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精忠报国凌云志:岳飞
32882900000058

第58章 兵权被释

金人对于秦桧的信任,让秦桧很是兴奋,岳飞一直比较抵触自己,于是他想,如果一个武将没有兵权该是怎样的?他并不满足与破坏北伐战争,只要岳飞还在,就有可能又下一次的北伐,因此怎样除去岳飞才是令他头疼的问题。

心腹范同给秦桧献计说:“这三路宣抚使都久握重兵,难以驾驭。不如就借口论功行赏,把他们都调入朝廷,改任枢密使和副使,看起来是升官了,其实是解除了他们的兵权,岂不是一举两得!”这正中秦桧下怀。

他抓住宋高宗担心武将兵权压主的心理,建议削夺在外大帅的兵权。他认为张俊可以被自己利用,便与张俊串通一气,一唱一和,演出一场削除韩、岳兵权的闹剧。

他向宋高宗进言:“现在各路军马只知有将军,不知有皇上,韩家军、岳家军的名称就是证明,如不及早采取措施,恐怕会有祸患。”高宗听了之后赞同不已。

在征得高宗的同意后,他以三省枢密院的名义召韩世忠、张俊、岳飞到临安朝见皇上。但是,自从作出了这一决定后,秦桧每天都寝食难安。

万一这三名大将看穿了朝廷的真实用意,团结在一起,不肯交出兵权,那该怎么办?不仅是秦桧,还有参与此次谋划的王次翁、范同等人,全都惴惴不安。

张俊、韩世忠的军营离临安比较近,他们很快就到达了。

岳飞在鄂州的军营中,收到圣旨的时间已经很晚,不可能和他们同时到达。秦桧担心岳飞抗旨不来,简直是心力交瘁。一周之后,岳飞终于抵达了临安。

秦桧亲自迎接,大摆筵席,努力摆出最高兴的姿态,盛情招待这三名功勋卓著的大将。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十一日,高宗亲自接待了三个人。高宗一面在西湖设宴款待岳飞、韩世忠和张俊三名大帅,一面连夜起草制词,任韩世忠和张俊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明升暗降,留朝任职。宋朝历史上的第二次“杯酒释兵权”又发生了。

宋高宗还特地安抚三人:“以前让你们做宣抚使,职权太小了,现在让你们任职于枢密府,是信任你们。”

他又向原来隶属于三个宣抚使的军队发出诏书,安抚将士。被没收军权后,三名大将的态度各有不同。年过五旬的韩世忠自从交出军权之后,就不理军务了。身为朝廷命官,他每天身着奇装异服出入衙门。

跟秦桧情投意合的张俊,表现得更为恭顺。调任枢密使的诏书一发布,他就上了一道奏章,谦卑地说道:“我现在只是管理军马,十分希望能够到朝廷去,为国家效命。”

岳飞早已经提出过辞呈,但是,他没有料到朝廷竟然会采取这样的措施,于是,他请求朝廷将自己带来的亲兵遣回鄂州,只留下少量人马。高宗立刻答应了,并让岳飞和张俊重返军营并派他们到楚州视察韩世忠的军队,准备将韩世忠的军队分到他们两个人的麾下。

张俊这个人的作风不正,不得人心,韩世忠手下的人一度要刺杀张俊。一起前去韩营的岳飞和张俊,个性也十分不合。张俊暗地里和秦桧早有约定,等罢免了众将的兵权后,再由张俊掌兵权,所以他是最先交出所管辖的军马的。

淮东、淮西、京湖三宣抚司紧接着被撤销了。此后,三处兵马直接听候三省枢密院取旨调发。

王贵接替岳飞,担任鄂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张宪任副都统制,负责指挥岳家军。宋廷对他们不放心,特别任命秦桧的党羽林大声担任总领,进行监视。

刘錡也被罢免了军职,出任荆南知府,岳飞爱惜他是个人才,奏请留他掌兵,高宗也拒绝了。

高宗在给三大帅的制诏中,说尽了许多冠冕堂皇的好话,但是,一场更为狠毒的政治阴谋,却正在加紧筹划当中。

从此,南宋的兵权就掌握在秦桧和张俊的手中,他们继续策划阴谋,谋害岳飞,瓦解岳家军。

当初金军被岳家军打得狼狈不堪,兀术就把岳飞视为心腹大患,他深切地感觉到只有除掉岳飞,吞并大宋的目的才能实现。当岳飞率部安全撤回鄂州后,兀术便给秦桧写信,让秦桧想方设法除掉岳飞。在信中金兀术狠毒地说:“必须除掉岳飞,才有议和的希望。”

秦桧接到兀术的指令后,便不遗余力地贯彻执行。他计划先借岳飞之手除掉韩世忠,然后再处死岳飞。他知道,韩世忠与岳飞之间也有摩擦,韩世忠对岳飞年纪轻轻就登上大帅的宝座,并且有凌驾于自己之上的势头心存不满,且时有流露。秦桧估计岳飞对韩世忠也会怀恨在心,于是便设一个圈套引诱岳飞对韩世忠进行报复。

绍兴十一年(1141年)五月中旬,也就是在韩、岳解除兵权之后半月内,秦桧便与宋高宗一起策划瓦解韩世忠旧部的计划。密谋之后,宋高宗派张俊和岳飞二位枢密院长官前往淮东,任务是安排战守的工作。派张俊去淮东的行动本身就是要剥夺韩世忠的兵权。为了瓦解韩世忠的旧部,秦桧又策划了一个阴谋,他密令胡纺诬告韩世忠的亲信大将耿著,说耿著曾散布流言:“张俊、岳飞这次来淮东,目的是肢解韩家军。”企图蛊惑韩部众将,图谋叛变。秦桧接到诬告后,立即下令逮捕耿著,用酷刑逼供,给韩世忠罗织罪名。

岳飞是一个少壮派将军,受到高宗的赏识,令人嫉妒。岳飞曾经在缴获湖湘起义军杨幺的楼船之后,将两艘楼船装扮了一番,分别送给韩世忠、张俊两人。当时韩世忠很高兴,但张俊却认为岳飞是在向他炫耀,于是满腹怨气,两个人之间是有隔阂的。张俊和岳飞到达楚州之后,看到楚州的城墙有些破败了,张俊就提议,应该把城墙修好,以便防守。岳飞心中不同意,但也没有说什么。

张俊偏又再三询问岳飞的意见,岳飞就生气地回答:“修筑城池就是为防守和撤退做准备,这还怎么激励将士呢?逃跑是不需要教的,逃跑也不需要技术!”张俊听了,脸色顿时难看起来。张俊迁怒于身边的两名士兵,强加给他们一个罪名,下令将他们斩首。

岳飞见状慌忙劝阻,但是张俊不听,斩杀了那两名无辜的士兵。

回到临安后,张俊添油加醋、颠倒黑白地在朝廷内外到处声张歪曲岳飞的话,对他大肆诽谤。

张俊说:“岳飞在楚州当众宣告,楚州根本守不住,建楚州城又有什么用!”

此时,韩世忠原来的一名部下给宋高宗递上奏章,说不能分了韩家军。

秦桧抓住这一把柄,诬告他蛊惑人心、造谣生事,随后将他押捕在大理寺。秦桧的真正目的,是要把这一案件扩大,从而株连蔓延,最后达到惩治韩世忠的目的。

岳飞得知后立刻告知韩世忠,韩世忠赶到高宗面前,解释清楚事情的原委,才逃过了一劫。

秦桧等人收拾韩家军的阴谋没能得逞,对岳飞的怨愤达到了顶峰。于是,秦桧及其党羽把矛头转向了岳飞。

秦桧想利用岳飞陷害韩世忠的阴谋没有得逞,便开始分解他的军队。张俊主张把韩世忠的部队完全分解,遭到岳飞的反对。岳飞对张俊说:“现在能守卫疆土的大帅已经不当地给官兵留下一个不思进取的形象。”

右谏议大夫万俟卨上书弹劾岳飞,说岳飞“身居高官,扬扬得意,日渐颓废”,还说他“沮丧士气,动摇民心”,建议宋高宗免去岳飞的枢密副使一职。

宋高宗看到这封弹劾信后,也没有多想,就相信了信中所说的。其实是宋高宗“不愿意”去考虑,这封弹劾信给了宋高宗一个理由。宋高宗对秦桧说:“我上次听张俊说岳飞曾提过楚州城守不住的事情,没想到是真的。岳飞现在竟然这样,我也就没有什么倚重他的必要了!”

由于岳飞军功卓著,高宗也并没有做出什么具体的处罚决定。被解职后的岳飞带着岳云一起回到了江州。

岳飞被罢官之后,宋金双方再次进行和谈。绍兴十一年八月,金兀术将扣押在金营中的南宋使者放回,让他们向宋高宗和秦桧传达一封书信:在南宋朝廷内部仍有人阻止和议,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金廷还将发兵南下,希望南宋朝廷思考该怎样做才最好。

这封书信实际上是威逼宋高宗加紧镇压抗战派官员。宋高宗见到这封书信后十分惊恐,立即派光州观察使刘光远、成州团练使曹勋带着自己的亲笔信到兀术大营中哀求。兀术见信后,态度十分蛮横,指责赵构没有诚意,而且使臣职位太低,对金国不够尊重。高宗接到信后,又派吏部侍郎魏良臣等再次出使兀术大营,让魏良臣等口头说明让步的内容:以淮河为界划分两国疆土,淮河以北属金朝;宋国每年向金朝纳贡白银二十五万两,绢帛二十五万匹。如果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一切听从兀术决定。

兀术对以淮河为界是满意的,但他仍然趾高气扬地反对以淮水为界,其实不过是故作姿态而已。经魏良臣苦苦哀求,兀术终于答应了赵构的要求,派昭武大将军萧毅等出使南宋,带去兀术信函一件,内容就是不杀岳飞,和谈无望。

赵构见信后十分满意,以君臣之礼写了回信,表示严格按照议和的内容办事。虽然双方以书信的形式确定了议和条件,但正式的和谈协议书尚未签订,为了早日迎接签约之日的到来,宋高宗赵构和权臣秦桧开始了迫害岳飞的行动。

恰巧这个时候,岳家军内部也出了一些问题,岳家军的将士们虽然个个勇猛无敌,但是但是常年征战沙场,难免会有争功之事的发生。有一个叫王俊的副统制,是一个最喜欢出卖同僚的小人,老想取悦秦桧、张俊。张俊听说岳家军中有这样一个无赖,就派人和他勾结,唆使他写了一份《告首状》,诬赖张宪要带兵到襄阳去造反。

张宪受到诬告之后,张宪连忙从鄂州出发,找到张俊去诉说原委。张俊一向与岳飞不合,而张宪是岳飞的得力大将,于是张俊立马严刑拷打王宪,逼迫他承认是岳云的指示。然后,张俊对外宣告,王俊的《告首状》一切属实,张宪造反的背后主使是岳云,而作为罪状的岳云写给张宪的书信,已经被张宪烧掉了。

秦桧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心中十分高兴。这个时候岳飞还对此事毫不知情,秦桧为了早日除掉岳飞这个心中大患,于是立马派人前去抓岳飞,对质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