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耿介孤忠:寇准
32957000000037

第37章 摇摆皇帝

1019年,寇准面临最险恶的一场政治斗争。因为这次战斗的指挥官——真宗皇帝的立场是模糊不清的。他一边命令寇准去冲锋陷阵,同时自己一不小心就成了对手的挡箭牌。真宗的昏聩无能,一目了然。真宗想用寇准遏制刘皇后,让太子顺利继位,把寇准直接放在了刘皇后的对立面上。可是真宗自己对刘皇后的态度,却是摇摆不定,没有原则的。他总是不肯相信刘皇后会背叛自己。他想到太白昼现的异象,想到刘皇后究竟不是太子的亲生母亲时,非常担心刘皇后会做出对太子不利的事。可是另一些时候,真宗想起与刘皇后的幸福时光,想起她对太子体贴入微的照顾时,真宗心中充满的是安宁与甜蜜。他甚至想,有这样的皇后辅佐太子,也未必不是好事。他只是想借寇准来遏制刘皇后,却从没想过要打击刘皇后。但更为重要的是,真宗的健康状况日益恶化,身体不行了,不能完全控制自己了。“命令间或不能周审”,而且出现“不豫”的状况,皇帝不能上朝打理朝政了。真宗在天禧四年二月,再次出现这种“不豫”的情况,意味着他全部的时间都是在后宫中度过了。而在后宫中,就意味着真宗完全在刘皇后的控制之中了,刘皇后实际上掌控了整个朝政。在真宗不豫期间,刘皇后抓住这些机会,大力扩充自己的实力。

在真宗不豫期间,刘皇后都做了哪些事呢?天禧三年五月,真宗第一次不豫时,刘皇后把身边亲近的宦官都升了官,还将手伸向了军队。刘皇后进宫后,把龚美,也就是他的前夫,也召进了宫。这就是真宗所面对的实际状况。真宗对刘皇后的态度模模糊糊,模棱两可,几乎失去了判断能力。真宗的病有一个很明显的病症,就是记忆力衰退,一些做过的事,或者说过的话,过没多久就忘记得一干二净了,这在处理事情上就显得糊涂了。但是有一点真宗始终是坚定的,那就是让太子赵桓顺利登上王位,其他事情他则无力掌控了。这一次,寇准第五次回归京城,责任重大,真宗随时准备向他托孤。此时此刻,真宗从来没有这样信任、倚重过寇准。想当年太宗晚年时,在立太子上犹豫不决,正是寇准一锤定音,帮助太宗皇帝做了决定。现在,真宗希望寇准也能扶太子上马。寇准自己,对此也是信心满满,期望自己在暮年能够一尽老臣之心。从表面上看,君臣二人是心往一处想,是志同道合的。但实际上,寇准的处境已经十分危险了,他的四周到处都是阴谋与陷阱,而他自己却浑然不觉。刘皇后的势力与气焰,寇准当然也看在眼里,换作别人,并不会主动搀和进去,也许避还来不及呢。但是寇准是一个大忠之人,心中居于第一位的是大宋江山的延续与黎民百姓的安危。他是信心满满第准备战斗,一心想协助真宗把太子往高处抬,抬高太子的威望。

这一年,永兴军又出现了天书。天书的制造者仍然是周怀政,以及亲信朱能。天书发布后,真宗在八月大赦天下,以显皇上隆恩。那么,这份天书与过去的天书有什么不同呢?大宋朝廷内部的高层斗争已经白热化了,还搞这些有什么用呢?既然有天书出现,那么它当然就有用。二号天书中有这样的话:“庆及元嗣”,这是想告诉天下,皇太子与皇帝一样是得了天命的,是不容动摇的。这份天书是诏告天下,有心动摇太子地位的人,决不能动摇了。真宗大赦天下也是替太子收买天下人心。对于这起天书事件,寇准与整个朝廷大臣都没有反对,这也是当时是形势所迫。另一方面,寇准也努力把太子向政治舞台上推,是想让太子与群臣建立直接的效忠关系。

这一年九月的一天,真宗大摆筵席,宴请宗亲,来向宗族推荐这个皇太子,展示了自己亲自给皇太子的统治秘笈,而且把本朝史册等重要东西传给皇太子,像是提前举行了一种皇权交接仪式一样。真宗这是要告诉血族,皇太子就是未来的继承人,大家要齐心协力来支持他。四天后,真宗让太子出面,在东宫宴请众大臣。李迪第二天向真宗报告,说太子表现得非常好,大臣们都肃然起敬。真宗说,太子在宫中不乱说,也乱动。真宗是在夸奖太子的优秀与稳重。寇准也说有这样的太子,是国家的幸运呀!寇准的这种表态,表明他是支持太子即位的。十月,朝廷制定了重大典礼的座次图,把皇太子的位置摆在了宰相之上。太子非常谦让,真宗将此事告诉宰相,寇准说,这是太子谦虚呀。真宗在太子的态度上,总是不断地夸奖,因为他所剩的时间不多了,真宗只盼着有生之年,能够尽力抬高太子的执政地位。可怜天下父母心,就连皇帝也难免于此。

这时候,真宗对寇准的工作大力支持。真宗十分清楚寇准于丁谓之间的矛盾,他借机把丁谓调离了副宰相之位,让他当了枢密使,这对寇准来说自然是好事。但是,丁谓却对此怀恨在心,一心想着要扳倒寇准。寇准的视野,却没有停留在诸如丁谓之流身上,他关心的是朝廷大局,是天下安危。寇准励精图治,进行了一系列拨乱反正的工作,正月派出劝农使,让百姓即时耕种,恢复农业生产。四月间,在寇准的主持下,朝廷派人到青州,除掉了当地的一个大恶霸麻氏。地方一霸麻十瑶被杖杀,大快人心,中央政府的威信也大大提高。这时,寇准面对的,是长达数年的天书运动后留下的烂摊子。他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决心扭转因天书运动而造成的种种社会危机。澶渊之战时寇准似乎又重现在世人眼前。

那么,在寇准忙着治理国政的时候,刘皇后又在背后做了哪些事呢?刘皇后暗中构筑着防御工事,她心中有没有想当女皇的念头,这些不得而知。但是真宗的一系列类似于托孤的举动,让刘皇后为之感到紧张。她本是一个出身卑微的歌女,好不容易成了皇后,这其中包含了多少辛酸。刘皇后绝不能容许他人对她的地位有威胁,有损害,哪怕是太子也不行。她要捍卫自己的地位。当然,久居宫中,刘皇后也中了权力的毒。天禧四年的2月,真宗再次出现不豫的情况。于是刘皇后利用真宗的这次不豫,在人事任免上玩了一些花样,安插上了自己的亲信。这位杨大人本来要派到边地驻守,虽然地位很高,可是地方偏僻,刘皇后不舍得他走,于是在真宗不豫时下令时,她大胆出手改了任命,留他在京城,负责四个部门的工作。其中有两个内容是非常关键的,一是负责皇城的治安,一个是负责皇帝的礼宾司,类似于单位的传达室,不论谁觐见皇帝,都得通过礼宾司。这样一来,真宗皇帝召见了谁,甚至说了些什么话,刘皇后都一清二楚。而且,真宗皇帝先见谁,后见谁,皇后都可以从中动手脚。寇准已经觉察出来刘皇后的别有用心了,他不得不提防着这个不同寻常的女人。另有一件事,也让寇准对刘皇后非常鄙视。刘皇后的老家在四川,最赚钱的是经营盐井。刘家发达前,盐井已经有人在经营,但刘家也想经营,就利用权势巧取豪夺。这件事状告到中央,真宗袒护刘皇后,不想管,可是寇准坚持要依法惩治。这件事,让寇准有足够的理由来鄙视刘皇后的以权谋私,仗势欺人。联想到刘皇后的种种作为,寇准决定主动出击,来结束朝中后宫独大的乱局。

在真宗神智比较清楚的一天,寇准决定单独叩见真宗,进行秘谈。寇准给真宗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寇准认为,太子是大宋人心所向的皇位继承人,为巩固大宋江山的根本,皇上应该把皇权移交给皇太子。另外,丁谓不可辅佐太子,请皇帝另择贤能。这个建议你的中心意思,一是要真宗交权给太子,想撇开刘皇后,自己单独充当太子的监护人。二是要让丁谓彻底下课。真宗接受了寇准的这些建议。这次单独会面的时间不长,但肯定是推心置腹的。这是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的事情。真宗之所以能够接受这个建议,恰恰因为他相信寇准是大忠之臣,任何建议都是处于同公心而非一己之私怨。真宗接受这个建议后,寇准马上召来杨亿,让他赶快起草群臣拥戴太子的请愿书。这是改变国家命运的文件,出于保密的考虑,杨亿把所有的家眷近人都赶走,挑灯夜战。当时照明是点蜡烛,本来要专人剪灯芯的,但是这一回杨亿得自己亲自剪灯芯,这样忙了一宿。但不幸的是,这个秘密还是被泄露了。一种说法是杨亿自己泄露了,那这事跟小舅子说了。一种说法是寇准自己泄露了。其实,还有第三种可能,那就是刘皇后与丁谓等人探知了这个消息。整个后宫中都在刘皇后的掌控之下,就连寇准出宫时的神态都被刘皇后的耳目看在眼中,这个秘密还能保密吗?

刘皇后与其党羽不难分析出这个秘密。此时丁谓拜见真宗,大说寇准让真宗禅让帝位,扰乱朝政,居心不良的坏话,而昏聩无能的真宗居然照单全收了,居然要罢寇准的相位。寇准无论如何都没有料到这一点,更没想到,巨大的政治迫害也随之到来了。跟寇准相比,丁谓做事比寇准更为小心谨慎,他盯上真宗,让真宗召来钱惟演,立即起草文书。这时,真宗的理智似乎稍稍又回归了一点,给了寇准莱国公的封号。寇准又建议真宗任命宰相,真宗却说“姑徐之”,真宗的摇摆不定,是寇准遭受迫害的原因之一。寇准的建议的确很好,美中不足的是实施时间有问题,因为太子才十岁,必须有人照顾他日常起居的生活,而这个角色刘皇后当然是最佳的人选。寇准只是个外臣,总有罩不住太子的时候,这是现实。因此,刘皇后与寇准的仇就这样结下了。真宗是因为内心的摇摆不定,才最终将太子托付给刘皇后,最终罢免了寇准的宰相职位。寇准得到了太子太傅与莱国公的爵位,在开封等待安置。事实上,是真宗温和地出卖了这位忠心耿耿的老臣。这是令人匪夷所思的。寇准政治上的败局已经定了,但是,皇后派对他的迫害,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