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管子原来这样说
32631000000001

第1章 做人先修身,修身德为重

“原典”

形不正者,德不来;中不精者,心不冶;正形饰德,万物毕得。

——《管子·心术》

“古句新解”

外表不端正的人,是由于不具备德行;内心不闲静专一的人,是由于心没有修养好。端正好外形,修养好内心,便定能够把握好万事万物。

管子在这里强调了做人先修身,修身德为先的观念。人,是行为的主体,事情做得好不好,对不对,大家赞成不赞成,自己满意不满意,一切都来自于自己的修养,而要想提升自己的修养,则必须端正自己的形体,纯粹自己的心灵。只有这样,万物之理才会自己归摄于心中。管子把人的内德修养提升为个人修身的前提,可见道德修养是做人的重中之重,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古往今来,许多具有优良品德的人都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推崇。社会需要优良品德,对于每一个组织,对于每一名员工,好品德都是成功的坚实推动力。

少德之人,纵是经纶满腹,也不能成大事。因此有位企业领导者曾公开声称:“宁选才差德高之人,不取才优无德之辈。”

德为导向,才是基础;德靠才来发挥,才靠德来统率。相对于才而言,德更为根本,正所谓:“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有才是废品,无德无才是毒品。”

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成功者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有着优秀的品德。

青春宝集团董事长冯根生在胡庆余堂当学徒的时候,就认识到规规矩矩做人的重要性。他说过一件他做学徒时的奇怪的事:

“我在扫地的时候,经常捡到钱。捡到钱,我就放在抽屉里。而每次捡到的钱,大约相当于现在的20块、30块钱,我就暂时把它放在抽屉里,第二天一早交给师傅。大概一年多以后,好像就没有了。十几年以后,我师傅八十岁,快去世的时候,我去看他,最后一次去看他,那时候已经是1960年了。我的师傅把我叫到床边,他说根生啊,你还记得吗?今天我该告诉你。我说什么事,他说你在当学徒的时候,扫地时捡到钱,你都交给我了,今天我告诉你,这是老板要考你,一共试了你15次,你每次都交。15次以后,老板就说了,这个小孩是诚实的,他捡来的钱都不要,还会去偷吗?

“这时,我才知道原来是老板在考我。在我14岁的时候,祖母已经70岁了,当我离开祖母身边,去当学徒的时候,路上祖母告诉我一句话,一定要规规矩矩做人、认认真真工作。规规矩矩做人,老板给你的钱你拿,老板不给你的钱,你一分钱都不能去碰它,现在这句话叫廉政。认认真真工作,就是勤劳,这就像现在对干部的要求,廉政勤劳就是好干部。因此我记住了,给我的钱我要,不给我的钱我从来不会去拿,一分钱都不要,这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

有人认为,做人和工作是两回事,这种观念的潜台词是:一个人的品质不佳并不影响他在职场上的成功。其实,这是一种极其糟糕和错误的认识。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做事先做人”,作为一个合格的人,首先要学习的就是做人的道理,其次才是学习本领。但是现代社会的少数人却本末倒置,更多地看重的是才,而忽视或轻视对做人品德的培养。

当然,我们绝不否认才能在发展和成就事业中的重要性。但是对员工来说,品德比能力更胜一筹。好的品德对人的一生受用无穷,它就像一粒有生命力的种子,最终能让你品尝到成功的果实。品德拙劣的人,一有机会就很可能做出有损于组织的事来,有这样的人在,社会、单位都不会安宁,这样的人注定难以收获信任与成功。

某公司销售部王经理和高层发生意见分歧,双方一直未能达成共识,为此,王经理耿耿于怀,准备跳槽到另一家竞争对手公司。一方面出于私愤,另一方面是为了向未来的“主子”邀功,王经理暗地里把公司的机密文件和客户电话散布给各地经销商,使得公司的业务一片混乱,并引发了很多业务纠纷,从各地打来的电话几乎将公司电话打爆。这还不算,他还向当地工商、税务部门举报,检举公司的账目有问题,经过一番检查,证明公司是清白的,但毕竟给公司带来了很大的损害。

当王经理带着满意的“成果”去向竞争对手公司邀功请赏时,没想到这家公司的领导见王经理是这般对待“老东家”,便担心他以后又会不会“如法炮制”对待自己的公司呢?身边有这么样一个人,不就像是埋下了一个随时可能爆炸的定时炸弹吗?最后自然也不敢收留他。

缺失了做人的原则,又怎么能做好大事业?作为员工,如果为了一丁点儿个人的利益而牺牲公司利益的话,这样的人在世界的任何角落都不会受到欢迎,因为你出卖的不仅是公司的利益,更是做人的尊严。哪怕是从你手中获益的人,也会在心底对你产生鄙夷。

事实上,对于一个职场中人而言,能力固然重要,但高尚的人品更重要。品德高尚的员工对于单位而言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样的员工除了能在单位的生产、管理上起到积极的作用外,还能产生良好的榜样作用并带动其他员工,从而更好地促进单位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