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诗歌与文赋经典品读
32968600000118

第118章 赋篇

“作者简介”

荀况(前313?—前238?)又称荀卿、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50岁时游学于齐,曾三为祭酒。后入楚,任兰陵令。晚年被废,家居兰陵。著有《荀子》一书,今存32篇。其中的《赋篇》是最早以“赋”名篇的作品。包括《礼》、《知》、《云》、《蚕》、《箴》5篇小赋。

“原文”

爰有大物①,非丝非帛,文理成章②;非日非月,为天下明。生者以寿③,死者以葬;城郭以固④,三军以强。粹而王⑤,驳而伯⑥,无一焉而亡⑦。愚臣不识,敢请之王⑧?

王曰:“此夫文而不采者与⑨?简然易知而致有理者与⑩?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与?性不得则若禽兽,性得之则甚雅似者与?匹夫隆之则为圣人,诸侯隆之则一四海者与?致明而约,甚顺而体,请归之礼。”

“注释”

①爰:发语词。大物:指礼。②章:丝织品的经纬文理。③寿:长寿。④郭:外城。⑤粹:专一。此句言守礼纯粹专一而可以为王。⑥驳:杂,不专一。此句言守礼即使驳杂不专一也可以为侯伯。⑦无一:一点也不遵行。⑧敢:敬词。请:请教。⑨文而不采:有纹理而没有色彩。文,通“纹”。采,通“彩”。⑩简:简明。致:同“至”,极。不:同“否”。性:本性。此句言人的本性不能获得他就会像禽兽一样。雅:正。似:近似,接近。匹夫:一般的人。隆:尊崇。一四海:统一四海。一,统一。四海,指天下。致明而约:极明确而简约。甚顺而体:很顺乎自然而能身体力行。

皇天隆物①,以示下民②。或厚或薄,常不齐均③。桀纣以乱④,汤武以贤⑤。湣湣淑淑⑥,皇皇穆穆⑦。周流四海,曾不崇日⑧。君子以修⑨,跖以穿室⑩。大参乎天,精微而无形。行义以正,事业以成。可以禁暴足穷,百姓待之而后宁泰。臣愚不识,愿问其名。

曰:“此夫安宽平而危险隘者邪?修洁之为亲,而杂污之为狄者邪?甚深藏而外胜敌者邪?法禹舜而能弇迹者邪?行为动静,待之而后适者邪?血气之精也,志意之荣也。百姓待之而后宁也,天下待之而后平也。明达纯粹而无疵,夫是之谓君子之知。”

“注释”

①皇天:上天。皇,大。隆:使生长。②以示下民:施加给下民。③常不齐均:常常不能等同均匀。④桀纣以乱:夏桀纣王恃此以昏乱。⑤汤武以贤:商汤、周武因此而贤能。⑥湣:同“惛惛”,昏乱的样子。淑淑:美好的样子。⑦皇皇:即“惶惶”,心神不宁的样子。穆穆:美好和畅的样子。以上两句皆言智慧的不同作用。⑧曾:竟。崇:终。此句言智慧流行天下,一天也不停顿。⑨修:修身。⑩跖:盗跖。古代传说中的大盗。穿室:穿墙入室。参:比,并。禁暴足穷:禁止强暴,使贫穷富足。待:依靠。宁泰:当做“泰宁”,即安宁、康泰。安宽平:知宽平之为安。危险隘:知险隘之为危。修洁之为亲:亲近修洁的人。杂污之为狄:疏远杂污的人。杂污,品行驳杂、污秽。狄,通“逖”,疏远。法:效法。禹、舜:皆为传说中的古帝王。弇承袭。待:依靠。适:恰当。精:精华。荣:花朵。疵:小毛病。

有物于此,居则周静致下①,动则綦高以钜②。圆者中规③,方者中矩④。大参天地,德厚尧禹⑤。精微乎毫毛。而大盈乎大宇⑥。忽兮其极之远也,攭兮其相逐而反也⑦,印印兮天下之咸蹇也⑧。德厚而不捐⑨,五采备而成文⑩。往来惛惫,通于大神;出入甚极,莫知其门。天下失之则灭,得之则存。弟子不敏,此之愿陈。君子设辞,请测意之。

曰:“此夫大而不塞者与?充盈大宇而不窕,入郄穴而不偪者与?行远疾速而不可托讯者与?往来惛惫而不可为固塞者与?暴至杀伤而不亿忌者与?功被天下而不私置者与?托地而游宇,友风而子雨。冬日作寒,夏日作暑。广大精神,请归之云。”

“注释”

①周静致下:弥漫在地面。周:周密。致:处于。②綦:极。钜:大。此二句言云变化时的形状。③规:画圆的工具。④矩:画方的工具。⑤德厚尧禹:恩德厚于尧禹。因为云可以致雨,并育化万物,故云。⑥盈:满。大宇:宇宙空间。⑦攭:分散。反:通“返”,还。⑧卬卬:向上而高的样子。咸:皆。蹇:艰难。云高去而不下雨。故天下皆艰难也。⑨捐:捐弃。此句言云对万物无所捐弃,并皆泽被之。⑩文:文彩。惛惫:幽暗,晦暝。通于大神:言其变化莫测也。极:通“亟”,疾迅。门:门径。以上两句言云往来迅疾,无人知道它出入的门径。敏:聪敏。陈:陈说。意:猜度。塞:堵塞。此句言云块虽大而不堵塞。不窕:没有空隙。窕:有间隙。郄:缝隙。偪:狭窄。此句言云为虚物,行虽远且迅速,但不可以托寄书信。讯:书信。固塞:坚固的要塞。暴至杀伤:指雷霆震怒,风狂雨骤,而杀伤万物。亿忌:怀疑、顾忌。亿读作“意”,疑。此句言天下共享其功而云不偏颇。不私置:无所偏颇,一视同仁。托地而游宇:托身在大地而浮游于天宇。友风而子雨:以风为友,以雨为子。云从风而来,故曰“友风”;雨从云间下,故曰“子雨”。

有物于此,裸裸兮其状①,屡化如神②。功被天下,为万世文③。礼乐以成,贵贱以分④。养老长幼,待之而后存。名号不美,与暴为邻⑤。功立而身废,事成而家败⑥。弃其耆老⑦,收其后世⑧。人属所利⑨,飞鸟所害。臣愚而不识,请占之五泰⑩。五泰占之,曰:

“此夫身女好而头马首者与?屡化而不寿者与?善壮而拙老者与?有父母而无牝牡者与?冬伏而夏游,食桑而吐丝,前乱而后治。夏生而恶暑,喜湿而恶雨。蛹以为母,蛾以为父。三俯三起,事乃大已。夫是之谓蚕理。”

“注释”

①裸裸:没有毛羽的样子。②屡化:多次变化,指蚕在成长过程中要多次地脱皮。③文:纹饰。此指蚕丝可以织成衣物,作为人身上的纹饰。④以上两句:言蚕丝可被用来织成不同的服饰,并以之区别人的等级贵贱,促成礼乐教化的实施。⑤“蚕”、“残”声近,“残”、“暴”义近,故云“名号不美,与暴为邻”。⑥以上两句:茧成而蚕被杀,故曰身废;丝抽完则茧亦尽,故曰家败。⑦耆老:指蚕蛾。⑧后世:指蚕卵。⑨属:关心,专注。利:好处。⑩五泰:神巫的名字。女好:柔弱美好。不寿:不长寿。善壮而拙老:壮龄得到善养,而年老则不被人关心。壮:指蚕虫。老:指蚕蛾。此句言:蚕虽有父母,然当其为蚕虫时却无雌雄之别。冬伏:蚕冬天则伏藏在卵中。夏游:蚕在夏天则孵化而出。前乱后治:谓茧乱而丝治。治:有条理。夏生:生长于夏天。恶:不喜欢。“喜湿”句:言蚕种必用水洗,而蚕生之后必须干燥。俯:卧而不食,指蚕眠。蚕在生长过程中共眠三次。事乃大已:指蚕化成茧。已,毕。

有物于此,生于山阜①,处于室堂。无知无巧②,善治衣裳。不盗不窃,穿窬而行③。日夜合离④,以成文章⑤。以能合从,又善连衡⑥。下覆百姓⑦,上饰帝王。功业甚博,不见贤良⑧。时用则存,不用则亡。臣愚不识,敢请之王。

王曰:“此夫始生钜其成功之小者邪⑨?长其尾而锐其剽者邪⑩?头铦达而尾赵缭者邪?一往一来,结尾以为事。无羽无翼,反覆甚极。尾生而事起,尾邅而事已。簪以为父,管以为母,既以缝表,又以连里。夫是之谓箴理。”

“注释”

①阜:土山。此句因铁出山中,故云。②知:同“智”。③穿窬:穿洞。窬,同“窦”,穴洞。指针在缝衣服时要穿过布料而行。④合:缝合。离:指离散的布片。⑤文章:服饰上的花纹。⑥以上两句:合从,合纵,“从”通“纵”。连衡,连横,“衡”通“横”。合纵、连横是战国时诸侯之间所采取的两种或联合、或斗争的外交策略,比喻针能把布帛或纵或横地缝合在一起。⑦覆:覆盖,遮蔽。⑧见:同“现”,显示。⑨始生钜:指制针的钢铁。成功小:指制成的针。钜:通“巨”,大。⑩长其尾:指针的尾端连着长线。剽:针尖。铦达:锋利,尖锐。赵缭:长的样子。赵:“掉”的借字。掉缭,长貌。结尾:在线的末端打个结。为事:做事,开始工作。极:通“亟”,疾迅。尾生:指穿线于针。尾遭:指把线回绕着打个结。邅:回,转。事已:工作完成。簪形似针而大,故曰“簪以为父”。簪,发簪。管:用以装针的筒管。表:衣之外表。里:衣之内里。箴:同“针”。

“赏析”

荀子是最早以赋名篇的作家。而流传至今的荀子赋便只有上面5篇。其赋以四言韵语为主,并杂有散文形式,甩隐语暗示一种抽象的或具体的事物,篇末点明题旨,从中可以看出初期赋的风貌。

荀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又长期生活于北方,故其赋表现出较多的《诗经》和诸子散文的影响,态度严肃而冷峻,文风简朴而质实。与宋玉赋的典雅、华美而富文采不同。然荀赋对具体事物的极力铺张刻画,以及主客问答、韵散间出的特点,多为此后的赋家所继承。至于后世的咏物赋及说理赋,也可以说是由荀了的《赋篇》开其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