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少年时性情沉稳,不爱说话,但是他非常的勤奋好学,特别喜欢读书,尤其是读一些关于兵法的书,如《孙子兵法》、孙膑及吴起的兵法之类的书籍。那些卷帙浩繁的史实、变幻莫测的兵法,像是一个个神奇的迷宫,深深地吸引着他那幼小的心灵。
由于家境贫寒,在长期的艰苦劳动中,岳飞自小便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他意志坚强,身体强壮,力气很大。十几岁的时候就创造了能挽弓三百斤的记录,这在宋代几乎是最高的纪录。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年轻人都愿意抽空练习武艺,立志要戎马沙场,保家卫国。
岳飞的外公姚大翁非常喜欢自己的小外孙,姚大翁在当地是个远近闻名的秀才,称得上是见多识广,了解到小外孙的状况之后,心里也十分着急。家里的兵书有限,小岳飞自从便聪明神武,书中的内容是读完了,但是要想真正地拥有带兵打仗的能力,就必须有一个老师言传身教,才能将书中的理论性的内容,转化为实践。于是姚大翁便想到了当地著名的枪师陈广。
陈广的枪耍得出神入化,每当他练枪的时候,附近的孩子都会跑到他家,爬上墙头,偷偷地看他练枪。小岳飞自然也在其中,时间长了,陈广发现其他孩子都在看自己的脸和手,只有岳飞盯着枪尖,眼神死死地跟着枪尖走。
枪是由矛演变而成的。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河套人”就已经开始制作和使用矛了。这是人类最早使用的武器之一,最早是用于打猎。和矛一样,枪是古代战场上使用最广的长形刺兵。不管是历史上,还是小说中,用枪的人数不胜数,它灵活多变,如果和战马配合使用就更加绝妙。古代很多将领都青睐长枪,如赵子龙、罗成、杨宗保、岳飞、戚继光等等。
为了能够学好枪法,岳飞自己在家里做了一把木枪练习击刺。但是没有老师的指导,遇到一些不懂的地方,岳飞就着急了。岳飞也曾带着自己家的豆子,去找枪师陈广,请陈广收自己为徒。但是陈广拒绝了这个小毛孩,这使小岳飞很是沮丧。
外公的到来让小岳飞很是高兴,之后姚大翁和岳母便带着岳飞前去拜见陈广,但是陈广却没有收他,后来陈广的父亲走了出来,对陈广说:“这是岳和的儿子,岳和为人忠厚,他的儿子学枪,肯定不会作恶的。”
陈广起初没有吭声,只是上上下下打量着岳飞,然后拉过岳飞的手,摸了摸岳飞满手掌的老茧,捏了捏岳飞的胳膊,搌了搌岳飞厚实、发达的胸肌,又在岳飞肩膀上用力拍了拍,觉得小岳飞是个练武的好苗子,于是便微微地点了点头,眼神中有掩饰不住的赞赏。
之后小岳飞便名正言顺地成为了陈广的弟子。为了进一步开发岳飞的潜力,陈广在收岳飞为弟子的第二天就加紧了对岳飞的训练。
陈广把岳飞带到了一个自己平时独自练武的僻静场院,拿来一根碗口粗细的乡下庄户人家夜间用来顶门的木棍,交给岳飞,叫他单手持其一端平举着。
见岳飞毫不费力,陈广又在棍子的另一端系上三块砌城墙用的大青砖,他见岳飞若无其事的样子,于是又在棍梢小心地放上一个装满水的酒壶。
岳飞虽然感觉师傅的举动怪异,但是初来乍到,拜师学艺,也不敢多问。陈广似乎看透了小岳飞的心思,于是便告诉他,自己这样做是为了锻炼他的腕力,为了能够使手腕的力量和手臂的力量更好的结合起来。
陈广还告诉他,习武之人不能像牛马那样使用蛮力,而应像小小蚂蚁那样巧妙地使用力量,只有将臂力与腕力巧妙地结合,才能将一杆枪使得出神入化,宛若天马行空、蛟龙翻海,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岳飞听从陈广的教诲之后,学得更加卖力了,陈广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个勤学苦练的孩子。没过多久,岳飞便掌握了枪法的精髓,将枪舞动得出神入化,后来岳飞的枪法非常精准,点谁击谁,一县之中,无人能敌。岳飞深得枪之技击的精髓,他将所有力量都聚在枪尖,力度之大,能击穿铁墙;范围之广,能攻击十米之外的敌人。敌人根本不能靠近他的身体,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