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作为抗金抗金名将,“中兴四将”之首,投身于十多年的抗金斗争,没有壮烈地牺牲在战场上,却死在投降派的屠刀之下,这是岳飞的悲剧,也是南宋爱国军民的悲剧。
谁会想到,这样一个英雄,在大业快成之时,得到的却不是朝廷的嘉赏,而是被“十二道金牌”令召回,最后因“莫须有”的罪名含冤而死在风波亭内。
岳飞被害的消息传开后,举国上下莫不悲痛,大街小巷随处可以听见百姓对于秦桧的咒骂。北方中原人民在金朝统治下,不能公开祭奠岳飞忠魂,人们偷偷张贴岳飞遗像,秘密进行祭祀。
岳飞的死,切断了他们收复河山的愿望,从此,南宋爱国的人民,只能在梦中,在诗中,寄托恢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心愿,正如爱国大诗人陆游绝笔诗中所写的:“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剑南诗稿》卷二十五《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岳飞死后,按规定,尸体应该埋在大理寺监狱的墙角下。一个好心的狱卒隗顺冒险背着岳飞的遗体,走出临安城西北的钱塘门,偷偷埋葬在九曲丛祠旁,坟前种两棵橘树,作为标记。坟前立了“贾宜人之墓”的假墓碑,以便日后岳飞的后人认尸改葬。
岳飞父子和张宪被害后,临安城内到处都有人为他们鸣冤的,不少人为此泣不成声,连妇孺幼童都痛骂秦桧,一时之间,骂声漫天。为了封住天下人的口舌,秦桧下令把岳飞的罪状写成告示,布告天下,用来表明岳飞的死是有原因的。但是,告示贴到哪里,哪里就出现一片咒骂秦桧之声。大街小巷写满了对秦桧等人的咒骂。人民通过各种形式的悼念活动,表达了对岳飞父子的深刻同情和对高宗、秦桧迫害忠臣的强烈怨恨。在岳飞死后好几十年,江、湖之地的百姓,依然家家户户张挂岳飞的遗像,民间还流传着很多歌颂他的故事。
在岳飞被杀以后、高宗继续当政的二十年中,南宋朝廷里再没有人敢提北伐中原、恢复失土,再没有人敢议论和议为失策,抗战派被钳住了口。这时,抗金派大将韩世忠去职,吴玠已死、刘錡调任,正是罢的罢,杀的杀,死的死,调的调,有影响的抗金将领被一扫而光。但高宗、秦桧并不就此罢休,在杀害岳飞后,还在朝廷中进行彻底的清洗。已经被斥罢的抗金派大臣张浚、王庶一贬再贬;反对绍兴和议的将领解潜、辛永宗贬窜至死;沿江安抚大使刘子羽因对宋金和议表示不满而被罢职;知商州邵隆因反对将商州割属金国,并派兵袭击金占领军,后被秦桧遣人毒死。甚至连前宰相赵鼎,因说了句“和不可成”而一罢再罢,迫害致死。到了绍兴十二年(1142年)冬,离岳飞遇害不到一年,所有反对过和议的文武官员,几乎都遭清算。但是,秦桧党羽罗汝械还叫嚷:“论异议之人,尚有偶逃宪纲者,张戒是也。”于是,张戒终于逃不脱投降派布下的天罗地网,也被罢了官。
为了消除后患,秦桧又大兴冤狱,冤狱蔓及所有与岳飞有瓜葛的人:岳飞全家和张宪全家都被流放到边远地区;岳飞的贴身校官王敏求等都被除名;曾任岳飞谋士的李若虚等十三人都被贬官流放;曾经帮助岳飞联络太行义士的高颍也被流放;以全家性命为岳飞担保的齐安郡王被革除爵位,赶出临安;王处仁、蒋世雄被革职、流放;进士智浃被流放致死;李若朴、何铸先后被罢官;甚至连受过岳飞接济的宦官黄彦节也被视为岳飞的死党而遭逮捕。
在抗金派遭到摧残的同时,投降派纷纷升擢,晋爵加官,充塞朝廷。秦桧已经独相,官职不能再升,高宗给秦桧加太师衔,封他为魏国公。高宗极力赞许张俊,说他“有和敌功,与世忠相去万万”,为此,封张俊为益国公;死后还特封他为“循王”,这是南宋破例进封的第一个异姓王。对杨沂中,高宗加封他为少保,位列“三公”,并赐名“存中”。杨沂中死后,也追封为“和王”,备受宠荣。对卖力陷害岳飞的万俟卨,高宗提升他为参知政事(副相)。凶恶的爪牙罗汝械被升为高宗侍读、御史中丞。从此,以高宗、秦桧为核心的投降派,牢牢地控制了南宋朝廷。
岳飞的死,是南宋政治、军事的巨大转折点。从此以后,南北分裂的政治局面形成,不可逆转,给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二十多年后的隆兴元年(1163年),宋孝宗赵奋怀有北伐的雄心,曾起用了抗金老臣张浚,派兵十三万北伐。但是由于当时的军队素质已经变了,军无良将,兵多弱兵,遂酿成“符离之败”,就是明证。
得知岳飞死了,金兀术非常高兴,立即批准了原先议定的宋金和约,派使者到临安签约,《和约》规定,金朝正式册封康王赵构为宋朝皇帝;宋向金称臣;金归还宋徽宗遗骸和赵构生母韦氏;宋金以西起大散关、东沿淮河中线为界;割让唐州、邓州、商州、泗州和尚原、方山原等地给金国;宋每年向金纳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
长期分裂的局面,给南北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全国经济发展重心的中原和关隘之地,在受到严重的战争破坏后,又处于金人野蛮、落后的统治之下,生产萎缩,土地大片荒芜。13世纪初,由于金人“刷地”(疯狂地掠夺汉人土地)的结果,使原有耕地为一百九十万顷的河南,实际耕种的田地下降到九十六万余顷,一半以上都荒废了。一面是肥沃土地任其荒芜,一面是世代耕种的农民无地可种,到处流亡,这样尖锐的矛盾,造成了对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
1155年,岳飞遇害后十四年,秦桧病死,从这时起,为岳飞平反的声音又响起来。为了平息舆论,赵构临退位前下达诏令,解除对岳飞遗属的处罚,允许他们离开流放地自由选择生活地点,但绝口不提为岳飞平反的事。
岳飞死后二十多年,即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主张抗金的宋孝宗即位,不同于“父亲”的懦弱,宋孝宗倒是一个有志青年,他希望赶走金兵,收复失地,一报耻辱。宋孝宗接见了岳飞的儿子岳雷,在大殿上深切地说道:“岳飞受到的冤枉和迫害,我知道,天下也都知道啊!”
为了顺应民心,接受太学生程宏图“昭雪岳飞之罪”的奏请,七月便颁诏为岳飞平反。南宋嘉泰四年(1204年),朝廷追赠岳飞为鄂国公,食邑六千一百户、食实封二千六百户。赐谥“忠武”,配享太庙。孝宗下令寻找岳飞遗体,按王礼迁葬于西湖边的栖霞岭下,即今天的杭州岳墓所在地。隆兴二年(1164年),朝廷赐建智果院力褒忠衍福寺,即今天岳王庙的前身。宋孝宗还下令在鄂州给岳飞建“忠烈庙”,后又追加谥号为“武穆”。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十四个字就是岳飞短促而悲壮的一生的写照。
后人为了纪念岳飞坚贞不屈和忠勇为国的精神,将这座寺庙修成一座岳王庙,还在这儿筑了坟堆,供人凭吊。身着紫色蟒袍、臂露金甲的岳飞塑像,凛然一股不怒而威的气派。在岳飞的坟旁,人们用铁铸成秦桧夫妇的跪像,让他们永世受后人的唾骂。虽然最后岳飞的冤屈得以昭雪了,但是对于这位民族英雄来说,自己收复中原的大志,算是终身的遗憾,只能成为一个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