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忠武定国:韩世忠
32944100000057

第57章 名将死于“莫须有”

绍兴十一年(1141年)七月,岳飞被免除枢密副使。秦桧、张俊又教人诬告岳飞部将张宪密谋让岳飞父子夺回兵权,而下岳飞大理寺狱。

御史中丞何铸和大理卿周三畏被特命为正、副主审官,“奉圣旨,就大理寺置司根勘”。

当何铸看到“尽忠报国”四个大字,深嵌于岳飞后背的肌肤,不由不收敛起严酷的面孔。何铸在两三个月前曾参与弹劾岳飞,现在终于悔悟了。

何铸不忍心再为此丧天害理的勾当,便去见秦桧,力辩岳飞的无辜。

秦桧张口结舌,难以对答,就向何铸透露底细说:“此上意也!”

何铸仍不退让,说:“铸岂区区为一岳飞者,强敌未灭,无故戮一大将,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长计。”

秦桧理屈词穷,遂上奏宋高宗,改命万俟卨为御史中丞,任主审官。万俟卨是一个卑鄙无耻、阴险歹毒的小人。

万俟卨过去担任荆湖北路转运判官和提点刑狱时,岳飞知道他人品很坏,予以鄙视,故万俟卨一直怀恨在心。万俟卨趁入觐的机会,投靠秦桧,在宋高宗面前对岳飞大肆诬陷谮毁,从此就留在南宋朝廷,宦运亨通。万俟卨接办岳飞狱案,正好乘机挟私报仇。

岳飞虽然自幼受尽贫困生活的煎熬,却从未品尝过囹圄的苦痛。在岳飞生陷绝境的两个半月中,各种各样的惨酷刑罚,实际上是给岳飞上人生的最后一课。阴险歹毒的万俟卨的惟一目标,就是要想方设法地强迫岳飞自诬;岳飞也以倔强的性格,顽韧的意志,进行不屈不挠的抗争,他决不自诬。

经二月考讯,无可证实。但秦桧百般诬蔑、罗织,将要定岳飞“死罪”。

岳飞入狱的消息传开后,南宋朝野震惊。一些正直人士不顾宋高宗和秦桧的专制淫威,纷纷设法营救岳飞。

赵宋皇朝宗室齐安郡王赵士褭曾因朝拜赵宋八陵,对岳飞尽忠国事,印象极深。赵士褭身为宋高宗赵构的“皇叔”,是宋朝宗室中德高望重的一位。

赵士(左佑褭)向宋高宗进谏说:“中原未靖,祸及忠义,是忘二圣,不欲复中原也。臣以百口保飞无罪。”

文士智浃、布衣刘允升、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市)布衣范澄之等,也分别上书为岳飞鸣冤叫屈。

范澄之在上书中尖锐指出,“宰辅之臣媚虏急和”,“胡虏未灭,飞之力尚能戡定”,“是岂可令将帅相屠,自为逆贼报仇哉”!

参加审讯或诏狱结案的大理寺左断刑少卿薛仁辅,与大理寺丞何彦猷、李若樸(李若虚弟),也力排众议,企图保全岳飞的性命。

韩世忠当时已被罢去枢密使,改任醴泉观使的闲职,之后“杜门谢客,绝口不言兵”,以躲避秦桧的迫害。但是,为了岳飞的深冤,韩世忠仍鼓起勇气,不计个人安危,前去质问秦桧。

秦桧说,岳飞谋反这件事“莫须有”,即不一定没有。世忠脸色一变,大声叱责说:“相公,‘莫须有’三字,怎么能使天下信服?”直接替岳飞喊冤。但在当年十二月,在权奸秦桧的陷害下,岳飞被杀于风波亭,其子岳云与部将张宪一起遇害。金人所惧怕、佩服的就是岳飞,甚至有人称他为“爷”。那些金酋听了岳飞的死讯,都喝酒相庆。

岳飞下狱后,加紧了与金媾和的步伐。绍兴十一年十月,朝廷任命吏部侍郎魏良臣为大金通问使,出发北上。十一月,和议成,史称第二次《绍兴和议》:南宋与金国东自淮水中流,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宋割唐、邓二州,以及商、秦二州的一半给金国;南宋向金国称臣;南宋每年向金国进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

世忠见朝事已不可挽回,又惧怕秦桧耍阴谋,因而连续上表,要求解除枢密使的职务,以避冗繁事务,求得清闲。十月二十八日,朝廷批准免去枢密使的实职,仍给予太傅等虚职。由于是韩世忠主动辞职,受到朝廷的勉励,在皇帝的《制》辞中,赞扬韩有“一世之英”、“万夫之望”的气概,勉励他“知止而退”的高风亮节,并赏赐房屋一座。

不久,韩世忠要求告老全退,连一些虚职虚衔也不要了,但朝廷没有同意,仍任太傅、三镇节钺与醴泉观使,进封福国公、奉朝请。所谓奉朝请,是闲退官员定期参加朝会而不必作实务。到这时,这位“十指仅存其四”、身上的伤痕如刻画一样、功勋卓著的韩世忠实际被迫退休了。

绍兴十一年除夕(公历1142年1月27日),岳飞终于以“莫须有”的罪名,与子岳云、部将张宪被害。

当日,岳飞在狱中被赐死。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岳飞无限悲痛地向天空仰视了一阵,接着就拿过笔来在供状上写了八个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按照规定,岳飞的尸体应当草草地埋葬在大理寺的墙角下。好心的狱卒隗顺含悲忍痛,冒险背负岳飞的尸身,走出临安城西北的钱塘门,偷偷埋葬于九曲丛祠附近北山山麓的平地上,坟前种两棵橘树,作为标记,假称“贾宜人墓”。

遇害之时,岳飞随身还带着一个玉环,是他妻子李娃给他的信物,陪伴岳飞长眠地下。岳飞死时年仅三十九岁。张宪和岳云被绑赴临安城的闹市处斩,岳云死时年仅二十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