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存的国际能源体系框架内,力求以柔克刚、巧妙应对,既要加速国内非常规能源的开发、维护好自己的海外能源利益,又要竭力避免与美国在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能源方面发生正面冲突,巧妙的能源外交战略是中国复兴的有力支撑。
近年来发展迅速的页岩气,因其储量丰富、价格低廉且碳排放少,已有掀起新一轮“能源革命”之势,其大规模开发不仅将改变全球能源版图,甚至会对世界政经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横空出世:全球能源市场迎来天然气时代
预计到2030年天然气将超过石油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页岩气革命将有望改变国际能源格局,重塑世界工业版图,并改变国际地缘政治关系。
能源是现代工业的血液。能源问题不仅直接影响经济增长,还关乎地缘政治、国际外交乃至军事格局变化。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无不把能源问题的解决列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主要经济体致力于新能源和新技术的开发,以寻找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眼下,一场悄然降临的“页岩气革命”开始对全球天然气供需关系变化和价格走势产生重大影响,并引起全球对能源市场的关注。页岩气的开发,特别是美国页岩气产量的急剧增加,使这个大多数人还十分陌生的能源话题浮出水面。
页岩气是保留在生油岩层中的天然气,是“非常规天然气”的一种,与“煤层气”“致密气”同属一类,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全球页岩油气资源非常丰富。全球页岩气资源量相当于煤层气和致密气的总和,约占全球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的50%,与常规天然气472万亿立方米的储量相当。据美国《油气》杂志援引专家们预测,全世界页岩油储蓄约11万亿吨—13万亿吨,远远超过4000多亿吨的世界常规石油储量。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2011年针对全球页岩气储量的评估显示,全球32个国家的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163万亿立方米,加上美国的24万亿立方米,全球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升至187万亿立方米。其中,中国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36万亿立方米,排名世界第一(约占20%),其后依次是美国(约占13%)、阿根廷、墨西哥和南非。
而EIA于2010年测算的全球天然气技术可采资源量约为453亿立方米,此次探明的页岩气资源量将使全球天然气资源量增长40%以上,达到640万亿立方米。而该结果还未考虑俄罗斯、中东等非常规天然气储量丰富的国家和地区。
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估算,美国拥有技术可开采天然气储量超过49.38万亿立方米,其中页岩气、致密型砂岩气和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储量占60%。在非常规天然气储量中,有机页岩储量巨大,广泛分布于美国48个州。美国专家兴奋地认为,有了页岩气,美国100年无后顾之忧。IHS剑桥能源研究机构最近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按美国目前对天然气的需求计算,北美洲以外地区的可开采页岩气储量,可供美国用上211年甚至可用690年。
美国能源信息署认为,未来美国天然气可采储量的增长将主要来自非常规天然气储量,预计页岩气产量占天然气总产量的比重,将从2007年的12%上升到2013年的35%,到2030年这一比重将上升到55%。
相比于北美洲,欧洲(除俄罗斯以外)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相对较低,但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波兰、法国、挪威、乌克兰和瑞典等国。波兰的页岩气可采资源量为欧洲之最,预计未来10—15年波兰每年可提供200亿—300亿立方米天然气。此外,德国、英国、西班牙等国也已开始开展页岩气研究和试探性开发,部分企业已着手商业性勘探开发。但在法国,由于担心页岩气的开采会对水资源管理带来较大负面影响,已暂时停止相关开采活动。总体来看,由于欧洲缺少大型石油服务行业,人口稠密,政治限制多,且存在更严格的环保要求,因此欧洲距离实现页岩气大规模商业开发仍为时尚远。
在亚太地区,中国和澳大利亚的页岩气储量都很丰富,上述两国以及印度、印尼都已相继开始对页岩气资源展开调查与勘探。目前中国页岩气开发刚刚起步,总体处于以资源评估与勘探为主的探索和准备阶段。2011年7月,中国国土资源部举行了首轮页岩气探矿权招标。中国相关部门和石油公司也已着手与美国有关机构在页岩气开发、技术合作研究等方面展开多种形式的合作。目前中国正在积极推进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并加快修建天然气管道等基础设施,为日后页岩气的大规模开采做好准备。
拉丁美洲的页岩气资源主要集中在阿根廷、墨西哥和巴西等国。目前道达尔、埃克森美孚等能源公司已经开始与阿根廷国内的石油公司合作,参与其国内矿区页岩气的开采。墨西哥的页岩气可采资源量位列世界第四,2011年10月墨西哥北部与美交界处发现大规模页岩气田,预计该气田能满足墨西哥90多年的天然气需求。
未来,随着非常规天然气的快速发展,天然气有望成长为全球第一大能源。根据2011年埃克森美孚发布的《2030年能源展望报告》,预计到2030年天然气在世界一次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将从当前的23.8%提高到28%,超过石油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因此,页岩气革命将有望改变国际能源格局,重塑世界工业版图,并改变国际地缘政治关系。
美国将在2015年取代俄罗斯成为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在2017年将超过沙特成为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到2035年美国能源自给率将达到97%。在未来的5年内,美国将相继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和石油生产国。
美国是最早研究开发页岩气能源的国家。早在19世纪末,美国米歇尔能源及开发公司成功将水平钻井技术和水力压裂技术相结合。“水平钻井”和“水力裂压”技术的成功使页岩气大规模开采条件成熟,极大提高了深层页岩气的开采效率和营利性,页岩气开采开始进入规模化和商业化发展阶段。21世纪开始,美国拉开了页岩气产业革命的序幕。
据美国能源情报署(U。S。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估算,美国有超过近50万亿立方米的技术可采天然气储量,其中页岩气、致密砂岩气和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占60%,且页岩气的储量最高。美国国会研究中心(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的研究报告认为,美国的能源储量超过中东国家,居全球之首。
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在2012年11月份发布的《国际能源展望》中预测:美国将在2015年取代俄罗斯成为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在2017年将超过沙特成为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到2035年美国能源自给率将达到97%。在未来的5年内,美国将相继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和石油生产国。
随着技术的进步及探明储量的持续增加,未来页岩气开采将进入爆发式增长期,带动美国的天然气生产进入“黄金时代”。根据EIA的测算,到2035年,美国页岩气产量预计将增至3885亿立方米,占天然气总产量的比重将提高到49%。而国际能源署的测算则更为乐观,其认为至2035年美国非常规天然气(主要是页岩气)的产量有望达到6700亿立方米,占美国天然气总产量的比重将达到2/3.
能源跨国公司相继参与美国页岩气资源开发
岩气为首的非常规天然气正在重塑美国能源市场,且未来将对全球天然气市场产生持续影响。过去十年中,基于对美国将大量进口天然气的预期,能源企业在美国建造了大量的液化气再气化设备,然而美国国内页岩气产量自2007年开始意外快速增长,已经显著减少了天然气进口需求。美国白宫于2011年发布的《未来能源安全蓝图》中指出,由于页岩气和页岩油技术快速发展,美国能源对外依存度已大大降低。未来美国将加大本土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力度,目标是在2035年之前使美国成为能源净出口国。
石油和天然气在地缘政治中的地位有着很大的不同。从战略角度来说,石油的重要性远超天然气。这是由于石油在战争和交通运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现代战争离不开石油,也没有别的能源能替代石油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所以,想建立现代军队的国家,必须确保石油的供应,而在这一点上,天然气无法比拟石油的战略地位。
北美非常规能源革命推动着世界能源形势的变革。非常规油气的大规模开发使北美有望崛起成为可以跟中东比肩的全球能源高地,这将对国际地缘政治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按照2012年度《国际能源展望》所绘制的“能源路线图”,北美页岩油气的大规模商业开发将重塑国际能源市场的秩序,有望催生新的“赢家”与“输家”。
在未来的5到10年中,北美作为新崛起的世界能源供应重心,将是能源新秩序的主要受益者,美国则是最大的“赢家”,不但能提高能源自给度,实现“能源独立”构想,还能拉动国内经济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再工业化”进程;而以能源出口作为国家复兴战略支点的俄罗斯或为最大“输家”,在美国非常规能源“革命”冲击下,它不但会因能源价格下降导致其财政收入缩水,其“能源大棒”的地缘政治“杀伤力”也将大打折扣。在美国天然气大幅出口的影响下,俄罗斯在欧洲的强硬定价权以及市场份额都被削弱。此外,在新技术的带动下,欧洲丰富的页岩气资源有了用武之地,对俄罗斯天然气出口的依赖也进一步下降,能源安全状况大幅改善。此外,加拿大的管道气和卡塔尔的液化气都在寻找新的买家,若它们进一步占领欧洲市场,俄罗斯能源出口环境就将更加恶化。
在页岩气经济的催化作用下,美国凭借资源主导优势在能源外交方面有了更多主动权,未来美国将会与俄罗斯争夺天然气贸易伙伴,排挤它在欧亚大陆的能源供应垄断地位。从全球来看,欧洲、亚太地区天然气供应格局日益多元化,这将使两个地区油气市场的联系与互动更加紧密。因此,原本复杂的油气地缘政治互动将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根据目前美国就页岩气发展的相关讨论,页岩气的开采也存在问题,可能会造成水资源的过度耗用、水污染、大气污染及温室效应和其他的环境问题。
页岩气的形成经历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年自然界的演变并需要有合适的地下储藏条件。天然气在生成、运移和聚集过程中,会沿着有孔隙岩石的小裂缝向上渗透,直至挤入泥岩层或其他岩石之中。这些岩层如同自然储集体(油气藏)上面的“盖层”,使天然气在那里聚集起来。页岩气资源非常丰富,但也难以开发。最容易开采的页岩气蕴藏在不太厚的岩层,很快就会开采完。到那时,就必须开采深度达3000米或3000米以上的页岩气。
从技术上讲,整个页岩气开发还处于早期阶段。近年来美国页岩气产量急剧增加,首先得益于掌握了国际领先的技术。经过多年攻坚,美国掌握了直接从页岩中开采天然气的技术,其中包括多层的水力压裂技术。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幅度提高了单井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天然气价格。
日本有望成为“资源大国”
国土面积居世界第61位、仅有37万平方公里国土的日本缺乏自然资源,然而日本领海加专属经济区的海洋面积在世界名列前茅。日本很多专家提出将“蕴含着无限可能性的人类新边疆”——海洋作为振兴日本经济的新增长点,通过开发海洋摘掉“资源小国”之帽,实现“资源大国”之梦。
日本经济产业省新近宣布,成功从近海地层蕴藏的可燃冰中分离出甲烷气体,为2016—2018年度实现可燃冰的商业化开采迈出了重要一步。“可燃冰”的正式名称为“甲烷水合物”,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结晶形成的冰状物,通常存在于永久冻土带或大陆边缘的海域,因其点火就着,俗称“可燃冰”。可燃冰在自然界广泛存在,是一种重要的潜在未来能源。据估算,日本周边海域可燃冰的天然气潜在蕴藏量相当于日本100年的天然气消费量。如若真的达到实际开采的水平,不仅对日本,而且对世界来说堪称一次“可燃冰革命”。不久前安倍访美,要求正在掀起“页岩气革命”的美国向日本出口天然气。一边是“可燃冰革命”,一边是“页岩气革命”,日美两国的所谓“能源资源同盟”或可能一拍即合,而此事如果得到落实,不仅可能为日美两国的能源安全注入正能量,甚至可能影响到整个国际能源格局。
日本四面是海,拥有相当于国土面积10倍以上的“管辖海域”。据日本有关机构预测,除可燃冰外,日本近海的海上风电潜在能量达16亿千瓦。从技术和自然条件看,日本成为海底和海上能源乃至其他矿物资源的生产大国并非不可能。
未来页岩气开发的3个不确定因素:产量是否可持续,环境保护者的反对力量是否会加强,全球水资源短缺是否会趋严重等。在关注美国成功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美国页岩气开采的相关问题。根据目前美国就页岩气发展的相关讨论,页岩气的开采也存在问题,可能会造成水资源的过度耗用、水污染、大气污染及温室效应和其他的环境问题。
页岩气开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特有的开发技术及其自身资源的特性引起的。现阶段页岩气的开发主要使用水力压裂技术,这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同时在开发过程中其自身含有的甲烷将会有所逸出。这使得在页岩气的勘探开发过程中,除了伴随常规油气开发所带来的环境风险之外,还可能承受新的环境风险与挑战。
与此同时,页岩气的开发还可能影响气候的变化。虽然页岩气相比煤炭石油而言,燃烧时排放更少的二氧化碳,但是其在开发、运输及存储过程中还有其他温室气体逸出。页岩气最基本、最重要的成分是甲烷。如不加以控制,页岩气将和煤炭石油一样,对全球气候造成威胁。
此外,页岩气的开采在美国局部地区还引发了一些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能源瓶颈:中国复兴的“阿喀琉斯之踵”
美国经济史学家金德尔伯格(Charles P。Kindleberger,1910—2003)在研究了公元1500年至1990年近500年间世界经济霸权的历史后,在《世界经济霸权》一书中得出了“国家生命周期”理论,将“国家生命周期”分为五个阶段,即经济发展的成长准备期、经济迅速成长期、经济强盛期、高峰期、国力衰落期。
从国家成长的“长波段”分析,当一个大国的发展进入第三阶段,即经济强盛期,成为世界性的大国后,便开始“盈久则亏”,转而进入第四阶段——高峰期,它的经济发展速度开始从加速到减速,国力进入相对衰弱期。耶鲁大学著名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Paul Michael Kennedy,1945-)在《大国兴衰论》中认为,大国兴起,起于经济和科技发达以及随之而来的军事强盛和对外征战扩张;大国之衰,衰于经济生产力的下降和国际经济重心的转移,同时,由于国际承诺太多、军事费用过大,因而形成了帝国战线太长的现象,直到最后被完全拖垮。
基辛格(Henry Alfred Kissinger,1923-)在《大外交》一书中曾称:“仿佛是根据某种自然法则,每一个世纪总会出现一个有实力、有意志且有智慧与道德动力的强国依其价值观来塑造整个国际体系。”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在《全球趋势2025:转变的世界》中坦言:由于新兴国家的崛起、全球化的经济以及全球力量大转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体系将在2025年变得面目全非。”“就规模、速度和流动方向而言,正在进行的全球财富和经济力量转移——粗略地讲是从西方流向东方——这在现代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国家成长需要能源和资源驱动。国家成长好似“兔子定律”,当所有的“草地”都被瓜分完毕的时候,随着各个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爆发争夺“草地”的战争。
单纯从国家成长的力量来看,中国消耗一次能源的总量超过美国,预示着能源“转折点”的出现,即中美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能源竞争关系日趋“白热化”。或许,美国已经从英国能够连续保持莫德尔斯基“长周期理论”中的第三、第四两个周期的霸权中得到启示。从能源供给的角度看,如果美国能够实现“能源独立”并以此刺激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那么美国霸权衰弱的局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逆转。相应地,美国霸权“生命周期”的长度也能够得以延长。瑞典斯德哥尔摩安全和发展战略研究所一名资源安全专家近日撰文说,华盛顿“重返”亚太的主力军不是美国海军,而是埃克森美孚等能源巨头,因为美国的“页岩气革命”不仅能完成前总统尼克松的“能源独立计划”、带来地缘政治的变化,也可以使全球制造业中心发生转移,并能为中国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提供他们非常渴望的能源。
“能源安全不再是低政治性的国内经济政策问题,已经成为关系中国国家安全的高政治性问题”。美国页岩气的开采成功给中国留下了巨大的思考空间。加快页岩气开发具有战略意义。
中国是一个“富煤缺油少气”的国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的能源需求仍存在结构性短缺。石油和天然气供应的短缺是中国能源问题的结构性矛盾。
2012年,中国天然气产量1077亿立方米,消费量约1500亿立方米,同时消费量增速远快于产量的增速,这意味着中国天然气的对外依赖度会与年俱增。进口量(含液化天然气)425亿立方米。据中石油预测,到2020年可能达到3500亿立方米的年消费量。同时,天然气未来的主要消费方向是民用,相比削减原油消费,削减天然气消费更为困难。
目前中国面对日益高涨的能源需求、中东地区较为动荡的局势,以及不断走高的国际原油和天然气价格,国家保障持续稳定能源供应的压力越来越大,能源安全受到极大挑战。同时,面对温室气体减排的压力,能源消费还受到碳排放的约束(根据规划,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相比2005年降低40%—45%)。因此,实现低碳转型,保障能源安全,是必然选择。页岩气开发有利于缓解国内石油消费需求的压力。页岩气作为清洁能源也顺应了中国未来能源结构调整的方向。
可以说,能源瓶颈是中国崛起的“阿喀琉斯之踵”。正如美国著名的国际关系学者Kenneth Lieberthal和Mikkal Herberg指出的那样,“能源安全不再是低政治性的国内经济政策问题,已经成为关系中国国家安全的高政治性问题”。
页岩气开发技术在美国实现革命性突破后,美国一年的页岩气产量就突破了1000亿立方米。不仅改变了美国天然气的供给格局,也对世界天然气供应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中国的页岩气储量要大过美国,这刺激了中国开发页岩气的胃口。
美国页岩气的开采成功给中国留下了巨大的思考空间。加快页岩气开发对保障中国能源供应、缓解天然气供应压力、调整能源结构、推进减排以及促进经济增长具有战略意义。对中国这样的能源消费大国而言,页岩气是一个充满诱惑的宝库。如果中国能像美国一样充分利用页岩气资源,那么中国的能源供应版图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能源博弈:游走美俄之间考验中国智慧
中国页岩气地质资源储量为134万亿立方米,技术可采资源为25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美国页岩气的技术可采资源为12万亿—13万亿立方米,这意味着中国页岩气的储量是美国的两倍。
按照2012年3月中国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全国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及有利区优选》成果显示,中国页岩气地质资源储量为134万亿立方米,技术可采资源为25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美国页岩气的技术可采资源为12万亿—13万亿立方米,这意味着中国页岩气的储量是美国的两倍。
此前能源专家胡文瑞在《中国石油石化》杂志2010年1期发表题为“页岩油:睡狮即将苏醒”的文章中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油页岩资源储量非常丰富。2004—2006年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估结果显示,全国油页岩资源为7199.4亿吨,可采资源2432.4亿吨;页岩油资源476.4亿吨,可采页岩油159.7亿吨;页岩油可回收资源119.3亿吨。油页岩遍布我国20个省和自治区的47个盆地和80个含矿区,主要分布在松辽、鄂尔多斯、准噶尔、柴达木、伦坡拉、羌塘、茂名、大杨树、抚顺九个盆地。
与常规石油资源相比,页岩油可回收资源量相当于全国石油可采资源量的56.5%,未来开采利用具有广阔前景。我国油页岩资源品质较好,矿层产状平缓,储量分布集中,沉积环境稳定,使得页岩油具有作为替代能源的巨大潜力。以吉林省为例,目前该省已探明油页岩储量为174亿吨,含油率超过7%,即使以含油率5%计算,也可开采8.7亿吨页岩油。我国每年在开采煤炭过程中产生近千万吨油页岩,仅抚顺西露天矿油页岩每年排气量就达800万吨。2008年国内开采页岩油约40万吨,其中抚顺矿业集团油页岩炼油厂是目前我国正在运行的最大的油页岩提炼厂,年产量达到35万吨。可见沉睡的油页岩一旦苏醒,喷发的能量是可以想象的。俄罗斯媒体认为,页岩气开采将使中国能源供应版图发生巨变。俄罗斯《独立报》援引一些专家的看法认为,中国的页岩气开发还处于“年轻”阶段。
彭博新闻网站题为《中国或效美国大举开发页岩气》的文章认为,为满足对天然气日益增长的需求,减少进口并效仿美国增加页岩气产量,中国利用页岩开采的天然气在20年内可能达到天然气产量的1/4.文章援引英国莫滕·弗里施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莫滕·弗里施的话说:如果中国能像美国一样充分利用页岩资源,那么它的能源供应将发生巨大变化。
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估计,中国的页岩气资源可能多达45万亿立方米,根据英国石油公司的《世界能源统计评论》数据,这比2009年俄罗斯已探明天然气储量还多。俄罗斯《独立报》2010年4月13日刊登奥列格·尼基福罗夫题为“政策决定是否能盈利”的文章认为,页岩气革命过去几年发生在美国,使能源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场革命也有可能在中国发生。如果中国也像美国那样开采页岩气,那么中国的能源供应版图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国家能源局于2012年3月发布了《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根据该规划,中国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完成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6000亿立方米,可采储量2000亿立方米,实现2015年页岩气产量65亿立方米,基本完成全国页岩气资源潜力的评估与勘探,为“十三五”打好基础,目标是到2020年力争达到页岩气年开采量为600亿—1000亿立方米。如果这一目标得以实现,中国的天然气自给率可望提升到60%—70%,并使天然气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耗中的占比提升至8%左右,将有助于扭转中国过度依赖煤炭的能源结构,并减少能源对外依存度,具有长期重大的战略意义。
中国政府最近推出的“‘十二五’能源规划”和“能源白皮书”都提到了发展页岩气。毫无疑问,中国需要新的更安全、更环保的替代型能源,中国需要发展页岩气。相比煤炭石油而言,天然气的燃烧过程更为清洁且排放更少,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页岩气开发对于保障中国能源安全及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大幅度提高中国天然气开采的年产量,并推迟天然气峰值年份,对中国天然气供气安全及对外天然气依存度的降低有重要意义。
目前,中国政府已经开始推动页岩气项目,最近推出页岩气开发0.4元/立方米的财政补贴政策,支持力度比较大,可以预见今后几年会有一个页岩气的投资热潮。
目前,中国是北美以外唯一一个现有石油服务行业规模较大而且政策和税收环境较为宽松的地区,加之中国页岩气储量丰富且能源供需严重不平衡,中国已被视为未来除美国之外页岩气开发最快的国家。
中国大规模开发页岩气同样面临一系列现实障碍。页岩气开发技术含量高、难度大,并且存在环保安全隐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中国技术与地理禀赋现实而言,中国短期内恐怕无法实现页岩气的大规模开发。
与美国相比,中国开采页岩气最令人担忧的问题可能是我们面临水资源严重不足。中国页岩气田大多分布在缺水比较严重的地区。在水量相对充裕的长江流域,只在四川和江汉盆地发现了页岩气,而在西北、华北地区,页岩气储量丰富,当地水资源却相当紧张。再加上近年来西南地区的干旱灾害频发,大规模开发页岩气可能会让当地的水资源紧缺状况雪上加霜。从地理环境的角度来看,中国页岩气资源所在地,可能不太适宜页岩气的大规模开采。页岩气开采需要大量的钻井,大概是常规气藏的10倍,钻井和生产作业对地面影响更大。美国页岩气分布地区地表条件优越、地势平坦、地广人稀,而中国优质页岩分布地区大都集中在中西部山区,地表地形复杂,地势高差大,人口分布密集,页岩气埋藏较美国也更深。所以,这些地区可能不太适合页岩气的大规模开采,否则将会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增加对当地基础设施的需求,经济性较差,也易引发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
页岩气开发除了技术相对落后和成本约束以外,还缺乏相关政府政策配套。美国政府长期以来通过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来支持页岩气的开发和利用,这些优惠政策使得页岩气开发具有相对的技术优势和经济效益。相比之下,中国页岩气开发利用至今还没有比较完整的支持政策和相应配套,面对种种不确定因素,企业(尤其是民营)对页岩气的开发利用存在担忧。中国开发页岩气的技术可能需要从美国引进,美国遇到的环境问题在中国也很可能会发生,由于中国特殊的地理分布环境以及中国缺水的国情,美国的技术未必能够直接应用于中国。除此之外,中国页岩气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是四川盆地、渝东鄂西地区、黔湘地区、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等偏远地区。这种特殊的地理分布也导致中国页岩气开发的环境问题与美国相比可能还有更加棘手之处。总体来讲,中国页岩气开发环境问题将主要表现在水资源的耗用和污染、开采地的地理环境条件以及环境法律法规的缺失等方面,复制美国页岩气革命的成功有一定困难。
中国应该吸取美国页岩气发展的经验与教训,重视页岩气发展可能引发的问题,走一条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最可行的对策是,中国可运用智慧与毅力游走于美国与俄罗斯之间。
世界各国的地质条件存在极大差异,在美国获得成功的开采技术是否适用于其他国家仍存在疑问。迈克尔·克莱尔(Michael Klare)在题为“页岩气革命是猫是虎?”一文中认为,在页岩气和页岩油“革命”中尚有许多不确定因素。
因此,中国应该吸取美国页岩气发展的经验与教训,重视页岩气发展可能引发的问题,走一条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最可行的对策是,中国可运用智慧与毅力游走于美国与俄罗斯之间,抓住机遇,克服于己不利的因素,以满足天然气的进口需求。
美国在能源政策上的自由度得以增加后,其正在试图抽身中东事务,加速“战略重心东移”,实行“亚太战略再平衡”。从地缘政治角度分析,美国的能源变革和“战略东移”为中俄之间加深能源合作提供了契机。因此,要真正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开采需要加强与美国的能源合作步伐。
新的能源秩序令俄罗斯在21世纪的衰落几乎已成定局。从地缘政治角度分析,美国的能源变革和“战略东移”为中俄之间加深能源合作提供了契机。面对美国的页岩气冲击,在俄罗斯的能源战略部署中,开拓亚洲市场已刻不容缓。俄罗斯在亚洲市场上有着重大利益。
2012年底,世界上最大的管道输油公司——俄罗斯输油公司启用了“东西伯利亚—太平洋(601099)石油管道”(ESPO)的二期工程。
这条输油管道新线路旨在把石油从西西伯利亚和东西伯利亚输送到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和亚太地区的石油市场,中国则是重中之重。
在中国领导人换届完成之后,中俄能源合作进展积极。2013年2月25日,中俄北京能源对话就新的油气合作项目达成一致,其中包括俄罗斯每年向天津炼油厂额外提供900万吨石油,2017年向中国首次出口液化天然气,以及中俄共同开发俄罗斯北极大陆架等内容。
基辛格在新著《论中国》中对比了中西战略思维和军事传统:“中国的理想战略强调精巧、迂回以及耐心地积累相对优势,而西方的传统则注重决定性的力量碰撞。”对中国而言,在能源大博弈中,毅力与智慧显得格外重要。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崔守军认为,在现存的国际能源体系框架内,力求以柔克刚、巧妙应对,既要加速国内非常规能源的开发、维护好自己的海外能源利益,又要竭力避免与美国在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能源方面发生正面冲突,巧妙的能源外交战略是中国复兴的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