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嘉祐二年(1057)进士,复举制科。熙宁中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湖三州。屡受攻讦,不安于位,来往于朝廷与地方官任上。苏轼历州郡多有惠政,但一生坎坷,政治上极不得意。然而在文学艺术上,他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大家。无论诗词、散文,都代表着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
“原文”
壬戌之秋①,七月既望②,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③。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④,诵明月之诗⑤,歌窈窕之章⑥。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⑦。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⑧,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⑨,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⑩,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嫋嫋,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注释”
①壬戌: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岁次壬戌。②既望:旧历每月的十六日。既:过了。望,十五日。③赤壁:此指苏轼所游的湖北黄冈县城外的赤壁矶,非三国时“赤壁之战”的旧址。作者在此乃借赤壁之名吊古抒怀。④属:劝酒。⑤明月……之诗:即下文客所言曹孟德(曹操)之诗《短歌行》:“月明星稀……”⑥窈窕之章:指《诗经·陈风·月出》。首章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窈纠,即窈窕。⑦少焉:一会儿。徘徊:踌躇不前。斗牛:星宿名。指斗宿和牛宿。⑧纵一苇之所如:任凭小船在江面上飘荡。纵,听任。一苇,喻小船。《诗经·卫风·河广》:“谁渭河广?一苇杭之。”如:往。⑨凭虚御风:腾空驾风而行。凭,乘。虚,太空。御:驾驭。《庄子·逍遥游》:“列子御风而行。”⑩遗世:遗弃人世。羽化:道家认为人飞升成仙叫羽化。登仙:飞升仙境。桂棹兰桨:划船工具的美称。桂木、木兰,均为香木。空明:江水明澈。溯:逆流而上。流光:水面上闪动的月光。渺渺:悠远貌。美人:借指自己倾慕的人。《楚辞·九章》有《思美人》,王逸《章句》:“言己思念其君。”客:后人多谓指道士杨世昌。嫋嫋:形容声音婉转悠长。缕:指细丝。舞、泣:均使动用法。使之舞、使之泣之意。幽壑:深涧。嫠妇:寡妇。愀然:忧愁变色貌。正襟危坐:整好衣襟,端坐。语出《史记·日者列传》。孟德:曹操字。夏口:故址在今武汉市黄鹄山上。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缪:通缭,缭绕。郁:草木茂盛。苍:苍翠。周郎:周瑜。因其任建威中郎将时仅24岁,吴中皆呼为周郎。该句指建安十三年(208),吴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击溃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一事。荆州:汉时荆州治所在今湖北襄阳县。下,攻下。江陵:今湖北江陵县。赤壁之战前,曹操曾攻陷荆州,再克江陵,而后进军赤壁。见《资治通鉴·汉纪》。舳舻:大船。舳舻千里:语出《汉书·武帝纪》。颜师古注:“舳,船后持舵处也。舻,船前刺棹处也。言其船多,前后相衔,千里不绝也。”酾酒:斟酒。横槊赋诗:语出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子美墓系铭并序》:“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槊:长矛。固一世之雄:本是一代的豪杰。江渚:江中的小洲。渔、樵:打鱼,砍柴。皆用作动词。侣、友:与……作伴侣、作朋友的意思。麋:鹿的一种。匏:葫芦的一种。樽:酒器。蜉蝣:昆虫名。夏秋间生长水边,往往只能活几小时。用以喻人生短暂。沧海:大海。粟:谷子。此句喻人极其渺小。须臾:片刻。挟:腋下夹着。此指伴随。遨游:游玩。长终:永远的意思。遗响:余音。指箫声。悲风:秋风。逝者如斯: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斯,这(江水)。未尝往:没有消失。往:房玄龄(管子·权修》注:“往,谓亡去也。”盈:满。虚:缺。彼:那(月亮)。卒:最终。消长:消减、增长。盖:句首助词。将:假设语气。曾:竟然。一瞬:眨眼间,言变化之速。无尽:永恒不尽。造物者:大自然。无尽藏:佛家语。原指佛法无边,作用于万物无穷无尽。此喻指大自然乃无尽的宝藏。适:快适,欢乐。引申为享受。肴核:菜肴和果品。杯盘狼藉:语出《史记·滑稽列传》:“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狼藉:杂乱貌。相与:彼此。枕藉:交错躺着。
“赏析”
此赋作于元丰五年(1082),是苏轼在黄州贬所之作。全文以即景抒感、主客问答的手法,曲折地反映了他贬黄期间思想上的矛盾和痛苦,突出体现了他身处逆境,不以得失为怀,善自排遣的旷达胸襟和乐观的人生态度。文中变与不变、物我无尽的观点具有辩证法的因素,有一定积极意义。全篇抒发的感情流程经过了由喜而悲和回悲转喜的跌宕变化,而其叙事、写景、抒情、明理都与感情的变化紧密配合,从而使情景理三者和谐完美地统一在一起,给人以奇美的艺术感受。