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那一世的风情
32757000000022

第22章

对于罗家伦而言,幼年的严父慈母,对于他后来的事业发展影响莫大。

罗家伦的父亲罗传珍,字沛卿,祖籍浙江绍兴,晚清时期来到江西做官,相继在江西的万年、都昌、奉新等地出任七品的县令官职,至罗家伦出生的光绪二十三年(1897),罗传珍调任为进贤县知县,因此,罗家伦的出生地便为江西的进贤县。

罗传珍国学的底子很好,诗文书画样样都拿得起,这是罗家伦成长的一个有利因素。他对于当时正在输入的西方文化也有兴趣,常托友人到上海、武汉那样的开放城市,购置一些翻译的西方书籍回来,供全家阅读,这对于罗家伦后来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形成,也是有相当影响的一个因素。当年,罗传珍与上峰江西巡抚冯汝骙私交甚好。罗传珍与江西境内的新军、革命党人多有接触,因此常劝巡抚冯汝骙在乱世中“多栽花,少插刺”,多个朋友多条路。江西的革命党人经罗家伦斡旋得以脱案活命者甚多,李烈钧即为其中的有名人物。

母亲周霞裳虽然在罗家伦9岁那年即病逝了。但是留在罗家伦记忆中的印象却是不可磨灭的。罗家伦晚年,在回忆起温热的慈母时,曾经感情充沛地讲过这样一段话:

“三岁时吾母置我于膝上,教以识字并背诵短诗;入家塾后,晚间辄于素油灯前为我温课。……吾父钝庵公有时督责稍严,母则济之以宽;余因顽劣而受侮时,母常戒之以格言,感之以温泪。晨起犹未早餐,必盘旋父榻之前,或跪榻几,或坐小凳上,以听父讲授历史中先民之故事。凡此典故,均由吾父加以选择,认为有兴趣而且富于教育意义者,先于夜间录入小册;讲授完毕,即以此小册付余复习;日恒二三则,如是者数年。当时风气初开,凡沪上有关新知之课本或画报,父常尽先托友人购寄,供余参阅。……母逝后,父怜我失恃,待我如严师,亦如慈母。”

进入民国时期,父亲罗传珍不再出来做官,而是寓居于江西的省城南昌。民国建立伊始,李烈钧主持江西的军政,曾经亲自赴罗府答谢当年的救命之恩,由是,罗传珍在民国时颇受人尊敬。1914年,18岁的罗家伦至上海的复旦公学求学。该校的创办人是民国闻人于右任、马相伯、叶仲裕等人,孙中山出任该校的董事会主席。复旦公学办学的一个最大特点便是言论自由。这对于罗家伦的成长是一个极大的便利。此时的罗家伦已经对于政治时事兴趣盎然了。黄克强、戴季陶等著名的民国政治活动家到上海时,罗家伦均会兴致勃勃地跑去向他们请教新知识、新主义。

晚年的罗家伦流寓于孤岛台湾。这时期,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给儿孙辈回忆自己在大陆年幼时光的情事。他仍然喜欢吃从前大陆期间的一种炒花生的小吃。讲到高兴的时候,花生皮剥了满满的一桌面。罗家伦就会慢慢地把桌子上的花生皮拨开,给儿孙辈画出从前江西进贤、南昌诸地的图形,给大家看。那样的远山苍翠、城郭人家,以及时光悠悠中的一片闲散。老去的罗家伦跟后辈们说:其实,自己仍然是历历在目的。有时,说着说着,罗家伦一时怔忡,一副无所事事的迷惘样子,眼泪却难以抑制地慢慢地流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