补贴而形成强大的竞争力,于是美国便以此采取了以农产品竞争发展中国家低端工业品的手段。从生产周期上看,农产品的周期通常为一年,工业品的周期从投资到生产、再到开拓市场、最后到获得盈利,实际周期一般在2-3年,那么农产品在与低端工业品竞争时就占据了周期优势。另外,与工业品相比,补贴工业的成本也大大高于补贴农业。再者,低端工业品生产往往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大、对环境污染严重,属于劳动密集型,美国的雇佣成本要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同等资源下,美国生产高端工业品所产生的附加值几十倍、几百倍、甚至几千倍于低端工业品,资源利用率和利润产生率不可同日而语;对环境的污染更是长期祸害,必将增加大量的社会成本,因此生产低端工业品十分不合算。正因为这种种原因,美国采取了补贴农业、购买低端工业品的战略。

中国大豆的陷落,足以说明四大粮商对中国的粮食进攻的成功,这是他们潜心布局十余年的结果,但这还仅仅是一个序幕,这些贪得无厌的国际粮商当然不会满足于掌握中国的大豆和食用油生产及市场,他们的野心庞大到超乎你的想象,他们的目标是控制整个中国的粮食生产和市场。

[原“中国被美国视为潜在挑战者”一节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