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有趣的中国太子
32960500000011

第11章 父前失宠,悲情废黜的太子——杨勇(3)

其实,在君权社会,平民都是三妻四妾,一个太子身边有几个女人又算得了什么呢?最根本的原因是他碰上了独孤氏这样一个母亲。而这位母亲为了把儿子赶下台去,居然使用上了不足为外人称道的卑劣手段。

有一天隋文帝问重臣高颎:“据说广儿的妃子有神告曰:‘广必有天下’,你怎么看?”这显然是征求高颎对自己要废杨勇的意见。

高颎马上就跪下说道:“长幼有序,怎么可以说废就废?”

隋文帝听了这话倒是认可了,但高颎的话传到独孤氏那里后,这位皇后却是另一番打算:想要废杨勇,就必须要高颎滚出隋文帝的信任外去。恰好,过不久,高颎的夫人去世,独孤后跟隋文帝说:“高仆射老年丧妻实是一大不幸,陛下应该为他再娶一个!”

隋文帝便跟高颎说了独孤后的意思,高颎感激得一塌糊涂,流涕谢曰:“臣已老迈,退朝之后,唯斋居读佛经而已。陛下的好意我心领了,至于再娶之事,我看就算了。”

隋文帝明白强扭的瓜不甜,就不提此事了。过不久,高颎的爱妾生了一个男孩,隋文帝大喜,独孤后找到机会了,她跟隋文帝说:“陛下还相信高颎吗?当初您想为他娶妻,高颎却说自己老了,绝不再娶。其实是因为他心存爱妾,而欺陛下。”隋文帝想了一想,觉得这话也有道理,开始疏远了高颎。

杨勇太子之位产生危机之时,高颎苦苦劝谏,隋文帝却只当是一个老头在絮叨,最后居然认为这个老头有某种目的在里面了。当初,隋文帝可谓对这位朝廷重臣高颎的话采纳有加,但高颎之妾生孩子后,高颎的话便不采纳了。

太子杨勇被废的真相

历史上大隋太子杨勇被废,很多人认为多受冤枉,其实并不是如此。高祖文皇帝一开始并不因为杨勇奢侈华丽,又象天子排场一样朝集百官,内多宠妾疏远,猜忌他,而真正让高祖文皇帝对他失望的是,其没政治头脑,不知道高祖文皇帝真正的意思,文皇帝暗中提示过他很多次了,而他还是我行我素。

首先内多宠妾,第一得罪了独孤皇后,而高祖文皇帝绝对不会因为这个而怪罪他,因为高祖文皇帝自己也好这个,只是一直被独孤皇后压制着,但是高祖文皇帝早就提醒过杨勇了,而杨勇却我行我素,被独孤皇后抓住把柄,然后逼迫高祖文皇帝废他。

其次生活奢华,多讲究排场,但是高祖文皇帝虽然不喜欢这个,但是觉得不因为这一个原因而废太子的,而是太子还是我行我素,把他老爸的话当耳边风,而独孤皇后的后宫间谍网很强大,这个事情早就了解清楚,正好又抓住把柄要求高祖废太子。在资治通鉴或者隋书里面都可以看到独孤皇后“盛言”太子。这个代表着独孤皇后每天那个太子的短威胁高祖文皇帝,而是太子自己太不争气了,皇后拿的证据都是太子的软肋,而他还是不改正。

再次太子太愚蠢,最后发现情况对自己不妙,才弄什么庶人屋,但是千万不能弄啥巫古啊,想想汉武帝太子就牵涉这个自己搭进去的,而且还不是自己,是江充陷害,杨勇竟然自己弄巫古,这个不是找死吗?你让高祖文皇帝帮你开脱啊,而且高祖文皇帝也非常讨厌巫古的!

最后太不识相了,高祖文皇帝和独孤皇后经常指责太子,其实这里独孤皇后绝对是针对太子去的,而高祖文皇帝这个时候希望的就是太子忍怂,给他老妈道歉,高祖文皇帝再在边上缓解下,那这个事情就可以慢慢来缓和了,而太子爷呢?竟然顶嘴啊,还表示强烈不满,这下真的完了,高祖文皇帝彻底失望了,一直想扶下的太子,自己不知趣啊,象这样的太子你说还能做这个位子吗?

所以太子杨勇被废,不能怪别人,是他自己不争气,资治通鉴和隋书,北史里面都记载“上知勇不自安”所以处处暗处提醒太子,希望能懂高祖文皇帝的意思,而太子不但不知,还继续做下去,让高祖文皇帝想帮他都没法帮。加上杨广又会装,实在无法忍受,刚愎自用,又一意孤行的太子。这个次是太子被废的真相,而并不是什么穿着奢华,大讲排场,内多宠妾等。说到高祖文皇帝由于怀疑太子造反或图谋不轨而废他,那就更错误了,毕竟高祖文皇帝也非白痴皇帝,既然都应该稳做东宫了,还造个屁反啊?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不自在吗?

总而言之,杨勇被废自身原因多余外界原因,外加毫无政治头脑。帝国江山也不亦交他手里。当然这个也是高祖当时这么认为的。杨勇还有一个致命缺点的就是太自信了,根本不知道大隋帝国内部结构的复杂,以后高祖文皇帝让他做了太子就没事了,错了,其实在开皇,仁寿时期高祖不太有很多决策权的,高祖文皇帝其实每次都有点象囚徒一样被监视着,比如每次和独孤皇后一起上朝,接下来独孤皇后就派个太监定着高祖文皇帝,事后还要汇报朝堂上的事情,聪明的话就应该象杨广,一下子就先到皇后那里报道了,而太子却竟然和“女王”顶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杨勇太没政治头脑,又外加我行我素,这个才是高祖文皇帝忍无可忍的废掉他当然一定有人会问高祖文皇帝为什么不潜派个宦官或者亲信,告诉太子你现在应该如何,如何。何必要在某些方面暗示太子,让太子莫不着头脑。

我可以说高祖别说不愿意了,就算愿意也不容易做。就拿奢华这个事情来说吧,高祖文皇帝既然劝戒了太子,太子也发现自己的问题了,在激烈的宫廷斗争中应该马上改掉了。明白人都知道。主要太子既然在深宫之中就应该有天身的观察能力,而恰恰杨广做的非常漂亮,另外就算自己缺乏观察能力,太子师和太子幕僚给他提成了问题,他还我行我素,不听劝解,自以为是,这就是一次次的把自己站在被动之处。

另外就是后宫宦官,宫女都是独孤皇后的人,高祖自己都天天被监视着,你说他还派个太监啥的来提醒你,这个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事吗?不要到时候太子帮不了,还被独孤后发现,那又炸开锅了。所以多次只能暗暗提醒,其实要是太子能懂高祖文皇帝的意思,这个太子就可以稳当的做下去,而他是一点都不懂他老爸的意思,你说一个不类己的儿子,哪个老爸会喜欢啊,又不听劝告的儿子,搁在一般人家里也让他老爸烦啊。

所以这个太子太嫩,又不吸取经验,不听别人的劝戒,被废是早晚的事情了。何况是高祖文皇帝那种内宫的特殊时期呢。

品德与治术,隋文帝之恨

在废黜太子四年后,也就是公元604年,隋文帝驾崩。在驾崩之前,他拍着床骂了一句话: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诚误我!

这句话是骂杨广的,背景是他的爱妾宣华夫人陈氏在其病重时侍寝,和这位美丽夫人一起侍寝的还有太子杨广。一次,太子杨广趁着陈氏上厕所时对其无礼,陈氏告诉了他,他随口骂出了那句话。

杨勇被囚于东宫时,总给隋文帝写信。因为他发现自己是被冤枉的,后来当他得知信皆被杨广扣住后,就爬上大树大声叫喊自己冤枉。隋文帝也听到了,但同时又听到了杨素的另一句话:他已经情志昏乱,为癫鬼所缠,不要听疯人话。

他便没有听,他真就没有听。

四年后,他想要听杨勇说自己冤枉的话已不得,因为他骂完那句话后不久就驾崩了。关于他的死,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自然死亡,另一种是杨广派人击打他的肚子,直到他不喘气了才停止。但无论是哪一种说法,都有他派人去叫杨勇一说。现在猜想,他叫杨勇到底是什么意思?是道歉,还是再废黜杨广立杨勇?

如果是道歉,杨勇绝对不会接受。人家当初爬到树上把嗓子都喊哑了,他却像武林高手闭关一样不肯见杨勇一面。倘若是再立杨勇,他躺在床上两年多,外面的世界已经变了。他已经没有权力再行废立之事了。至于杨勇被废,已是覆水难收。

我们不知道该相信哪一种说法,他是被杨广活活地拍肚子拍死的,还是自然而死。在《隋书》有关他的本纪中记载,在临死前,他还立了一遗诏。

自昔晋室播迁,天下丧乱,四海不一,以至周、齐,战争相寻,年将三百。故割疆土者非一所,称帝王者非一人,书轨不同,生人涂炭。上天降鉴,爰命于朕,用登大位,岂关人力!故得拨乱反正,偃武修文,天下大同,声教远被,此又是天意欲宁区夏。所以昧旦临朝,不敢逸豫,一日万机,留心亲览,晦明寒暑,不惮劬劳,匪曰朕躬,盖为百姓故也。王公卿士,每日阙庭,刺史以下,三时朝集,何尝不罄竭心府,诫敕殷勤。义乃君臣,情兼父子。庶藉百僚智力,万国欢心,欲令率土之人,永得安乐,不谓遘疾弥留,至于大渐。此乃人生常分,何足言及!但四海百姓,衣食不丰,教化政刑,犹未尽善,兴言念此,唯以留恨。朕今年逾六十,不复称夭,但筋力精神,一时劳竭。如此之事,本非为身,止欲安养百姓,所以致此。人生子孙,谁不爱念,既为天下,事须割情。勇及秀等,并怀悖恶,既知无臣子之心,所以废黜。古人有言:“知臣莫若于君,知子莫若于父。”若令勇、秀得志,共治家国,必当戮辱遍于公卿,酷毒流于人庶。今恶子孙已为百姓黜屏,好子孙足堪负荷大业。此虽朕家事,理不容隐,前对文武侍卫,具已论述。皇太子广,地居上嗣,仁孝著闻,以其行业,堪成朕志。但令内外群官,同心戮力,以此共治天下,朕虽瞑目,何所复恨。但国家事大,不可限以常礼。既葬公除,行之自昔,今宜遵用,不劳改定。凶礼所须,才令周事。务从节俭,不得劳人。诸州总管、刺史已下,宜各率其职,不须奔赴。自古哲王,因人作法,前帝后帝,沿革随时。律令格式,或有不便于事者,宜依前敕修改,务当政要。呜呼,敬之哉!无坠朕命!

先是说了自己起于乱世,力挽狂澜,创下大隋基业,接着是说自己无论刮风下雨,云来云去,都在为江山社稷努力工作。然后就提到了杨勇,说自己当初废黜他实在是最英明之举,如果让这个家伙来继承大业,以后的江山不知会是什么样。最后说到杨广——一个闻名于天下的好人,将来也必是好君主。

况且,这份遗嘱是真是假还有待考证,如果杨广真的是把他拍肚子拍死的,肯定也能拍出这样一个假遗嘱来。

从杨广后来的所作所为来看,倒是后一种说法比较可信。在他临死前,他觉得自己真的是做了一件大错事,他恨当初独孤皇后在他枕头边总吹风,他更恨自己把杨勇推进深渊后连一眼都不去看。

杨勇再淫乱,也没有淫乱到自己妻子身上来。可杨广……

还是那句话,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在其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的确后悔了。后悔不该背上破坏“立嫡以长”、“次不当立”的古圣先贤遗训和宗法制度的罪名。他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就是出于杨广淫乱后宫,而杨勇只是淫乱东宫。

有人说,他是以道德的尺子衡量前后两个太子。各种关于他临终的史料中都记载了他骂的那句话,可见他本人认为废黜杨勇是其终生的一大恨事。

按常理来讲,在独孤氏死后,隋文帝也开始亲近女色,多年被独孤氏压抑的痛苦一旦爆发出来,其所为定不亚于杨勇。而于此道已经有了太多见解的隋文帝怎么可能因为杨广对爱妃的调戏恼火如此?仅仅“以道德的尺子衡量前后两个太子”来解释隋文帝的大怒显然是缺少必要的分量。

杨勇做了近二十年太子,的确很烦。史书里对他理政的事情记之甚少,一个根本原因是父亲不撒手权力,渐渐地他就懒得理了。这也正说明了他是有理政之天分的,一个笨蛋绝不会因为不给他权力而放弃理权,只有一个有本事的人才会因为屡屡受挫而放弃理政。

父亲杨坚的影响力与努力太大,把杨勇的光辉遮盖得严严实实。他只能把这一切不平发泄于交友、玩乐上面。从这方面来讲,杨勇是不对的。但其性格早已注定了他必会如此做,而且一去不回头。杨勇之败,一败于自己遇到了杨坚与独孤氏所要求的品德,二败于杨广的心计。

品德与治术之间,太子杨勇在没有机会施展治术的时候,只能把全部精力放在道德的放纵上。倘若这种放纵在治术上大放光彩,隋朝还会二代而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