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艇又称潜艇,是一种能够潜入水下活动和作战的舰艇。现代潜艇具有良好的隐蔽性、攻击的突然性、较大的综合自给能力、较远的续航力和较大的攻击威力,因此,成为海军的一支重要力量。有人称,在现代条件下,没有潜艇,就不能称之为一支完整的海军。在作战中,潜艇主要用于攻击大、中型水面舰只和潜艇,打击海岸设施和重要火力目标。还可用来完成侦察、输送登陆人员、布雷等任务。
按照潜艇的作战性能区分,现代潜艇一般被分为战略弹道导弹潜艇、巡航导弹潜艇、攻击潜艇。如果按照其动力装置区分,可分为常规动力潜艇与核动力潜艇两种。
战略导弹潜艇,主要用于对陆上重要目标进行战略核打击。主要武器装备有潜对地导弹和相应的配套设备。另外配备必要的常规兵器,如鱼雷等。核动力战略导弹潜艇的水下排水量一般在5000吨以上30000吨以内。水下航速为20至30节,下潜深度为300到500米。自给能力两到三个月。常规战略导弹潜艇的水下排水量小得多,一般在3500吨左右,航速也慢,在14到15节之间。下潜深度为300米左右。自给时间为30到60昼夜。
攻击潜艇是用于打击水面和水下目标的潜艇。也有核动力和常规动力两种。其主要武器是,反潜和反舰导弹、鱼雷、水雷等。核动力攻击潜艇的水下排水量较大,一般在3000吨到7000吨之间;航速也较高,大多在30至42节之间;下潜深度为300到500米,自给能力为60至90昼夜。常规动力攻击潜艇就逊色多了,其水下排水量在600到3000吨之间;水下航速仅有15节到20节;下潜深度为200到400米。自给能力在30至60昼夜之间。
各种潜艇的结构大致相同,其主要组成部分有航(8)濉动力装置、指挥操纵系统、武器系统、导航、通信、观察设备等。艇体包括固壳和外壳;动力装置包括核动力和常规动力两种,前者是由核反应堆、蒸气发射器、主循环泵、主汽轮机组成;后者则由柴油机、蓄电池、主电机组成。操纵系统主要由平衡水柜、方向舵、升降舵等组成。武器系统主要有,弹道导弹、巡航导弹、鱼雷、水雷等。此外还有武器的控制和发射装置。武器和它们的控制、发射装置一起,构成了潜艇的武器系统。潜艇离不开导航装置,现代潜艇的导航装置由磁罗经、陀罗经、计程仪、测深仪、六分仪以及无线电、星光、卫星和惯性导航设备。潜艇主要在水下活动,因此,其观察设备很重要,潜艇的观察设备由潜望镜、雷达、声纳等组成。其通信设备则由短波、超短波收发信机,长波、甚长波收发信机,卫星通信设备等组成。
潜艇是综合技术的合成体,也是时代技术的体现。一个国家的潜艇水平,往往反应了该国的综合技术能力,也体现了该国的海疆保卫能力。
潜艇的历史可追溯到17世纪。据记载,1620年一名叫做德布尔的荷兰物理学家建造了一艘木质骨架,用羊皮包裹的皮囊,注水后能下潜3至5米,这就是最早的潜艇雏形。1775年美国人布什尔建造了一艘单人潜艇,能在水下停留30酚。美国的南北战争期间,出现了蒸气潜艇。1893年法国人建造了一艘蓄电池电动机潜艇。到20世纪初,才有人建造出具有战斗能力的潜艇,排水量达到了数百吨,水下航速6至8节。这种潜艇问世时间不长,就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潜艇也参加了战争,在战争期间,为数不多的潜艇击沉水面舰只192艘。这一战绩引起了各国对潜艇的重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潜艇的战斗足迹遍布各大洋,参战潜艇共击沉水面舰只1400余万吨,其中包括大、中型水面舰只174艘。
战后,潜艇得到进一步发展。各国几乎都把现代技术倾注到潜艇建造中。50年代中期,美国人首先把核动力用在了潜艇上;随后,前苏联、法国、英国等也建造出了核动力潜艇。与此同时,潜艇上的武器装备也越来越复杂,配备了弹道导弹、潜对舰导弹、反潜导弹等现代化打击武器,而且,还把最先进的雷达、自动指挥仪、卫星接收设备等用在了潜艇上。许多国家在潜艇发展中,都不遗余力地注入新技术。
我国的潜艇技术发展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事情。旧中国没有潜艇制造能力。新中国成立后,于50年代中期,引进了前苏联的6603型常规鱼雷潜艇。以此为基础,开始了我国的潜艇研究与设计制造工作。50年代末,又从前苏联引进了6633型常规动力鱼雷潜艇;随后,又引进了6631型常规动力弹道导弹潜艇。这些花高价购进的潜艇,一方面装备部队,使之形成战斗力,另一方面又要供科研人员研究使用。1967年,中央批准研制常规动力鱼雷潜艇,定型代号为035型潜艇。经过7年努力,建造成功了我国自己的潜艇。1958年,中央决定研制核动力潜艇,1974年,我国自己设计制造的核动力攻击潜艇研制成功。又过了9年,中国第一艘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交付使用。使我国成为第五个具有自己研制的核潜艇的国家。至此,中国不仅有了常规潜艇,而且有了核动力潜艇;不仅装备了攻击潜艇,而且使用了战略导弹潜艇。
33型潜艇
这是我国仿造前苏联6633型潜艇的产品。50年代中期,根据双方的协议,引进了该型号的潜艇和部分制造技术。我国从1959年开始仿制。在仿制过程中,遭遇到前苏联撕毁合同、撤走专家和我国的严重经济困难等事件,一直到1965年才完成了第一艘潜艇的建造工作。该艇属中型常规动力潜艇,艇长76.6米,宽6.7米,吃水5.2米,水上排水量1475吨,水下排水量1830吨。动力系统为2台柴油机,功率为4000马力;水下航行由2台电机提供动力,功率为2700马力;主机驱动两个螺旋浆,水上航速为15.2节;水下航速为13节。水下航行也可依靠通气管,由柴油机提供动力,最大航速为10节。最大下潜深度为300米,最大续航能力为9000海里,水下停留时间为600小时。
该潜艇的主要武器是鱼雷,艇上装有533毫米鱼雷发射管8具,舰首6具,舰尾2具。舰上可携带鱼雷14枚。在不携带鱼雷时,可携带大型沉底水雷28颗。
水下航行的探测设备主要靠声纳。该艇拥有大功率低频主动/被动搜索与攻击声纳。还有探雷声纳、水下通信机等。另外,还装备了水面搜索雷达。
该艇于60年代交付使用后,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科研人员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解决,在此基础上,对该艇进行了改进。改进型的33潜艇,加强了空调、制冷和制淡水能力。改进了声纳,提高了水下探测能力。到80年代中期,又在该艇上装了导弹存放与发射装置。艇体有所扩大,水下排水量增大到了2100吨。潜艇指挥台两侧增加了3个可升降的导弹发射筒,装备6枚C-801反舰导弹。导弹只能在水面发射。但是,这与60年代的艇型相比,也极大地提高了远程打击能力。
明级潜艇
这是我国自己建造的水滴型船壳潜艇。属于轻型常规攻击潜艇。
明级潜艇的主要性能数据是:艇长79米,宽7.3米,吃水6.5米,水面排水量1600吨,水下排水量2000吨。该艇的动力装置为2台柴油机和2台电机。水上航行靠柴油机推进;水下航行靠电机推进。水下航行也可利用通气管,由柴油机提供动力。水面航速为16节,水下航速为14节。下潜最大深度为250米。
该潜艇的主要武器装备是鱼雷和水雷。艇上装备8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另配备有28枚水雷。
潜艇编制人员75人。
该艇于1971年开始建造,到1974年才完工。最初建造出来的2艘,供海军某舰队使用。
35型常规动力潜艇
该艇是我国研究人员自行设计制造的常规动力攻击潜艇。是在总结33型潜艇制造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设计出来的。35型潜艇于1967年立项,经过7年的研究,到1974年交付试用,到1985年通过了试用鉴定并开始正式生产和装备部队。
35型常规动力潜艇的主要性能数据是:艇长76米,宽7.6米,吃水5.1米。水上排水量1582吨,水下排水量为2407吨。水上最大航速为16节,水下最大航速为18节。最大续航能力10000海里。水下停留时间为600小时;最大潜深度300米。在技术先进程度上比33型潜艇有了很大进步。
新型常规动力潜艇该艇的武器装备与33型潜艇基本相同。主要攻击武器是鱼雷。装有8个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携带鱼雷16枚。另外,在不携带鱼雷的情况下,还可携带大型沉底水雷28枚。
为了提高水下航速,动力系统采用了6E390ZC-1中速柴油机,增加了电机动力,提高了电池容量,采用了新型蓄电池。
该潜艇虽然在技术水平上不能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潜艇相比,但是,它毕竟是我国自己建造的潜艇,如果没有这种潜艇,也就不会有逐步现代化的潜艇。
“长征1号”潜艇
这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核动力潜艇。艇体为水滴型,适合于水下高速航行。
1958年,乘着大跃进鼓舞起来的士气,科研部门提出了建造核动力潜艇的建议。当时,中国的核工业还处在酝酿中。当年,中央批准了这一建议。核动力潜艇的研制工作正式起动。经过16年的努力,第一艘核潜艇于1974年建军节正式交付海军使用。我国海军队伍中有了一艘代表现代化水平的舰只,该艇被命名为“长征1号”。北约则称之为“汉”级。
该潜艇的主要数据性能是:艇长100米,宽11米,吃水8.5米。水下最大排水量5000吨。动力装置为一个核反应堆,驱动蒸气轮机带动一个螺旋桨,水下最大航速为26节。
“长征1号”潜艇的武器系统是,533毫米鱼雷发射管6具,装载鱼雷24枚。从第三艘潜艇开始,装备了C-801反舰导弹和发射装置。
该型核潜艇的其他装备是,性能先进的水声、惯性导航、通信和鱼雷系统,远程噪音测向站,超长波收信机,大功率超快速短波发信机。为了执行深水反潜攻击行动,装备了电动双平面声自导反潜鱼雷和深水鱼雷发射装置。先进的数字鱼雷射击指挥仪。为了确保水下航行定位、导航的准确无误,装备了惯性导航系统。
“长征1号”核潜艇交付海军使用后,进行了多次试验和执行任务的检验。其中较有影响的一次是,从1985年12月到1986年2月,该艇连续执行任务60多天,大部分时间在水下航行。其中最长一次为连续25昼夜在水下行驶。试验获得了成功,证明该潜艇的使用性能良好。可以成为可靠的核动力攻击型潜艇。
夏级潜艇
该舰是一艘核动力战略导弹潜艇,是中国自导研制的大型潜艇。
中国在决定研制核动力攻击潜艇的同时,就有了研制战略核潜艇的打算。经过建造核攻击潜艇的技术准备,于1979年开始建造战略核潜艇。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终于成功地建造出符合设计要求的大型核动力潜艇。经过1982年的两次水下发射潜地导弹,证明该潜艇具备了执行军事任务的条件,该艇已于80年代初交付使用,随后又生产了数艘。
“夏”级是北约赋予的代号。该潜艇长120米,宽11米,吃水9米,水上排水量7000吨,水下排水量8000吨。动力装置是2座核反应堆,水上航速为18节,水下航速为20节。下潜深度为275至300米。
潜艇上的武器装备是,14至16具水下导弹发射弹道导弹系统;533毫米鱼雷发射管6具。
艇上编制人员为95人。
该级别的潜艇的装备,立刻提升了我国海军的地位。它向世界宣告,中国有了核战主动权。尽管我们不对任何国家首先使用核武器,但是,如果有人向我们施加核威胁,我们也有自己的“撒手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