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餐饮业竞争力研究
32896300000005

第5章 区域餐饮业竞争力影响因素

一、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内涵

区域餐饮业竞争力是指一定区域内餐饮业内部企业整体在与其他区域餐饮企业竞争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是一区域的餐饮业能够比其他区域的餐饮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餐饮产品和服务的综合素质。

依据市场实现的结果,区域餐饮业竞争力可以定义为,某一区域餐饮业所具有的开拓市场、占据市场并以此获得利润的能力。依据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区域餐饮业竞争力可以定义为,某一区域餐饮业在区域餐饮资源优势、各种机遇、餐饮业环境的综合作用下,餐饮企业所具有的生产、管理和创新能力的综合。

(1)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竞争主体是区域餐饮企业。区域餐饮业竞争力首先是区域竞争力,区域竞争是在区域共同生存、共同发展的前提下的相对竞争,这种相对性为区域竞争中的协调提供了可能;餐饮业是区域经济的主要内容,区域餐饮业竞争力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竞争对象是区域餐饮业的发展。区域竞争的目标是为了获取最大化的区域利益,而区域利益通过区域内各产业的发展得以实现,因此,区域竞争也是提高产业发展能力的竞争,包括作为区域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餐饮业的发展。

(3)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竞争结果是实现区域内餐饮业的可持续发展,获取区域利益,同时实现区域间的协调、统筹以及竞合(竞争与合作)。

二、区域餐饮业竞争力影响因素

由于餐饮业较高的产业关联度,使得形成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因素很多,并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在不同的区域餐饮业成长阶段,决定餐饮业竞争力的因素存在较大的差别。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形成是由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综合影响的产物,但总有一些因素在区域餐饮业竞争力形成中始终起着关键性作用。依据一定的原则对区域餐饮业因素进行层次划分,有利于探讨各层次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各因素对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作用机理。

(一)区域餐饮业竞争力影响因素构成

1.餐饮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划分依据

人们认识事物总是从接触事物的现象开始,然后再逐步深入地认识事物的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在表现,是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外在形式;本质是对现象而言的,本质不是现象之外的另外一种特殊的东西,而是存在于现象内部,贯穿在各方面现象之中的内部稳定的东西,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事物发展和存在的根据或内在原因,是组成事物各基本要素的特殊的内在联系。

区域餐饮业竞争力体现的是在市场竞争中的比较关系,首先表现在从属的大区域市场上相比竞争对手在价格、成本、品牌等方面取得优势地位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区域餐饮业的直接竞争力,而价格、成本、质量等由企业规模、创新能力等更为本质的因素所决定。

2.餐饮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构成

根据以上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将区域餐饮业竞争力因素划分为:现象性因素和本质性因素。

(1)现象性因素。现象性因素是指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直接来源,包括价格、成本、质量、产品系列结构、服务、品牌、差异化等,形成区域餐饮业的直接竞争力,即市场占有率与盈利能力。

(2)本质性因素。本质性因素是相对于现象性因素而言的,决定现象性因素,并通过现象性因素作用于消费者,是区域餐饮业竞争力形成的根本来源。本节后面将对本质性因素的构成及各因素对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作用机理进行详细分析。

(二)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现象性因素

1.价格

价格直接作用于消费者,是促使消费者购买行为发生的重要条件。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同一市场上价格较低的餐饮产品,会刺激消费者购买,销量增加而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市场份额的大小是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直接体现;价格竞争往往成为餐饮企业重要的竞争手段,但过度竞争会带来恶性价格竞争,不利于餐饮业竞争力的提升。

2.成本

成本是决定餐饮产品价格的基础,其高低水平决定了产品是否具有获利能力和价格竞争优势。低成本优势是获取区域餐饮业竞争优势的基础来源,价位相同时,低成本能带来超额回报,当市场价格降低时,低成本能减弱低价格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3.质量

餐饮产品的质量是市场交换的根本前提,也是企业实现价值的决定因素,是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功能性因素。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产品质量越高,其竞争力也就越强。保证餐饮产品的高质量是餐饮企业根本的竞争手段,餐饮产品质量不仅要符合技术性规格(如食品的卫生与安全),更重要的是能满足顾客的期望和需求。

4.产品系列结构

餐饮产品的品种较多,如快餐与正餐、中餐与西餐、八大菜系等,极少有某种单一的产品能够长期占领市场,即便是以“汉堡文化”著称的快餐业巨头之一的麦当劳,其产品也是形成系列并不断更新,才保证了其持续较强的竞争力。餐饮产品要围绕某一主题形成产品系列结构(包括品种与功能的搭配),并不断进行更新,才能形成产品持续的竞争力。

5.服务

餐饮业属于服务性产业,服务是餐饮市场竞争的重要内容,高质量的服务是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随着服务经济时代的发展,服务逐渐成为餐饮业竞争的核心。餐饮企业要在提供标准化服务的基础上,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提供灵活的个性化服务;通过服务刺激和引导消费者的餐饮需求;通过服务获取消费者对企业的一手反馈资料,促进产品与服务质量的提高以及新产品的开发,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6.品牌

餐饮业品牌包括实物产品的品牌及与其相配套的服务品牌。小肥羊、小尾羊、杏花楼、广州酒家等一系列著名餐饮品牌在餐饮市场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与较强的竞争力,成为所在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直接反映标志。优秀的品牌,特别是餐饮名牌,能够增强企业对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依托现有品牌更容易实现品牌拓展;提高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减少企业的营销成本;在激烈的价格竞争中,保持或提高企业产品的价格地位。品牌作为餐饮企业的无形资产,对供应商、消费者与竞争者都具有重要的竞争力。

7.差异化

纵观竞争力较强的餐饮企业,其差异化程度都较高,如麦当劳独特的企业文化便是其差异化的重要基础。所谓差异化就是餐饮企业对某一产品在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的市场结构中制造出产品某一方面或产品经营过程中某一环节(如服务方式)的有别于竞争对手的稀缺,从而建立自己产品的竞争优势并获取超额价值。餐饮企业实施差异化的途径主要有产品差异化(菜肴、餐具等)、服务差异化(服务项目、服务时间、服务人员等)、分销渠道差异化(门店自主销售、借助中介系统销售等)、形象差异化(装修装饰风格等)、餐饮主题差异化等。由于餐饮消费需求的多变性,餐饮企业的差异化也是动态变化的过程,需要不断创新获取新的差异化优势来维持和增强竞争力。

(三)区域餐饮业竞争力本质性因素

1.本质性因素层次划分依据

餐饮业以一定的区域环境为背景,是一个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开放系统,通过外部控制参量的变化,使餐饮业内部的各企业之间通过竞争与合作,最终使餐饮业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有序结构。餐饮业在与其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信息等交换时,内部企业协同作用会增强,使餐饮业竞争力不断提高。因此,在分析餐饮业竞争力时,不仅要考虑到餐饮业内部因素的影响,还要考虑到餐饮业外部因素的影响,两者的有机结合对区域餐饮业竞争力产生系统的作用。即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形成因素主要有两方面的来源:一是餐饮业内部发展条件;二是餐饮业外部发展环境。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由该区域餐饮业自身的发展条件所决定,外部环境通过影响内部因素作用于区域餐饮业竞争力。

2.本质性因素的构成

区域餐饮业竞争力本质性因素可以分为:内生因素和外生因素,外生因素通过餐饮业内生因素作用于区域餐饮业竞争力,内生因素也会对外生因素产生影响(。

(1)外生因素。外生因素,即外部环境因素,指餐饮业外部对餐饮业竞争力的形成和提升具有较强作用的因素,通过影响内生因素作用于区域餐饮业竞争力,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地域文化背景、区位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需求状况、区域产业结构、政府作用、区域间竞合关系等。

(2)内生因素。内生因素,即餐饮业内部因素,是形成和增强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与外生因素存在互动作用,主要包括生产要素、企业素质、产业组织等。

(四)区域餐饮业竞争力外生因素

外生因素能够为区域餐饮业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支持,使竞争力得以存续,形成区域餐饮业的可持续竞争力。机遇是餐饮业发展环境中的一个因素,但由于机遇极具偶然性和突发性,而区域餐饮业竞争力形成因素的分析是要探索餐饮业竞争力的内在一般性规律,因而未将机会作为餐饮业竞争力发展的常量,当然,机遇有时会产生较大的作用,如奥运会为东道国餐饮业竞争力的形成与提升提供了良好契机。

外生因素所包括的内容较多,并且各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作用,本节主要考虑各因素对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影响。

1.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制约着一切经济活动。自然生态系统是餐饮业生产的物质基础,餐饮业的发展依靠自然生态系统提供持续的供给。餐饮业需要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大量生产资源,将其加工为餐饮产品供人们消费,在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又将大量排泄物返还给环境。

餐饮业需要综合开发和利用资源,改变餐饮业的能源消费结构,鼓励技术创新,改变传统粗放式的生产为集约型的生产,推广清洁生产和使用清洁能源,才能消除破坏环境的因素,使自然生态系统平衡发展,获得区域餐饮业持续的竞争力。

环境保护的迫切性、消费者环境保护意识的增长、绿色餐饮消费的兴起,能够刺激餐饮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一方面降低了治理污染的费用并且避免或减轻了因污染所招致的收费、罚款和不良声誉等损失;另一方面,能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促进餐饮企业节约原料与能源,分摊到单位产品的成本与耗费就减少,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

2.地域文化背景

地域文化背景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基之一,包括社会安定程度、文化传统观念、文明程度、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地方风俗及在它们的基础上建立的制度环境等,对区域餐饮业竞争力有重要影响,主要通过影响人们的行为作用于区域餐饮业竞争力。

企业家精神往往被认为是产业竞争的重要因素,而地域文化背景则是培育企业家精神的重要环境。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指出:对价值观、风险创新、社会凝聚力、社会理解的利用越来越重要。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将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影响下展开竞争,并成为一国的国际竞争力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决定因素。另外,地域文化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如广东人“以食为先”的习惯铸就了“食在广东”的美誉,在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广东餐饮业的竞争力。

地域传统文化从深层次影响区域餐饮业的发展,在餐饮业日益重视文化的今天,需要在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培育过程中,注重对地域传统文化的审视和扬弃,将积极的文化因素融入餐饮业中。

3.区位条件

区位是区域餐饮业竞争力形成和作用的空间基础。从2006年餐饮业各项指标居全国前10名的城市看,它们都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区位条件是影响餐饮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为:

区位条件决定了某一区域的餐饮业与其他区域餐饮业的空间关系,即影响一个区域的餐饮业与其他区域餐饮业发生相互联系的可能性和程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区域餐饮业发展的机会与发展的潜力。

区位条件决定一个区域在从属的大区域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对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形成与变化产生基础性影响,如广州在珠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上海在长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使得它们在全国餐饮业处于领先地位;区位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区域的投资环境,进而影响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形成与变化,如上海的优越区位,为餐饮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外资,其在全国餐饮业中的竞争力大幅提升,自2005年连续两年零售额高居全国各城市之首,人均消费额与全国第一的广州之间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

4.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包括区域经济总体水平、人均GDP、居民收入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性支出水平、经济开放程度等。

经济总体发展较好,能够建立区域内居民的消费信心,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餐饮需求;居民个人收入情况与支出结构等直接影响餐饮需求层次、结构与增长方式,进而影响餐饮产品的结构、产业结构与发展水平;经济开放程度高,促进区域间的贸易往来,一方面为区域内餐饮业带了广阔的客源与新的资本注入,促进本区域餐饮业形成合理的竞争结构;另一方面有助于本区域内餐饮企业进行跨地域经营,提高区域餐饮业的输出能力,在更大的区域市场上占领和控制更多的客源。

5.需求状况

从餐饮消费者经济水平角度看,餐饮需求有高端、中端、低端三个层次;从餐饮消费者来源角度看,餐饮需求分为区域内部市场需求和区域外部市场需求;从餐饮供给者角度看,餐饮需求表现为对不同菜系的餐饮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需求和供给是餐饮业发展的两个方面,餐饮业是在餐饮需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需求是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持因素。餐饮需求的构成,影响餐饮企业的产品结构;餐饮需求的规模影响餐饮企业的生产规模;餐饮需求的增长规模和形式,影响餐饮业的投资结构、企业生产规模以及对餐饮产品和服务更新的速度和范围;餐饮需求的成熟与否,即消费者购买的理性化程度,影响餐饮市场竞争的成熟度,即餐饮业发展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要获得较强的区域餐饮业竞争力,不仅要满足现有餐饮需求,更重要的是利用区域餐饮业的优势积极创造餐饮需求。

6.区域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包括部门内的分部门)之间的组合与构成的情况,以及它们在社会生产总体中所占的比重,实质上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按比例分配。现代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实践证明,结构效应是决定经济增长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区域经济由落后走向发达,一般要先后经历四种产业结构模式:Ⅰ>Ⅱ>Ⅲ、Ⅱ>Ⅰ>Ⅲ、Ⅱ>Ⅲ>Ⅰ、Ⅲ>Ⅱ>Ⅰ(Ⅰ表示第一产业,Ⅱ表示第二产业,Ⅲ表示第三产业)。

区域产业结构影响餐饮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而影响餐饮业发展所需的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丰裕度以及政府餐饮业政策的制定,若餐饮业在区域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能够吸引更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保证餐饮业的持续发展,能够促使政府制定更有利于餐饮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及各种政策优惠(如政府补贴等)。区域产业结构影响餐饮业相关与关联产业的发展,其中关联产业的发展对餐饮业竞争力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如旅游业的发展,能够为餐饮业带来更多的区域外客源市场,农业为餐饮业提供基础保障等。

7.政府作用

(1)政府在产业竞争中具有重要地位。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产业竞争力与其所在政府的作用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迈克尔·波特的“钻石理论”认为一国政府的作用,会对该国国际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洛桑国际竞争力研究模式中,定位政府作用为四大要素之一。

(2)政府作用是决定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政府在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如旅游业发展中的“政府主导作用”。餐饮业的发展也需要政府作用的发挥,如餐饮食品卫生与安全标准的制定,政府对区域餐饮业整体的营销等。近年来,我国四川、重庆、上海等地餐饮业发展较快与当地政府的支持是分不开的。①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强弱与其政府的作用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政府始终是影响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变量;②区域餐饮业的竞争力不仅取决于经济实力,还取决于社会、政治、科技、教育、管理等诸因素,要求政府参与到餐饮业的发展中;③餐饮业已经成为我国国内消费需求中发展速度最快、增长幅度最高的行业之一,成为拉动国民消费需求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餐饮业竞争力的强弱与区域整体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密切相关,使得区域政府参与到餐饮业的发展中;④我国市场经济制度不完善,市场主体尚未发育成熟,餐饮业发展不完善,政府在餐饮业竞争力培育中,除了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如社会治安)外,需要政府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如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的营造等。

(3)政府在区域餐饮业竞争力培育中的作用。政府从各个层面(如对餐饮业相关产业的调控等)运用经济、行政与法律手段,通过影响餐饮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改善餐饮业发展的内在条件来提升餐饮业竞争力,而不是直接从事餐饮业经营。具体而言,政府对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作用。

①改善资源条件:改善道路、电、水、燃气、交通等基础设施,为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提供基本前提;通过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搜集整理餐饮业的动态信息,并定期向社会发布,为餐饮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大力兴办国民素质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全社会劳动者的素质,投入适当资金,为餐饮企业提供人才培训;建立区域餐饮技术创新体系,组织力量进行餐饮业基础理论研究,促进产学研的合作;设立餐饮业发展专项基金,选择部分重点企业进行直接投资,培育区域餐饮业的龙头企业;完善金融体系,为产业发展拓宽融资渠道,解决餐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②提供良好政策环境:依据区域餐饮业的特色及其国内外餐饮市场中的地位,制定发挥区域餐饮业优势的产业发展战略;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餐饮业特点,制定相应的市场政策、科技政策、引资政策、人才政策等,改善区域餐饮业发展环境。③刺激和引导市场需求:通过媒体舆论,引导消费者正确的餐饮消费观念;组织实施区域餐饮业的整体营销,鼓励和帮助餐饮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进行营销;在政府部门的相关网站上进行区域餐饮业的宣传;与行业协会合作定期举办商品展销会、美食节等,为企业营销创造条件和机会。④优化市场竞争环境:建立一套符合市场规律的经济运行体制,保证企业充分自由地竞争;通过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为产业发展创造一个规范的市场秩序,促进自由公平竞争机制的有效发挥;制定和完善市场交易行为法规,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建立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使产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维护有效竞争;促进资产重组和实施破产,引导餐饮企业进行兼并联合,组建大型经营实体。

8.区域间竞合关系

良性的区域间竞合关系为区域餐饮业持续竞争力提供了宏观环境支持。区域间竞争是一个区域内的一个或多个利益主体代表通过区域经济活动与其他区域为获取非任何区域都能获得的、影响区域共同利益的对象而展开的角逐与较量。区域间的竞争是在共同生存、共同发展、相互协作中的相对竞争,应该是促弱变强的适度竞争。区域协调是区域共同利益的需要,要在区域优势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区域间分工,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集聚,实现资源配置的合理化与区域利益的最大化。

(五)区域餐饮业竞争力内生因素

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形成主要来自餐饮业内部因素的作用。餐饮业的形成是在餐饮需求的基础上产生的,需求促使餐饮企业之间相互竞争与合作,在区域内一定地点形成生产要素的集聚与企业集群,形成区域餐饮业独特的产业组织,而产业组织的合理程度会影响餐饮企业的市场行为,进一步来调节市场需求与生产要素的配置。餐饮业内部各因素对其竞争力的形成具有不同的作用,下文进一步对内生因素进行细分。

1.内生因素划分的依据

竞争力“资产”与“过程”因素共同作用,以“过程”因素为主。世界经济论坛(WEF)和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提出的著名“国际竞争力方程”理论认为,国际竞争力竞争力资产×竞争力过程。“资产”是指固有的(如自然资源)或创造的(如基础设施)条件;“过程”是指将资产转化为经济结果(如通过制造),然后通过国际化(在国际市场测量的结果)所产生出来的竞争力。根据这一定义,“资产”因素是区域餐饮业竞争力产生和提升的基础保障,而“过程”因素是将“资产”转化为竞争力的主要动力,在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形成中起主导作用。

餐饮企业在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形成中起关键性作用。餐饮企业是竞争的主体,企业及其产品的竞争力决定着餐饮业的竞争力,区域餐饮业竞争力是区域中各餐饮企业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但不是企业竞争力的简单加总,企业竞争力的发挥受餐饮业内部环境影响。

2.内生因素的构成

本节将区域餐饮业竞争力内生因素划分为基础因素和主导因素。基础因素指区域餐饮业发展所必需的生产要素,包括基础设施、物质资源、资本资源、饮食文化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属于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资产”因素,是区域餐饮业比较优势产生的基础与源泉。主导因素指在区域餐饮业竞争力形成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企业素质、产业组织等,属于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过程”因素,将基础因素所具有的区域餐饮业比较优势转化为实际的竞争优势,进而形成区域餐饮业的竞争力。其中,企业素质起核心作用,产业组织是餐饮企业直接面临的环境。

3.基础因素

餐饮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其经营中所需的资源类型较多。因此,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生产要素不仅是指其天然禀赋,更重要的是指对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创造。某一区域的餐饮业,不仅要对本区域内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更重要的是为本区域餐饮业的发展在其从属的大区域中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

(1)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包括道路、电力、水、燃气等餐饮业经营所必需的条件,不仅是餐饮业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区域内任何其他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因此,要提高区域餐饮业竞争力,就必须完善基础设施与餐饮业发展配套。

基础设施影响餐饮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基础设施的投资成本较高,而餐饮业资产规模普遍较小,难以承担这部分的投资,需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生产经营的基础。完善的基础设施能够使餐饮企业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所需的各种生产资料,从而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从现有餐饮企业空间分布来看,多数企业都是位于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地点,足见基础设施对餐饮业降低成本的重要性。

(2)物质资源。物质资源是餐饮业经营的重要物质基础,包括餐饮原材料和生产设备与设施等。

①物质资源影响餐饮业的生产经营成本。餐饮业生产的许多原材料来自于自然资源,并借助于一定的物质资料资源(如生产设备、经营场所)对其进行加工,最终形成餐饮业的产品。物质资源的丰裕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餐饮业的生产成本。据餐饮业业界人士介绍,目前广州餐饮业的利润空间相比1995年压缩了50%左右,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餐饮原材料、房租等价格的上涨带来的企业成本的增加。

②物质资源影响餐饮产品的差异化。由于餐饮业一定程度上是资源密集型产业,餐饮产品的很多原材料来自于自然资源。不同区域自然资源的差异,是形成餐饮产品差异化的基础。一个区域在自然条件上拥有一定的稀缺资源也是餐饮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3)资本资源。

①资本资源的丰裕程度决定着餐饮业的投资能力。餐饮业竞争力的形成离不开相应的资金支持,需要有充裕的资金来扩大生产规模与开展各项创新。特别是连锁经营逐渐成为餐饮业主导经营模式,要求有充裕的资金作为保障。

②资本资源影响餐饮业的发展水平。尽管餐饮业的资本进入壁垒较低,但是资本资源对餐饮业的发展水平有重要影响。从餐饮业内部来看,外资企业的发展水平较内资企业高。2005年广州市限额以上餐饮企业中,外商投资餐饮企业优势突出,其平均营业额、平均资产额、利润额总量及平均量分别名列各注册类型餐饮企业之首,平均营业额是私营企业的5.98倍、国有企业的2.92倍,平均资产额是私营企业的12.76倍、国有企业的2.96倍,而其利润额总量及平均量分别是所有限额以上餐饮企业的1.52倍和38.36倍。外资企业较高的发展水平很重要的原因是其资本比较丰裕,一方面是自有资金比较丰裕,另一方面,我国许多地区为了引进外资,对外资企业实行投资优惠政策条件,使得外资企业融资相对容易。雄厚的资本实力,为外资餐饮企业吸引了大量高素质人才,有足够的精力与实力进行产品的创新,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相反,目前的餐饮市场中民营企业占据市场很大份额,它们的资产规模较小,融资上也有很大困难,导致人力资源素质相对较低,影响了企业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导致区域餐饮业较弱的竞争力。

(4)饮食文化资源。餐饮本身就是文化,饮食文化大致包括四个不同层次:物质文化(菜肴、餐具、装修、服饰等),也称硬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菜品取名、广告用语、诗词绘画、音乐灯光、摄影相片、店名店徽、管理制度、质量标准、服务员的言谈举止等),后三者也称软文化。

①饮食文化在餐饮业中的地位突出。纵观当今餐饮业,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文化是餐饮业发展的动力。国内外餐饮业,都在打“文化牌”,饮食文化成为餐饮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素,餐饮业的竞争已经由价格竞争逐步转入文化竞争,文化将成为未来餐饮业竞争的核心与竞争取胜的关键。

②饮食文化影响餐饮产品的差异化。不同区域的餐饮业由于所处地域饮食文化的差异而生产出具有不同文化内涵的餐饮产品,独特的饮食文化能够形成区域餐饮业独特的竞争优势,并且文化的地域性使其难以被其他区域模仿,形成区域餐饮业的核心竞争力,维持区域餐饮业的持久竞争优势。

(5)人力资源。餐饮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力资源是餐饮业最重要、也最容易产生比较优势的因素。

①人力资源影响餐饮业的生产经营成本。餐饮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力资源成本在生产成本中占有较高的份额。据广州市绿茵阁餐饮连锁有限公司管理人员介绍,其经营成本中,租金成本占营业额的5%~10%,而人力资源成本占营业额的12%~13%。根据经济学中的价格与供求的基本原理,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区域,在劳动力市场需求一定以及劳动力技术水平相同的条件下,劳动者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则其价格水平相对较低,为区域餐饮业提供了较强的成本优势。

②人力资源影响餐饮产品的差异化。一方面,同样的餐饮原材料与生产制作设备,使用相同的烹饪技术,由于人员的差异会带来产品之间较大的差异;另一方面,消费者越来越重视餐饮产品的附加值,附加值成为产品差异化的重要内容,餐饮业的服务性产业性质,使得服务成为形成餐饮产品高附加值的重要源泉,提供餐饮服务的人力资源便对餐饮产品的差异化起着直接作用。

③人力资源影响餐饮业的发展水平。传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物质资本和劳动力的数量是决定经济增长水平的主要因素。在当代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发挥着比物质资本更重要的作用。在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每年进行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中,把“国民素质”作为评价某国国际竞争力的八大要素之一,人力资源是国民素质的核心。在劳动密集的餐饮业内,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是提升餐饮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原动力,是形成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6)技术资源。餐饮业所需的技术资源主要包括烹饪技术、食品储藏技术、员工服务技术、网络技术、交通技术等。由于餐饮业产品生产和销售的特点,烹饪技术和服务技术也是容易产生比较优势的因素,对餐饮业竞争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①技术资源影响餐饮业的生产经营成本。烹饪技术、食品储藏技术是餐饮业的重要资源与基础资源,它们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餐饮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如餐饮原材料的损耗程度等。随着餐饮业集团化、连锁化的发展,要求信息能够准确及时地传递,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其提供了便利条件,大大降低了餐饮企业的交易成本与管理成本。交通技术的发展,刺激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连锁餐饮企业的物流配送中心不断完善,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②技术资源影响餐饮产品的差异化。自然资源等原材料只是形成餐饮产品差异化的基础,随着交通技术、物流业、生物科技等发展,区域间餐饮原材料差异化程度不断降低,对餐饮产品差异化的作用逐渐减弱。烹饪技术是对餐饮原材料的再创造,能够带来餐饮产品的品种、质量与功能等的差异化,服务是餐饮业经营中的重要环节,服务技术水平的高低也是餐饮产品差异化的重要来源。

4.主导因素

(1)餐饮企业素质。

①企业素质概述。企业素质指的是企业各要素的质量及其相互结合的本质特征,它是决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所产生的整体功能。企业素质从内容上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企业的技术素质,企业的管理素质和企业的人员素质。

区域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企业间的竞争,企业是区域竞争与产业竞争的基本载体,区域餐饮业竞争力取决于区域内餐饮企业的竞争力。餐饮企业的竞争力是企业内部各项能力的综合反映,包括产品的竞争力、管理者的能力、生产经营能力和基础能力(企业基础设施对生产的适应能力、技术设备能力、工艺能力、员工技术能力、员工的团队协作能力等)。

企业能力是企业素质的表现形式,因此餐饮企业竞争力是由企业素质决定的,企业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该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强弱。

在我国餐饮业中,连锁餐饮企业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特别是快餐连锁企业与火锅企业。2005年中国餐饮百强企业中,火锅企业22家,营业额240.04亿元,占百强企业营业额的34.61%;快餐企业14家,营业额183.60亿元,占百强企业营业额的35.24%;百胜餐饮集团以1330000万元的营业额高居榜首,内蒙古小肥羊餐饮连锁有限公司和内蒙古小尾羊餐饮连锁有限公司分别以525000万元和359230万元的营业额位居第二和第三。

连锁餐饮企业较强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企业较大的规模,规模化生产程度高。因此,笔者认为餐饮企业的素质包括技术素质、管理素质、人员素质和规模素质。技术素质是企业素质的基础;管理素质是企业素质的主导,是技术素质得以发挥的保证;企业的人员素质是企业素质的关键;规模素质是其他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②技术素质。主要包括研究开发素质(是否具有自主开发能力、研发队伍情况、研发投入、重大技术成果、总体研发计划等);生产工艺及设备技术含量、先进程度、利用情况,与国内外同行业相比所处的水平;主导产品的技术水平。

一是先进的生产工艺与生产设备,如餐饮企业生产工艺的流程标准化(如麦当劳、肯德基等)能够提高餐饮业的生产效率;能够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能够提高餐饮产品的质量;能够加速企业信息传递的速度(如信息技术在连锁餐饮企业中的使用),形成企业内部及时有效的沟通。

二是主导产品的技术水平能够促进产品的差异化,在特定的餐饮业细分市场上形成较强的产品竞争力。

三是较高的研究开发素质能够促进餐饮业的不断创新。餐饮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来源于产业内居主导地位餐饮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即产业内规模较大、经营业绩较好的餐饮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而餐饮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除了取决于餐饮业的技术资源条件以外,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企业及产业对技术创新的投入。

③管理素质。餐饮业的整体运行效率对餐饮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企业管理素质的改善有助于餐饮业经营效率的提高。餐饮企业的管理素质主要由企业的决策能力、执行力、战略管理能力、精细化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等因素综合决定,对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影响。

一是决策能力的影响。决策贯穿于餐饮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企业管理过程主要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决策活动存在,如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权益的分配、目标计划的制定等。餐饮市场的需求变化较快,随时随地出现新的市场机会,需要餐饮企业及时做出各项决策。某区域餐饮企业的决策能力强,能够有效地利用市场机会,首先进入特定市场建立竞争优势;企业的决策能力强,有利于计划目标的顺利实现、企业组织结构水平的提高、企业内部关系的协调,减少了产业运行中的不确定性或失误,提高产业的运行效率。

二是执行力的影响。餐饮企业的执行力是指企业的各个管理层次、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员工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能力,即员工执行并完成任务的能力。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制定一个战略往往要比执行一个战略容易得多,好的战略要有执行力作为保证。企业较强的执行力才能保证各项决策付诸实践,收到预期的效果。

三是战略管理能力的影响。企业的战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与步伐,战略管理在餐饮企业管理中居于中心地位,战略制定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战略管理要求餐饮企业要在全面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制定企业的业务层、公司层、并购与重组、国际化、合作等战略,并通过公司治理、组织结构和控制等行动实施战略。当今的餐饮业区域间竞争十分激烈,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要求餐饮企业要加强区域战略管理和国际化战略管理,进而提升该区域餐饮业在区域之间和国际上形成较强的竞争力。

四是精细化管理能力的影响。餐饮企业的战略管理能力很重要,精细化管理能力也十分重要。在餐饮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细节上的竞争,谁能为消费者想得更周到、更细致,谁就会在竞争中取胜。粗放型管理会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人才不能有效利用、员工积极性难以调动、人员流失率高、部门间协作能力低、利润低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餐饮企业的竞争力。因此,餐饮企业要加强精细化管理的能力。

五是市场营销能力的影响。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高低,最终体现在其产品在更大的区域市场上的占有率和盈利率,其中,所占市场份额的大小是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直接表现。决定餐饮产品市场份额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产品本身的属性,包括餐饮产品的品种、质量、功能、包装、服务等;二是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包括目标市场的选择、市场定位、定价、促销手段、分销渠道的构建、品牌的建立、维护与品牌资产的运作等。中小型餐饮企业的产品具有相似的属性,决定其市场份额的往往是其市场营销的能力,特别是企业的人员营销作用突出。餐饮企业的营销不仅包括对供货商、消费者的营销,也包括对现有竞争对手的营销,为企业赢得和谐的发展环境;不仅要在区域内进行营销,还要加强产品和服务输出的营销管理。市场营销能力对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作用主要有:扩大产品销量,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缩短原材料从供应商到餐饮业的过程和时间,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建立企业品牌,形成名牌效应(扩散效应、持续效应、乘数效应、刺激效应),实现品牌资产的有效运作与增值;开拓潜在市场,引导消费,提高产品的市场份额。

六是企业制度的影响。制度经济学中指出,制度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作为微观市场主体的餐饮企业,其制度的安排,包括生产制度、人才制度、薪酬制度、激励制度等,是形成和提高经济效率的重要基础。企业制度安排越合理,越能够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和管理的效率,其整体经济效率就越高,餐饮业竞争力也就更强。

七是企业文化的影响。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内形成的共同价值观,是企业的灵魂与持续发展的基础,企业文化对餐饮业竞争力的形成有巨大的影响。世界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都具有独特的企业文化,以世界快餐业的两巨头麦当劳和肯德基为例,麦当劳企业文化是一种家庭式的快乐文化,由三个部分组成:A。“Q、S、C+V”精神:即“质量、周到的服务、清洁的环境、为顾客提供更有价值的食品;”B。麦当劳的作风:顾客第一;高效、快速;“苛刻”的管理;C。麦当劳的营销策略:麦当劳叔叔;以情感人;连锁经营;知人善任。肯德基企业文化主要有:A。餐厅经理第一,是中国百胜餐饮集团树立起来最重要的企业文化,体现了公司重视生产率的提高,一切围绕餐厅第一线服务的思想;B。群策群力,共赴卓越;C。注意细节。正是独特的企业文化,迅速地在企业管理者和职工中形成一种共同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指导和激励着人们的行为趋向于企业的发展方向,形成了企业较强的竞争优势。

④人员素质。餐饮企业的人员素质包括管理者与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文化素质、技术素质、身体素质以及企业人员的结构性素质(如人员配置状况、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企业的认同感、自豪感、员工的凝聚力等)。人员素质决定餐饮业的可持续发展,餐饮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财富的创造更多地依赖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区域餐饮业内高素质的人才越多,其竞争力往往越强。以外资餐饮企业为例,它们在中国餐饮市场内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拥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一是高素质的管理者能够提高餐饮企业的管理水平,特别是具有卓越领导才能的企业家。企业家的才能与餐饮企业的经营效率有着密切关系,甚至对企业的经营成败起决定性作用。在我国的餐饮企业中,私营企业占据了重要的市场份额,如2005年,广州餐饮业中私营餐饮企业的机构数、从业人员数及限额以上餐饮企业的数量、营业额总量和资产额总量高于其他注册类型的餐饮企业,分别为国有企业的21.97倍、7.08倍、11.30倍、5.51倍和2.62倍。私营企业中很大一部分采用的是家族式管理,特别是中小型的餐饮企业,企业所有者的素质与领导才能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成败。管理者的素质影响着餐饮企业的决策、市场营销、目标制定与实施等一系列经营管理活动的水平,高素质的企业管理人员能够对餐饮市场进行动态化管理,在认识、分析现实市场情况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的预测,较早地进行潜在市场的挖掘。

二是高素质的职工能够提高餐饮企业经营效益。高素质的员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餐饮业内生产设备与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够较快掌握企业经营所需的各类知识与服务职能,从而在相同的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高质量的餐饮产品,提供最符合消费者的餐饮服务。

三是高素质的技术人员能够增强企业的创新活力。高素质的技术人员是餐饮企业创新的主要来源,人力资源的主观能动性在餐饮业中发挥着较大的作用。高素质的烹饪人才,才能不断适应消费者的需求进行餐饮产品的创新,更重要的是通过创新产品来主动刺激和引导消费者的需求;高素质的服务人才,才能在提供标准化服务的基础上,适应消费者的需求,提供有效的个性化服务,创新餐饮企业的服务,提高餐饮产品的附加值,形成餐饮企业独特的服务竞争优势。

⑤规模素质。随着餐饮企业技术素质、管理素质、人员素质的提高,能够带来企业规模素质的提高,为餐饮业带来规模经济,从而影响区域餐饮业的市场地位。

一是企业规模的扩大,能够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餐饮业生产的固定要素,如经营场所、制作设备等在一定时期内变化较小,而能源、原材料、劳动力等可变要素变化较大,并且能耗较大,企业的变动成本较高。餐饮企业规模的扩大,如采用集团化、连锁化的经营方式,能够进行物资的统一采购、统一存储、统一发放、流通使用,建立共同的物流配送中心,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在餐饮产品价位相同时能够为企业带来超额回报,或降低价格获取价格优势,进而使产品销量上升,经济效益得以提高。

二是企业规模的扩大,能够提高管理效率。餐饮企业的规模化生产以生产的标准化为基础,随着企业的大规模生产,企业的业务流程管理等活动更趋标准化、模块化,减少了管理的边际成本。采用连锁化、集团化经营的餐饮企业,逐渐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餐饮企业经营融合起来,增强了管理和监督的能力与范围,使管理费用减少。

三是企业规模的扩大,能够分散企业风险。餐饮市场的激烈竞争,使得餐饮原材料、劳动力、能源等成本上升,也可能同时带来餐饮产品价格的下降,使得中小型餐饮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长期的高成本与低价格会迫使实力较弱的餐饮企业退出市场,而大规模的餐饮企业可以利用其规模化生产带来的低成本优势减弱市场成本与价格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跨地域的大规模餐饮企业,可以用其他地区的经营弥补经营亏损区,维护企业经营的整体稳定性与持续性。

(2)产业组织。

①产业组织概述。传统产业组织理论认为,产业组织决定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产业组织的表现形式;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为了获得理想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通过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区域餐饮业的市场绩效,体现为资源配置效率、利润水平、消费规模等,是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体现,因此,产业组织对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形成与提升具有决定性作用,合理的产业组织能够提升区域餐饮业的竞争力。

餐饮产业组织是餐饮企业市场关系的集合体。餐饮产业组织是餐饮业内部的资源配置结构及其关联性,也是餐饮业内部大中小企业间的相互关系格局,包括大中小型企业的分布状况、产业集中度、产业空间集群度、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协作水平、产业的规模大小等。其中,大中小型企业的分布、产业的规模大小及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协作水平会受到产业集中度与集群度的调节,因此,本部分主要分析产业集群和产业集中度对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作用。

②产业集群。这里的产业集群特指餐饮业内部企业集群,即餐饮企业在地理上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互相依存、互相合作又互相竞争的企业群体。集群的形成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由产业发展的传统自然生成的,有的基于区域资源丰富而集中生成的,有的是大型企业带动而产生的,等等。

实践证明,产业集聚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一条重要国际经验。如美国微电子、生物技术与风险资本集聚在硅谷,影视娱乐业集聚在好莱坞;德国汽车业集聚在慕尼黑等南部地带。在我国,有北京中关村电子产业集群、广东的家具产业集群等。

餐饮业中的集群现象比较明显,也即人们常说的“扎堆经营”。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地区,常常是餐饮企业的集聚之地,如城市的中心城区等,在酒店的周围一般都会有几家社会餐饮企业,大型商业中心或购物广场也是餐饮企业重要的集群地等。餐饮业中最明显的集群现象,就是各地设立的“美食街区”、“美食一条街”、“美食城”等,如广州沙面异域风情美食区等。这些集群区域内的餐饮企业往往经营效益较好,在区域餐饮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综合来看,产业集群对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影响主要有:

一是产业集群能够创造区域餐饮业的低成本优势。在集群区内,餐饮企业可以利用地理接近性,通过合资、合作或建立联盟等方式,建立共同的物流配送中心,不仅降低了原材料的价格与运输成本,也保证了所需资源供给的稳定性与物资使用的有效性;由于区内各种专业信息、社区联系及人与人之间交往密切,使信息流动加速,并减少信息成本;许多重要资源可以就近获得,可以节省运输与库存成本等。

二是产业集群能够提高区域餐饮业的创新能力。集群区内的餐饮企业,相同的产业性质促使企业间的竞争更为激烈,进而为餐饮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了强大动力;区位的接近、经济联系的频繁、信息交流的便捷为各企业之间互相交流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推动了新知识和技术的扩散;餐饮企业集群实力的增强,能为获得相关产业的创新支持,如供应商协助餐饮企业识别新的市场需求等,能够吸引学校、科研单位、行业协会等提供研究开发和技术支持的机构的创新支持;区内人员联系紧密,容易相互了解,人际关系的信任度高,社会资本积累丰富,有利于形成长期配合、合作攻关的稳定创新、快速创新和持续创新环境。

三是产业集群能够扩大区域餐饮业的规模。集群的资源优势与成本优势,能够不断吸引新的投资,催生新的餐饮企业,实现区域餐饮业横向规模的扩张;大量生产要素进入集群区,使得餐饮企业自行组建大量配套企业和服务性企业,并不断拓展上下游产业,实现区域餐饮业纵向规模的扩张。

③产业集中度。产业集中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产业集中是指在特定产业内,生产的集中程度;狭义的产业集中指特定产业内,市场销售额控制在少数大企业手中的程度,也即市场支配力的集中程度。广义的产业集中还包括除了市场支配力之外的如劳动力、资本、技术、产量、利润的集中。

所谓产业集中度,是用来表示在整个国民经济或全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最大的若干家企业所占比重的指标,是用来刻画市场结构现状和大企业市场控制力的一个概念,通常用某一产业中前若干家企业的某些指标的合计数占整个产业相应指标的比重来反映,这一比值越大,说明产业集中度越高。

哈佛学派的贝恩通过对美国制造业42个产业的调查发现,产业盈利率与产业集中度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说明市场经济中,市场集中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市场绩效,从而对国家的产业竞争力产生影响。2005年度餐饮百强企业营业额占全国餐饮业零售额的比重不足8%,而美国前50名餐饮企业的营业额占比高达20%以上,美国餐饮业竞争力较强,在全球餐饮市场上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与盈利能力,连锁化经营遍布全球。

一是较高的产业集中度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效应。首先,大规模生产能够降低餐饮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成本。根据边际递减规律,企业生产规模越大,分摊到单位产品的生产和经营费用就越少,使餐饮企业在同类产品市场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其次,大规模生产能够提高餐饮企业的生产效率。生产规模的扩大,使餐饮企业的生产设备和能力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员工的专业技能熟练程度能够稳定提高,企业管理更趋流程标准化与专业化,为餐饮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创造了条件。最后,大规模生产能够增强餐饮企业的品牌效应。餐饮企业的生产规模的扩大,如连锁餐饮企业,其产品的市场覆盖面较广,并且较大的企业规模能够增强对品牌的宣传,有助于品牌知名度的进一步提高与新品牌的市场开拓。品牌在餐饮业中的作用日益明显,成为区域间餐饮业竞争的重要内容,品牌的对外输出能力(表现为特许餐饮品牌)是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如国外的麦当劳、肯德基,国内的小肥羊、小尾羊等,它们较强的品牌输出能力代表了品牌产生地餐饮业较强的竞争力。一般而言,餐饮产品的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与消费者对其的忠诚度和企业效益具有正相关性,即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越高,市场的销量就会越大,企业效益也会越高。某一区域的餐饮业内能够形成较多知名餐饮品牌,其餐饮业竞争力就会大幅度提高。

二是较高的产业集中度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具有高产业集中度的区域餐饮业内,竞争者主要是少数大型优势餐饮企业,它们在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品牌效应、定价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为新的餐饮业竞争者设置了较高的门槛,使餐饮企业数相对较少,一方面能够避免过度竞争带来的重复性投资与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能够使有限的餐饮业资源向少数优势餐饮企业集聚。区域间餐饮业竞争的加剧,优势餐饮企业最先受到外来餐饮企业的竞争压力,来自区域外的竞争压力能够促使这部分优势餐饮企业不断进行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势餐饮企业能够促进餐饮业集群的形成,中小餐饮企业围绕优势餐饮企业经营,形成产业内追赶式的发展,并在集群区内形成有效的大中小餐饮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从而提高餐饮企业的专业化水平与资源利用效率。

(六)区域餐饮业竞争力决定因素

1.区域餐饮业竞争力因素的构成

根据前文的分析,区域餐饮业竞争力因素的整体构成。

2.区域餐饮业竞争力决定因素

区域餐饮业竞争力因素包括十分丰富的内容,需要在以上层次结构的基础上,判断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主要决定因素。结合前文的分析,得出决定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因素主要有生产要素、餐饮企业素质、餐饮产业组织、区域产业结构、需求状况、政府作用。

生产要素,即基础因素,属于竞争力“资产”因素,是区域餐饮业比较优势的重要来源,在区域餐饮业竞争力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企业素质与餐饮产业组织,属于竞争力“过程”因素,促使生产要素在区域内的流动、组合与集聚,将区域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是决定区域餐饮业竞争力强弱的最关键的因素。

区域产业结构决定餐饮业的产业地位及其相关与辅助产业的发展,对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协调性作用。

餐饮业是在餐饮需求的基础上产生的,需求的结构、层次、成熟度等会影响餐饮业的发展水平,对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支持性作用,并通过对政府和餐饮业相关产业的影响进一步作用于区域餐饮业竞争力。

政府承担着餐饮业市场竞争环境的创造和产业发展的制度安排的任务,通过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手段为餐饮业发展及其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有利条件,政府作用也是区域餐饮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之一。另外,政府在调整需求和区域产业结构时,也会受到需求和产业发展的影响,如消费者对食品卫生与安全的注重、绿色消费需求,会促使政府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进而影响餐饮业的发展。

需求状况、区域产业结构、政府作用属于外生因素,通过影响内生因素而作用于区域餐饮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