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吃透王阳明
32913200000015

第15章 有事无事一个样

语录

无事时固是独知,有事时亦是独知。

——《传习录·薛侃录》

“解读”

王阳明认为,没有事时,能够始终展示良好的品德,有事时也能展示良好的品德,有事无事一个样。

王阳明上述这句话是对他学生黄弘纲说的,强调的是个人在独自居处的时候,也要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违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如果只在大家关注的地方展示自己的品德,那就是虚伪作假。

我们总是强调有事无事一个样,就是说要用自己本来的面目活着。当然这个说法在一些场合是不适合的,比如从事一些谍报工作的人,他们不可能这样活着,但是真正厉害的谍报工作人员,也能在工作、生活中表现出有事无事一个样,只是目的不同而已。他们这样做只是通过这种方式来掩人耳目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主张要有事无事一个样,比如婚姻生活就是如此。婚姻生活中有“三年之痛,七年之痒”的说法,这其实是有道理的。结婚之前两个人被爱情的假象蒙住了双眼,向往一种纯感情的生活,而更加忽略了彼此的缺点。在一起生活后,接触多的是柴米油盐人世间的俗事,最初梦想极有可能在现实中坍塌。当然,也有可能双方在恋爱的过程中很注意表现自己最美好的一面,结婚后露出了原来模样,以至于双方都无法接受。如果是前一种原因,说明在结婚之前没有做好思想准备工作。如果是后一种原因,只能说双方在恋爱时没有把真正的自我展现给对方,导致结婚后大呼上当。其实,结婚之前,把真实的我表现得更加充分,是更加成熟、负责任的表现,这样能接受就在一起生活,不能接受就早点散吧。如果结婚后再散,双方付出代价可能更大。

人生在世,最好还是要“以真示人”。这不是谬论,有时“以真示人”还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广为流传的“东床快婿”的故事就是其一。

东晋时期,太尉郗鉴命令自己的管家,带上厚礼,到丞相王导家为自己的掌上明珠择婿。王府的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来觅婿,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郗府管家看来看去,感觉王府的青年才俊个个都很好。最后,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见靠墙的床上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对太尉觅婿一事,无动于衷。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对郗太尉说:“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听说郗府觅婿,都争先恐后,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事。”郗鉴说:“哈哈,我要选的就是他了!”郗鉴来到王府,见此人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了聘礼,择为快婿。这位东床快婿便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

也许有人并不认同王羲之这种为人处世方式。家里来重要客人,作为王府中重要成员,多多少少也得为家里荣誉着想,不应该袒胸露腹的,让别人误认为家里没有教养。然而,王羲之特立独行的行为并没有引起郗府的不满,反而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可以想象,在那个年代,以郗府权力和地位,他们的一举一动,不仅朝廷关注,社会上任何一个人都会感兴趣,更何况觅婿这等好事。谁都知道,能够成为郗府的乘龙快婿,那是多少年轻公子哥的梦想。但唯有王羲之例外,因为对郗府到王府觅婿这件事,他表现得并不是很感兴趣。当然,我们从王羲之的行为来看,无法找到他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这样,但是从结果来看,先不论他的修为,单从他做法来讲,他已经比王府的其他年轻公子确实有高明之处。当然,郗府觅婿也很谨慎,不然也不会再去印证。最后的结论是王羲之把自己豁达的本色传达给了郗府,从而促成了这桩婚事的成功。到这里,我们可以说,也许“以真示人”在许多场合下还是好呀。当然,如果场合本身不适合于“以真示人”,建议还是要随大流,不可造次。否则,只能说不够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