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精忠报国凌云志:岳飞
32882900000057

第57章 秦桧主和

我们回顾一下历史。南宋宋高宗即位后,金人彻底消灭赵姓政权的计划失败了。于是,金人用刘豫来对抗南宋。金人一面拥立刘豫,一面试探着与南宋进行和议。这时,秦桧被从金国放回来。

南宋这里,宋高宗很怕金人,很早就想议和了。一开始他不信李纲、宗泽,而用黄潜善、汪伯彦,就是不想打仗。南宋建炎元年,他派遣使者赴金,名为请还二帝,实际上是乞和休兵。可刘豫这个傀儡,他与宋朝势不两立。有他在中间作梗,宋金也不能议和。

金人废了刘豫之后,可以直接与宋议和了。金人一直占有主动权:打,他能胜;和不和,也要他说了算。

这个时候,起关键作用的秦桧对宋高宗说:“不和,则您的生母韦后就不能回来,再说,金人还想再立宋钦宗呢。”

不议和就要再次交战,高宗早就厌倦了东奔西跑的日子,并且他对于自己的国家的军队没有足够的信心,作为一个皇帝好歹也是万人之上,如果自己不议和,那么金人可能再次立宋钦宗为皇帝,自己的皇帝地位本来就名不正言不顺。想到这里,高宗下决心准备议和。

南宋这里,秦桧好不容易要和谈了,可北边金人那里又出事了。金兀术毁约出兵。可刘錡顺昌大捷,又打败了金兀术,还激发了民心,秦桧立即奏令刘錡择日班师。岳飞郾城大捷后,朝廷也派人去让他别轻举妄动。岳飞不听,带兵深入。金兀术主战失败,锐气大挫后,又想重新议和了。但如果金兀术取胜,那么秦桧所希望的和局也就不能形成。议和,对南宋国家是个屈辱,但对宋高宗个人是划得来的。在宋高宗赵构心中,金人侵略是不可抗拒的,他们太可怕了;同时,自己的武将屡立战功,威望过高,也很可怕。一旦他们专横跋扈,无法驾驭,如此乱世,军人拥兵自重,如何了得?

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员大将,兵力不容小觑。岳飞这一次带兵挺进中原,更是无人威望能在他之上。

对于以赵构、秦桧为君为相的南宋政权来说,金国兵力强盛,只要金国有所需求,南宋自然是应当奉上的。为了能够早日将南宋变为自己的附属国,兀术不断地遣使者送信,在信中兀术的意思是说,现在是一个改过自新的好时机,只要南宋愿意投降,那么金国将不计前嫌,接受南宋的屈膝求和。

这个时候的秦桧已经在朝廷之中占了一席地位了,他的话越来越具有“意义”了,并且金国这次招降,对于这种小人来说有利而无害,“敷陈画一”就是指令赵构、秦桧自行提出一个投降方案,亦即南宋政权究竟肯支付出多大代价,让新委派的交涉人员携带前去,这就具有更大的诱惑力了。并且也使赵构和秦桧感到金国这次的确实有招降的意图。

于是秦桧开始不断地怂恿高宗议和,高宗本就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虽然岳飞的军队已经连创大捷,但是他还是决定要议和,于是在十月中旬,赵构、秦桧又派遣了官位较高的魏良臣和王公亮二人,以“禀议使”的名义,带了赵构的书信到兀术的军营中去,他们希望兀术不要再次发兵,所有的议和条款都由金人说了算。答书的主要部分是:“刘光远、曹勋等回,特承惠示书翰,不胜欣感。窃自念昨蒙上国皇帝割赐河南之地,德厚恩深,莫可伦拟;而愚识浅虑,处事乖错,自贻罪戾,虽悔何及。”

今者太保、左丞相、侍中、都元帅、领省国公奉命征讨,敝邑恐惧,不知所图,乃蒙仁慈先遣莫将、韩恕明以见告;今又按甲顿兵,发回刘光远、曹勋,惠书之外,将以币帛。仰念宽贷未忍弃绝之意,益深惭荷。今再遣左正议大夫、尚书吏部侍郎、文安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魏良臣,保信军承宣使、知阁门事、兼客省四方馆事、武功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王公亮充禀议使、副。伏蒙训谕,令“敷陈画一”,窃唯上令下从,乃分之常,岂敢辄有指述,重蹈僭越之罪!专令良臣等听取钧诲,顾力可遵禀者,敢不罄竭以答再造!仰祈钧慈特赐教奏:乞先敛士兵,许敝邑遣使拜表阙下,恭听圣训。

软弱的赵构表示,只要金国家愿意招降,那么一切都听从金国的安排,而事实上,他却已经和秦桧商定了在卖国卖人民方面所愿意承担的幅度,例如,要求以淮水为宋、金两国的分界线,并提议每岁向金朝贡纳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等等,全都要由禀议使、副当面向金兀术商洽。之所以要这样,是因为害怕如果自己将条款一一明确写出,如果不能满足金人的欲望,还可以进行修改,以免难堪。及至魏良臣、王公亮向兀术递交了赵构的书信,并口头转述了割土地、纳岁币诸具体事项之后,竟果如所料,和兀术的欲望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划淮水为界这一点上。后经魏良臣等再三叩头,苦苦哀求,才终于获得了兀术的允诺。

兀术于十一月初七日写了回信给赵构,并派遣萧毅、邢具瞻奉使南宋,商议具体的条款事项,回信的主要内容是:“近魏良臣至,伏辱惠书,语意殷勤,自讼前失。今则唯命是听,良见高怀。昨离阙时,亲奉圣训,许以便宜从事,故可与阁下成就此计也。本拟上自襄江,下至于海以为界,重念江南凋敝日久,如不得淮南相为表里之资,恐不能国。兼来使再三叩头,哀求甚切,于情可怜,遂以淮水为界。西有唐、邓二州,以地势观之亦是淮北,不在所割之数。来使云岁贡银绢二十五万匹两,既能尽以小事大之札,货利又何足道,止以所乞为定。淮北、京西、陕西、河东、河北自来流寓在南者,愿归则听之。理虽未安,亦从所乞。外有燕以北逋逃,及因兵火隔绝之人,并请早为起发。今遣昭武大将军、行台尚书户部兼工部侍郎兼左司郎中、上轻车都尉、兰陵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萧毅、中宪大夫、充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右谏议大夫、河间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邢具瞻等奉使江南,审定可否。其间有不可尽言者,一一口授,惟阁下详之。既盟之后,即当闻于朝廷。其如封建大赐,又何疑焉。”

高宗收到回信之后欣喜若狂,为此秦桧特意撰写了一个《誓表》交由金人,表示誓死投降,兀术看到之后特别的得意,之后,又隆重地告祭了天地、宗庙、社稷,但是如何将这次“和议”的成功告知南宋境内的全部官吏和军民,成了一个重大的问题。

因为,在两年之前,由女真军事贵族挞懒发动和包办的,归还河南、陕西之地给予宋方的那次和议,南宋王朝于“和约”订立之后所发布的《曲赦新复州县》的《赦文》说:上穹开悔祸之期,大金报许和之约。割河南之境土,归我舆图,戢宇内之干戈,用全民命。

女真的军事贵族们看到之后,认为他们夸大了上天而贬低了他们,因此十分不乐意,南宋的官员倒是没有考虑百姓是否能够接受这一议和,首先考虑还是如何博得女真贵族们的欢心。

因此,秦桧特地选定他的儿子秦嬉和党羽程克俊在他亲自指导下撰写了这篇文告,说道:“上穹悔祸,副生灵愿治之心;大国行仁,遂予道事亲之孝。可谓非常之盛事,敢忘莫报之深恩。而况申遣使轺,许敦盟好;来存殁者万余里,慰契阔者十六年。礼备送终,天启固陵之吉壤;志伸就养,日承长乐之慈颜。”

金朝的当权人看了之后,十分满意,但是这个时候岳飞又站了出来,一些爱国志士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他们反对议和。岳飞眼见自己和将士们创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战士们在前线奋勇杀敌,换来却还是议和,于是岳飞开始上书高宗,这引起了金人的巨大不满,于是金人再次提出了一个要求,要想成功的议和,就必须先除掉岳飞。

岳飞虽然是岳家军的首领,但是毕竟还是一个武官,受制于秦桧之下,这时候,金人选择了从秦桧入手,要求秦桧除掉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