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林语堂的半半哲学
32860800000009

第9章 曲径通幽:品读林语堂的智慧天空

智慧是一种心情,幽默是一种能力,用幽默去点燃心灯,就像冬日里在屋中供上梅花,香且温暖。如果生活不能给你如意,何不学一学林语堂,用大度的微笑去降伏苦难,用宽阔的智慧去寻找天空呢?

笑,即是美丽的,曲径通幽。山重水复之处,辗转反侧之时,蓦然回首,桃源洞口已是落英缤纷。

改变自我

我并不读哲学而只直接拿人生当课本。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人生是一场加减乘除课。如果这方面的头脑欠缺,不够聪明的话,很可能就失望加失败。许多人希望自己在学校里学到全部的知识,最好是学成之后出来马上就腰缠万贯,叱咤风云。可惜皇天不作美,学校“无用”论被一代一代证实,相信了。其实,关学校什么事呢?知识是知识,经验是经验,本来就风马牛不相及。还好,我们人人都有一部大书可以弥补这二者之间的差距和不足,它就叫做人生。

人生需要经历,需要冰雪雕琢后梅花般彻骨的奇香;

人生需要机遇,需要暴雨中能跟随着而脱离险境的海燕;

人生需要改变,需要睡美人等候的那一位王子,一吻惊情五百年;

人生,看你想怎样选择,就会如何地度过。

有这样一个故事:古代一个国王有两个儿子,当他们长大成人时,国王决定把王位交给他们其中的一个,但只有一个儿子能够被选中。于是国王把两个儿子带到野外,让他们一个在东,一个在西,然后指着离他们等距离的一座山峰说:看,那就是王冠山,你们俩在这里等候,看那个山向谁走来,谁就是国王。大儿子虽然很希望得到王位,但他很听父亲的话,在那里等着王冠山向他走来,而小儿子也是如此,这样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大儿子在等候,而小儿子却突然向王冠山跑去,等大儿子也想有所行动时,小儿子到了山顶。国王把他们叫到身边,他问大儿子:你为什么在那里傻等?大儿子说:我在等着王冠山向我走来,如果它是我的就一定会向我走来。而小儿子就回答说:如果山不向我走来,那么我就向山走去。国王微笑着点点头,将王位传给了小儿子。

在我们的一生中,总有人说成功就像那王冠山一样离我们每个人一样遥远,但很多人都像大儿子一样在那里等待,认为不是我的就不会属于我,但小儿子说得对,如果山不向我走来,那么我就向山走去。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而改变自己的开始,就是改变我们的心态。

从数学的概率来说,整个世界与你的数比是几十亿比一,整个地区的人与你的数比是几百万比一,整个单位与你的数比是几千人比一,以你一个渺小的一,要去改变几千、几百万乃至几十亿人的意志是绝对不可能的,但你要改变自己却是一比一,百分之百的把握。

应该说,人生的道路曲折又漫长,人生所要面对的事情又千头万绪,我们应该从哪里打开突破口去寻找成功的路径呢?这是一个方向性的问题。我们面对的客观现实和条件大多数时候是不可改变的,如若我们拼命地去改变它,只能使一盘棋子越走越死,直至走投无路宣告失败。而可以改变的是我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这样一调整往往会使艰难的现实产生质的变化。

家庭的问题也如此:有的妻子总是喜欢对丈夫进行“改造”,其实,丈夫最忍受不了的是妻子不停地在自己身上找岔子,什么脾气倔、懒惰、口拙……这种无止境的批评、“改造”成了许多小家庭吵闹的导火线。不少丈夫无奈之中只能用沉默寡言来回避,但不久愤怒又在沉默中爆发。正像丈夫嫉恨妻子唠叨一样,妻子最嫉恨丈夫的沉默。于是这种家庭总笼罩着一种沉闷紧张的气氛,很少有轻松、甜蜜的笑声。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性格与气质的改造不是那么容易的,即使改造,也主要依靠自身意志的主动性与别人的鼓励,而喋喋不休的指责只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并产生厌恶与反感。明智的妻子从不用诈诈唬唬和无穷的唠叨来“改造”丈夫,而是以女性特有的温情鼓励感化丈夫积极进取。即使用温情也“改造”不了丈夫,也没必要经常大动肝火。如果两种夫妻生活的模式放在你面前:一种是整天在无效的咒骂“改造”声中过日子;另一种是明知谁也改造不了谁,则在共同点上求得生活的快乐。你选择哪一种呢?

有人曾说,要藏起一块石头,最好是把它放到石头堆里,要藏起一个人,最好是把他放到人群中。一块众石之中的小石头,一个人群之中的人要改变自己,并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宣言,也不需要大张旗鼓的宣传,而只是这个世界最平常的瞬间,但整个世界不都是在这平常的瞬间中被悄悄地改变的吗?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许多人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没有选择随波逐流,而是主动改变自己,他们先一步下了海,为自己的人生寻找一种自立的支持。他们中的许多人,就是靠把成桶成桶的雪花膏装在小塑料袋子里,5分钱、5分钱去卖而发家的。他们曾被人们称做是个体户而饱受歧视,但最终这些先改变自己的人不但实现了自我的价值,而且最终也改变了社会。在当今社会,他们已经成为能够帮助他人的一股积极的力量。在最近的几年里,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改革的节奏越来越快,但仍有一些人不能及时改变自己,而寄希望于社会的改变,或是被动地去适应社会的变化,最终被社会所淘汰。这个事实说明,在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你先改先主动,后改后主动,人生总是一步错步步错,一步赢步步赢,变是永恒的主题,只有变才能生存,只有变才能发展,只有变才能更好地去适应自己,调整自己,改变自己,只有变才能如魔方般旋转出多姿多彩的人生。

你可以想象地球无时无刻不在运动着吗?或者,自己也正在一天天成熟,老去。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热切地爱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生活呢?会心的微笑最聪明

绝妙的一种微笑是两个朋友相对“会心的微笑”,即一般所谓“相视莫逆”、“心照不宣”的浅笑。当爱默生和卡莱尔初次见面时,他们未发一语,而只是像“心心相印”般地发出微笑。这便是中国人所最欣赏的“会心的微笑”。

——林语堂《论东西文化的幽默》

有些时候,语言并不是一件非常好的交流工具,如你八月十五在水边赏月,此时若有三杯两杯淡酒,一个两个知交好友,几碟精致小菜,不需多言,只愿风送香来,幽乐生于桂花树下,彼此会心一笑,就粲然了。

会心,是一种智慧,或可称为一种狡黠。当然,如果有着这种能力和智力,就拥有了专门属于你和他的秘密,可以不为更多的人知晓,然后私底下行事会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其实,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太通透是不好的。尤其是在工作中,八面玲珑者总是锋芒太盛,几乎没有一个得善果。因此,情到浓时,意到切时,戛然而止,则可省去多少是非。

林语堂先生可称得上是中国幽默界第一人。在他的《自传》中,他说,我发明了“幽默”这个词儿,因此之故,别人都对我以“幽默大师”相称。而这个称呼也就一直沿用下来。但并不足因为我是第一流的幽默家,而是,在我们这个假道学充斥而幽默则极为缺乏的国度里,我是第一个招呼大家注意幽默的重要的人罢了。现在“幽默”一词已经流行,而“幽他一默”这句新的说法,就是向某人说句讽刺话或是向他开句玩笑的意思。

有一次,我参加在台北一个学校的毕业典礼,在我说话之前,有好多长长的讲演。轮到我说话时,已经十一点半了。我站起来说:“绅士的讲演,应当是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大家听了一发愣,随后哄堂大笑。报纸上登了出来,成了我说的第一流的笑话,其实是一时兴之所至脱口而出的。

另外我说的笑话已经传遍了世界的,是:“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屋子安装有美国的水电煤气等管子,有个中国厨子,有个日本太太,再有个法国的情妇。”

这话我是在巴西一个集会上说的。

在《读者文摘》上我看到的一个笑话是:“女人服装式样的变化,是不外乎她们的两个愿望之间:一个是口头说明的愿望——要穿衣裳;一个是口头上不肯说明的愿望——要在男人面前或自己面前脱衣裳。”

这种幽默是对生活的评述,也是尽显自己智慧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它神神秘秘的“会心”,岂不比锋芒毕露的直接冲击更大快人心吗?

在人生的征程中,每个人或许都有自己的进击原则,有些人可能喜欢低调稳进,有些人可能喜欢锋芒毕露。凡事都有两重性,即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对此我们也只能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鉴于人们一谈到对目标的出击,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锋芒毕露”二字,而它却并不是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压倒性地战胜一切的,而是在很多时候都有药不对症的盲目性甚至危险性的。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的不一定是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没必要针锋相对。退一步别人过去了,自己也可以顺利通过。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又避免了许多麻烦。假如你胸怀鸿鹄之志,可以一心一意去积蓄力量;假如你只想做普通人,可以活得从从容容,逍遥自在。可进可退,两头是路,对于于己无碍的东西,会心一笑,乔装迷糊,既不伤人,又不伤己,何乐而不为?

这样做过于世故,过于圆滑了吧?其实不然,这里所说的收敛实际上是保护个性健康发展,成功实现自我价值的一条捷径。

有多少人由于年轻气盛,爱出风头而处处碰壁,为了适应社会,不得不磨平棱角,令锐气殆尽,最终还是一事无成。有句话不是说“好刀出在刃上”吗?一个人的锋芒也应该在关键时候、必要的时候展露给众人,那时人们自然会承认你确实是一把锋利的宝刀。而不是时不时地拿出来挥舞一番,直杀得别人片甲不留方才甘心。刀刃需要长期的磨砺,只图一时之快,不懂保养,只会令其钝化。

大文豪萧伯纳赢得很多人的尊敬和仰慕。据说他从小就很聪明,且言语幽默,但是年轻时的他特别喜欢崭露锋芒,说话也尖酸刻薄,谁要是被他说一句话,便会有体无完肤之感。后来,一位老朋友私下对他说:“你现在常常出语幽人之默,非常风趣可喜,但是大家都觉得,如果你不在场,他们会更快乐,因为他们比不上你,有你在,大家便不敢开口了。你的才干确实比他们略胜一筹,但这么一来,朋友将逐渐离开你,这对你又有什么益处呢?”老朋友的这番话使萧伯纳如梦初醒,他感到如果不收敛锋芒,彻底改过,社会将不再接纳他,又何止是失去朋友呢?所以他立下宗旨,从此以后,再也不讲尖酸的话了,要把天才发挥在文学上,这一转变造就了他后来在文坛上的地位。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平时锋芒毕露会使我们众叛亲离,走进死胡同,而适当地收敛锋芒,将才华用到有用的大事上,积蓄力量,必然会做出一番事业来。

一个人要是比别人聪明,不一定必须张扬着让他人知道,时间会证明一切的,“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收敛锋芒,韬光养晦,使自己在与人共事时留下较大的回旋余地,是一种必要的自我保护,也是让一种更为灵活同时也效率更高的人生成功途径。

明白“会心”这两个字的人,总有一天,他会因为这点好处而给自己带来不需投资的丰厚回报。并且,这种做法在普天之下,大都可以给你亮绿灯。

造就一种新鲜

关于天使的形态,一般的观念仍以为是和人类一样的,只不过多生一对翅膀:这是很有趣的事。

——林语堂《灵与肉》

其实这个世上有许多事情都是自己吓唬自己。一个传统相声里的某个凶宅,传说有鬼住在里边,已经吓死了好几个守夜人了。偏这天又去了一个,夜半三更,雷雨交加,其中一间屋子里露出灯光。这真是个胆大的人,于是就想前去探个究竟。推开门,只见当中桌上放着酒菜,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吃了起来,酒足饭饱后鬼现了原身,说他胆气足,阳气盛,一来二去竟交上了朋友。这守夜人就问,你说你是个好鬼,为什么还要吓死那么多人呢?鬼说,那哪是我干的呀,是他们自己心中有鬼,所以自己把自己吓死了,怎么都记到我的头上?守夜人释然。

想象之于人类,真犹如给思维加上了翅膀,可以遨游四海,迹遍奇圆了。可是,纵使每个人都拥有这种能力,却少有靠其出人头地的,因为他们调节不好那个度量,思虑过盛,容易得精神病,反之,则囿于常理不得而出,思维僵化,也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只是能把天使的形态想象成一个胖乎乎的小孩子,背上多出两个肉翅,就很令大家愉快了。

事实上,林语堂先生是在告诫我们涉足那些陌生的领域并不可怕,而且越接近梦想就越拥有那种心跳的感觉,你能切实体验到人世间的种种乐趣。想想那些被称为“天才”的人们,那些在生活里颇有作为的成功者,他们从不试图回避心跳的感觉。你应该用新的观念重新审视自己,打开心灵的窗户,进行那些自己一向认为力所不能及的活动,否则,只会以同样而固定的方式重复进行同样的活动,直到生命终结。而伟人之所以伟大,往往体现在探索的品质以及探索未知的勇气上。

要积极尝试新事物,就必须摒弃一些会对自己个性构成压抑的观点:例如改变现状不如苟且偷安,因为改变将带来许多不稳定的未知因素;认为自己非常脆弱,经不起摔打,如果涉足于完全陌生的领域,会碰得头破血流等,这显然是些荒谬的观点。如果改变生活中单调的常规因素,你会感觉到精神愉悦和充实;相反,厌倦生活则会削弱意志并产生消极的心理影响。一旦失去了对生活的兴趣,就可能导致精神崩溃。然而,如果在生活中努力探索未知,坚持坚定必胜的信念,则你的心理一定会更加健康而强大。

此外,人们还常常抱有这样一种心理:“这件事非比寻常,我不如躲远些好。”这种心理状态使人不能面对挑战,积极尝试新的经历,所以也必须坚决摒除。

“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有某种理由,否则做它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也是许多人不能尝试创新的一种习惯心理。其实只要你愿意,便可以去做任何事情,而不必一定要有理由。没有必要为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寻找理由,只要你能心跳,你人生能够快乐,什么不可以去做呢?当你还是个孩子时,逗蚂蚱玩上一小时,其理由只不过是你喜欢逗蚂蚱玩。可当你成为大人时,你却不得不为做每一件事情找一个充分的理由。这种对理由的“热衷”阻碍了自己的成长发展。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你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其原因只不过是你愿意这样做,这种思维方式将为你拓展生活的新天地,并勇敢地进入创新的领域。

法国美容品制造师伊夫·洛列是靠经营花卉发家的,他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感触颇深地说道:“能有今天,我当然不会忘记卡耐基先生,他的课程教给了我一个司空见惯的秘诀,而这个秘诀我尽管经常与它擦肩而过,但却从未能予以足够的重视,也没有把它当做一回事来对待。而现在我却要说,创新的确是一种美丽的奇迹。”

伊夫·洛列1960年开始生产美容品,到1985年,他已拥有960家分号,各个企业在全世界星罗棋布。

伊夫·洛列生意兴旺,财源茂盛,摘取了美容品和护肤品的桂冠。他的企业是唯一使法国最大的化妆品公司“劳雷阿尔”惶惶不可终日的竞争对手。这一切成就,伊夫·洛列是悄无声息地取得的,在发展阶段几乎未曾引起竞争者的警觉。

他的成功完全依赖于丰富的想象力和由此基础上生长出来的创新精神。

1958年,伊夫·洛列从一位年迈女医师那里得到了一种专治痔疮的特效药膏秘方。这个秘方令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根据这个药方,研制出一种植物香脂,并开始挨门挨户地去推销这种产品。

有一天,洛列灵机一动,何不在巴黎最著名的杂志上刊登一则商品广告呢?如果在广告上附上邮购优惠单,说不定会有效地促销产品。这一大胆尝试让洛列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当他的朋友为他的巨额广告投资惴惴不安时,他的产品却开始在巴黎畅销起来,原以为会泥牛入海的广告费用与其获得的利润相比,显得轻如鸿毛。

当时,人们认为用植物和花卉制造的美容品毫无前途,几乎没有人愿意在这方面投入资金,而洛列却反其道而行之,对此产生了一种奇特的迷恋之情。

1960年,洛列开始小批量地生产美容霜,他独创的邮购销售方式又让他获得巨大成功。在极短的时间内,洛列通过各种销售方式,顺利地推销了70多万瓶美容品。

如果说用植物制造美容品是洛列的一种尝试,那么,采取邮购的销售方式,则是他的一种创举。时至今日,邮购商品已不足为奇了,但在当时,这却是闻所未闻。

1969年,洛列创办了他的第一家工厂,并在巴黎的奥斯曼大街开设了他的第一家商店,开始大量生产和销售美容品。

伊夫·洛列对他的职员说:“我们的每一位女顾客都是王后,她们应该获得像王后那样的服务。”

为了达到这个宗旨,他打破销售学的一切常规,采用了邮售化妆品的方式。公司收到邮购单后,几天之内把商品邮给买主,同时赠送一件礼品和一封建议信,并附带着制造商和蔼可亲的笑容,这竟使得邮购几乎占了洛列全部营业额的50%。洛列式邮购手续简单,顾客只需要寄上地址便可加入“洛列美容俱乐部”,并很快收到样品、价格表和使用说明书。

这种经营方式对那些工作繁忙或离商业区较远的妇女来说无疑是非常理想的。如今,通过邮购方式从“洛列美容俱乐部”获取口红、描眉膏、唇膏、洗澡香波和美容护肤霜的妇女已达6亿人(次)。伊夫·洛列通过邮购建立了与顾客的固定联系。他的公司每年收到近8000余万封函件,有些简直同私人信件没有两样,附着照片和亲笔签名,畅叙友情,表达信任,写得亲切感人。当然,公司的建议信往往写得十分中肯,绝无生硬地招徕顾客之嫌。这些信中总是重复地告诉订购者:美容霜并非万能,有节奏地生活是最佳的化妆品。而不像其他商品广告那样,把自己的产品说得天花乱坠,功效无与伦比。

洛列曾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如果你想迅速致富,那么你最好去找一条创新捷径,不要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中随波逐流。”

提到创新,有些人总是觉得神秘,似乎它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办到。其实,创新有大有小,内容和形式可以各不相同。创新活动已经不仅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事,它已经深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很多人都可以进行创新性的活动。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可以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人们在事业上新的追求、新的理想、新的目标会不断产生,在为新的事业创造奋斗中,实现了这些新的追求、理想和目标,就会产生新的幸福。创新是永无止境的,人的幸福的实现就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过程。人的可贵之处在于创新性的思维。一个想有所作为的人只有通过有所创造,才能为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和真正幸福。创新思维在实践中的成功,更可以使人享受到人生的最大幸福,并激励人们以更大的热情去从事创造性实践。

创新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它从平凡中脱胎换骨,带着憧憬与快乐去仰望新生活。这个世界永远需要新奇的味道,但是不能狂热地沸腾一切,熔化一切。让创新永远停留在为大众谋利的位置上,才是最慈善、最圆满的。

幽默的奖赏

智慧或最高型的思想,它的形成就是在现实的支持下,用适当的幽默感把我们的梦想或理想主义调和配合起来。

——林语堂《醒觉》

你看看古今名人大家的画像,基本上都是一幅正襟危坐的严肃模样,好像唯有此才显出其尊贵似的。所以在西方的画作里,圣母像是令人感到恬静和仁慈的,在东方的卷轴中,仕女画是令人愉悦和向往的,大抵就是因为她们都拥有着暖融融的笑。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之所以能让全球为之倾倒,称那个胖乎乎的少妇的笑为天下第一美,恐怕也得益于东方女子观的“美颜色”与西方女子观的“慈母性”结合得相得益彰吧。

笑,是最重要的情感;幽默,是笑自心生的肥沃大地。

林语堂先生曾赞,幽默是人生智慧的大境界,它调和着我们的梦想和理想,并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在家中总是如同个天真烂漫的孩童一般,他与女儿一起称廖翠凤为“妈”,如果从书房出来,林语堂向女儿问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呢?”对小女儿相如,林语堂常和她脸贴着脸,并以询问的口气向家人说:“你们看,我们多像是双生的!”有一次,次女林太乙问爸爸:“人人都说我额头太高,丑得很呢!”而林语堂却笑着说:“憨囡子,你不知道宋代有个才子叫苏东坡,他的妹妹苏小妹就是高额头,人还未进屋子,额头已先进来了。殊不知她又漂亮又聪明。”还有一次,林语堂让女儿骑上三轮板车,他在车子后面猛推,当速度很快时,他就放手。女儿吓得哭起来,林语堂却告诉女儿:“小孩子即使摔倒也没关系,不摔怎能长大?”这句话在幽默中寓含深刻的道理。

可见,幽默有教育人的良好功用。

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说得非常明白,快乐之心一点都不远,它原本就在我们手上。人最大的利器就是自身,使用得好,可以随心所欲,不为外物所控制,可以创造无限奇迹。

有人说:“我现在没法高兴。”言外之意他在等一个足以让他高兴的人出现,等待一件足以让他高兴的事出现。这就傻了。让人高兴的人与事当然有,但偶然性太大了,等待太漫长了,并且容易变。何必等别人?我们自己就可以指挥自己高兴起来,只要你懂得幽默就行。

快乐是一种本能,同时,快乐也是一种技巧。

有的人在该笑时能笑,在没办法笑的时候也能笑出来,甚至在走投无路时也能开怀大笑,这种无疑人是坚强的、快乐的、不可战胜的。

孔子就是这种在走投无路时也能开怀大笑的人。所以林语堂先生认他为古今第一智者,推崇备至。周游列国时,有一回孔子被人追杀,与弟子们冲散了。历尽艰险他们又走在一起,孔子的弟子对他说,听街上有人谈论,说老师既有王者风范,又落魄得像只丧家犬。孔子听后,自我幽了一默,说像不像王我不知道,但一定像只落荒而逃的走狗了。你看,这是何等胸怀。

有的人芝麻大一点事就嚷得满世界都知道,受不得任何挫折与委屈,给个棒槌就认个针,一天到晚都晦气森森。这种人太没意思了,太没情趣了,太笨了,居然不知道自己也可以让自己快乐起来。

可见,幽默还可以成为促人品格成长的良方。

还有一件很有趣的故事,来自几千年前的庄子。

庄子曰:“白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对话的大意是说,庄子和好朋友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欣赏江水风光,看到河中鱼儿在自由游戏,庄子感叹起来:“白鱼们游得多么自由舒服,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惠子故意要与庄子斗嘴,反驳道:“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它们快乐呢?”庄子反问:“你不是我,又凭什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所以不知道你;你不是鱼,所以你也就不知道鱼,这还用说吗?”庄子很聪明,不上惠子的当,说:“还是顺着开头的问题来讨论吧。你问我‘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就表明你已知道我知道了鱼的快乐,因此才问我‘怎么知道的’。而我就是在桥上知道的。”

庄子的狡黠,正如他的“不知是我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我”,一样的幽默,一样闪烁着哲理的光彩,让人读起来,亦好笑得很,这就是最牵动人心的极致智慧。

可见,幽默还是烘托出人风骨地位的绝佳陈设。

因此,人生不必过分地认真和执著,在痛苦的时候,幽自己一默,幽别人一默,就是豁达大度,是种容量,是种气度,是种风骨。可惜大多数人在追求自己梦想的时候丢失了它。

我们总是把拥有物质的多少、外表形象的好坏看得过于重要,用金钱、精力和时间换取一种有目共睹的优越生活,却没有察觉自己的内心的痛苦和智慧的渺茫。事实上,只有真实的自我才能让人真正地容光焕发,当你只为内在的自己而活,并不在乎外在的虚荣时,幸福感才会润泽你干枯的心灵,就如同雨露滋润干涸的土地。

我们需求的越少,得到的自由就越多。正如梭罗所说:“大多数豪华的生活以及许多所谓舒适的生活,不仅不是必不可少的,反而是人类进步的障碍,对比豪华和舒适,有识之士更愿过单纯和粗陋的生活。”简朴、单纯的生活有利于清除物质与生命之间的樊篱,为了认清它,我们必须从清除嘈杂声和琐事开始,认清我们生活中出现的一切:哪些是我们必须拥有的,哪些是过于奢侈的,哪些是必须丢弃的。

人生的容量是有限度的,通常是多一份舒畅,少一份焦虑;多一份真实,少一份虚假;多一份快乐,少一份悲苦;多一份幽默,少一份痛楚。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呢?想让自己的脸和神经整日绷得像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断掉的琴弦,还是做个懂得生活,热爱生活的人呢?

生活简简单单,需求简简单单,人的生命就会平静而流畅。

简单,就是智慧的发祥地,就是笑对人生的最高境界吧。

幽默着并伟大着

我认为幽默的发展是和心灵的发展并进的,因此幽默是人类心灵舒展的花朵,它是心灵的放纵或者是放纵的心灵。唯有放纵的心灵,才能客观地静观万事万物而不为环境所囿。

——林语堂《论东西文化的幽默》

快意的生活总是需要调味品,就如下午4点钟坐在办公桌旁郁闷得直想吃一块甜点一样。于是,林语堂这个鲜明地教导我们过“幽默而自然”的生活的人便出现了,而且颇有些应运而生的味道。

他让我们去幽默,就是让我们去创造这样一个压力小,有害物质少,但甜度高的果汁生活。

林语堂力捧幽默的力量和智慧是有道理的。在林语堂看来,幽默为人生所不可或缺:“无论哪一国文化、生活、文学、思想,是用得着近情的幽默的滋润的。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其结果,必有天下相率而为伪的生活与文章,也必多表面激昂慷慨,内中老朽霉腐,五分热情,半世麻木,喜怒无常,多愁善感,神经过敏,歇斯底里,夸大狂,忧郁狂等人心变态。”他说,幽默联结着“一个浸染着丰富的合理精神,丰富的健全常识,简朴的思想,宽和的性情,及有教养眼光的人种的兴起”。

林语堂特别指明:“幽默普遍盛行时,那种以生活思维的简朴为特征的健全的合理精神才会实现,而生活和思维的简朴是文明与文化的最崇高的理想。”总之幽默改变着我们思想的特质,“这作用直透文化的根底,并且替未来的人类,对于合理时代的来临,开辟了一条道路”。所以林语堂在所拟的“准科学公式”,将充分的幽默感作为一个优秀民族或个人性格构成的必要因素。他发现幽默可消除人们一切愚妄的念头。他半开玩笑地说,派遣四五个最优秀的幽默家去参加一个国际会议,给予他们全权代表的权力,那么世界便有救了。又说在各国的外交官被派去开会时,“只消在每次上午或下午的开会议程中,拨出十分钟的时光来放映米老鼠的影片,令全体外交家必须参加,那么任何战争仍旧是可以避免的”。

幽默,既然与现实有所联系,那么其重点便当先是“看穿”二字。看穿首先是看穿生命的渺小、终极虚无和绝对徒劳,又是洞察人自以为是、自命不凡、以假为真等的可笑,洞察人们一切因大道智慧缺失而产生的妄想和妄为。故而,“历史上任何时期,当人类智力能领悟自身之空虚、渺小、愚拙、矛盾时,就有一个大幽默家出世,像中国之庄子……”林语堂强调,幽默没有旁的内容,“只是这种洞悉一切的智慧之刀的一晃”。“大概世间看得跳脱的人,观察万物总觉得人是太滑稽,不觉失声而笑。”“幽默到底是一种人生观,一种对人生的批评。”

林语堂的《论幽默》翻译了英国小说家麦列蒂斯论“俳调”的著名论述。应该说,那种“和缓温柔的”、“出于心灵的”妙语正是幽默所应有和本有的。麦氏指出:“无论何时人类失了体态,夸张、矫揉、自大、放诞、虚伪、炫饰、纤弱过甚;无论何时何地他看见人类懵懂自欺,淫侈奢欲,崇拜偶像,做出荒谬事情,眼光如豆的经营,如痴如狂地计较;无论何时人类言行不符,或桀骜不驯、屈人扬己,或执迷不悟、强词夺理,或夜郎自大、惺惺作态;无论是个人或是团体,这在上之神就现出温柔的谑意,斜觑他们,跟着是一阵明珠落玉盘的笑声。”

然而,幽默不总是外向而活泼,它更表现为主体对自身荒诞性的认识和嘲谑。幽默家对自己的缺点、挫折也持洒脱的态度,乐于追述自己之失败与困难;幽默家这种宁静致远的旁观者不但时时站在众生之上,也常常站在自身之上。孔子就曾承认自己像一条丧家狗,晚明性灵作家也最善此道。张岱《自题小像》:“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仅堪覆瓿。之人耶有没有用?”徐文长也有《自书小像》,以“龙耶猪耶”自我调侃。他创作了《自为墓志铭》:“故其死也,亲莫制,友莫解焉。尤不善治生,死之日,至无以葬,独余书数千卷,浮罄二,研剑图画数,其所著诗文若干篇而已。”钟嗣成说自己:“有朝一日黄榜招收丑的,准拟夺魁。”自嘲其实是建立在自信基础上的调侃,而不是自侮、自贱和自弃,到那地步就不幽默了。

幽默常常表现为超然的人生态度。周作人讲世间有一种大闲适。他引沈赤然《寄傲轩读书续笔·卷四》一段文字:“宋明帝遣药酒赐王景文死,景文将饮酒,谓客曰,此酒不宜相劝。齐明帝遣赍鸩逼巴陵王子伦死,子伦将饮,顾使者曰,此酒非劝客之具,不可相奉。其言何婉而趣也。大约从容镇静之态平时尚可伪为,至临死关头不觉本性全露,如二人者可谓视死如归寝矣。”又引陶渊明的《拟挽歌辞》之三,赞扬陶视死“闲适极了”。然后他说:“夫好生恶死人之常情也,他们亦何必那样视死如归寝,实在是‘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耳,唯其无奈何也就不必多自扰,只以婉而趣的态度对付之,此所谓闲适亦即是大幽默也。”

幽默因为太了解世界的荒诞以及人生、人性的必然不完美了,所以它是宽容的。故而林语堂认为,幽默不无批评、讽刺,可是又淡然平和,豁达大度,火气不盛,显出深厚的同情和悲天悯人的心肠,常“笑中带泪,泪中带笑”。谑而不虐,击而不伤。智慧和丰富的思想使幽默不似滑稽的炫奇斗胜,亦不似郁剔之只是出于机警巧辩,不同于昔人游戏文字的装丑角、说疯话,轻佻浅薄;而宽大包容又使它不似纯粹讽刺的酸辣尖刻,代之以温厚亲切。林语堂指出,愤世嫉俗就失却了幽默的风度,屈原贾谊很少幽默,原因在此。

幽默以智慧为根本,但它的发光还有赖于性灵解脱。“故提倡幽默,必先提倡解脱性灵”。因为“幽默是人类心灵舒展的花朵,它是心灵的放纵或放纵的心灵”。幽默是人性中本有的,无法扼杀,只是常被抑制而已。

一个人有智慧有常识,道理通达,性灵解脱,写文章、说话、做事,自然得幽默之趣;也自然妙语连珠,或行为出奇,无论是直奔主题,还是故作曲折,都使人生乐,使人感动,使人开悟,技巧即在其中矣“盖欲由性灵之解脱,由道理之参透,而求得幽默也”。

总而言之,林语堂心目中的幽默其灵魂是智慧洞察,同时表现为宽容、慈悲和性灵解脱。它在轻逸的格调之下蕴涵着某种深刻性和严肃性,它带给人的绝不是廉价的笑声和低级趣味。虽也不是灵魂的刺激和情感的摇撼,却是心灵的沉思和启迪,以及由此引发的含有思想的会心的笑。正如嚼吃橄榄,让人静中寻味,觉得有点苦涩,又觉得回味甚长。林语堂说,它影响于人群,就像自天而降的温润细雨,“将我们孕育在一种人与人之间友谊的愉快和安逸的气氛中”,使我们彼此“心照不宣”,“相视莫逆”。它反映出一种高质量的人格和高层次的修养。幽默的发展,原是与心灵的发展并进的。林语堂对幽默的追求,也是对一种理想人格的追求。他爱温而厉、恭而安、无适、无必、无可无不可的孔子。孔子大多数情况下是幽默的,“孔子的幽默与儒家的不幽默,乃是明显的事”。

这便充分证实了幽默是智慧之源,是行事有效的最佳处方。因而要令你为聪明又才华横溢之人,幽默这个绝佳的装饰,一定是必不可少的。

自嘲的趣处

人生有时颇感寂寞,或遇到危难之境,人之心灵,却能发出妙用,一笑置之,于是又轻松下来。这是好的,也可看出他人之度量。

——林语堂《论解嘲》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要想日子逍遥自在,假使你没有吕洞宾挥剑斩黄龙的本事,就不要处处做强梁。因为那除了会碰得头破,于己根本没有好处。倒不如暂且忍耐下来,自我嘲讽一番,既不伤他人面子,又会显得自己是个乐观大度的人了。

谈起自嘲的妙处,林语堂是这样说的:“古代名人,常有这样的度量,所以成其伟大。希腊大哲人苏格拉底娶了姗蒂柏。她是个有名的悍妇,常做河东狮吼。传说,苏氏未娶之前,已经闻悍妇之名,然而苏氏还是娶她。他有解嘲方法,说娶老婆能如御马,御驯马没有什么可学,娶个悍妇,于修身养性的功效大有补助。有一天家里吵闹不休,苏氏忍无可忍,只好出门。正好门口,老太太由屋顶倒一盆水下来,正正淋在他的头上。苏氏说:‘我早晓得,雷霆之后必有甘霖。’这位哲学家雍容自若的态度实在令人佩服。”

林肯的老太婆,也是有名的,很泼辣,喜欢破口骂人。有一天一个送报的小孩子,十二三岁,不知道是送报太迟,或有什么过失,遭到林肯太太百般恶骂,詈不绝口。小孩去向报馆老板哭诉,说她不该骂人过甚,以后他不肯到那家送报了。这是一个小城,于是老板向林肯提起这事。

林肯说:“算了吧!我能忍她十多年。这小孩子偶然挨骂一两顿,算什么?”这是林肯的解嘲。

看来善于自嘲的人,往往就是一个富有智慧和情趣的人,也是一个勇敢和坦诚的人,更是一个内智外愚的人。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有一次被盗,家里值钱的东西都被洗劫一空。罗斯福的朋友知道后,都安慰他,不要太在意。谁知罗斯福给他的朋友解释说:“亲爱的朋友,谢谢你的安慰,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走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了我的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好一个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按常理讲罗斯福应该谴责盗贼的不道德,可是这样也是于事无补,但罗斯福庆幸,是别人做了一个不光彩角色。

这就是自嘲的力量,它可以使原本很沉重的东西刹那间变得很轻松无比,会让别人砸过来的重拳落在棉花上面,无计可施又无可奈何。最宝贵的是,两者都可以不受伤,可以原本无碍地装作并不相识地走开,谁都可以认为自己是赢家。

给生活来匙蜜糖

一般人不能领略这个尘世生活的乐趣,那是因为他们不深爱人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而无聊。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但凡日子过得饶有情趣的人,必然有一两件别致的心境,并且能从中得到满足和慰藉。好像只要有伊相伴,就任它春夏与秋冬,可以废寝忘食,一概不管了。甚至于像那个由茶悟人生的陆羽,那个寄情山水以至玩“疯”了写了篇惊世骇俗的“游记”的徐霞客,他们的生活该是多有滋味呀,多令人羡慕呀!可你知不知道,其实每个人都会得到上天的恩赐,给予他们一项特别的喜好,只不过还未找到它究竟藏身于哪个角落里,是在圣诞树上挂着的某个盒子里,是埋在花园中某个草丛中,还是就栖身于大街上等着你去撞?谁知道呢!

总是埋怨世界痛苦和狡诈的人,一定是不能给生活增添笑容的人。他们也许对事业和家庭都兢兢业业,然而却没有得到一丝快乐的回报,他们都把生活弄得太刻板了些。

林语堂先生之所以能够以智者的姿态安然地处事、做事,除了他本身讲究的劳逸结合,决不违背自己本心的过度做事外,更关键和更超越普通人层次的是,他能够从乐趣中发现灵感,重获工作的动力。这就和陆羽他们一个水平了,即事业从乐趣中来,为乐趣而去,一切服务于它。

林语堂嗜烟,离了烟他就得到“B君途中来信,说我近来不同了,没有了以前的兴奋、爽快,谈吐也大不如前了”的痛陈;林语堂顶爱喝茶,也懂得许多关于茶的文化,他说一个人只有在神清气爽、心气平静、知己满前的境地中,方真能领略到茶的滋味。因为茶须静品,而酒则须热闹。茶之为物,其性能引导我们进入一个默想人生的世界。这就是因茶而明了滋味,从而产生对自己不苟求,不严刻的淡然态度了;林语堂大概最爱的是钓鱼,关于钓鱼的文章也是多且极其出名,“我与内人乘舟而往,渔竿插在舷上,鱼上钩时,自可见竿摇动。这样一路流光照碧,寒声隐地寻芳洲,船行过时惊起宿雁飞落芦深处。夕阳返照,乱红无数,仰天长啸,响彻云霄,不复知是天上,是人间”。他竟然从钓鱼中得到了荣登天堂,忘却一切俗世忧愁的奖赏,还有什么是不能让他快乐的呢?

老子说:“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矫揉造作始终是不会有大出息的,顺其自然地去发展自己,常常能得到成功。

古希腊大哲学家皮浪有一次与朋友们出海漫游,忽然遭遇海啸,同船的朋友们全都惊慌失措,皮浪却镇定自如。他指着船舱中一头正在安详地吃食的小猪说:“大家看吧!真正的智者在吃东西呢!”大家一笑,都安静下来。小猪还没吃完东西海啸就停止了。

皮浪向镇定的小猪学习,最终带领朋友们用“小猪之道”战胜了可怕的海啸,这就是他向自然界学习的好处。

同样是在海上遭遇危险,中国古代的谢安表现出了更大的智慧。

谢安是东晋时的大隐士,后来指挥东晋军队打败了前秦的百万大军,赢得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战役“淝水之战”的胜利。还在隐居时,有回谢安与朋友们也是出海漫游,忽遇狂风过海,一阵阵大浪袭来。朋友们暗中叫苦,谢安一人镇定自如,四下望了一望,马上对船夫说:“跟上那只海鸥!”

谢安威信很高,船夫不及多想,马上挥橹飞快地跟上海鸥。海鸥在波浪中穿行,小船也在波浪中穿行,不多久小船竟然在海鸥的带领下冲出了风浪区。

朋友们又高兴又敬畏,问是不是有海神指引?

谢安大笑道:“哪有什么海神!海鸥天天在海上生活,肯定有避开风浪的办法。只要我们能跟上它,就没什么危险。”

谢安向海鸥学习,带领朋友们用“海鸥之道”战胜了风浪,这就是向自然界虚心学习的好处。

所谓成功,就是达到某一制高点与和谐点,这是事理运动的坐标。事理运动不过是人道执行天道的一个过程,它本身折射天道规律。天道规律就是自然规律。得自然规律者得事理,得事理者就可以办成事,就能成功。

而将“自然”看作自己的本心,看作是自己一心一意的追求与热爱,也会从中得到生,得到智,得到一切意料不到的东西。因为合乎本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合乎了天道。

人就是自然。幽默中的智慧种种

幽默家运用思想和观念,就像高尔夫球或弹子戏的冠军运用他们的球,或牧童冠军运用他们的缰绳一样。他们的手法,有一种因熟练而产生的从容,有着把握和轻快的技巧。总之,只有那个能轻快地运用他的观念的人,才是他的观念主宰,只有那个能做他的观念主宰的人,才不被观念所奴役。

——林语堂《论幽默感》

林语堂的文字,或喜或怒,或笑或骂,大都是幽默和随和的。他不像鲁迅,是一把锋利的匕首,虽同是调侃风格,却能刺得人流血。林语堂永远是微笑着的,他觉得,唯有幽默,方是人生的真智慧,唯有幽默,才可以让人“随心所欲,不逾矩”。

人们可运用幽默来增强活力,从幽默中汲取力量来应付任何困境,摆脱种种烦恼。一个不懂幽默的人,就不懂调节情绪的方法,他所遇到的困难也就越多,他的情绪也最容易消沉。因此,面对困难重重的人生,我们必须学会和训练自己的幽默感。

当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向人们展示他创造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机模型时,人们看到的只是一个类似玩具的小装置。有个贵妇人不以为然地对法拉第说:“先生,您这个玩意儿有什么用呢?”法拉第幽默地反问道:“夫人,新生的婴儿又有什么用呢?”

幽默就是在关键时刻避免正面的冲突并揭示问题,以积极向上的态度、以乐观的情绪、以迂回的方式去面对困境。如果法拉第正面回答问题,也不一定能得到承认和理解;如果正面对抗,也许会引起怨恨,使沟通和交流中断;如果他回避问题,他的理论也就永远无法使别人信赖。但是,他以一种幽默的思考方式去启示对方,让对方以发展、宽容的眼光对待眼前的现实,也增添了自己的勇气和信心。

当然,擅长运用幽默的人,总是技艺娴熟者。当遇到问题时,往往能急中生智,化解困境,或者从危险的境地中脱身,创造性地、完善地解决问题。凡是具有较高情商的人,都善于用幽默来应付紧急情况。

有一天,德国大诗人歌德在公园里散步,正巧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碰上一位反对他的批评家,那位傲慢无礼的批评家对歌德说:“你知道吗,我这个人是从来不给傻瓜让路的。”机智敏捷的歌德满面笑容地回答说:“而我却恰恰相反。”说完闪身让路,让批评家过去。

歌德的这一应付的方式,在后世传诵甚广。他运用的幽默战术,犹如中国太极拳中的以柔克刚。

有一条狗疯狂地向一个农夫扑去,农夫忍无可忍,用粪叉打死了那条狗。狗的主人告到法院,要农夫赔偿损失。

法官说:“你要是把叉子倒过来,用没有尖刺的那一头,不就没有这事儿了吗?”农夫回答说:“您说得对,法官先生,要是那狗倒着向我扑过来,我会那样做的!”农夫被宣判无罪。

这些都是运用幽默战术应付紧急情况的杰作。也就是说,当你遇到急迫而又棘手的问题时,即可以随机应变,以一句幽默的话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也突显出自己的人格魅力。

幽默还有一个附加的大好处,就是有足够的力量使人思想乐观、心情愉快、消除疲劳。

有一天,著名诗人海涅正在伏案创作,突然,有人敲门,原来是仆人送来一件邮包。寄件人是海涅的朋友梅厄先生。海涅因紧张的写作而感到有些疲倦,又因被人打断写作思路而显得很不高兴。他不耐烦地打开邮包,里面包着层层纸张。他撕了一层又一层,终于拿出一张小小的纸条。小纸条上写着短短的几句话:“亲爱的海涅,我健康而且快活。在此,衷心地向你致以问候。你的梅厄。”

尽管海涅感到不耐烦,但是这个玩笑却逗得他十分快乐,疲倦感即刻消失。他调整情绪后,决定对他的朋友也开一个玩笑。

几天后,梅厄先生便收到了海涅的一个重重的包裹,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是一块石头,还有一张便笺:“亲爱的梅厄先生,看到你的信后,我心中的这块石头才算落地。现在,我把它寄给你,以纪念我对你的爱。”

这就是幽默,而不是扮丑取乐,它不掺杂一丝低劣,一丝庸俗,而是令人开怀,令人感觉即使被愚弄了,可还是美好的。并且,在另一方面,幽默家沉浸于突然触发的常识或机智,它们以闪电般的速度显示我们的观念与现实的矛盾。这样使许多问题变得简单。不断地和现实相接触,给了幽默家不少的活力、轻快和机巧。一切装腔作势、虚伪,学识上的胡诌、学术上的愚蠢和社交上的欺诈,将完全扫除净尽。因为人类变得有机巧有机智了,所以也显得更有智慧,一切也都简单清楚了。所以只有当幽默的思维方式普遍盛行时,那种以生活和思维的简朴为特性的健全而合理的精神才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