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不出岳飞的所料,宋金议和不久,金人就撕毁了条约,金国国内的兀术一派就联合起来反对将河南、陕西地还给宋。兀术向金熙宗说:挞懒、蒲卢虎与宋有勾结。金熙宗遂以谋反罪处死挞懒、蒲卢虎等人。兀术升任都元帅,总揽金朝军政权。
金人的议和策略只是为了麻痹南宋朝廷,不久之后金兀术就宣布要以武力夺回河南、陕西地。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刚提升为都元帅封越国王的兀术,在祁州元帅府,借诸路兵马大检阅为名,调动各路兵马,对南宋发起了全面进攻。金兵分东西两路:兀术统帅十万东路大军,以侵山东的聂儿孛堇军和河南的李成军作为左右翼,取道汴京下两淮;右副元帅撒里喝统率西路军,由同州(今陕西大荔)出发攻陕西。
这时候,宋高宗开始慌了,连忙不断地给岳飞下发御札,督促他做好应战的军事准备,并要他派遣部队支持在顺昌抗金的刘錡。
随后金军兵分四路,大举南下。亲率主力攻入开封。陕西战场上,吴玠已病逝,他所辖的行营右护军由副手带领,和金人在关中僵持,双方处于胶着状态。京东路战场上,韩世忠所部攻取了海州,在淮阳军附近抗击金军,双方也僵持不下。这一东一西,都是平局。
最关键的中部战场,金兀术在李成的帮助下,和岳飞的“岳家军”、张俊的“行营中护军”以及刘錡的两万“八字军”较量。
刘錡统率的是当年威震太行的“八字军”,全军拥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士气高昂。金军先头部队抵达顺昌城,刘錡率军出战,几次击退敌军。二十九日,三万金兵把顺昌城四面包围,刘錡大开城门,采取立体战术,城上城下、弓箭大刀一起使用,打得金军惊慌四散,死伤不计其数。
金兵用尽计谋,也无法拿下顺昌城。就连金兵引为自豪的铁甲骑兵“拐子马”,也被刘錡用计攻破。至此,金兵已对顺昌无可奈何。
当兀术亲率大军十余万赶到顺昌城时,见顺昌城还未攻下,十分不满,当即命令金兵准备对顺昌城发动总攻。
实际上,高宗和秦桧早就得到金朝将要废弃议和的可靠情报。绍兴九年三月,宋使王伦到达汴京,与兀术办理交割河南地界的手续。兀术帐下有个王伦从前的属下,他顾念旧日恩情,悄悄地向王伦透露了兀术准备发动政变,杀挞懒等人的阴谋。王伦听了急忙写了一道秘密的奏折,将这危急的形势报告给了高宗,请求宋廷开始加紧防备,派张俊守在东京开封府,韩世忠守南京应天府,岳飞守西京河南府,吴玠守长安,并由张俊重开督都府,统领各路大将,以便在发生不测时容易调派。但是高宗和秦桧对此却不理不睬,命令王伦照旧出使金朝。绍兴九年六月,王伦渡过黄河,刚到达中山府,就被金朝扣压起来,没有丝毫行动的自由。
金朝贵族派宋朝副使蓝公佐回到宋朝,按照议和时的约定索取巨额的“岁币”,并且提出了宋朝必须用金朝年号等无礼要求,大肆对宋朝进行挑衅,为进一步发动战争做准备。形势已经发展到有一点火星就要引起熊熊战火的地步,可是高宗依然不紧不慢,在众将领的一再要求下,还是不肯派大部队进驻河南。
韩世忠眼看着金朝发生政变,于是主张先发制人,乘虚掩击。高宗却照样对之不加理睬,还说韩世忠是一个村野武夫,不识大体,说什么如果宋动兵,那金国又怎么会信任我们呢。就这样,高宗没有采取任何相应的措施,只是在坐等金国翻脸毁约。
等到金兵攻克洛阳等地时,宋高宗才如梦方醒。而秦桧其实早就醒悟了,却没有采取任何应急措施。他派在河南地区的那些地方官,在金兵入侵时,一个个吓得毫无抵抗能力。
甚至在刘錡大胜金兵的时候,秦桧曾要求刘錡全线撤退,以证明他求和的决心,但是刘錡并没有听从他的,率领部队勇敢地抗击强敌。他不断地激励部下,要与金军决一死战。全军兵士在刘錡的感召下,全军上下,凿沉船只,修筑工事,表示决不后退。刘铸还把柴火堆积在自家门前,说:“万一不利,就烧焚我的家眷,决不让他们落入敌手遭受污辱。”刘錡部署将佐守城门,加强侦探,招募百姓作哨探。“男子备战守,妇女砺刀剑”。“八字军”健儿互相激励说:“我辈自此出阵,未曾立功,今才至此,便遇大敌,须是出力报答国家!”(《会编》卷二一,杨汝翼《顺昌战胜破贼录》)众将士斗志昂扬,准备与敌人大干一场。
绍兴十年六月初,金三路都统葛王乌禄以兵三万,与龙虎大王合兵,围攻顺昌。刘錡或用神臂强弩,或用步兵邀击,或遣骁将、募壮士雨夜袭击敌营。金兵大败,损失铁骑数千。都元帅兀术见败报后,自率十万大军驰往顺昌。兀术一到顺昌,察看城墙守御工事十分简陋,傲慢地说:“这样破败的城墙,我用靴尖一踢就倒!”责骂四员大将(三路都统、龙虎大王、韩常、翟将军)不中用。
兵临淮河,大军压境,高宗急忙任命刘錡为“沿淮制置使”,要他守住淮河;一面下令岳飞速援淮西。岳飞当即派出张宪、姚政率军东进,牵制金军兵力,以解救顺昌之围。当天晚上,他们乘着月黑风高,把离城三十里的砂窝驻守军汉奸韩常率领的一支部队,他抓住金军轻敌、远来疲乏、怕热畏暑等弱点,已先在城外的水源、草丛处撒了毒药,致使渴不择饮的金军人马大批中毒,战斗力大为削弱。刘錡又派人下书与兀术约战。这件事使金兀术大怒,他立刻派金将,率领三万人马来攻打顺昌城。智勇双全的刘錡,充分发挥了他的指挥才能,将龙虎大王的三万金兵杀得尸横遍野,金兀术看吃了大败仗,不敢再攻城,只好逃回汴京。顺昌一战,英勇的“八字军”以少胜多,创造了在平原地区大破金军的奇迹。
当金军围攻顺昌时,即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中,岳飞接连收到高宗六封诏书,可见高宗忧虑焦急之状。其中有一封诏书这样写道:“金贼背约,兀术见据东京。刘錡在顺昌,虽屡有捷奏,然孤军不易支吾。已委卿发骑兵策应。计已遣行。续报撒里喝犯同州,郭浩(宋永兴军经略使)会合诸路,扼其奔冲。卿之一军,与两处形势相接……左可图复京师,右谋援关陕,外与河北相应,此乃中兴大计,卿必已有所处,唯是机会不可不乘!”(《金佗粹编》卷二《援顺昌六诏》)
当时岳飞在鄂州驻军,看到金军一再地被刘錡打败,发现这些金兵事实上只是看似强大,实际上却不堪一击,这就更加增强了他的信心。收到高宗的诏书之后,他马上上书给高宗,将战况告诉了高宗,请求高宗让他带兵北伐,趁此机会把金兵赶出国土,好收复中原。高宗看了岳飞的报告,觉得岳飞说得不错,就同意了,并且进封岳飞为“少保”,并加援河南北诸县招讨史的官职,把岳飞的权力又扩大了不少。
高宗授命岳飞“一援、二取、三收复”。“援”,东援淮西,西援关陕;“取”,图取开封;“收复”失土,北渡黄河。但究其本意,不过是想叫岳飞在中线出动,牵制金军东西两路的进攻。
但对岳飞来说,这道允许深入北伐的“王命”,已让他朝思暮想地整整等待十五年了!今日一旦得着皇帝的赞许,他该多么兴奋喜悦!现在希望即将付诸实现,这才是最大的幸运,最高的赏赐!
岳飞在全盘部署了作战计划和防守安排之后,把他的“司令部”也向北移动。我们可以从这些军事行动中探究到岳飞的勃勃雄心:早在议和期间,岳飞预见到金必败盟,宋金必再战,因此,他从未中断北伐的筹划工作。绍兴九年和议达成后,岳飞不顾高宗、秦桧的限制,就派河北路统领忠义军马李宝过黄河,串联河北忠义民兵在滑州境内活动。当金军败盟南侵后,李宝、孙彦便沿黄河东下进入兴仁府(今山东定陶、菏泽一带)。这一支战斗力颇强的忠义军,正部署在开封的东面,牵扯了金人的部分兵力。他不仅要完成朝廷给予他的任务,经营陈、蔡两地,更要从陈、蔡进发,拿下旧都开封,渡过黄河,直捣金国老巢!
接着,又派统制官梁兴、边俊、李喜等渡黄河进入太行山区,联络河东忠义民兵,使河东、河北忠义豪杰“相与犄角”。以上是黄河北岸的部署。
第二,派撞军统制军马吴琦到陕州,在中条山集合忠义民兵,接应大军“掩杀金贼,收复州县”。陕州为西入关陕的紧要门户。吴琦在中条山的活动,既能切断侵入河南的金军李成部同入侵关陕的撒里喝部的联系;又能与增援郭浩的武赳部相为犄角,起到互为应援的作用;此外,还构成了掩护岳飞主力挺进的一个侧翼。
第三,从全局着眼,派最得力的前军统制张宪、姚政东援刘錡,派武赳带一支军马西援郭浩。
第四,派中军统制王贵、牛皋、董先、杨再兴、孟邦杰、杨成、郝晟、张应等,分别经略洛阳、汝州、郑州、颍昌、陈州、光州、曹州、蔡州等河南地,并夺取东京。
第五,岳飞自率一军,长驱北伐,俯瞰中原,伺机渡河,收复河北失地。
第六,沿江布防,除留守襄阳防区外,还分兵长江中游驻留池州。(叶梦得《石林奏议》卷十一《奏措画防江八事状》)
岳飞的措置规划,虽行之于今日,但却是十五年来听取了中原义兵首领、中原父老的呼声,与将佐谋士日夜筹划的结果。
从这规划苦心经营的过程,也可看到岳飞一心为国、一心拯民的心胸。得到高宗的赞许后,岳飞立即率军奋迅疾驰,向中原挺进。
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六月,岳飞的第四次北伐正式开始了。六月十二日,岳家军统制张宪和姚政率前军与游奕军攻下蔡州(今湖北枣阳南)。岳飞立即委派马羽镇守蔡州。
岳家军英勇善战,不久就击破了敌军,将蔡州攻下了。接着牛皋也带兵出战,很快地就击败了京西路的金军,牛皋率领的军队势如破竹,攻克了好几个地方后,又带兵返回,与岳飞的大部队汇合在一起。
在获得一系列的胜利之后,岳家军重新整顿了军队,发起了更加猛烈的攻势。岳飞最得力的部将、能征善战的张宪依然是第一个出兵。他指挥军队,在离颍昌府四十里的地方,同金朝的韩常军对阵。宋军士气高昂,将金兵杀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
金人听到岳飞大军出动的谍报后,胆战心惊。不过,最害怕岳飞进军的却是卖国投降的秦桧。金人败盟毁约,对坚持议和的秦桧是当头一棒。秦桧怎能不担心皇帝怪罪而将他第二次罢相呢?
于是,他对投机钻营的给事中兼侍读冯械说:“金人背盟,我的去向未卜,不知皇上心思如何,请你探听一下圣意。”冯械自然照办,一天对高宗说:“金人长驱犯顺,势须兴师,如张浚者,且须以戎机付之!”高宗一听,板下脸孔厉声地说:“宁至覆国,不用此人!”秦桧听了高宗决不起用抗战派张浚的信息后,非常高兴。他明白了,高宗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没有改变。
不久,宋军又占领了淮宁府城,并活捉了许多金兵,缴获了大批的战马和武器。这样,金军为保护开封府所设的三个战略据点,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岳家军拔掉了两个。
而其他各路军队,也屡战屡胜,张宪带领军队收复了开封以南的地区,战果非常辉煌,而另一支岳家军在王贵的指挥下,攻取了开封以西的地区。中军副统制郝晟统领军马,直向西京而去,在离洛阳城六十里外扎营。金朝河南知府李成手下有七千多“番人”,三千多食粮军,五千多匹战马。
宋军到后,李成率几千骑兵向宋军挑战。郝晟命令将官与李成的军队作战,给了敌人迎头痛击,并且乘胜追击,将敌兵逐赶到洛阳城下,郝晟在后面擂鼓助威,并率领全军一同追击,李成吓得肝胆俱裂,害怕得连夜弃城逃跑,城里的敌兵也纷纷举手投降。第二天,岳家军就顺利地收复了西京。
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岳家军捷报频传,如一阵狂风般席卷了京西,兵临大河,胜利地完成了扫清开封外围的作战计划。这些都极大地鼓舞了南宋人民的斗志。
然而,偏安在临安的南宋小朝廷,对于到底打到什么地步,一直还没有拿定主意。六月中旬,他们派遣大臣到韩世忠、张俊和岳飞的军营中去计划军务。
高宗给岳飞带去了一道御札,其中写道:“凡是能够防御金人的战术,你都尽管筹划布置,到时候上奏告诉我就好了。”
既然高宗坚持妥协投降的国策,因此,当顺昌解围,东西战线都顶住了金军的进攻,局势又趋稳定时,必然又要考虑收缩战线了。高宗决不允许岳飞按照原计划深入,深恐再有一失,妨碍今后的继续议和。高宗连忙派司农少卿李若虚赶到鄂州向岳飞传旨班师。
岳飞在感情上以接受这样的旨意。他回想起几年来为策划北伐进行的精心准备,为了促进北伐,他不惜得罪权臣。如今既然有了支援刘錡的命令,就可以乘机出兵,直取汴京,收复故土,有可能的话,还要直逼燕京,彻底赶走金兵。想到这里,他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再一次抗拒宋高宗的命令,决不半途而废。只要能收复中原,死而无憾。
李若虚不愧是岳飞的知音,他知道岳飞的大志,因此自己虽然身为传令官,是来传递皇上的旨意阻止岳飞北进的,可他本人实际上完全同意岳飞的观点。他悄悄地对岳飞说:“形势已经到这一步,当然有进无退。少保您照旧出发,矫诏之罪,让我来承当。”这一点让岳飞十分感动,于是岳飞再次不顾高宗的命令,按照原定计划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