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诗歌与文赋经典品读
32968600000137

第137章 秋声赋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天圣八年(1030)进士。景祐间为馆阁校勘,因为范仲淹申辩,贬夷陵令。庆历三年(1043)知谏院,擢知制诰,支持并参与庆历变法。新政失败,出知滁、扬、颍等州十一年。后历任枢密副使、参加政事。晚年反对王安石变法,坚请致仕。欧阳修是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宋朝第一个在诗文词、史学、金石学等方面均有成就的杰出作家。今存赋23篇。

“原文”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①,悚然而听之②,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③,忽奔腾而砰湃④,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铮铮,金石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⑥,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⑦!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⑧?盖夫秋之为状也⑨:其色惨淡,烟霏云敛⑩;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注释”

①欧阳子:作者自称。方:正在。西南:《太平御览》卷九引《易纬》:“立秋,凉风至。”注:“西南方风。”②悚然:惊惧貌。③淅沥:雨声。萧飒:风声。以:而。④砰湃:波涛汹涌声。⑤衔枚:《汉书》颜师古注:“衔枚者,止言语欢嚣,欲令敌人不知其来也。”⑥明河:银河。⑦噫嘻悲哉:叹息声。宋玉《九辨》:“悲哉秋之为气也!”⑧胡为:何为。⑨盖夫:发语词。⑩烟霏云:烟雾飘散。收,消失。晶:明亮。栗冽:寒冷。砭:剌。寂寥:冷落。缛:茂盛。葱茏:青翠繁茂。一气:秋气。余烈:余威。夫秋,刑官也:上古设官,以四时为名,称刑部为秋官。于时为阴:古以阴阳二气配合四时,春夏属阳,秋冬为阴。于行为金:行,指五行:金、木、水、火、土。古人认为四季的变化是五行相生的结果,并把五行分配于四季,秋属金。天地之义气:《礼记·乡饮酒义》:“天地严凝之气,始于西南,而盛于西北,此天地之尊严气也,此天地之义气也。”孔颖达疏:“西南象秋始。”“商声”句:古以宫、商、角、徵、羽五音和方位配合四时,秋天为商声,主西方。“夷则”句:古以十二律(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分配十二月,夷则与七月对应。《史记·律书》:“七月也,律中夷则。夷则,言阴气之贼万物也。”惟物之灵:《尚书·周书·泰誓上》:“惟人万物之灵。”百忧感其心四句:语源《庄子·在宥》:“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而从反面立说。精,精神。“渥然”句:红润的容颜变得枯槁衰老。渥然丹者语出《诗经·秦风·终南》:“颜如渥丹。”面容红而有光泽。“黟然”句:谓黑发变白。黟,墨貌。星星,喻头发花白。谢灵运《游南亭》:“戚戚感物叹,星星白发垂。”金石之质:坚固不坏的品质。古诗:“人生非金石,焉能长寿考。”戕贼:残害。

“赏析”

《秋声赋》写于嘉祐四年(1059)。自宋玉《九辩》以来,写秋的赋很多,较之前人,欧赋在思想和艺术上都独具特色。随着文化的发展,哲学的兴盛,宋人对人生有着更深的思考探求。在纷纭复杂的人世,保持一种清旷、恬静的情怀,使人的内心世界有一个全新的支点——达者,不至于过分贪婪;穷者,不因外在的重压而精神崩溃。这是一种看似消极而实则积极的人生态度。欧公此赋中人生态度对后世,特别对苏轼有较大影响。

这是一篇文赋,语言骈散结合,错落有致,形成一种抑扬顿挫之美;它保留了传统赋铺张扬厉的特色,对秋声秋景作了绘声绘色的描写;主客问答形式的灵活运用,又以起合转折之势,使作品结构上别具曲折变化之美。外在的文辞结构之美与内在的深沉丰富的思想和情感结合,使之成为传诵不衰的名篇,充分表现了文赋发展到宋代所达到的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